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杂藏
- 史传部
- 佛祖统纪
佛祖统纪
挂幡 若四辈弟子男女命终。造作黄幡悬著刹上。离八难苦得生十方净土。随风一转转轮王位。乃至吹尘小王之位。其报无量至成菩提(大灌顶十一卷○世有书药师如来十二誓愿者。此是别缘。非经本事)。
寓钱 事祖云。唐明皇使王玙为祠祭使。自汉世葬者有瘗钱。后世稍以纸寓钱为鬼事。至玙乃用之以禳祓。冥报记云。鬼所用钱即纸钱也。若彩绢者。亦纸为之。银即锡。涂金即黄涂也。
述曰唐以前无纸钱为用者。自王玙盛行此法。于是冥中藏积缗镪金银缯彩。与世间所用无少异。由心法之能变造故。天府冥关亦随人心而转。世有用纸镪寄库者。有鬼神用纸镪入人间买物者。有见泰山堆积蜡钱无用云人间化财用油注度火为污者。此等显验不一。心生则种种法生。不特纸钱一法而已也。
放生 光明经述流水长者救鱼十千天子报德。此缘起也。智者买断簄梁悉罢江上采捕。此立法也。赴计诩狱中之难。报修禅堂上之恩。此显验也(此三事并见智者纪)唐肃宗乾元二年。诏天下置放生池凡八十一所(颜真卿为碑)本朝真宗天禧元年诏复天下放生池。沿江淮州郡上下水五里。并禁采捕(二事详见通塞志)慈云奏西湖为放生池。以四月八日会郡人纵鱼鸟。法智于南湖以佛生日放鱼鸟。祝圣人寿。枢密刘均奉敕撰碑。此皆放生之梗概也。
改祭 佛为旷野鬼神鬼子母等。改弃血食而受僧众出生之食。此缘起也(二事并见晓石芝施食通览。具引藏经)梁武皇魏献文。敕郊庙不用牲牷。唯荐蔬面。此人主立法也(二事见通塞志)智者为关王授戒。慈云为白鹤授戒。皆令禁断荤血。专事蔬食。此沙门立法也(慈云有改祭文。并决疑十颂。备引证验)。
戒五辛 佛戒五辛。以其臭秽能障圣道。食之者必招无间之业耳。今人不能戒。是不欲见圣道。而甘为无间之罪辈。可不哀哉。兹用备录经律。为世告劝。粲然五章。幸思遵奉。
一名体会异。夫言荤辛。是为二义(荤臭辛辣)荤而非辛。如臭菜阿魏是也。辛而非荤。芥姜是也。是荤是辛。五辛是也。梵网云大蒜(天台疏云。葫菱广韵作胡荽)茖葱(薤也音格广韵山葱)慈葱(葱之正名)兰葱(小蒜)兴渠(葱蒺也。生熟皆臭。叶如蔓菁。其臭如蒜。经音义云。生于阗国。应法师云。乌荼国人常食。即阿魏)杂阿含云革葱(茖同)慈葱(葱)木葱(非小蒜即韭)蒜(大蒜)兴渠(此五出梵网也)涅槃经葱韭薤(但列三名)楞伽经葱韭薤蒜(但列四名。不出兴渠而加以韭若蒜分大小则仍有五名)此方言五辛。当云葱韭薤大蒜小蒜如楞伽所列云。
二大乘永制。楞伽经云。臭秽不净能障圣道。亦障人间人天净处。何况诸佛净土。梵网云。若佛子不得食五辛。故食者犯轻垢罪(石壁注。体非重过故轻。点污净行名垢)楞严云。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十方天仙嫌臭远离。诸饿鬼等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大力魔王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命终为魔眷属。永堕无间。涅槃云。食者当生苦处污秽不净。金棺敬福经云。饮酒食肉五辛之人。虽造经像劳而少功。主匠无益诸天不祐。
