-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杂藏
- 史传部
-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新城东南十余里故城北大山阳有僧伽蓝僧徒三百余人。其窣堵波中有佛牙。长可寸半。其色黄白。或至斋日时放光明。昔讫利多种之灭佛法也。僧徒解散各随利居。有一沙门游诸印度。观礼圣迹申其至诚。后闻本国平定即事归途遇诸群象横行草泽奔驰震吼。沙门见已升树以避。是时群象相趋奔赴竞吸池水浸渍树根互共排掘。树遂蹎仆。既得沙门负载而行。至大林中有病象疮痛而卧。引此僧手至所苦处。乃枯竹所刺也。沙门于是拔竹傅药。裂其裳裹其足。别有大象持金函授与病象。象既得已转授沙门。沙门开函乃佛牙也。诸象围绕僧出无由。明日斋时各持异果以为中馔。食已载僧出林。数百里外方乃下之。各跪拜而去。沙门至国西界。渡一驶河济乎中流。船将覆没。同舟之人互相谓曰。今此船覆祸是沙门。必有如来舍利。诸龙利之。船主检验果得佛牙。时沙门举佛牙俯谓龙曰。吾今寄汝不久来取。遂不渡河回船而去。顾河叹曰。吾无禁术龙畜所欺。重往印度学禁龙法。三岁之后复还本国。至河之滨方设坛场。其龙于是捧佛牙函以授沙门。沙门持归。于此伽蓝而修供养。
伽蓝南十四五里有小伽蓝。中有观自在菩萨立像。其有断食誓死为期。愿见菩萨者。即从像中出妙色身。
小伽蓝东南三十余里至大山。有故伽蓝。形制宏壮芜漫良甚。今唯一隅起小重阁。僧徒三十余人。并学大乘法教。昔僧伽跋陀罗(唐言众贤)论师。于此制顺正理论。伽蓝左右诸窣堵波。大阿罗汉舍利并在。野兽山猿采华供养。岁时无替如承指命。然此山中多诸灵迹。或石壁横分峰留马迹。凡厥此类其状谲诡。皆是罗汉沙弥群从游戏。手指麾画乘马往来。遗迹若斯难以详述。
佛牙伽蓝东十余里。北山崖间有小伽蓝。是昔索建地罗大论师。于此作众事分毗婆沙论。
小伽蓝中有石窣堵波。高五十余尺。是阿罗汉遗身舍利也。先有罗汉形量伟大。凡所饮食与象同等。时人讥曰。徒知饱食安识是非。罗汉将入寂灭也。告诸人曰。吾今不久当取无余欲说自身所证妙法。众人闻之。相更讥笑。咸来集会共观得失。时阿罗汉告诸人曰。吾今为汝说本因缘。此身之前报受象身。在东印度居王内厩。是时此国有一沙门。远游印度寻访圣教诸经典论。时王持我施与沙门。载负佛经而至于此。是后不久寻即命终。乘其载经福力所致遂得为人。复钟余庆早服染衣。勤求出离不遑宁居。得六神通断三界欲。然其所食余习尚然。每自节身三分食一。虽有此说人犹未信。即升虚空入火光定。身出烟焰而入寂灭。余骸坠下起窣堵波。
王城西北行二百余里至商林伽蓝。布刺拏(唐言圆满)论师。于此作释毗婆沙论。
城西行百四五十里。大河北接山南至大众部伽蓝。僧徒百余人。昔佛地罗论师。于此作大众部集真论。
从此西南逾山涉险。行七百余里至半笯(奴故反)嗟国(北印度境)。
半笯嗟国。周二千余里。山川多畴垄狭。谷稼时播花果繁茂。多甘蔗无蒲萄。庵没罗果乌淡跋罗茂遮等果。家植成林珍其味也。气序温暑风俗勇烈。裳服所制多衣[疊*毛]布。人性质直淳信三宝。伽蓝五所。并多荒圮。无大君长役属迦湿弥罗国。城北伽蓝少有僧徒。伽蓝北有石窣堵波。寔多灵异。
