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统纪

  光明经。八万四千城邑聚落。仁王经。十六大国五百中国十万小国。楞严经。此阎浮提大国二千三百。
  楼炭经。葱河以东名为震旦。唐彦琮法师云。葱岭已西。并属梵种。铁门之左皆曰胡乡(有指五竺为胡国。梵典为胡经。梵僧为胡僧。此类皆大误)唐义净三藏。于咸亨二年自番禺附舶(普潘愚今广州)西至诃陵。次室利佛逝。次末罗瑜。次揭荼。北行十日至裸人(在蜀西南男女皆裸形)西北半行至耽摩立底(东印境海口升舶归唐处)正西至莫诃菩提国(即摩竭提)那烂陀寺有七十驿(又云耽摩去莫诃有十日)那烂陀礼根本塔。耆阇崛山观叠衣处。大觉寺礼真像(即菩提道场金刚座处)。
  拘尸方丈。鹿园鸡岭。遍礼圣迹。住那烂陀十年。求经还耽摩立底。升舶过揭荼。将梵本寄佛逝。作南海寄归传求法高僧传。永昌元年秋回广府。至冬复附舶至佛逝。住三载。证圣元年回洛京译经。
  述曰。赡部一洲在西为五印度。飞行轮王之所治。是为梵天之种。东则震旦。皇王周孔之所化。是为君子之国。北为狄种。猃狁匈奴胡人之乡。封域分殊。不为指梵为胡以自混滥。如旧称胡跪胡经胡汉老胡。皆无稽之言不足用也。诸经言国城数不定者。古今离合不同也。如此方周千八百国。春秋七十余国。秦七国。魏三国。晋十六国。或离或合。为国不一。要不出此一境也。又诸经华梵不同者。罗什洹河。奘师殑伽。什云须弥。奘云苏迷卢。并指什译为讹。此说未可为定。盖由求法沙门所问土音中边不同古今有异。而诠其实则一也。如此方南北音转名处名物其语各殊。又如此方同一震旦而周秦汉晋为号不同。岂当定是非于古今之际。能识此意。则华梵不同。自可心会也。
  新婆沙论。南洲下至无间。共四万由旬。上尖下阔犹如谷聚○萨婆多论。南洲下土泥五百由旬。白墡五百由旬。等活至极热七狱。共高一万九千由旬。各广万由旬。无间高广二万由旬。阿毗昙论。等活寿五百岁。黑绳千岁。众合二千岁。号叫四千岁。大叫八千岁。炎热一万六千岁。极热半劫。无间一劫。俱舍论。等活一昼夜当四天王五百岁。次第至炎热一昼夜当他化一万六千岁(余狱次第对例)成实论。五无间者。一趣果无间。舍身即生彼故。二苦无间。中无乐故。三时无间。定一劫故。四命无间。中不绝故。五形无间。此狱纵广八万由旬。一人亦满。多人亦满(多论二万由旬)。

