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杂藏
- 史传部
- 佛祖统纪
佛祖统纪
按因果经云。过去无数阿僧祇劫。有仙人善思(瑞应本行二经并名儒童)时灯照王太子普光(瑞应名定光。法华金刚本行诸经。并名然灯)启父出家。成菩提道。善慧初为五百外道讲论道义。各以银钱上之。与外道别。当往普光佛所欲施供养。见王家青衣持七茎青莲花过。追问此花卖否。答言。当送宫内欲以上佛。善惠请以五百银钱。顾五茎花。用以供佛。青衣从命。并寄二花。以献于佛。愿我后来。常为君妻。时王及大臣。礼佛散花。悉堕于地。善惠五花。皆住空中。化成花台。后散二花。住佛两边。佛赞善惠。汝过阿僧祇劫。当得成佛。号释迦牟尼(此经。与本行经。并作阿僧祇而瑞应作九十一劫。如此延促不同。虽是方便分别。然诸经并以毗婆尸记九十一劫为正。则瑞应所出。亦可为用)善慧。见地浊湿。心自念言。云何令千辐轮足蹈此而过。即脱鹿皮衣以用布地不足掩泥。又解发以覆之。如来践已。因记之曰。汝后得佛。当于五浊恶世度诸天人。时善惠。以偈赞佛(文多不载)求佛出家。佛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著身。即成沙门。善惠命终之后。上生为四天王。下生为转轮王。乃至上生为第七梵天王。下生为圣王。各三十六返。或为仙人。或为外道六师婆罗门小王。各尽其寿。不可称数。时善惠者。即我身是。青衣者。邪输陀罗是(因果经○案瑞应经称瞿夷卖花女者。取第一夫人为言也。若本经与法华皆云邪输者。取罗睺生母也。今以后义为正)四教仪引大论云。如来修菩萨道时。从古释迦至尸弃佛。值七万五千佛。名初阿僧祇。常修六度。次从尸弃至然灯。值七万六千佛。名二阿僧祇。此时用七茎莲华供养。布发掩泥受记号释迦文。次从然灯至毗婆尸佛。值七万七千佛。名三阿僧祇满。经如许时。修六度行。更住百劫。种相好因。修百福成一相(按优婆塞戒经。我于释迦最初发心。于迦叶佛。满三阿僧祇。窃详三祇满时。正在毗婆尸。今言迦叶者。兼百劫种相好言之也)。
述曰。窃考如来本迹之义。以由已今相望。互有久近本。不可以大小机见为之分别。今约诸部。共谈之。粗法华开显之妙。较而论之。则大小机见不容不审。例如秖一八相。而有大小之别。由机见之不同也。
叙圣源
序曰。如来之先起自大人。厥后转轮次第承袭。夷考典籍。略陈氏族之源。盖将以表章吾佛示生弈世圣王尊贵之家也。
大劫之始世界初成。光音诸天化生为人云云。于是议立一人有威德者。赏善罚恶号平等王。众共供给。遂有民主之名(长阿含经○详见三世出兴志)初民主王号大人。第二王名珍宝。第三王名好味。第四王名静齐。第五王名顶生。乃至三十三王名善思(长阿含。四分律。此三十三王。皆子孙相承。诸王之名备见本经)自善思王后有十族转轮圣王相续而出。第一真阇王子波延迦(真阇即阿含善思王)有五转轮王。第二多罗业。有五转轮王。第三阿波叶。七转轮王。第四犍陀利。八转轮王。第五迦陵迦。九转轮王。第六瞻婆。十四转轮王。第七拘罗婆。三十一转轮王。第八般阇罗。三十二转轮王。第九弥尸利。八万四千转轮王(案本行经。最后一王。即大茅草王仙是也)第十懿摩弥。百转轮王(楼炭经弥沙塞名郁摩。长阿含。名懿摩。四分律。名懿师摩。即甘蔗王。为善生王之先也。梁祐律师。释迦谱云。释种以懿摩为先)。
名释迦
序曰。世人皆知如来为刹帝利之圣种而终莫能委瞿昙释迦前后立号之义。须知言瞿昙者。有四义焉或纯淑。或最胜。此从本德。以为称也。或甘蔗。或日种。此就本缘以为言也。其称释迦者。则有三名。据德建号。则曰能仁。依处称名。则云舍夷之与直林。然释迦之起。实见于甘蔗王之四子。甘蔗梵语。既为瞿昙。则释迦之称。实自瞿昙出。前瞿昙。后释迦。虽有二称。其实一姓。前人有以日种甘蔗舍夷并列为五氏者。本末纷揉。无所取裁。今故备论后当毋惑。
