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感应要略录


  第二十一释双惠图造阿閦佛感应(出随记)

  隋开皇中。有释双惠。不知何处人。一生期不退转位。图阿閦佛像一十体。又造同像一十二体。长三尺立像。专心祈请感应。梦感二人僧。一人自称日光。一人自称喜辟。汝识阿閦佛本愿不。答粗知。二僧欢喜曰。善哉如汝。在浊恶世中。归依阿閦佛。于一生中。入不退位。得生欢喜。觉已弥念。临终启众曰。吾今往生欢喜国矣。

  第二十二造药师形像得五十年寿感应(出三宝记)

  昔天竺有婆罗门。富贵而无子息。祈请自在天。其妇有身。九月满足生男子。色貌端正。生众人爱敬。时有一尼干善占。相见不悦云。此儿有众相。未足继家业。余寿二年。父母闻之生忧恼。如中毒箭。时有昔亲友。作沙门洞达奥秘。问其因缘。具答上事。沙门云。汝依七佛法。造药师如来形像。如法供养。即以白初斋日。如法式供养。父婆罗门夜梦。异服赤冠冥道乘青马。捧札来造言。汝依七佛法。造像供养。更得子五十年寿。果后如梦矣。

  第二十三昔有一贵姓祈请药师灵像得富贵感应(同记)

  昔闻天竺有一贵姓。甚贫乏乞食自活。所至城邑皆闭门户。人皆名为闭门。常自忧悲。往诣药师灵像寺中。右绕佛像。至心悔过。断食五日。如梦从像出妙色身。似少像。告言。汝宿业颇灭。必得富饶。可还父母旧宅。觉后语已到旧宅。城廓颓坏。唯有朽柱梁木。信告敕两日而住。以杖掘地。自然伏藏显现。此即父母所畜收也。一年内得富贵。此即依佛力矣。

  第二十四贫人以一文铜钱供养药师像得富贵感应(出冥志记)

  唐边州有贫人。孤独自活。家内唯有一文铜钱。女人思惟。此钱不可为一生资粮。当供佛像。即往伽蓝。供养药师灵像。经七日住邻县有富家。其妇顿死。更求他女。良久不得随情。更祈请同寺像。梦所感以彼孤女为妇。共得福寿。生三男二女。皆谓佛力矣。

  第二十五破戒者称药师名戒还得净感应(出尚綩法师传)

  昔有一比丘。往游西域。欲请问得戒源由。发足到天竺。适见一人阿罗汉。即请问僧尼得戒不得戒。阿罗汉言。我是小乘圣者。不知菩萨僧尼等戒得不。汝在暂住。我上升兜率。奉问弥勒。即入定向天。具问僧尼并得戒请灵验。弥勒即取金花云。若边地僧尼。取金花入罗汉手掌。不得莫入。发心既讫。得花安手其花入掌中。高一尺显现。以此为验。复问。若受戒已更有犯者。如何得所失。弥勒答。若声闻法。犯性戒现身难得。若大乘法此事不难东方有土名净琉璃。佛名药师。以本愿故。破戒称名。必得净戒。比丘闻已。后说此事。闻者信受矣。

  第二十六夏侯均造药师形像免罪感应(出灵应记)

  夏侯均者勇州人也。显庆二年。受重病经四十余日。昏乱闷绝而死。自被配作牛身。祈云。尝三度于阴师处受戒。兼受持药师经。自造形像。自省无过。何遣作牛身受苦如此。均已被配磨坊。经二十四日苦使。后为勘受戒等。是实不虚。始得免罪。还苏说此事矣。

  第二十七药师如来救产苦感应(出药师验记)

  淄州有女人。有身十二月不得产。身体疲苦。骨髓[病-丙+童]痛。举声啼哭。受沙门迈公教。称药师名。梦佛自来救。弥信随唱。苦渐息产男子。人皆谓希奇矣。

  第二十八温州司马家室亲属一日之中造药师像七躯感应(出灵应记)