  八热地狱图

  
  新婆沙论。八热狱。一一狱有四门。一一门外有四游增。有情游彼其苦增故。地狱有情其形如人。正法念经。阿鼻苦千倍过前七大地狱。
  四门十六游增
    八寒地狱图
一頞浮陀 二尼赖陀三阿吒吒 四阿波波五呕喉  六郁波罗七波头摩 八分陀利
  此八狱在铁围山底。仰向居止受寒冻苦(三法度经)頞浮陀寿。如憍萨罗国斛量。胡麻满二十斛。有一丈夫满百年取一胡麻。如是取尽。复以二十頞浮陀寿。为一泥赖陀寿。余次第准此(起世因本经)泥犁耶此名非道。欲界最下劣故(阿毗昙论)[打-丁+柰]落迦此云恶人(新婆沙论)人所作善恶。随人如形影随身。人死但亡其身不亡其行。譬如然火夜书火灭字存火至复成。今世作行后世成之(那先比丘所问经)。
  地狱有三。一热。二寒。三边。一热地狱者有八。一名等活。罪人手生铁爪相掴肉堕。或狱卒唱生。或冷风吹活。两缘虽异令活一等。人受苦已复至黑沙狱乃至沸屎狱。次第至寒冰狱。然后命终。由身口意造不善业堕此狱中。一一大狱各有十六小狱。周匝围绕(即婆沙论十六游增)二名黑绳。以热铁绳絣量肢体后方斩锯。久受苦已至黑沙狱乃至寒冰狱。然后命终。准前受苦加重。由恶意向父母及声闻堕此狱中。三名众合。众多苦具炽然猛热合来逼恼(余义准前作)由造三恶业堕此狱中。四名叫唤。狱卒捉人掷铁镬中。涌沸叫唤。由嗔恚怀毒堕此狱中。五名大叫唤。置铁镬中号啕大叫。由习邪见恶行堕此狱中。六名炎热。置铁城中火然焦烂。由烧炙众生堕此狱中。八名无间(梵语阿鼻或作阿毗)狱卒捉彼罪人剥皮缠身著火车上。万毒并至无不苦时。为极重罪堕此狱中(十恶五逆也。已上参用长阿含经文)此八地狱在阎浮洲下。重累而住受热恼苦。前二有主治。次三少主治。后三无主治。二寒地狱者有八。一名頞浮陀。寒苦所切肉生细泡。二名尼赖浮陀。寒风所吹通身成泡。此二从身相受名。三名阿吒吒。唇动不得舌作此声。四名阿波波。舌不得动唇作此声。五名呕喉。喉内振气作声。此三从声相受名。六名郁波罗。此是青莲华。肉色细拆似此华。七名波头摩。此是赤莲华。肉色大拆似此华开。八名分陀利。此是白莲华。由彼骨拆似此华开。此三从疮相受名。此八狱在铁围山底。仰向居止受寒冻苦。三边地狱者有三。山间水间旷野。受别业报。此应寒热杂受(三法度经鍑方宥切大釜)。
  阎浮洲南。二铁围山外有阎摩罗王宫殿。纵广正等六千由旬。七重栏楯七重行树。园苑花池种种美果。香风远薰众鸟和鸣。王以恶业。昼夜六时自然有赤融铜汁。在前出生。宫殿即变为铁。狱卒取王扑热铁地。以铜汁写置口中。时王怖畏作念愿我舍身于人间。受生如来法中正信出家。发是善念。宫殿还成七宝。五欲具足(起世经)。
  阎罗王昔为毗沙国王。与维陀始生王战兵力不敌。因立誓愿为地狱主。臣佐十八人领百万众。同立誓曰。后当奉助治此罪人。毗沙王者今阎罗王是。十八臣者今诸小王是。百万众者诸阿旁是(问地狱经阿旁此云无间)琰摩罗此言双王。兄主男狱。妹主女狱(正法念经)兄妹皆作狱主。故云双王。又苦乐并受故(经音义)。
  阿鼻地狱。纵广八千由旬。七重铁城。七重铁网。有十八鬲子(郎的切鼎属)周匝七重。皆是刀林。四大铜狗。十八狱卒。八头六十四角。六十四眼。有七铁幢火涌如沸。若有罪逆。命终之时铜狗化十八车状如宝盖。一切火焰化为玉女。罪人遥见心喜欲往。风刀解体寒急作声。宁得好火。安在车上。即便火然。罪人命终来生火车。屈申臂顷直入阿鼻。从上鬲下如旋火轮至于下鬲。化阎罗王大声告敕。痴人狱种。汝在世时不孝父母邪见无道。汝今生处名阿鼻狱。如是大苦一日一夜。如人间六十小劫。如是寿命尽一大劫。具五逆者受罪五劫。复有众生。犯四重禁虚食信施。诽谤邪见不识因果。断学般若毁十方佛。偷僧祇物淫逸无道。此人罪报经八万四千大劫。复入东方十八鬲子。如前受苦。南西北方亦复如是。阿鼻即无救也(观佛三昧正海经○鼻音毗。智炬经。阿毗地狱应时破坏。当知毗音无疑。楞严经。既言阿鼻。又出无间。今阿鼻自云无救。当知阿鼻大狱在无间之外)。

