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三宝纪

  开皇三宝纪卷第一  帝年上周秦
  合二十六主四百八十一年
  周 庄王 十五年(今止取六年入纪九年佛生)
  僖王 五年
  惠王 二十五年
  襄王 三十三年
  倾王 六年
  匡王 六年(四年佛入涅槃)
  定王 二十一年
  简王 十四年
  灵王 二十七年
  景王 二十五年
  敬王 四十三年(二十六年。阿育王起八万四千宝塔)
  元王 八年
  真定王 二十八年
  孝王 十五年
  威列王 二十四年
  元安王 二十六年
  夷列王 七年
  显圣王 四十八年
  顺静王 六年
  赧王 五十九年
  秦 昭襄王 五年
  孝文王 一年
  庄襄王 三年
  始皇帝 三十七年
  二世皇帝 三年
  始皇帝子 四十六日
  开皇三宝录卷第二(帝年前汉次新后汉)
  合二十六主四百一十四年
  (前汉) 高帝 十二年(都长安)
  惠帝 七年
  吕后摄 八年
  文帝 二十三年
  景帝 十六年
  武帝 五十四年
  昭帝 十三年
  宣帝 二十五年
  元帝 十六年
  成帝 二十六年
  哀帝 六年
  平帝 五年
  新 王莽 十七年(治长安)
  更始帝 二年(亦长安)
  (后汉) 光武帝 二十三年(都雒阳)
  明帝 十八年(十年译经)
  章帝 十三年
  和帝 十七年
  殇帝 一年
  安帝 十九年
  顺帝 十九年
  冲帝 一年
  质帝 一年
  桓帝 二十一年
  灵帝 二十二年
  献帝 三十年
  开皇三宝录卷第三(帝年下魏晋宋齐梁周大隋)
  合四十五主三百八十一年
  魏 文帝 七年(都雒阳)
  明帝 十三年
  齐王 十四年
  高贵乡公 六年
  元帝 五年
  (西晋) 武帝 二十六年(都雒阳)
  惠帝 十六年
  怀帝 六年
  愍帝 四年(都长安)
  (东晋)元帝 六年(都建康)
  明帝 三年
  成帝 十七年
  康帝 二年
  穆帝 十七年
  哀帝 四年
  海西公 五年
  简文帝 二年
  孝武帝 二十四年
  安帝 二十二年
  恭帝 一年
  宋 武帝 三年(都建康)
  前废帝 一年
  文帝 三十年
  孝武帝 九年
  中废帝 一年
  明帝 八年
  后废帝 五年
  顺帝 二年
  齐 高帝 五年(都建康)
  武帝 十年
  废帝 半年
  新安王 半年
  明帝 四年
  东昏侯 二年
  南康王 一年
  梁 武帝 四十八年(都建康)
  简文帝 二年
  孝元帝 四年(都江陵)
  (西魏) 齐王 二年(都长安)
  周 略阳王 二年(都长安)
  明帝 三年
  武帝 十八年
  宣帝 二年
  静帝 十年
  (大隋) 开皇来 十七年(都大兴)
  开皇三宝录卷第四(译经后汉)总一十二人
  合三百五十九部(五百七十五卷)
  (后汉)沙门迦叶摩腾 一部(一卷经)
  沙门竺法兰 五部(十六卷经)
  沙门安世高 一百七十六部(一百九十七卷经律)
  沙门支娄迦谶 二十一部(六十三卷经)
  优婆塞都尉安玄 二部(三卷经)
  沙门竺佛朔 二部(三卷经)
  沙门支曜 十一部(十二卷经)
  沙门康巨 一部(一卷经)
  清信士严佛调 七部(十卷经)