  温州司马。得长病欲衰死。亲属奴婢。来集家室涕泣。既死经一日。亲属知识。至心归依药师。请除病应。一日造形像七躯。如法供养。至第二日。闷绝还活云。我出家时。从三人冥官被缚。过幽闇路。无人相从。至一城中。见有高座。玉冠神并坐。前有数千人。皆被枷锁。问使者谁。答琰魔王也。时可活汝罪。时王召问。汝有作善不。答我未了志早死。王言。汝恶无量。定不可免脱地狱。尔时有异光。照司马之身。王知而告。汝亲属奴婢。造七佛像。得延寿命。早可还人间。以是因缘。再得醒矣。

  第二十九造毗卢遮那佛像拂障难感应(出常慜记游天竺记)

  释常慜。发愿寻圣迹游天竺。日至中印度鞞索迦国。王城南道左右有精舍。高二十余丈。中有毗卢遮那像。灵验揭焉。凡有所求。皆得满足。若有障难者。祈请必除。闻像缘起于耆旧。曰。昔此国神鬼乔乱。人民荒废。有一尼乾子善占察。国王占国荒芜。尼干以筹印地云。荒神乱起障难。须归大神。方得安稳。王聪明达归宗。神中之大。不如佛陀。即造此毗卢遮那像。安置左右精舍。左雕镂黄金。右用白银。高咸二十丈。日日礼拜供养。尔时表夜叉童子。驱荒神恶鬼出国界。方无障难矣。

  第三十圣无动尊自称无价驮婆感应(出秘密记)

  昔南天竺王子。厌世出家。弘持正法。诵圣无动明王。独步旷野。明王现其身共为伴。自称无价驮婆。奉事修行者。犹如世尊弟子给仕世尊。吾肩所系帛巾。是其表帜也(驮婆此云奴婢。不用钱贯。名为无价。肩系巾以为别异。圣无动尊。受他驱役。随逐行者。如不用钱买奴相似。今自系巾。表无价奴。自称言不可谬也)。

  第三十一释含照图写千佛像感应(出寺记)

  唐兴善寺释含照。发愿图千佛像。才写七佛像。不知九百九十三佛威仪手印。精诚祈请。流泣悔过。梦见九百九十三佛现木叶。欢喜图写。流布传世矣。

  第三十二胎藏曼陀罗相传感应(古录)

  毗卢遮那如来说大悲胎藏曼陀罗王救护一切众生金刚手传受佛教。经数百年。传付中印度世无厌寺达磨掬多。多谨传弘。付斛饭王五十二代玄孙释善无畏。无畏开元七年。从西国将曼陀罗图来至此国。于玄宗皇帝朝为国师。翻译大教大曼陀罗。设大旦场。诸尊放光。天雨细花而供养。其得感者。不可记矣。

  第三十三金刚界曼陀罗传弘感应(古录)

  昔金刚萨埵。亲于毗卢舍那佛前。受金刚界大曼陀罗法义。后数百岁。传于龙猛菩萨。又数百岁之后。传于龙智。龙智慎传持之。如瓶水移器。传金刚智。智是南印度摩赖耶国人。随缘游。随处利生。闻大支那佛法崇盛。遂泛船东游。幸于海隅。开元八年中。方届京邑。于是广弘秘教。建曼陀罗。依法作成。皆感应瑞。

  第三十四建金刚界灌顶道场祈雨而得感应(出金智传)

  昔金刚智三藏和上。年三十一。往南天竺。从龙智受五部灌顶诸秘密之藏。却还中天竺。其后南天竺。三年亢旱。草木枯死。其王遣使。迎请和上。于自宫中。建金刚界灌顶道场请雨。其时甘泽流澍。王臣欣庆。遂为和上造寺安置。经余三载矣。

  第三十五礼拜金刚界大曼陀罗感应(新录)