从此东南行四百余里至曷逻阇补罗国(北印度境)。
曷逻阇补罗国。周四千余里。国大都城周十余里。极险固多山阜。川原隘狭地利不丰。土宜气序同半笯嗟国。风俗猛烈人性骁勇。国无君长役属迦湿弥罗国。伽蓝十所。僧徒寡少。天祠一所外道甚多。自滥波国至于此土。形貌粗弊情性猥暴。语言庸鄙礼义轻薄。非印度之正境。乃边裔之曲俗。
从此东南下山渡水。行七百余里至磔迦国(北印度境)。
大唐西域记卷第三
大唐西域记卷第四(十五国)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大总持寺沙门辩机撰 ·磔迦国
·至那仆底国
·阇烂达罗国
·屈(居勿反)露多国
·设多图卢国
·波理夜呾罗国
·秣菟罗国
·萨他泥湿伐罗国
·窣禄勤那国
·秣底补罗国
·婆啰吸摩补罗国
·瞿毗霜那国
·垩醯掣呾罗国
·毗罗删那国
·劫比他国
磔迦国。周万余里。东据毗播奢河。西临信度河。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宜粳稻多宿麦。出金银鍮石铜铁。时候暑热土多风飙。风俗暴恶言辞鄙亵。衣服鲜白所谓憍奢耶衣朝霞衣等。少信佛法多事天神。伽蓝十所。天祠数百。此国已往多有福舍以赡贫匮。或施药或施食。口腹之资行旅无累。
大城西南十四五里至奢羯罗故城。垣堵虽坏基趾尚固。周二十余里。其中更筑小城。周六七里。居人富饶。即此国之故都也。
数百年前有王号摩醯逻矩罗(唐言大族)。都治此城王诸印度。有才智性勇烈。邻境诸国莫不臣伏。机务余闲欲习佛法。令于僧中推一俊德。时诸僧徒莫敢应命。少欲无为不求闻达。博学高明有惧威严。是时王家旧僮染衣已久。辞论清雅言谈赡敏。众共推举而以应命。王曰。我敬佛法远访名僧。众推此隶与我谈论。常谓僧中贤明肩比。以今知之夫何敬哉。于是宣令五印度国。继是佛法并皆毁灭。僧徒斥逐无复孑遗。
摩揭陀国婆罗阿迭多王(唐曰幼日)。崇敬佛法爱育黎元。以大族王淫刑虐政。自守疆场不恭职贡。时大族王治兵将讨。幼日王知其声问告诸臣曰。今闻寇至不忍斗其兵也。幸诸僚庶赦而不罪。赐此微躯潜行草泽。言毕出宫依缘山野。国中感恩慕从者数万余人。栖窜海岛。大族王以兵付弟浮海往伐。幼日王守其厄险轻骑诱战。金鼓一震奇兵四起。生擒大族反接引现。大族王自愧失道。以衣蒙面。幼日王踞师子床群官周卫。乃命侍臣告大族曰。汝露其面吾欲有辞。大族对曰。臣主易位怨敌相视。既非交好何用面谈。再三告示终不从命。于是宣令数其罪曰。三宝福田四生攸赖。苟任豺狼倾毁胜业。福不祐汝见擒于我。罪无可赦宜从刑辟。时幼日王母。博闻强识善达占相。闻杀大族也。疾告幼日王曰。我尝闻大族奇姿多智欲一见之。幼日王命引大族至母宫中。幼日母曰。呜呼大族。幸勿耻也。世间无常荣辱更事。吾犹汝母汝若吾子。宜去蒙衣一言面对。大族曰。昔为敌国之君。今为俘囚之虏。隳废王业亡灭宗祀。上愧先灵下惭黎庶。诚耻面目俯仰天地。不胜自丧故此蒙衣。王母曰。兴废随时存亡有运。以心齐物则得丧俱忘。以物齐心则毁誉更起。宜信业报与时推移。去蒙对语或存躯命。大族谢曰。苟以不才嗣膺王业。刑政失道国祚亡灭。虽在缧绁之中。尚贪旦夕之命。敢承大造面谢厚恩。于是去蒙衣出其面。王母曰。子其自爱当终尔寿。已而告幼日王曰。先典有训宥过好生。今大族王积恶虽久余福未尽。若杀此人。十二年中菜色相视。然有中兴之气。终非大国之王。当据北方有小国土。幼日王承慈母之命。愍失国之君。娉以稚女待以殊礼。总其遗兵更加卫从。未出海岛。
