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杂藏
- 事汇部
- 翻译名义集
翻译名义集
尼拘律陀。又云尼拘卢陀。此云无节。又云。纵广。叶如此方柿叶。其果名多勒。如五升瓶大。食除热痰。摭华云。义翻杨柳。以树大子小似此方杨柳。故以翻之。宋僧传云。译之言易也。谓以所有。译其所无。如拘律陀树。即东夏杨柳。名虽不同树体是一。
多罗。旧名贝多。此翻岸。形如此方棕榈。直而且高。极高长八九十尺。华如黄米子。有人云。一多罗树。高七仞。七尺曰仞。是则树高四十九尺。西域记云。南印建那补罗国北不远有多罗树林。三十余里。其叶长广。其色光润。诸国书写。莫不采用。
尸陀。正云尸多婆那。此翻寒林。其林幽邃而寒也。僧祗云。此林多死尸。人入寒畏也。法显传名尸摩赊那。汉言弃死人墓田。四分名恐畏林。多论名安陀林。亦名昼暗林。
曳(移结)瑟知林。西域记。唐言杖林。其林修劲。被满山谷。先有婆罗门。闻释迦佛身长丈六。常怀疑惑未之信也。乃以丈六竹杖。欲量佛身。恒于丈端。出过丈六。如是增高。莫能穷实。遂投杖而去。因植根焉。
鞞铎佉。西域记云。象坚窣堵波。北山岩下有一龙泉。是如来受神饭已。及阿罗汉于中漱口。嚼杨枝因即植根。今为茂林。后人于此建立伽蓝。名鞞铎佉。唐言嚼杨枝。毗柰耶云。嚼杨枝。有五利。一口不臭。二口不苦。三除风。四除热。五除痰癊。四分不嚼杨枝。有五过。口气臭。不善别味。热癊不消。不引食。眼不明。
弹多抳(尼倚)瑟搋。(丑皆)弹多此云齿。搋此云木。谓齿木也。长者十二指。短者六指。多用竭陀罗木。此方无故。多用杨枝。寄归传云。大如小指。一头缓嚼净刷牙关。用罢辟破。屈而刮舌。五分嚼已应净洗弃以虫食死故。
波吒厘。西域记云。旧云巴连弗邑。讹也。谓女楈树也。
阿梨。或云此方无故不翻。其树似兰。枝若落时必为七分。义净译孔雀经。头破作七分。犹如兰香梢。复自解曰。梵云頞杜迦曼折利。頞杜迦。兰香也。曼折利。梢头也。旧云阿梨树枝既不善本音。复不识其事。故致久迷。然问西方。元无阿梨树也。
尸利沙。或云尸利洒。即此间合昏树。有二种。名尸利沙者。叶实俱大。名尸利驶者。叶实俱小。又舍离沙。此云合欢。
荃提。荃谓荃草。出昆仑山。提谓可迁徙提挈也。见经音义。
伊兰。观佛三昧海经云。譬如伊兰与旃檀。生末利山中。牛头旃檀。生伊兰丛中。未及长大。在地下时。牙茎枝叶。如阎浮提竹笋。众人不知言。此山中纯是伊兰。无有旃檀。而伊兰臭。臭若胖尸熏四十由旬。其华红色。甚可爱乐。若有食者。发狂而死。牛头旃檀。虽生此林。未成就故。不能发香。仲秋月满。卒从地生。成旃檀树。众人皆闻牛头旃檀上妙之香。永无伊兰臭恶之气。
五果篇第三十二
律明五果。一核果。如枣杏等。二肤果。如梨柰。是皮肤之果。三壳果。如椰子胡桃石榴等。四桧果。字书空外反。粗糠皮。谓之桧。如松柏子。五角果。如大小豆等。
颇罗。此云果。