  佛祖统纪卷第三十二(终)

  孝武时始通西域。三十六国。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西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则接汉扼。以玉门阳关(二关皆在敦煌西界)西则限以葱岭(其山葱翠又云多葱葱同)。其南山东出金城。与汉南山属焉(音烛连也)。其河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音田)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一名盐泽)。去玉门阳关三百里。广袤三百里。其水冬夏不增减。皆以为潜行地下。南出积石。为中国河源云。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一从鄯善旁南山北循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廷随北山循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西域诸国有城郭田畜。与匈奴乌孙异俗。皆役属于匈奴。匈奴西边日逐王置都尉领西域。后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古地降昆邪休屠王(骠频妙反。昆音浑。屠音储。匈奴二王)始筑令居以西(令音铃)初置酒泉郡(有水味甘)。后稍分置武威.张掖.敦煌(敦音屯)。列四郡据两关。自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得天马。西域震惧。多遣使来贡。宣帝朝日逐玉来降。乃令使者郑吉并护北道号都护治乌垒城。去阳关二千七百里。于西域为中(西汉书西域书)。
  明帝永平中。班超使西域到鄯善斩匈奴使者。鄯善王怖纳子为质。后发诸国兵击莎车斩疏勒王。击破月氏副王。降龟兹.姑墨.温宿。斩焉耆尉犁二王。威震西域。五十余国皆纳质内属(东汉班超传)。