  沙门康孟详 六部(九卷经)
  沙门释昙果 一部(二卷经)
  沙门竺大力 一部(二卷经)
  诸失译经 一百二十五部(二百五十九卷经咒)
  开皇三宝录卷第五(译经魏吴)总道俗一十人
  合三百七十一部。五百六卷
  魏沙门昙柯迦罗 一部(一卷戒)
  沙门康僧铠 二部(四卷经)
  沙门昙帝 一部(一卷羯磨)
  沙门白延 六部(八卷经)
  沙门支强梁接 一部(六卷经)
  沙门安法贤 二部(五卷经)
  吴沙门维只难 二部(六卷经)
  沙门竺律炎 三部(三卷经)
  优婆塞支谦 一百二十九部(一百五十二卷经)
  沙门康僧会 一十四部(二十九卷经及注)
  诸失译经 一百一十部(二百九十一卷经)
  开皇三宝录卷第六(译经西晋)总道俗一十三人
  合四百五十部。七百一十七卷
  (西晋)沙门竺法护 二百一十部(三百九十四卷经戒)
  沙门疆梁娄至 一部(一卷经)
  沙门安法钦 五部(一十二卷经)
  沙门无罗叉 一部(二十卷经)
  清信士聂承远 三部(四卷经)
  沙门竺叔兰 二部(五卷经)
  承远子清信士道真 五十四部(六十六卷经及目录)
  沙门白法祖 二十三部(二十五卷经)
  沙门释法立 四部(十三卷经)
  优婆塞卫士度 一部(二卷经)
  沙门支敏度 二部(十三卷经)
  沙门释法炬 一百三十二部(一百四十二卷经)
  沙门支法度 四部(五卷经)
  诸失译经 八部(一十五卷经)
  开皇三宝录卷第七(译经东晋)总道俗二十七人
  合二百六十七部。五百六十四卷
  (东晋)沙门帛尸梨蜜多罗 三部(十一卷经咒)
  沙门支道根 二部(七卷经)
  沙门康法邃 一部(七卷经)
  沙门竺昙无兰 一百一十部(一百一十二卷经咒戒)
  沙门康道和 一部(三卷经)
  沙门迦留陀伽 一部(一卷经)
  沙门僧伽提婆 五部(一百一十七卷经论)
  沙门卑摩罗叉 二部(五卷律杂事)
  沙门昙摩 一部(二卷律要)
  沙门佛驮跋陀罗 一十五部(一百一十五卷经戒论)
  沙门释法显 六部(二十四卷经戒论传)
  沙门只多蜜 二十五部(四十六卷经)
  外国居士竺难提 二部(三卷经)
  沙门释法力 一部(一卷经)
  沙门释嵩公 三部(三卷经)
  沙门释退公 一部(一卷经)
  沙门释法勇 一部(一卷经)
  沙门释慧远 十四部(二十五卷论赞)
  沙门释僧敷 一部(一卷论)
  沙门释昙诜 二部(六卷注论)
  沙门支道林 七部(七卷论旨归)
  沙门竺僧度 一部(一卷旨归)
  沙门释道祖 四部(四卷目录)
  沙门支敏度 一部(一卷都录)
  沙门康法畅 一部(一卷论)
  沙门竺法济 一部(一卷传)
  沙门释昙微 二部(二卷论旨归)
  诸失译经 五十三部(五十六卷经咒)
  开皇三宝录卷第八(译经二秦)总一十六人
  合一百六十三部。九百一十四卷
  (符秦)沙门昙摩持 二部(二卷戒法坛文)
  沙门释慧常 一部(一卷戒本)
  沙门昙摩蜱 一部(五卷经)
  沙门鸠摩罗佛提 一部(二卷经)
  沙门昙摩难提 五部(一百一十四卷经论集)
  沙门僧伽跋澄 三部(二十七卷经)
  沙门僧伽提婆 三部(五十卷阿毗昙等)
  沙门释道安 二十四部(二十八卷经注及解志录)
  (姚秦)沙门竺佛念 一十三部(八十六卷经论)