庵罗。正云庵没罗。或庵罗婆利。肇注此云柰也。柰女经云。维耶梨国。梵志园中。植此柰树。树生此女。梵志。收养。至年十五。颜色端正。宣闻远国。七王争聘梵志大惧。乃置女高楼谓七王曰。此非我女。乃树所生。设与一王。六王必怒。今在楼上请王平议。应得者取之。非我制也。其夜瓶沙王从伏窦中入。登楼共宿。谓女曰。若生男当还我。即脱手金环之印。付女为信。便出语群臣言。我已得女。瓶沙军皆称万岁。六王罢去。后女生故活。至年八岁。持环印见瓶沙王。王以为太子。至二年会阇王生。因让曰王今嫡子生矣。应袭尊嗣。遂退其位。肇师注云。其果似桃而非桃。略疏云。柰树定非柰也。又翻为难分别。其果似桃而非桃。似柰而非柰。此与大经意同。经云。如庵罗果生熟难分。具有四句。释难分别。一内外俱生。二外熟内生。三外生内熟。四内外俱熟。纂要云。旧译为柰误也。此果多华子甚少。其叶似柳而长一尺。广三指。果形似梨。而底钩曲。生熟难知。可以疗疾。彼国名为王树。谓在王城种之。
庵摩勒。肇曰。形似槟榔。食之除风。冷时手执此果。故即以为喻。西域记云。庵没罗果。而有两种。小者生青熟黄。大者始终青色。
阿摩勒。树叶似枣。华白而小。果如胡桃。味酸甜可入药。
诃梨勒。新云诃梨怛鸡。此云天主持来。此果为药。功用至多。无所不入。
频婆。此云相思。果色丹且润。
阿摩落迦。西域记云。印度药果之名也。
播啰师。此云胡桃。
镇头迦。此云柿。
笃迦。此云栗。
居[口*陵](音陵)迦。此云李。
曷树迦。此云郁勃。
恶叉聚。资中曰。此云綖贯珠。无始无明。熏习成种。种必有果。子子相生。熏习不断。真际云。恶叉树名。其子似没石子。生必三颗同带。喻惑业苦三。同时具足。言惑业苦者。惑乃烦恼道。业即业道。苦谓苦道。而此三道。通于三土。故辅行云。分段三道。谓见思惑为烦恼道。烦恼润业。为业道。感界内生。为苦道。方便三道。谓尘沙惑。为烦恼道。以无漏业。名为业道。变易生死。名为苦道。实报三道。谓无明惑。为烦恼道。非漏非无漏业为业道。彼土变易名为苦道。
摩那陀。此云醉果。
百华篇第三十三
十轮云。供养有三。一利益。以四事等。二敬心。将华表情。三修行。若有持说。即为供养。大品云。释提桓因。及三千大千世界中诸天。化作华。散佛菩萨摩诃萨比丘僧及须菩提上。亦供养般若波罗蜜。是时三千大千世界华悉周遍。于虚空中。化成华台。端严殊妙。须菩提心念。是天子所散华天上未曾见如是华。华是化华。非树生华。是诸天子所散华。从心树生非树生华。释提桓因。知须菩提心所念。语须菩提言。大德是华非生华。亦非意树生。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憍尸迦。是华若非生法。不名为华。释提桓因语须菩提言。大德。但是华不生。色亦不生。受想行识亦不生。须菩提言。憍尸迦。非但是华不生。色亦不生。若不生是不名为色。受想行识亦不生。若不生是不名为受想行识。以如是华供如是佛。显能所以不二。彰依正以无殊。号不思议法供养也。
布瑟波。此云华。
弗把提。此云天华。
须曼那。或云须末那。又云苏摩那。此云善摄意。又云称意华。其色黄白而极香。树不至大高三四尺。下垂如盖。须曼女。生于须曼华中。
末利。亦云摩利。此云柰。又云鬘华。堪作鬘故。善见律云。广州有其华藤生。
阇提。此云金钱华。
波罗罗。此云重生华。
婆利师迦。亦云婆师迦。又云婆使迦。此云夏生华。又翻雨华。雨时方生。故曰雨华。