  佛祖统纪卷第三十三

    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

  法门光显志第十六

  佛法不思议。且将两冥于真俗不二之际。至若示之以建化之门。则必凭借佛事。以助明住持三宝之相。即事而真。撰法门光显志。
  雕像 帝释请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优填王(拘琰弥国王)思睹如来。即以旃檀作如来像。高五尺(增一阿含○案西域记。优填王请目连。以神力接工人上天。亲观妙相。用旃檀雕像。高至五尺)。
  铸像 波斯匿王闻优填王雕像。乃以紫磨黄金铸作佛像。亦高五尺。时阎浮提内始有二像(增一阿含○观佛三昧经云。优填王铸金像)。
  画像 汉明帝使秦景往月氏国。得优填王雕像师第四画样(此西土画像始)敕图于洛阳西阳城门及显节陵上供养(东土画始)。
  舍利塔 佛入灭。帝释于善见大城起四塔。城东照明园发塔。城南初涩园衣塔。城西欢喜园钵塔。城北驾御园牙塔名忉利四塔。又迦维卫国生处塔。摩竭提成道塔。波罗柰鹿野转法轮塔。拘尸那城双树间涅槃塔。谓之人中四塔(增一阿含)。佛灭度后百年。阿育王取佛舍利。夜役鬼神碎七宝末造八万四千塔。尊者耶舍舒指放光。八万四千道。令羽飞鬼各随一光尽处安立一塔。于一日中遍赡部界。在震旦国者一十九所(阿育王传○十九塔可知者有五处。洛阳白马寺东圣蒙。建康长干寺塔。四明阿育王塔。临淄成都。并有阿育王塔。刘萨诃于梦中闻观音说)。
  浴佛 四月八日是佛生日。人民念佛浴佛形像(摩诃刹头经)浴像时诵偈云。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聚。五浊众生令离垢。愿证如来净法身(浴佛经)。
  浴僧 首陀会天请佛及僧洗浴供养。佛告阿难。此天由此福行未来得佛。号曰净身(贤愚经○首陀会天子名也。凡称天而非六欲十八梵之名者皆天子也。如耆婆毗首羯磨等。皆忉利天子也)许数数浴生世善故(四分律)。
  轮藏 梁傅大士愍世人多故不暇诵经及不识字。乃于双林道场创转轮藏。以奉经卷。其誓有曰。有三登吾藏门者。生生不失人身。有能信心推之一匝。则与诵经其功正等。有能旋转不计数者。所获功德即与读诵一大藏经正等无异。藏前相承列大士像。备儒道释冠服之相者。以大士常作此状也(佛印为王荆公赞其像曰。道冠儒履释袈裟。和会三家作一家。忘却率陀天上路。双林痴坐待龙华)列八大神将者。八部天神也。保境将军者。在日乌伤宰。发誓护藏者也(义乌县。旧名乌伤。详见傅大士传)。
  大士签 天竺百签。越圆通百三十签。以决吉凶。其应如响。相传是大士化身所述(释门正统)。
  供灯 佛告舍利弗。有人于塔庙形像奉施灯明。乃至以少灯炬。如此福德唯佛能知(施灯经)。
  身灯 佛言。我昔于阎浮提作国王。剜身出肉深如大钱。以苏油灌中作千灯炷。语婆罗门。请说经法。求无上道(菩萨本行经)菩萨为法因缘剜身为灯(涅槃经)。
  无尽灯 贤首法藏师。为则天以十镜置八隅中安佛像。然灯照之则镜镜现像。以表刹海重重无尽之意(诸宗立教志)。
  放灯 佛教初来与道士角试。烧经放光而卷帙无损。时当正月十五日。明帝乃令每于此日烧灯以表佛法大明。自是历朝每当上元必放灯。本朝太平兴国六年。敕下元亦放灯三夜。为军民祈福(僧史略)。
  无尽财 供养佛华多听转卖买香油。犹多者转卖无尽财中(僧祇律○释氏要览云。世言长生钱者是也。子母滋生故称无尽)。
  讲忏仪 僧传称。汉魏以来请僧设供同于祠祀。起坐威仪略无规矩。至晋朝安法师。始依经律作赴请礼赞等仪。立为三例。一行香定座上讲。二六时礼忏。三布萨等法。其后远法师复立法社节度(有文在卢山集)唐宣律师。立分五众物仪章服仪归敬仪鸣钟犍度。照律师作落发仪。皆附时傍教以为法也(释门正统)。
  诸经行法 智者制法华三昧仪(国清百录载)荆溪述补助仪以资观想。法智撰大悲心咒行法。金光明忏法。慈云撰金光明护国仪。依百录述补助。及撰净土忏仪。弥陀忏仪。请观音忏仪。炽盛光忏仪。神照撰仁王忏仪。净觉撰楞严忏仪。如意轮课。法智涌撰功德天忏仪。皆诸祖依四三昧自行化他之法也。
  供佛 诸如来者。皆是法身。若在世若灭后。所有供养福无有异(宝积经)供养佛者。得大福德速成菩提(不思议境界经)若施畜生得百倍报。施破戒者得千倍报。施持戒者。得万倍报。乃至施佛得无量报。我今分别诸福田故作是说(优婆塞戒经此言敬田胜)若人供养十方佛诸菩萨声闻。不如有人施畜生一口饮食。乃至施饿狗蚁子。悲田最胜(像法决疑经此言悲田胜)一分施难胜如来。一分与最下乞人。福田无二(维摩经此言悲敬不二)世言供三千佛者。过去庄严劫。始华光佛终毗舍浮佛。一千佛。现在贤劫。始拘留孙佛终楼至佛。一千佛。未来星宿劫。始日光佛终须弥相佛。一千佛(三劫各有经一卷)言供千佛者。现在贤劫千尊也。
  供知识 文殊南游至福城东际。为善财童子说法令求菩提近善知识。从此经历一百十城。参五十三善知识。入普贤道场。得微尘数三昧门(华严经入法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