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名义集


  时分篇第二十四

  西域记云。时极短者。谓刹那也。百二十刹那。为一呾刹那。六十呾刹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五十牟呼栗多。为一时。六时合成一日一夜。夜三昼三。居俗日夜分为八时。昼四夜四。月盈至满。谓之白分。月亏至晦(之)谓之黑分。或十四日或十五日有大小故也。黑前白后。合为一月。六月合为一行。日游在内北行也。日游在外南行也。总此二行。合为一岁。又分一岁以为六时。正月十六日。至三月十五日。渐热也。三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盛热也。五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雨时也。七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茂时也。九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渐寒也。十一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盛寒也。如来圣教岁为三时。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热时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时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时也。或为四时春夏秋冬也。春三月。谓制俎逻月。吠舍佉月。逝瑟吒月。当此从正月十五日至四月十五日。夏三月。谓頞沙荼月。室罗伐拏月。婆达罗钵陀月。当此从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秋三月。谓頞湿缚庾阇月。迦刺底迦月。末伽始罗月。当此从七月十六日至十月十五日。冬三谓报月。磨袪月。颇勒窭拏月。当此从十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又东夏明时。如尔雅云。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注曰。岁取岁星行一次。祀取四时祭祀一讫。年取年谷一熟。载取物终更始也。尚书大传云。夏以十三月为正。色尚黑。以平旦为朔。殷以十二月为正。色尚白。以鸡鸣为朔。周以十一月为正。色尚赤。以夜半为朔。白虎通曰。正朔有三者。本天有三统。谓三微之月也。三微者。阳气始施。黄泉万物微动。而未著也。十一月之时阳气始。养根株。黄泉之下万物皆赤。赤者盛阳之气故。周为天正色。尚赤也。十二月之时。万物始芽而白。白者阴阳气故。殷为地正色。尚白也。十三月之时。万物始建孚甲而出皆黑。人得加功。故夏为人正色。尚黑也。
  颰陀劫簸。劫簸。大论秦言分别时节。颰陀秦言善。有千万劫过去空无有佛。是一劫中有千佛兴。净居诸天欢喜故名善劫。此一劫内有四中劫。成住坏空。义如余撰劫波图出大论。问曰。菩萨几时。能种三十二相。答极迟百劫。极疾九十一劫。此约大劫也。然种相好。须明四义。一种相处。准大论云。在欲界中非色无色。于欲界五道在人道中。于四天下阎浮提中。于男子身。非女人种。佛出世时种。佛灭不种。缘佛身种。余不得种。二种相业。准大论云。用意业种。非身口业。何以故意业利故。问意业有六识。为是何识。答是意识。非五识。五识不能分别故。三种相初。有言足安立相先种。有言绀青眼相初种。大论云。虽有是语。不必尔也。若相因缘和合时。便言初种。四种相福。一切人破正见。一人能教令得净戒正见。如是等为一福。具足百福。乃成一相。
  刹那。楞伽云。刹那时不住。名为刹那。俱舍云。壮士一弹指顷。六十五刹那。仁王云。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经九百生灭。毗昙翻为一念。日藏云。我今复说刹那之数。一千六百刹那。名一迦罗。六十迦罗。名模呼律多。三十模呼律多为一日夜。俱舍云。时之极少名刹那。时之极长名为劫。通明极少。凡有三种。俱舍颂曰。极微字刹那。色名时极少。释曰。分析诸色。至一极微。为色极少。分析诸名及时。至一字一刹那。为名极少时极少。
  怛刹那。毗昙翻一瞬。僧祇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
  摩睺罗。毗昙翻为须臾。一日一夜共有三十须臾。僧祇云。二十罗预。名一须臾。颂云。百二十刹那。为怛刹那量。猎缚此六十。此三十须臾。此三十昼夜。三十昼夜月。十二月为年。于中减半夜。
  迦罗。刊正记云。即实时。谓毗尼中。诫内弟子。听时食。遮非时食。则实有其时也。故大论云。毗尼结戒。是世界中实。非第一义中实。论又问云。若非时食时药时衣。皆迦罗。何以不说三摩耶。答此毗尼中说。白衣不得闻。外道何由得闻而生邪见。余经通皆得闻。是故说三摩耶。令其不生邪见。
  三摩耶。刊正记云。名假时。亦名短时长时。论云。除邪见故。说三摩耶。不言迦罗。复次有人言。一切天地好丑。皆以时为因。论中广约三世无相。是故时法无实。是故说三摩耶。令其不生邪见。三摩耶诡名时。亦是假名时。亦名长时短时者。不同外人定执。盖是假说长短。而无其实故。若短若长。悉名三摩耶。见阴界入生灭。假名为时。
  阿留那。或阿楼那。或云萨埵。汉言明相。明了论云。东方已赤。通慧指归云。此方约日未出前二刻为晓。此为明相也。以观见掌文为限。是四分明。又别宗名地了时。谓见地色分了故。又云。日出映阎浮树色。名明相。虚空藏经云。是初行菩萨。明星出时从座而起。向于明星说如是言。南无阿喽那。成就大悲。今者初出阎浮提。愿以大悲。覆护我。以言说白。大悲虚空藏菩萨。于夜梦中。示我方便。以是缘故。得悔所犯根本重罪。