那婆。此云杂华。
优昙钵罗。此云瑞应。般泥洹经云。阎浮提内。有尊树王。名优昙钵有实无华。优昙钵树。有金华者。世乃有佛。施设论云。绕瞻部洲。有轮王路。广一逾缮那。无轮王时。海水所覆。无能见者。若转轮王出现于世。大海水减一逾缮那。此轮王路。尔乃出现。金沙弥布。众宝庄严。旃檀香水以洒其上。转轮圣王。巡幸洲渚。与四种兵。俱游此路。此华方生。新云乌昙钵罗。
分陀利。此云白莲华。睿师云。未敷名屈摩罗。将落名迦摩罗。处中盛时。名分陀利。体逐时迁。名随色变。故有三名。
优钵罗。或沤钵罗。或嗢钵罗。此云青莲华。优钵罗盘那女。生青莲华中。
钵特摩。此云红莲华。
摩诃钵特摩。此云大红莲华。大论问。诸床可坐。何必莲华。答床。为世间白衣坐法。又以莲华软净欲现神力。能坐其上。令不坏故。又以庄严妙法座故(云云)。又如此华华台。严净香妙可坐。
拘勿投。亦云拘勿头。此云地喜华。亦云拘某陀。此云黄莲华。
曼殊沙。此云柔软。又云赤华。
何罗歌。或阿迦。此云白华。
曼陀罗。此云适意。又云白华。
阿提目多伽。旧云善思夷华。此云苣蕂子。苣(勤似)蕂(音胜)胡麻也。又云此方无故不翻。或翻龙舐华。其草形如大麻。赤华青叶。子堪为油。亦堪为香。
婆诃迦罗。大论云赤华树。
阿楼那。或阿卢那。此云红赤色香华。如日出前红赤相。梵呼彼相。为阿楼那。
育坻。(直尸切)此云相应华。
波罗奢华。章安云。此是树名。其叶青色。华有三色。日未出时则黑色。日正照时华赤色。日没时华黄色。今取赤色。如血义耳。经音义云。此华树汁其色甚赤。用染皮[疊*毛]。名曰紫矿(古猛切)。
俱兰吒。此云红色华。大论云。一人间莲华十余叶。二天华百叶。三菩萨叶千叶。
众香篇三十四
净名疏云。香是离秽之名。而有宣芬散馥腾馨之用。感通传。天人费氏云。人中臭气。上熏于空。四十万里。诸天清净。无不压之。但以受佛付嘱。令护于法。佛尚与人同止。诸天不敢不来。故佛法中。香为佛事。如大论云。天竺国热。又以身臭故。以香涂身。供养诸佛及僧。戒德香经。阿难白佛。世有三种香。一曰根香。二曰枝香。三曰华香。此三品香。唯能随风。不能逆风。故今所列。并此三也。
乾陀罗耶。正言健达。此云香。张华博物志云。有西国使献香者。汉制不满斤不得受。使乃私去。著香如大豆许。在宫门上。香闻长安四面十里。经月乃歇。华严云。善法天中有香。名净庄严。若烧一圆。而以熏之。普使诸天。心念于佛。
多阿摩罗跋陀罗。多此云性。阿摩罗。此云无垢。跋陀罗。此云贤。或云藿叶香。或云赤铜叶。
牛头旃檀。或云。此方无故不翻。或云义翻与药。能除病故。慈恩传云树类白杨。其质凉冷。蛇多附之。华严云。摩罗耶山。出旃檀香。名曰牛头。若以涂身。设入火坑。火不能烧。正法念经云。此洲有山。名曰高山。高山之峰。多有牛头旃檀。若诸天与修罗战时。为刀所伤。以牛头旃檀。涂之即愈。以此山峰状如牛头。于此峰中。生旃檀树。故名牛头。大论云。除摩梨山。无出旃檀。白檀治热病。赤檀去风肿。摩梨山此云离垢。在南天竺国。
瞻卜。或詹波。正云瞻博迦。大论翻黄华。树形高大。新云苦末罗。此云金色。西域近海岸树。金翅鸟来。即居其上。