三小乘病开。报应经云。七众不得食肉荤辛。有病开。在伽蓝外白衣家。服满四十九日。香汤澡浴。然后读诵不犯罪。杂阿含云。食五辛人触秽三宝。死堕屎粪地狱。出作野狐猪狗。若得人身其体腥臭。僧祇律开病比丘服蒜。听七日在一边小房。不得卧僧床褥。讲堂处大小便处皆不得到。不得僧中食。不得就佛礼拜。得下风遥礼。七日满澡浴熏衣。方得入众。
四方便救过。楞严云。持此咒时众破戒罪。无问轻重一时销灭。纵经饮酒食啖五辛。佛菩萨天仙不将为过。观世音陀罗尼经。灌顶印咒二大母指屈掌中。捻无名指以无名指相背。二小指头相拄。二中指直竖头相拄。二头指屈各捻中指背上。咒曰。唵步三末啰苏摩监莎诃。诵二十一遍。自灌其顶。每旦于盆上结印诵之。持咒之人。犯欲及五辛。诵此咒解之云云。此二咒法以备误犯之用。若恃此术数犯数解。则是重增渎法之罪。咒部神王反生嗔谴。适足以速无间之业也。可不谨哉。
五三教事证。竺昙猷礼天台。石梁遇圣僧谓曰。汝母怀妊时行经葱园。胎气犯秽不可住寺(僧镜录)天竺沙门觉称云。吾国食肉五辛者驱出城外。故国中无货此。道藏云。诵黄庭经忌食五辛。又云。道士受法忌淹秽五辛。仙传云。乐子苌举家饮仙酒升天。独从子坠地。天神言。此人茹蒜故不得往。司马公祭仪云。凡祭虽得饮酒而不至乱(谓改常度)食肉不茹荤(谓葱韭蒜有臭气之物)。
述曰。为不急之物。而自招无间之报者。世人啖五辛是也。今诸师家多忽此事。岂不痛哉。昔樝庵食三白。正避此过耳。非故为是矫世之行也。因撰述斯文。忿今时知法者。遂发其愿曰。愿十方诸佛菩萨天仙。闻我祈请咸起加护。愿使禅林教黉律苑三宗法门。若主若伴。咸知思护净戒。不于清净伽蓝种葱薤之臭草。不于清净斋供而和葱薤之臭味。不以清净身器而啖葱薤之秽食。当知其人与境。若不清净则凡斋戒禅诵法事之所。岂复可得感佛天而降神祇乎。岂复可得却灾殃而来嘉祥乎。岂复可得动幽冥而拔沉滞乎当愿普天之下。凡僧蓝道观斋厨之内。不用葱薤调和众食及私自煮啖。凡官府第宅斋醮之际。于十日前严行禁断不蹈非法。僧道赴请受斋俗舍。常须自检不得故食误食自取秽染。庶乎人心交劝共隆圣道。将俾事佛事天清净谨严自行化他二俱有益。毋忘今日立愿之本。伏惟佛眼照之天心监之。决意禁断用逃苦报。
丧服 释氏之论丧服。涅槃诸律并无其制。智者临终诫曰。世间哭泣丧服皆不应为。今案远师丧仪云。受业和上同于父母。皆三年服。若依止师随师丧暂为服。应师五杉集云。师服但用布。稍粗纯染黄褐(据此未尝许用白布)。
述曰。今人无识多用白布为直掇坐具。违失僧仪最为非法。今请于黑布偏衫之下。著白布衫裤以表制服。二师父母皆同此制。若义家父母亦可例此。随俗稍用纻布。上不违涅槃诸律之无文。下不弃远应二师之义开。随方护法当用中道。
戒焚亡僧不塔袈裟 律明三衣唯许传受。未闻佛祖被亡躯而从火焚也。末代无知多行非法。有识之士尚须辨明。若坐逝不坏。结塔以葬者。犹可以被于真体。若从荼毗火化之法者。则不当披搭自取烧衣违律之过。或谓亡僧无衣者。则当如冥祥记僧妙施衣之法。云南宋江陵龙华寺僧妙既亡之后。一夕归房灵语。弟子可宗问。和上今生何处。妙曰。粗可耳。但应受小谪。二年得免。欲诉所司为无袈裟。可急为制请僧设供以衣施之我可得也。宗如教饭僧嚫衣。既毕。比丘道猛即见妙身披衣入堂依僧次坐听经。至散乃不复见。