  翻译名义集第二


  翻译名义集三

    姑苏景德寺普润大师法云编  ·帝王第二十五
  ·皇后第二十六
  ·世界第二十七
  ·诸国第二十八
  ·众山第二十九
  ·诸水第三十
  ·林木第三十一
  ·五果第三十二
  ·百华第三十三
  ·众香第三十四
  ·七宝第三十五
  ·数量第三十六
  ·什物第三十七
  ·显色第三十八


  帝王篇第二十五

  帝王略论曰。夫帝王者。必立德立功。可大可久。经之以仁义。纬之以文武。深根固蒂。贻厥子孙。一言一行。以为轨范。垂之万代。为不可易。所以域中四大王居其一。帝力可以镇万邦。王威可以伏兆庶。故金口之遗嘱。鹤林之顾命。虑四众以微弱。恐三宝而衰坠。托国之威风。藉王之势力。故委寄于帝王。伎敕以流通也。
  因陀罗。此云帝。正翻天主。以帝代之。谥法曰。德象天地称帝。仁义所生称王。汉制天子称皇帝。其嫡嗣称皇太子。诸侯王之嫡嗣。称世子。白虎通曰。皇者天之总美大之称也。煌煌人莫违也。不烦一夫。不扰一士。故为皇。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有熊氏。此号三皇。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此名五帝。桓子曰。三皇以道治。五帝为德化。三王由仁义。五霸用权智。王肃云。王者虽号称帝。而不得称天帝。而曰天子。乃天之子。子之与父。尊卑相去远矣。金光明经云。以天护故。复称天子。庄子云。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逸士传曰。帝尧之时。有老人击壤于路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
  遮阅那。或云曷啰阇。此云王。萨遮经云。王者民之父母。以法摄护众生。令安乐故。白虎通曰。王者往也。天下所归往。洪范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孔氏传曰辩治也。吴楚之君僭号称王。仲尼正名。以周天子为天王。故春秋云。天王狩于河阳。韩诗外传曰。君者群也。能群天下万物而除其害者。谓之君也。班固曰。其君天下也。炎之如日。威之如神。涵之如海养之如春。譬犹草木之植山林。鸟鱼之毓川泽。参天地而施化。岂云人事之厚薄哉。释氏以自在名王。妙玄云。转轮圣王四域自在。
  斫迦罗伐辣底曷罗阇。或遮迦越罗。此云转轮王。俱舍云。从此洲人寿无量岁。乃至八万岁。有转轮王生。减八万时有情富乐。寿量损减。众恶渐盛。非大人器。故无轮王。由轮旋转。应导威伏一切。名转轮王。施设足说有四种。金银铜铁轮应别。如其次第胜。上中下。逆次能王领一二三四洲(云云)。契经从胜。但说金轮。故契经言。若王生。在刹帝利种。绍灌顶位。于十五日。受斋戒时。沐浴首身。受胜斋戒。升高台殿。臣僚辅翼。东方忽有金轮宝现。其轮千辐具足毂辋众相圆净。如巧匠成。舒妙光明。来应王所。此王定是转金轮王。转余轮王。应知亦尔。四种轮王。威定诸方。亦有差别。谓金轮者。诸小国王各自来迎。作如是说。我等国土宽广丰饶。安稳富乐多诸人众。惟愿天尊。亲垂教敕。我等皆是天尊翼从。若银轮王。自往彼土。威严近至彼方臣伏。若铜轮王。至彼国已。宣威竞德彼方推胜。若铁轮王。亦至彼国。现威列阵。克胜便止。一切轮王。皆无伤害。令伏得胜。各安其所。劝化令修十善业道。故轮王死。定得生天。慈恩云。金轮望风顺化。银轮遣使方降。铜轮震威乃服。铁轮夺戈始定。
  摩诃三摩曷罗阇。此云大平等王。劫初民主。
  首图驮那。或名阅头檀。此云净饭。或翻真净。或云白净。
  途卢檀那。此云斛饭。
  萨缚达。西域记云。唐言一切施。是如来昔修菩萨行时号。避敌弃国。潜行至此。摩诃伐那伽蓝。唐言大林。遇贫婆罗门方来乞丐。遂令羁缚擒往敌王。冀以赏财。回为慧施。
  尸毗迦。西域记云。唐言与。旧曰尸毗。略也。
  歌利。或名迦利。或名迦蓝浮。此云恶世。又云恶生。又云无道。西域记云。羯利王。唐言斗诤。旧云歌利。讹也。
  频婆娑罗。或名瓶沙王。此云摸实。身摸充实。又翻形牢。亦云影坚。影谓形影。皆取体分强壮之义。频婆。或云频毗。此翻颜色。娑罗此云端正。或翻色像殊妙王。
  波斯匿。或名不黎先尼。此云和悦。西域记云。正名钵逻斯那恃多。唐言胜军。仁王经云。是波斯匿王。已于过去十千劫龙光王佛法中。为四地菩萨。
  优填。西域记云。讹也。正名邬陀衍那王。唐言出受。
  毗卢释迦。西域记云。旧曰毗流离王。讹也。
  鞞罗羡那。秦言勇军。
  阿阇世。此云未生怨。妙乐云。母怀之日。已有恶心。于瓶沙王。未生已恶。故因为名。或呼婆罗留支。此云无指。妙乐云。初生相者云凶。王令升楼扑之不死。但损一指故为名也。内人将护。呼为善见。
  阿育。或阿输迦。或阿输柯。此云无忧王。
  补刺拏伐摩。西域记云。唐言满胄。无忧王末孙。
  尸罗阿迭多。西域记云。唐言戒日。爱育四生。兴崇三宝。象马饮水漉而后饲。在位五十余年。野兽狎人。
  儴(汝阳)佉王。亦云霜佉。此云贝。乃珂贝耳。
  逻阇伐弹那。西域记云。唐言王增。
  摩诃因陀罗。西域记云。唐言大帝。无忧王弟。宽刑六日获果出家。
  祗陀。或云祇洹。此云战胜。生时父波斯匿。战胜外国。西域记云。逝多。唐言胜林。旧曰祇陀。讹也。诸经言祇树者。西域记云。时给孤独愿建精舍。佛命舍利子。随瞻揆焉。唯太子逝多园地爽垲。咳寻诣太子。具以情告。太子戏言。金遍乃卖。善施闻之。心豁如也。即出金藏。随言布地。有少未满。太子请留曰。佛诚良田。宜植善种。即于空地建立精舍。世尊即告阿难曰。自今已来。应谓此地为逝多树给孤独园。
  提黎拿太子。大论。秦言好爱。西域记云。苏达拿。唐言善牙。亦云善与。
  阐释迦。西域记云。旧曰车匿。讹也。亦释种。太子出家。令车匿牵揵陟。犍陟马名。正云建他歌。译云纳。经音义云。车匿本是守马奴名。净名疏云。其自恃王种。轻诸比丘僧。法事时轻笑言。如似落叶旋风所吹聚在一处。何所评论。佛去世后犹自不改。佛令作梵坛。谓默摈也。亦云彼梵天治罪法。别立一坛。其犯法者。令入此坛。诸梵不得共语。