夫姓者所以系统百世使不别也。氏者。所以别子孙之所由出也。印度族姓。则有四流。一曰刹帝利者。王种也。二曰婆罗门者。净行也。三曰吠奢者。商贾也(旧云毗舍)四曰戍陀罗者。众人也(旧云首陀)凡兹四姓。前二是贵。后二是贱(此说出西域记)随时所尚。佛生其中释迦出刚强之世。托王种以振威。迦叶生善顺之时。居净行以标德(大论)昔阿僧祇劫。有菩萨为国王。父母早丧。逊国与弟。从婆罗门瞿昙学道。受瞿昙姓(本经。翻纯熟。应法师。翻最胜。此皆从师德为义)乞食还国。人无识者。谓之小瞿昙。于城外甘蔗园中。以为精舍。贼盗官物。路由园过。捕盗寻迹。执小瞿昙。王令以木贯身射之。大瞿昙见。悲哀棺敛取血泥团之。还置精舍。著左右器。大瞿昙言。是道士若其至诚。愿天神有知。使血化为人。却后十月。左化为男。右化为女。因名瞿昙氏纯淑之姓(十二游经)过去有转轮圣王。名大自在(即第九族弥尸利)子孙相承。八万四千王。最后王。名大茅草。垂老无子。委政大臣。剃发出家。众号王仙诸弟子时行乞食。王仙老不能行。遂以草笼盛悬树上。虑虎狼也。猎人望见。谓是白鸟。乃射杀之。血滴于地。后生甘蔗二本。日炙开剖。一生童男。一生童女。弟子养护。以报诸臣。众谓王种命相师占之。立名善生。号甘蔗王。女名善贤。立为第一妃。又以日炙甘蔗而生。亦名日种(菩萨本行)。
述曰。瞿昙一翻甘蔗。则当据本行。二本甘蔗之缘。一翻泥土。则当取十二游经血泥之事。是知诸经梵语则曰瞿昙。华言则称甘蔗泥土。华梵互出其实一义。
甘蔗王第一妃善贤。生子名长寿。第二妃生四子。一名炬面。二名金色。三名象众。四名别成(菩萨本行)。
述曰。弥沙塞云。郁摩王第四子尼楼。本行经尼俱。此翻为别成。祐律师。指懿摩王。是释种之先。第四子庄严。是白净所承。南山。指懿摩。即第十轮王。去菩萨一百世。第四子庄严。即白净所承。其说略同(别承庄严。两译不同。秖是尼俱一人)。
时善贤妃欲立长寿。白王摈遣四子出国。至雪山北自立城居。不数年间郁为强国(本行经。往灵山建国。城号迦毗罗。其王名别成。远近钦服)父王悔忆遣使往召四子辞过不还。父王三叹之曰。我子释迦(此云能仁本行经)到雪山边住直树林中。故名为释迦(此云直林长阿含经)近雪山北舍夷林筑城营舍。因名舍夷国(五分律)。
述曰。舍夷者。林名也。既以名国。又以名氏。窃详舍夷。恐翻为直。即前雪山直林之义。妙玄云。舍夷是西方贵姓。此但约义。未见所出。
别成王子拘卢。拘卢子瞿拘卢(菩萨本行)。
懿摩王第四子庄严(即别成)懿摩百轮王最后王。名大善生(案四分律。懿师摩。次第百王。后有王。名大善生。南山释迦谱云大善生。即如来七世祖也)自百轮王后。六世祖乌婆罗王。五世祖泪婆罗王。四世祖尼求罗王。三世祖尼浮罗王。二世祖师子颊王。一世父净饭王。师子颊四子。一净饭王(诸经或云白净)有二子。长悉达太子。次难陀。二白饭王二子。长调达(诸经或云提婆达多)次阿难陀。三斛饭王二子。长摩诃男(或云俱利太子。五比丘之一)次阿那律(或云阿[少/兔]楼驮)四甘露饭王二子。长婆沙。次跋提(五比丘之一长阿含经)。
劫初以来。嫡嫡相承。作转轮王。近来二世。但作阎浮提王(大方便经○当知师子颊净饭二世。独王南洲。但铁轮王耳)。
法王正统世系图
·平等王(民主平等王。亦名刹帝利。子孙嫡承凡三十三世。为善思王)
·善思王(平等王至此三十三世。后有十族)
·波延迦王(善思王子第一族有五转轮王)
·多罗业王(此第二族亦有五转轮王)
·阿波叶王(此第三族有七转轮王)
·犍陀利王(此第四族有八转轮王)
·迦陵迦王(此第五族有九转轮王)
·瞻婆王(此第六族有四转轮王)
·拘罗婆王(此第七族有三十一转轮王)
·般阇罗王(此第八族有三十二转轮王)
·弥尸利王(此第九族有八万四千转轮王。最后一王名大茅草王。亦名王仙。所生之子即懿摩弥王)
·懿摩弥王(此第十族有百转轮王。懿摩弥亦名甘蔗王。释种以此王为本始。此王有二妃。第一妃生长子名长寿王。第二妃生四子。一名炬面王。二名金色王。三名象众王。四名别成王。已上皆第二世)
·拘卢王(第三世)
·瞿拘卢王(第四世。展转至最后百世名善生王)
·善生王(悉达太子七世祖也)
·乌婆罗王(六世祖)
·泪婆罗王(五世祖)
·尼求罗王(四世祖)
·尼浮罗王(三世祖)
·师子颊王(二世祖所生四王)
·净饭王(生二子。一悉达。二难陀)
·白饭王(二子调达。阿难)
·斛饭王(二子。摩诃男。阿那律)
·甘露饭王(二子婆沙跋提。已上名四王。生八子也)。