  传闻。津州有孤女。愚痴不信。不识因果。生年五十有七。遭疾而死。其人见之。六日方醒。流泪投身自责过。人异之而问因缘。女答曰。吾见不可思议希有之事。初死之时。入迸铁火地狱。投地狱中。狱有心白阎魔王。王捡一卷书曰。此女昔于弘和上室。礼拜金刚界大曼陀罗灌顶坛场。只是彼力耳。汝非生死人。早还人间。见此事得活。因此发心耳矣。

  第三十六念胎藏大曼陀罗感应(新录)

  传闻。大兴善寺传法灌顶阿阇梨惠应。有一人沙弥。从七岁师事和上。至七岁有因缘。附船渡新罗。忽遇暴风。乘舶顿覆。五十余人。没海不知何处漂寄。沙弥一心念胎藏圣众曰。诸海会众。起大悲心。普救船众。如梦见虚空。圣众如星散光。身忽在岸上。五十余人。不溺没同在一处。其中二十余人。谓见空圣众。当知救难之力不可思议矣。

  第三十七汉明帝时佛舍利感应(出汉法内传等)

  明帝弘法立寺。于时西域所将。舍利五粒五色。直上空中。旋环如盖。映蔽日光矣。

  第三十八吴王围寺执僧舍利浮光于钵上感应(出异录宣验等记)

  孙皓时有王。正解上事言。佛法宜感中国。不列胡神。皓便一诏集诸沙门。陈兵围寺。欲诛废之事。谓僧会法师曰。佛若神也宜崇之。若其无灵。黑衣一日同命僧。或缢死或逃于外。会乃请齐期七日现神。以铜钵盛水。置庭中食毕。乃光晖耀。忽有闻。庭钵枪然有声。忽见舍利。明照墀宇。浮于钵上。皓及大众前看。骁愕失措。离席改容而进。会曰。陛下使猛贲之力击。以百钧之槌。金刚之质。终不毁破。皓如言。谓先经呗礼拜。散花烧香高唱曰。诚军踪慈氏来津未绝。则法轮将转。彻于幽涂。威神不少冥现。今日不然。则三宝永绝。言毕在士军捶生风。观者战剽而气端。捶碎舍利不损。光明捶出耀彩充盈。皓伏投诚劝营斋讲。石塔在建唐大市北。后犹光瑞。元嘉十九年秋。寺刹夜放光明。鲜江彩发。有异火光。使四层上。从西绕南。又以烧。腾光上踊。作大莲花。遂发信乃为立寺。名为建。改所住地名佛地矣。

  第三十九唐阿得造塔放还感应

  唐阿得死。三日还苏说。初死时。两人挟腋。有白马吏驱之。不知行几里。见北向黑门而入。见东向黑门而入。见南向黑门。北入见有七十余梁间。舍有人。皂服龙冠。边有二十余吏。皆言府君。西南复有四五十吏。阿得便前辞府君。府君问何所奉事。得曰。家起浮图寺塔。供养道人。府君曰。卿大福德。问都录使者。此人命尽耶。见持一卷书伏案之。其字甚细。曰。余寿三十五年。府君大怒曰。小吏敢顿夺人命。便缚白马吏。著柱处罚一百。血出流漫。问得。欲归不。得曰尔。府君曰。今当送卿归。欲便遣卿案行地狱。即给马一匹及一人。从东北出。不知几里。见一城方数十里。有满城上屋。因见其未事佛。时亡伯母叔父母。皆著神域衣。破坏身体血。前行见一城。其中有以铁床上者。烧床正赤。凡见十狱。各有楚毒。狱名赤沙黄沙白沙。如此七沙。有刀剑树。抱赤铜柱。于是便速。复见七十之梁间凡室。挟道种槐名福舍。诸佛弟子住中。福多者上生天。福少者住此舍。遥见大殿二十余梁。有一男子二妇人。从殿上来下。是得事佛后己伯父母须臾值。人来问得。一城方数十里有满。识我不。得云不识。曰汝何以不识我。我共汝作佛门主。于是笑而忆之。还至府君所。即遣前二人送归。急便苏活者也。

