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杂藏
- 事汇部
- 诸经要集
诸经要集
复有一鬼言。我身常如块肉。无有脚手眼耳鼻等。恒为虫鸟所食。罪苦难堪。何因缘故尔。目连答言。汝前世时。常与他药堕他儿。故受此苦。
复有一鬼言。我常有热铁笼。笼络我身燋热懊恼。何因受此。目连答言。汝前世时。常以罗网掩捕鱼鸟。故受此苦。
复有一鬼言。我常以物自蒙笼头。亦常畏人来杀我。心常怖惧不可堪忍。何因故尔。目连答言。汝前世时淫犯外色。常畏人见。或畏其夫捉缚打杀。或畏官法戮之都市。恐怖相续。故受此苦。
复有一鬼问言。我受此身。肩上常有铜瓶满中洋铜。手捉一杓取自灌头。举体燋烂。如是受苦无数无量。有何罪咎。目连答言。汝前世时出家为道。僧典饮食。以一酥瓶私著余处。有客道人来者不与之。去已出酥行与旧僧。此酥是招提僧物。一切有分。此人藏隐虽与不等。由是缘故受此罪也。譬喻经云。昔外国有人。死魂自鞭其尸。傍人问曰。是人已死何以复鞭。报曰。此是我故身。为我作恶。见经戒不读。偷盗欺诈。犯人妇女。不孝父母兄弟。惜身及财不肯布施。今死令我堕恶道中。勤苦毒痛不可复言。是故来鞭之耳。
又依无量寿经云。憍梵波提。过去世曾作比丘。于他粟田边擿一茎粟。观其生熟数粒堕地。五百世作牛偿之。故智度论云。以其习气后得人身。产出牛蹄呞食。佛愍之出家。得阿罗汉果。
惩过缘第五
如维摩经云。故以若干苦切之语。乃可入律。书云闻谏如流。斯言可录。佷戾不信。恶马难调。抚膺多愧常以自箴。庶有闻论致序心曲。今欲缄其言。而整其身者。未若先挫其心。而次折其意。故经云。制之一处无事不办。譬如金山窟。狐兔所不敢停。深渊澄海。蛙黾所不肯宿。故知洁其心而净其意者。则三涂报息。四德常满。防意如城。守口如瓶。可谓金河遗寄属在伊人。玉门化广信于斯矣。既策斯三业。则能除四患。何等四患。谓生老病死也。故受胎经云。众生受胎之时备尽艰难。冥冥漠漠状若浮尘。十月将满母胎知苦。业风催促头向产门。堕地鞕触如在刀山。风激冷触如似寒冰。当尔之时生为实苦。
又涅槃经云。譬如灯炷唯赖膏油。膏油既尽势不久停。人亦如是。唯赖壮膏。壮膏既尽。衰老之炷何得久住。
又出曜经佛说老苦偈云。
少时意盛壮 为老所见逼
形衰极枯槁 气竭凭杖行
又佛说死苦偈云。
气绝神逝 形骸萧索 人物一统
无生不终
又涅槃经云。夫死者。于险难处无有资粮。去处悬远而无伴侣。昼夜常行不知边际。深邃幽暗无有灯明。入无门户而有处所。虽无痛处不可疗治。往无遮止到不得脱。
又无量寿经云。独生独死。独来独去。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幽幽冥冥别离长久。道路不同会见无期。甚难甚难。复得相值。夫生则喜。亲族欢聚。尽慈爱之心。死则朝亡暮殡。便有恐畏分离之状。歌哭相送。往者不知。反室空堂寂灭无睹。存亡有无变化俄顷。故出曜经。佛重说死苦偈云。
命如果待熟 常恐会零落
已生皆有苦 熟能致不死
犹如死囚 将诣都市 动向死道
人命如是 如河駃流 往而不返
人命如是 逝者不还
又华严经。有十种慢业。应当避之。一于尊重福田。和尚阿阇梨。父母沙门。婆罗门所。而不尊重恭敬供养。是为慢业。二有诸法师得胜妙法。于大乘深法。知出生死道。得陀罗尼成就多闻。具智惠藏善能说法。而不信受恭敬供养。是为慢业。三听受法时。若闻深法。应发离欲心欢喜无量。而不赞法师令众欢喜。是为慢业。四起慢心自高陵彼。不省己实。不调自心。是为慢业。五起计我心。见有功德智慧者。不赞其美。见无德者反说其善。若闻赞他。于彼人所起嫉妒心。是为慢业。六若有法师。知是法是律是实是佛语。以憎嫉故。说言非法非律非实非佛语。欲坏他信心故。是为慢业。七自敷高座。我为法师不应执事。不应恭敬供养余人。诸修梵行尊长有德。悉应恭敬供养于我。是为慢业。八远离频蹙恶眼视彼。常以和颜等观众生。言常柔软无有粗犷。离恚恨心。而于彼法师求其过恶。是为慢业。九以我慢心。于多闻者不往恭敬。起听闻法。留难亦不咨问。何等为善。何等不善。何等应作。何等不应作。何等业。长夜饶益一切众生。作何等行不益众生。作何等行从明入明。作何等行从冥入冥。如是人辈为我心漂没。不能得见出要正道。是为慢业。十起慢心故。不值诸佛难得之法。消尽宿世所种善根。不应说而说。起呵责心更相讥论。住如是法。应入邪道。但菩提心劣故。而不永舍菩萨所行。虽不舍菩萨道。而于无量百千万劫。尚不值佛。何况闻法。是为慢业。