述曰。楼炭称懿摩百轮王。阿含四分。皆云最后王名大善生。言最后者。第一百也。南山指大善生为七世祖。此依长阿含。乌婆罗等六王至太子。为一百七世可也。而又云。去菩萨一百世者。当是脱去七字。自民主至善思。三十三世。正嫡相承。自波延迦十族已降。或嫡庶互立。或兄弟迭兴。分为十类。必有亲疏始终之义存焉。然受天明命。统王四洲。其所以得君道者。莫不同也。十族总之。凡八万四千二百十一王。并前民主三十三王。及六世祖王。至太子身。共八万四千二百五十王也。
佛祖统纪卷第二
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二
下兜率
序曰。四明法师之言云。如来昔于大通之时。覆讲法华。与无边众生作一乘之因矣。以由中间退大乐五尘。如来大悲恐其堕苦。于是更以小乘。而为救拔。或用衍三而为导引。如此大小种种成熟。堪于今世悟入佛乘。是故如来为此一事出现于世。然其机发复少差殊。故于一代而分五时。有机堪能直入于实者(有机但能迂入于实者。虽此二类。熟在一时)严于华顿谈别圆被二种机者。此机从始即见胜相。若其中间习小深者。虽于今世入一佛乘。而于小先熟。故为此机示现劣身。初说三藏诸味调熟。来至法华方开佛慧。此机于始唯见劣身。故天台师曰。小机则示三藏佛身说法。大机应以舍那佛身说法。是故降神母胎。即示两相故。然华严顿后。方施小化。譬如穷子急追不至徐语方来。前顿后渐其义已成。今那忽云降神母胎即示两相。须知诸文所论。初顿后渐。盖是化缘施设之语。今此所说大小双应。终归一乘。方尽鉴机始末之事。如方便品。思无大机。念欲息化。诸佛劝谕。方施小乘。次文却云无量劫来。赞涅槃法。生死永尽。我常是说。是故思机。然后施小。此等之说。皆是仪式。不可据此以难今文预鉴群机。原始要终。度物之意也(并别行记)今观二圣师所论。则知如来出兴。秖一八相。自大机而观之。则始终无改。无非华严。自小机而观之。则游化鹿苑。诸教次第。谓之舍那谓之释迦。一体而两名。由机有不同耳。然则大小二始。顿渐两说。五时施化。一乘会归。是皆如来。随顺机宜。善巧方便。令入佛慧之道。今故得以述之。
菩萨从兜率天。将降神时。有十佛刹微尘数菩萨。皆与菩萨。同愿同行。乃至普贤神通行愿。悉皆同等。又以神通。普现兜率天宫。一一宫中。悉现十方一切世界阎浮提内受生影像(华严经○大机所见下兜率相)。
托母胎
序曰。如来降神母胎。双垂两应。大机则见乘旃檀楼阁。小机则见乘六牙白象。大小在机。而于如来应本。未始有动。此托胎之相也。
菩萨。已从此没。生于人间净饭王家。乘旃檀楼阁。处摩耶夫人胎(华严经)从兜率下。法身眷属。如阴云笼月。共降母胎。胎若虚空。常宣妙法(妙玄○大机所见托胎相)。
住胎宫
序曰。华严云。如来住胎现大宫殿。示现住兜率。乃至般涅槃。或见在兜率。乃至或见入涅槃。此则于住胎一相之中备见八相。此荆溪所谓一一相中皆八相故也。
菩萨于母胎中现大宫殿种种严饰。而令母身安隐无患。住母胎已。心恒正念。示现在兜率天。初生为童子处王宫。出家苦行成道转法轮般涅槃。或有见佛种种说法。或见在兜率天或见来处母胎。或见初生。或见出家。或见成道。或见转法轮。或见入涅槃(华严经○荆溪云皆言或者一一相中皆八相故○大机所见住胎相)。
示降生
序曰。托胎降生。皆所以示同于人法耳。至于出入右胁周行七步。俾大小两机所见各殊者。斯示现降生之相也。
夫人攀金园树枝而生菩萨。诸天王众。各持香水。共以洗沐(华严经)初生之时。于十方面各行七步(涅槃经○大机所见降生相)。
出父家
序曰。华严云。最后身菩萨。欲令著家众生舍离家法。为现自在不属他故。宣扬出家功德胜故。此示现出家之意有在于是也。
又见出家诣道场。成等正觉。坐师子座(华严经大机所见出家相)。
成佛道
序曰。华严云道场始成者。且约大始而言。既非本门实成则今此正是迹中之迹耳。
菩萨于菩提道场始成正觉(华严经)菩萨言。吾三十成道。号为释迦牟尼。于寂灭道场。坐金刚华王座说法(梵网经○宝藏经无相三昧经并云三十成道)既成道已。梵天劝请惟愿如来。当为众生广开甘露说无上法(涅槃经○大机所见成道相)。
或见菩萨住兜率天入胎出胎成道降魔转法轮入涅槃(华严。新译此大乘有降魔今合在成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