大族王弟还国自立。大族失位藏窜山野。北投迦湿弥罗国。迦湿弥罗王深加礼命。愍以失国封以土邑。岁月既淹率其邑人矫杀迦湿弥罗王而自尊立。乘其战胜之威西讨健驮逻国。潜兵伏甲遂杀其王。国族大臣诛锄殄灭。毁窣堵波废僧伽蓝。凡一千六百所。兵杀之外余有九亿人。皆欲诛戮无遗[雜/心]类。时诸辅佐咸进谏曰。大王威慑强敌兵不交锋。诛其首恶黎庶何咎。愿以微躬代所应死。王曰。汝信佛法崇重冥福。拟成佛果广说本生。欲传我恶于未来世乎。汝宜复位勿有再辞。于是以三亿上族临信度河流杀之。三亿中族下沉信度河流杀之。三亿下族分赐兵士。于是持其亡国之货振旅而归。曾未改岁寻即徂落。于时云雾冥晦。大地震动暴风奋发。时证果人愍而叹曰。枉杀无辜毁灭佛法。堕无间狱流转未已。
奢羯罗故城中有一伽蓝。僧徒百余人。并学小乘法。世亲菩萨昔于此中制胜义谛论。其侧窣堵波。高二百余尺。过去四佛于此说法。又有四佛经行遗迹之所。伽蓝西北五六里有窣堵波。高二百余尺。无忧王之所建也。是过去四佛说法之处。
新都城东北十余里至石窣堵波。高二百余尺。无忧王之所建也。是如来往北方行化中路止处。印度记曰。窣堵波中有多舍利。或有斋日时放光明。
从此东行五百余里至那仆底国(北印度境)。
至那仆氐国。周二千余里。国大都城周十四五里。稼穑滋茂果木稀疏。编户安业国用丰赡。气序温暑风俗怯弱。学综真俗信兼邪正。伽蓝十所。天祠八所。
昔迦腻色迦王之御宇也。声振邻国威被殊俗。河西蕃维畏威送质。迦腻色迦王既得质子。赏遇隆厚。三时易馆。四兵警卫。此国则冬所居也。故曰至那仆底(唐言汉封)质子所居因为国号。此境已往洎诸印度。土无梨桃质子所植。因谓桃曰至那尔(唐言汉持来)梨曰至那罗阇弗呾逻(唐言汉王子)。故此国人深敬东土。更相指语。是我先王本国人也。
大城东南行五百余里至答秣苏伐那僧伽蓝(唐言阇林)。僧徒三百余人。学说一切有部。众仪肃穆德行清高。小乘之学特为博究。贤劫千佛皆于此地集天人众说深妙法。释迦如来涅槃之后。第三百年中。有迦多衍那(旧曰迦旃延讹也)论师者。于此制发智论焉。
阇林伽蓝中有窣堵波。高二百余尺。无忧王之所建也。其侧则有过去四佛坐及经行遗迹之处。小窣堵波。诸大石室。鳞次相望。不详其数。并是劫初已来诸果圣人于此寂灭差难备举齿骨犹在。绕山伽蓝周二十里。佛舍利窣堵波。数百千所。连隅接影。
从此东北行百四五十里至阇烂达罗国(北印度境)。
阇烂达逻国。东西千余里。南北八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十二三里。宜谷稼多粳稻。林树扶疏华果茂盛。气序温暑风俗刚烈。容貌鄙陋家室富饶。伽蓝五十余所。僧徒二千余人。大小二乘专门习学。天祠三所外道五百余人。并涂灰之侣也。此国先王崇敬外道。其后遇罗汉闻法信悟。故中印度王体其淳信。五印度国三宝之事。一以总监。混彼此忘爱恶。督察僧徒妙穷淑慝。故道德著闻者。竭诚敬仰。戒行亏犯者。深加责罚。圣迹之所并皆旌建。或窣堵波。或僧伽蓝。印度境内无不周遍。