又出曜经偈云。
众生为慢缠 染著于憍慢
为见所迷惑 不免生死际
故知凡夫为恶虽少。后世深苦获无边报。如毒在心。人意不同。白衣营生不知顾死。然生不可保。死必奄至。寻此危命非朝则夕。俄顷之间凶变无常。徒修田宅爱恋妻儿。
又法句喻经云。佛在舍卫国。时城中有婆罗门。年向八十。财富无数。为人难化。不识道德不计无常。更作好舍。前庌后堂凉台温室。东西两厢。庑数十梁。唯后堂前距阳未讫。时婆罗门。恒自经营指授众事。佛以道眼见此老公。命不终日当就后世。不能自知。而方忪忪缮治。精神无福甚可怜愍。佛将阿难往到其门。慰问老公得无劳倦。今作此舍何所为安。公言前庌待客。后堂自处。东西二厢当安儿息。财物仆使。夏止凉台。冬入温室。佛语老公。久闻宿德思迟谈讲。佛有要偈。存亡有益。欲以相赠不审可不。愿小废事共坐论说不耶。老公答言。今正大遽不容坐语。后日更来。当共善叙。所云要偈便可说之。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有子有财 愚唯汲汲 我且非我
何有子财 暑当止此 寒当止此
愚多预虑 莫知来变 愚曚愚蔽
自谓我智 愚而称智 是谓极愚
婆罗门言。善说此偈。今实遑遽后来更论之。于是世尊伤之而去。老公于后自授屋椽。椽堕打头破。即时命过。室家啼哭惊动四邻。佛去未远便有此变。里头逢诸梵志数十人。问佛从何所来。佛言属到此死老公舍。为公说法。不信佛语不知无常。今者忽然已就后世。具为诸梵志更说前偈义。闻之欣然即得道迹。于是世尊为说偈言。
愚暗近智 如瓢酌味 虽久狎习
犹不知法 开达近智 如舌尝味
虽须臾习 即解道要 愚人造行
为身招祸 决心作恶 自致重殃
为行不善 退见悔老 致涕流面
报申宿习
时诸梵志。重闻此偈益怀笃信。为佛作礼。欢喜奉行。
又正法念经云。若有众生见他亲友。互相破坏以怀怨结。能为和合。命终生欲爱天。随心所念即得五欲自娱。若有众生见人破亡为他抄掠。救令得脱。或于险处教人正道。或疑怖处令他安隐。命终生正行天。天女供养受五欲乐。若生人中。生于正见大长者家。若有人能柔软深心。离一切垢。涅槃解脱犹如在手。软心之人心如白镴。修行善业众人所信。粗矿之人心如金刚。恒常不忘怨结之心。行不调伏。众人所憎不爱不信。尔时孔雀菩萨。以佛经偈。而说颂曰。
善人心柔软 犹如成炼金
斯人内外善 速得脱众苦
若人心器调 一切皆柔软
斯人生善种 犹如良福田
又呵雕阿那含经云。阿那含有八事。不欲令人知。何等为八。一不求不欲令人知。二信不欲令人知。三自羞不欲令人知。四自惭不欲令人知。五精进不欲令人知。六自观不欲令人知。七得禅不欲令人知。八黠慧不欲令人知。所以不欲令人知者。不欲烦扰于人故。颂曰。
瞻卜改蓬心 伊兰变芳树
规轮时有缺 皓丝不常素
三益窃所忻 四隙行当护
勖哉深自勉 诫之诚可慕
思慎部第十七(此有五缘)
·述意缘
·慎过缘
·慎祸缘
·慎境缘
·慎用缘
述意缘第一
夫思慎防过。无患之理。缄口息谤。离恶之原。诫始慎终。是君子之盐梅。敬初护末。是养生之要趣。庶鉴罪福之沉浮。知吉凶之乐苦。譬目暗于自见。借镜以观形。发拙于自理。必假栉以自通。故面之所以形。明镜之力也。发之所以理。玄栉之功也。行之所以芳。善言之益也。果之所以胜。善因之善也。是故身之将败。必不纳正谏之言。命之将终。必不可受之良药也。
慎过缘第二