  第四十五级未就刑利刃断感应(出宣验记)

  荧阳高苟年已五十。为人杀被收。锁项他牢分必受死。同牢人云。努力共诵观世音。苟云。我罪甚重耳。受死何由可免。同禁劝之。因如始发心。誓当舍恶行善。专念观音。不蕳造次。若得免脱。愿起五层佛图。舍身作奴。供养众僧。旬日用心。钳锁自解。监司惊怪。语高苟云。若佛神怜汝。暂应不死。临刑之日。举刀未下刀。刀折刃断。奏得原免矣。

  第四十一庙神奉绢世高为起塔离蟒身感应

  沙门安世高者。安息国王太子也。至孝游化。往预章至官亭湖庙入。神告世高曰。吾昔在外国。出家作道人。好行布施。不持戒。今日在此。为宫亭湖神。周圆千里。并吾所统。百姓贡献珍玩无数。是我先身。损己之报。能持戒福应生天。以毁戒故堕此神中。师卿是吾同学。今得相见。悲欣可言。寿尽旦夕。而丑形长大。不欲于此舍命秽污潮水。当度山西空泽之中此身灭。恐堕地狱。吾有绢一千匹。在石函中。并诸杂物。可为我立塔。营建三宝。使我过世得生善处。深以相诧。世高闻此。涕泣流连。便语神云。何不见形面共言对。神云。毁戒之罪。形甚丑陋。见必惊怖。世高曰。但暂见吾身不惧也。神从床后出头。乃是大蟒蛇。至世高膝边。泪如雨下。不知其尾长短所在。俄而入于床后。世高于是收取绢物。悉内船中。辞别而退。宗侣一时飏航进。路神复出蛇身。登山顶遥登去。众人取手。然后起乃灭。倏忽之间。便达预章。即于彼境。以起萧寺。神即移度山西命头尾相去四十余里。今寻阳郡蛇村是。世高还郡。以庙中余物。于瓦官寺。起塔二重。世高后梦。神来云。蒙师作福。已脱蟒身矣。

  第四十二昔须达长者图精舍地感应

  长者须达。共舍利弗。往图精舍。须达自手。授绳一头。共图精舍。时舍利弗。欣然含笑。须达问言。尊人何笑。答言。汝始于此地住。六欲天中宫殿已成。则借道眼。悉见六天严宝殿。问舍利弗言。是六天何处最。舍利弗言。下三色染。上二憍逸。第四天中。少欲知足。恒有一生补处菩萨。来生其中。法词不绝。须达言。我正当生第四天中。言已竟余宫悉灭。唯第四天宫殿湛然矣。

  第四十三建立精舍地感应(出天请问记及光愍菩萨经等)

  昔佛住祇洹精舍。时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百亿天地。无非明彻。犹如见掌。尔时大众万亿舍利弗等。而为上首。于光明中。见百亿四天下。黄金地处处遍满。佛之光明分散。停住黄金之地。还不收。久时须达居士。从座而起。合掌白佛言。世尊何故。今日我等大众。见杂染世界中。处处有黄金地如雕镂。云何世尊光明分散。停住黄金处处。不还取之。佛言。涅槃后正像末时分。信男信女。比丘比丘尼。国王长者。大臣人民。以佛威力。于此处处。建立寺堂。今日光明所住黄金地者是也。彼诸四部弟子。以我白毫功德分故。广作佛事。所得功德者汝无异。复次所留毫光。我虽入灭。而常住不灭。当来兴造时。最为照明。更从施主口。入住胸方寸脏。渐渐照清生死重冰。决定不堕四恶趣中。必当得佛。金色宝刹。如文殊师利等。虽有此益。四部弟子。尔时日用不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