述曰。磐自闻。此适子侄真视真诰真亢。不幸早世。焚龛之日皆不披袈裟。唯用布偏衫裙而已。设斋之前以平时所服七条。作[鬮-龜+?]拈法于僧中施。且复嘱后人。当力行于自身必坏之际也。敢告知识共崇此法。
佛祖统纪第三十三卷(终)
佛祖统纪卷第三十四
宋咸淳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
法运通塞志第十七之一
序曰。佛之道本常而未始离乎世相推迁之际。自释迦鹤林诸祖继出。所以传持此道东流震旦。逮于今而不息。大较圣主贤臣宿禀佛嘱常为尊事。而儒宗道流之信不具者。时有排毁。然终莫能为之泯没。以此道本常也。夫世称三教。谓皆足以教世。而皆有通塞。亦时使之然耳。列三教之迹。究一理之归。系以编年。用观通塞之相。
欲知如来出兴大意。必先明乎本迹。而终至结集三藏。以垂范于天下后世。中间八相次第以论。所谓下兜率。托母胎。住胎宫。示降生。出父家。成佛道。转法轮。入涅槃。于是一代化事为之大备。始昭王甲寅终穆王壬申。以为大纲云。
明本迹
佛告大众。一切世间天人。谓我出释氏宫去伽耶不远坐于道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我实成佛以来甚大久远若斯(法华经。明大机所见本迹文)我于无量寿佛所种诸善根为转轮圣王。最初值遇三十亿佛。同名释迦。云云。最后值迦叶佛。彼佛记我。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我如是奉事诸佛修学佛意。尔乃生兜率天宫。住一生补处(菩萨本行经。明小机所见本迹文○梵语佛陀。此云觉者。佛止世释迦氏。佛生净饭王宫故名释氏宫。伽耶此云山城。净饭王都城也○阿耨至菩提。此云无上正等正觉。佛之德称也。迦叶此云饮光。言身光饮蔽余光。释迦此云能仁。牟尼此云寂默。佛之别名。兜率此云知足。天后身菩萨。将成佛时。先上生兜率。然后下生南洲中天竺国。曰兜率来补佛处。故曰一生)。
下兜率
菩萨从兜率天将降神时。有十佛刹微尘数菩萨。皆与菩萨同愿同行。乃至普贤神通行愿。悉皆同等(华严经)。
菩萨生兜率天。名曰圣善。为诸天主说补处行。期运将至当下作佛。观此大千界阎浮提迦毗罗国最为处中。观净饭王夫妻真正堪为父母。告诸天子。我应下生净饭王家。弃轮王位出家学道。成一切种智转大法轮。广利天人。汝等是时亦当同会(因果经○大千即三赡界。义见三界志。阎浮提又赡部。南洲。迦毗罗此云黄色。土德尚黄居中也。净饭迦毗罗国王。一切种智佛所得三昧。一切智真谛也。道种智俗谛。一切种智中谛也。转去声)。
托母胎(起信论有住胎。华严经住母胎已示现出家。因果经在胎行住坐卧。为诸天说法。知大小皆有住胎)
菩萨已从此没生于人间净饭王家。乘栴檀楼阁处摩耶夫人胎(华严经○栴檀香木此云与乐。摩耶此云大幼。佛所生母也)。
菩萨乘六牙白象发兜率宫。放大光明普照十方。以四月八日明星出时。降神母胎。从右胁入(因果经)。
示降生
周(都镐)
昭王(瑕。自武王受命至昭王为四世)
二十六年(甲寅)○(刘道原外纪。二十六年甲寅。群书多云二十四年者误)。
夫人攀金园树枝而生菩萨。诸天王众。各持香水共以洗沐(华严经)初生之时。于十方面各行七步(涅槃经)。