多伽罗。或云多伽留。此云根香。大论云。多伽楼木。香树也。
波利质多罗。此云圆生。大经云。三十三天。有波利质多罗树。其根入地。深五由旬。高百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其华开敷。香气周遍。五十由旬。又翻间错庄严。众杂色华。周匝庄严。法华文句。指此为天树王也。
拘鞞陀罗。此云大游戏地。树香也。
阿伽楼。大论云。密香树。
兜楼。出鬼神国。此方无故不翻。或翻香草。旧云白茅香。
迦箄。(方尔切)此云藿(呼郭香)。
毕力迦。或云即丁香。
咄噜瑟剑。此云苏合。珙钞引续汉书云。出大秦国。合诸香煎。其汁。谓之苏合。广志亦云。出大秦国。或云苏合国。国人采之。笮其汁以为香膏。乃卖其滓。或云合诸香草。煎为苏合。非一物也。
杜噜。此云熏陆。南洲异物志云。状如桃胶。西域记云。南印度。阿吒厘国。熏陆香树。叶似棠梨。亦出胡椒树。树叶若蜀椒也。南方草物壮曰。出大秦国。树生沙中。盛夏树胶流沙上。
突婆。此云茅香。
嗢尸罗。此云茅香根。
先陀婆。此云石盐。其香似之。因以为名。华严云。兜率天中有香。名先陀婆。于一生所系菩萨座前。烧其一圆。兴大香云。遍覆法界。涅槃云。盐水器马。一名四实。智臣善知。谓洗时奉水。食时奉盐。饮时奉器。游时奉马。皆但云先陀婆来。章安云。此之四义。亦与四教四门四句意同。皆应次第对盐等四。
羯布罗。此云龙脑香。羯或作劫。三藏传云。松身异叶。华果亦殊。初采木湿未有香。干则顺理析之中有香。状如云母。白如冰雪。
莫诃婆伽。此云麝。
多揭罗。此云零陵。南越志云。土人谓之燕草芸香。说文云。芸草似苜(莫六)蓿(音叔)淮南云。芸可以死而复生。
阿伽嚧。或云恶揭噜。此云沉香。华严云。阿那婆达多池边。出沉水香。名莲华藏。其香一圆。如麻子大。若以烧之。香气普熏阎浮提界。异物志云。出日南国。欲取当先斫树坏。著地积久外朽烂。其心坚者。置水则沈曰沉香。其次在心白之间。不甚精坚者。置之水中。不沈不浮。与水平者。名曰[木*箋]香。
掘具罗。或窭具罗。或求求罗。此云安息。
茶矩磨。此云郁金。周礼春官。郁人采取以鬯酒。说文云。郁金草之华。远方所贡芳物。郁人合而酿之。以降神也。宗庙用之。
鸡舌。五马洲出。南洲异物志曰。是草萎可合香笺。外国胡人。说众香共是一木。华为鸡舌香。
七宝篇第三十五
佛教七宝。凡有二种。一者七种珍宝。二者七种王宝。七种珍宝。略引四文。佛地论云。一金。二银。三吠琉璃。四颇胝迦。五牟呼婆羯洛婆。当砗磲也。六遏湿摩揭婆。当玛瑙。七赤真珠。无量寿经云。金。银。琉璃。颇梨。珊瑚。玛瑙。砗磲。恒水经云。金。银。珊瑚。真珠。砗磲。明月珠。摩尼珠。大论云。有七种宝。金。银。毗琉璃。颇梨。砗磲。码瑙。赤真珠。二七种王宝者。晋译华严经云。王得道时于其正殿。婇女围绕。七宝自至。一金轮宝名胜自在。二象宝。名曰青山。三绀马宝。名曰勇疾风。四神珠宝名光藏云。五主藏臣宝。名曰大财。六玉女宝。名净妙德。七主兵臣宝。名离垢眼。得是七宝。于阎浮提。作转轮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