  沙门昙摩耶舍 二部(二十三卷经阿毗昙)
  沙门弗若多罗 一部(五十八卷律)
  沙门鸠摩罗什 九十八部(四百二十五卷经论传)
  沙门佛驮耶舍 四部(六十九卷经律戒)
  沙门释僧睿 一部(一卷经录目)
  沙门释僧肇 四部(四卷论)
  沙门释道恒 一部(一卷论)
  开皇三宝录卷第九(译经乞伏西秦沮渠北凉元魏高齐陈氏)总二十七人
  合二百四部(九百一十七卷)
  (乞伏西秦)沙门圣坚 十四部(二十一卷经)
  诸失译经 八部(十一卷经)
  (沮渠北凉)沙门释道龚 二部(十二卷经)
  沙门释法众 一部(四卷经)
  沙门僧伽陀 一部(二卷经)
  沙门昙摩谶 二十四部(一百五十一卷经戒)
  安阳侯沮渠京声 一部(二卷禅法)
  沙门浮陀跋摩 一部(六十卷阿毗昙)
  沙门释智猛 一部(二十卷经)
  沙门释昙觉 一部(十五卷经)
  诸失译经 五部(一十七卷经佛名)
  (元魏北台)沙门释昙曜 二部(四卷经传)
  沙门吉迦夜 三部(二十五卷经论)
  沙门释昙辩 一部(一卷经)
  (元魏南京)沙门昙摩留支 三部(八卷经)
  沙门菩提留支 三十九部(一百二十七卷经论)
  沙门释法场 一部(一卷经)
  沙门释昙靖 一部(二卷经)
  沙门勒那婆提 六部(二十四卷经论)
  沙门佛陀扇多 十部(十一卷经论)
  (元魏邺都)优婆塞瞿昙般若留支 十五部(八十四卷经戒论)
  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 三部(七卷经)
  期城郡太守杨炫之 一部(五卷寺记)
  清信士李廓 一部(一卷经录)
  (高齐)沙门那连提耶舍 七部(五十卷经论)
  优婆塞万天懿 一部(一卷经)
  (陈氏)沙门俱那罗陀 四十五部(二百三十二卷经论疏传语)
  王子月婆首那 一部(七卷经)
  沙门须菩提 一部(八卷经)
  开皇三宝录卷第十(译经宋)总二十三人
  合二百一十部。四百九十卷
  宋沙门佛陀什 三部(三十六卷律戒羯磨)
  沙门释智严 一十四部(二十六卷经)
  沙门释宝云 四部(一十五卷经)
  沙门释慧严 一部(三十六卷经)
  沙门伊叶波罗 一部(十卷阿毗昙)
  沙门求那跋摩 七部(四十八卷经论记)
  沙门僧伽跋摩 五部(二十七卷阿毗昙集偈)
  沙门求那跋陀罗 七十八部(一百六十一卷经集譬喻)
  沙门昙摩蜜多 一十部(一十二卷经)
  沙门疆良耶舍 二部(二卷经)
  沙门昙无竭 二部(六卷经传)
  安阳侯沮渠京声 三十五部(三十六卷经)
  沙门功德直 二部(七卷经)
  沙门释慧简 二十五部(二十五卷经)
  沙门释僧璩 一部(二卷羯磨)
  沙门释法颖 三部(三卷戒本羯磨)
  沙门竺法眷 六部(二十九卷经)
  沙门释翔公 一部(二卷经)
  沙门释道严 二部(三卷经)
  沙门释勇公 四部(四卷经)
  沙门释法海 二部(二卷经)
  沙门释先公 一部(一卷经)
  沙门释道俨 一部(二卷经论)
  开皇三宝录卷第十一(齐梁周释经)总五十一人
  合一百六十九部。一千三百二十六卷
  齐沙门昙摩伽陀耶舍 一部(一卷经)
  沙门摩诃乘 二部(二卷经律)
  沙门僧伽跋陀罗 一部(一十八卷律)
  沙门释法意 二部(二卷经)
  沙门求那毗地 三部(十五卷经)