夫人往蓝毗尼园中。四月八日日初出时。举右手牵无忧树华。菩萨从右胁出堕七宝华上。自行七步。举右手而言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王召诸婆罗门当作何名。答言。太子生时多有吉祥。当名萨婆悉达(此云一切义成。出因果瑞应二经)。
昭王甲寅四月八日。江河池井泛溢。宫殿大地震动。五色光气入贯太微遍于西方。王问大史苏由曰。若何祥乎。对曰。有大圣人生于西方。一千年外声教及此。王命镌石。置之南郊大祠前(周书异记○刘恕外纪。昭王时有五色光贯紫微井水溢)。
四十年二月八日。净饭王大会群臣小王婆罗门。以七宝器盛四大海水。灌悉达顶。立为太子(因果经。婆罗门此云净行。外道之总名)。
四十二年王为太子。迎婆罗门女耶输陀罗为妃。太子常修禅观。未尝有夫妇道(因果经。耶输陀罗此云华色女)。
出父家
菩萨欲令著家众生舍离家法。故宣扬出家功德示现出家(华严经)。
五十年太子白父王言。唯愿听我出家学道。王曰。国未有嗣。太子即以右手指妃腹曰。却后六年汝当生男。二月七日太子身放光明照诸天宫。诸天皆知太子出家时至。皆来礼足。太子乘马夜出城门。至苦行林中。自剃须发。净居天化作猎师身披袈裟。太子以七宝衣与之贸易。天明至尼连禅河静坐思惟。宜应六年苦行。净心守戒。日食一麻一麦(因果经。净居天五净居。五那含圣人所生。袈裟坏色衣。三衣总名。尼连禅河名此云不乐著)。
穆王(满昭王子)
成佛道
四年
菩萨于菩提道场始成正觉(华严)三十成道号释迦牟尼(梵网)既成道已梵天劝请。惟愿如来当为众生。广开甘露说无上法(涅槃经)太子念言。我今修于苦行垂满六年。我当受食然后成道。时牧牛女难陀。取乳煮糜以上菩萨。如意饱食。即趣菩提树下。释提桓因化为凡人施吉祥草。敷以为座结跏趺坐。而自誓言。不成正觉不起此座(因果经。佛本行经。难陀此云欢喜。女名。释提桓因此云能天主。即忉利天帝释。菩提树此云道树。佛坐此树下成道)降天魔(华严离世间品。或见菩萨住兜率天入胎出胎出家成道降魔转法轮入涅槃。此即大乘降魔之文)时魔王宫殿自然动摇。魔王波旬怖惧。广集军众。执戟操剑角目切齿横飞乱掷。菩萨观之如童子戏。波旬语菩萨云。汝不急去我掷汝海水。菩萨语云。汝今先能动此澡瓶。然后可能掷我海水。波旬不能令动。军众坏散。波旬长子商主顶礼忏悔。我父无智触忤大圣。愿得恕亮(因果杂宝藏佛本行三经。魔罗此云能夺命。波旬魔王名。此云极恶)既降魔已放大光明。即便入定思惟真谛。悉知过去所造善恶寿命短长一切众生轮回五道无有真实(因果经)。
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天向时也)霍然大悟。得无上道成最正觉(因果经。○因果经。先降魔后成道。四教义所列亦同。华严经。先成道后降魔。今约华严义)。
是岁耶输夫人生子名罗睺罗(此云覆障。以在胎六年为障也)。
转法轮
如来既成道已转正法轮。初顿后渐则有五时。华严名顿教。鹿苑方等般若名三渐。法华涅槃为非顿非渐。
第一华严时。于菩提道场初说华严。于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此谓如来最初说顿。约部为顿。约教为兼别说圆。如日初出先照高山。又为从牛出乳(三七日说名寂场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