如大集经济龙品云。尔时众中有一盲龙。名曰颇罗机梨奢。举声大哭作如是言。大圣世尊。愿救济我愿救济我。我今身中受大苦恼。日夜常为种种诸虫之所唼食。居热水中无时暂乐。佛言梨奢。汝过去世。于佛法中曾为比丘。毁破禁戒。内怀欺诈外现善相。广贪眷属弟子众多。名声四远莫不闻知。我和尚得阿罗汉果。以是因缘。多得供养独受用之。见持戒人反恶加说。彼人懊恼。如是念言。世世生中。愿我所在食汝身肉。如是恶业死生龙中。是汝前身。众生愿故食啖汝身。恶业因缘得此盲报。又过去无量劫中。在融赤铜地狱之中。常为诸虫之所食啖。龙闻此语忧愁啼哭。作如是言。我等今者。皆悉至心咸共忏悔。愿令此苦速得解脱。彼龙众中二十六亿诸饿龙等。念过去身皆悉雨泪。念过去身。于佛法中虽得出家备造恶业。经无量身在三恶道。以余报故。犹在龙中受极大苦。如青色龙我亦如是。尔时世尊语诸龙言。汝可持水洗如来足。令汝殃罪渐得除灭。时一切龙以手掬水。水皆成火。变作大石。满于手中生大猛焰。弃已复生。如是至七。一切龙众见如是已。惊怖懊恼啼泣雨泪。佛教立大誓愿已。焰火皆灭。乃至八过。以手捧水洗如来足。至心忏悔。佛记诸龙。弥勒佛时。当得人身值佛出家。精进持戒得罗汉果。时诸龙等得宿命心。自念过业。于佛法中。或为俗人亲属因缘。或复听法来去杂缘。所有信心。舍施种种华果饮食。共诸比丘依次而食。或有说云。我常吃啖四方众僧华果饮食。或有说言。我往寺舍布施众僧。或复礼拜。如是吃啖。或复说言。我从毗婆尸如来法中。曾作俗人。乃至有说。我释迦牟尼佛法之中。曾作俗人。或以亲旧问讯因缘。或复来去听法因缘。往还寺舍。有信心人供养僧故。舍施华果种种饮食。比丘得已回施于我。我得便食。彼业因缘。于地狱中经无量劫。大猛火中或烧或煮。或饮洋铜或吞铁丸。从地狱出堕畜生中。舍畜生身生饿鬼中。如是种种备受辛苦。恶业未尽生此龙中。常受苦恼。佛告诸龙。此之恶业。与盗佛物等无差别。此五逆业其罪如半。汝等今当尽受三归一心修善。以此缘故。于贤劫中。值最后佛名曰楼至。于彼佛世罪得除灭。时诸龙等闻是语已。皆悉至心。尽其形寿各受三归时彼众中有盲龙女。口中膀烂满诸杂虫。状如屎尿。乃至秽恶。犹若妇人根中不净臊臭难看。种种啖食。脓血流出。一切身分。常为蚊虻诸恶毒蝇之所唼食。身体臭处不可见闻。尔时世尊以大悲心。见彼龙妇眼盲困苦如是。问言妹何缘故。得此恶身。于过去世曾为何业。龙妇答言。世尊。我今此身众苦逼迫无暂时得停。设复欲言而不能说。我念过去。三十六亿于百千年。生恶龙中受如是苦。乃至日夜刹那不停。为我往昔九十一劫。于毗婆尸佛。佛法之中作比丘尼。思念欲事过于醉人。虽复出家不能如法。于伽蓝内犯于法律。恒受三恶道受诸烧煮说此语已。愿救济我身。尔事世尊说实语已。即以少水泻龙口中。火及虫脓悉皆灭尽。龙口清凉。作如是言。大圣如来。我忆过去。迦叶佛时。曾作俗人在田犁地。有一比丘。来从我乞求五十钱。我时报言。听待谷熟当与汝食。比丘复言。若当五十不可得者。愿乞十文。我于尔时。嗔彼比丘而语之言。乃至十文亦不相与。时彼比丘心生懊恼。又于余时。往寺舍中入树林中。辄便盗取现在僧物十庵罗果。而私食之。彼业因缘地狱受苦。恶业未尽。生野泽中作饿龙身。常为种种诸虫食啖。脓血流溢饥渴苦恼。又彼比丘。以嗔忿心恶业缘故。死便即作小毒龙身。生我腋下[口*束]于我血。热气触身不可堪忍。是故我身热脓血满。龙白佛言。大悲世尊。唯愿慈哀救济于我。令我脱彼怨家毒龙。尔时世尊以手抄水。发诚实语作如是言。我曾往昔于饥馑世。尔时愿作大身众生。长广无量。以神通力。于虚空中唱如是言。彼野泽中有大身虫。名曰不嗔。汝等可往取其身肉以为饮食。可得不饥。时彼世中人非人等。闻此声已。一切悉往竞取食之。说是真实谛信语时。彼龙腋下小龙即出。时此二龙俱白佛言。世尊。我等久近离此龙身解脱殃罪。佛告龙言。此业大重次五无间。何以故。若有四方常住僧物。或现前僧物。笃信檀越重心施物。或华果树园。饮食资生。床褥敷具。疾病汤药。一切所须。私自费用。或持出外。乞与知识亲里白衣。此罪重于阿鼻地狱所受果报。是故汝等可受三归。归三宝已。乃可得往于冷水中。如是三称三受。身即安隐得入水中。尔时世尊即为诸龙。而说偈言。
宁以利刀自割身 支节身分肌肤肉
所有信心舍施物 俗人食者实为难
宁吞大赤热铁丸 而使口中光焰出
所有众僧饮食具 不应于外私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