  沙门释法度 二部(二卷经)
  沙门释法愿 二部(二卷经)
  沙门释王宗 二部(七卷经及录目)
  沙门释昙景 二部(四卷经)
  沙门释法尼 一部(二卷经)
  沙门释道政 一部(一卷经)
  沙门释道备 五部(五卷经偈)
  竟陵文宣王萧子良 一十七部(二百五十九卷经抄)
  常侍庾颉 一部(一卷经)
  沙门释超度 一部(七卷律例)
  沙门释法化 一部(一卷经)
  沙门释法瑗 一部(三卷注经)
  沙门释慧基 一部(一卷注经)
  文宣王记室王巾 一部(一十卷僧史)
  梁沙门尼僧法 二十一部(三十五卷经)
  沙门释僧盛 一部(一卷戒法)
  沙门释妙光 一部(一卷经)
  沙门释僧祐 一十四部(六十三卷集记传)
  沙门释道欢 一部(一卷偈)
  沙门曼陀罗 三部(一十一卷经)
  沙门僧伽婆罗 一十一部(三十八卷经论传)
  清信士木道贤 一部(一卷经)
  王子月婆首那 一部(一卷经)
  沙门真谛 一十六部(四十六卷经论疏记)
  沙门释僧旻 一部(八十八卷经抄)
  沙门释僧绍 一部(四卷录目)
  沙门释宝唱 八部(一百七卷杂录)
  沙门释法朗 一部(七十二卷注经)
  沙门释智藏 一部(八十卷义林)
  武皇帝萧衍 一部(五十卷注经)
  沙门释慧令 一部(十二卷经抄)
  沙门释慧皎 一部(十四卷僧传)
  优婆塞袁昙允 一部(二十卷论抄)
  简文帝萧网 一部(二百卷法集)
  湘东王文学虞孝敬 一部(三十卷内典博要)
  周沙门释昙显 二部(二十三卷经要)
  沙门攘那跋陀 一部(一卷论)
  沙门达摩留支 一部(二十卷梵天文)
  沙门阇那耶舍 六部(一十七卷经)
  沙门耶舍崛多 三部(八卷经)
  沙门阇那崛多 四部(五卷经)
  沙门释僧[益*力] 二部(二卷经)
  沙门释慧善 一部(八卷论)
  沙门释忘名 十二部(十二卷论铭传)
  沙门释净蔼 一部(十一卷三宝集)
  沙门释道安 一部(一卷论)
  开皇三宝录卷第十二(译经大隋)总一十九人
  合七十五部 四百六十二卷
  (大隋)洋川郡守昙法智 一部(一卷经)
  沙门毗尼多留支 二部(二卷经)
  沙门那连提耶舍 八部(二十八卷经)
  沙门释僧就 一部(六十卷经)
  沙门阇那崛多 三十一部(一百六十五卷经)
  沙门释法上 三部(二十三卷数及论录)
  沙门释灵祐 八部(三十卷论记)
  沙门释信行 二部(三十五卷三阶集)
  沙门释法经 一部(七卷录目)
  沙门释宝贵 一部(八卷经)
  沙门释僧粲 一部(一卷论)
  沙门释僧琨 一部(三十二卷杂论)
  沙门释彦琮 六部(九卷论传录)
  沙门释慧影 四部(二十七卷智度解及论)
  广州司马郭谊 一部(二卷经)
  儒林郎侯君素 一部(十卷传)
  晋王府祭酒徐同卿 一部(二卷论)
  翻经学士刘凭 一部(一卷内数术)
  敕有司撰 一部十卷众经法式
  开皇三宝录卷第十三(大乘录入藏目)五百五十一部一千五百八十六卷
  (大乘)修多罗有译一 二百三十四部(八百八十五卷)
  修多罗失译二 三百三十五部(四百二卷)
  毗尼有译三 一十九部(四十卷)
  毗尼失译四 一十二部(一十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