从此东北逾峻岭越洞谷。经危途涉险路。行七百余里至屈(居勿反)露多国(北印度境)。
屈露多国。周三千余里。山周四境国大都城周十四五里。土地沃壤谷稼时播。华果茂盛卉木滋荣。既邻雪山遂多珍药。出金银赤铜及火珠雨石。气序逾寒霜雪微降。人貌粗弊既瘿且尰。性刚猛尚气勇。伽蓝二十余所。僧徒千余人。多学大乘少习诸部。天祠十五异道杂居。依岩据岭石室相距。或罗汉所居。或仙人所止。国中有窣堵波。无忧王之建也。在昔如来曾至此国。说法度人。遗迹斯记。
从此北路千八九百里。道路危险逾山越谷。至洛护罗国。此北二千余里。经途艰阻寒风飞雪至秣逻娑国(亦谓三波诃国)。
自屈露多国南行七百余里。越大山济大河。至设多图卢国(北印度境)。
设多图卢国。周二千余里。西临大河。国大都城周十七八里。谷稼殷盛果实繁茂。多金银出珠珍。服用鲜素裳衣绮靡。气序暑热风俗淳和。人性善顺上下有序。敦信佛法诚心质敬。王城内外伽蓝十所。庭宇荒凉僧徒鲜少。城东南三四里有窣堵波。高二百余尺。无忧王之所建也。傍有过去四佛坐及经行遗迹之所。
复从此西南行八百余里至波理夜呾罗国(中印度境)。
波理夜呾罗国。周三千余里。国大都城周十四五里。宜谷稼丰宿麦。有异稻种六十日而收获焉。多牛羊少华果。气序暑热风俗刚猛不尚学艺信奉外道。王吠奢种也。性勇烈多武略。伽蓝八所倾毁已甚。僧徒寡少习学小乘。天祠十余所。异道千余人。
从此东行五百余里至秣菟罗国(中印度境)。
秣菟罗国。周五千余里。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土地膏腴稼穑是务。庵没罗果家植成林。虽同一名而有两种。小者生青熟黄。大者始终青色。出细班[疊*毛]及黄金。气序暑热风俗善顺。好修冥福崇德尚学。伽蓝二十余所。僧徒二千余人。大小二乘兼功习学。天祠五所。异道杂居。
有三窣堵波。并无忧王所建也。过去四佛遗迹甚多。释迦如来诸圣弟子遗身窣堵波。谓舍利子(旧曰舍利子。又曰舍利弗。讹略也)。没特伽罗子(旧曰目乾连讹也)。布刺拏梅呾丽衍尼弗呾罗(唐言满慈子。旧曰弥多罗尼子。讹略也)。邬波厘。阿难陀。罗怙罗(旧曰罗睺。又曰罗云。皆讹略也)。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旧曰濡首。又曰文殊师利。或言曼殊尸利。译曰妙德讹也)。诸菩萨窣堵波等。每岁三长及月六斋。僧徒相竞率其同好。赍持供具多营奇玩。随其所宗而致像设。阿毗达磨众供养舍利子。习定之徒供养没特伽罗子。诵持经者供养满慈子。学毗柰耶众供养邬波厘。诸苾刍尼供养阿难。未受具戒者供养罗怙罗。其学大乘者供养诸菩萨。是日也。诸窣堵波竞修供养。珠幡布列宝盖骈罗。香烟若云华散如雨。蔽亏日月震荡溪谷。国王大臣修善为务。
城东行五六里至一山伽蓝。疏崖为室。因谷为门。尊者邬波鞠多(唐言近护)之所建也。其中则有如来指爪窣堵波。
伽蓝北岩间有石室。高二十余尺。广三十余尺。四寸细筹填积其内。尊者近护说法化导夫妻。俱证罗汉果者。乃下一筹。异室别族虽证不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