  皇后篇第二十六

  周礼云。天子后立六宫。郑氏注云。前一宫。后五宫也。五者后一宫。三夫人一宫。九嫔一宫。二十七世妇一宫。八十一御妻一宫。后正位宫闱。体同天座。毛诗云。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仇。作此关睢之诗。盖兴文王后妃之德也。后妃有关睢之德。是幽闲贞专之女。宜为君子之好匹也。
  摩诃摩耶。西域记云。唐言大术。或云大幻。晋华严。摩耶夫人。答善财言。我已成就大愿智幻法门。得此法门故。为卢舍那如来母。于阎浮提迦毗罗城。净饭王宫。从右胁生悉达太子。显现不可思议自在神力。本行经云。尔时太子诞生。适满七日。其太子母摩耶夫人。遂便命终。因果经云。太子姨母摩诃波阇波提。乳养太子如母无异。
  瞿夷。此云明女。五梦经云。是舍夷长者女。长者名水光。其妇名余明。妇居近城。生女之时。日将欲没。余明照其家内皆明。因立字云瞿夷。即是太子第一妃也。第二妃生罗云。名耶檀。亦名耶输。其父名移施长者。第三妃名鹿野。其父名释长者。太子以三妃故。白净饭王。为立三时殿。大论云。释迦文菩萨有二夫人。一名瞿毗耶。二名耶输陀罗。罗睺罗母也。瞿毗耶是宝女故不孕子。
  韦提希。此云思惟。观经云。惟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摩利。或云末利。此云鬘。匿王之后。西域记译为柰。因施柰得报也。女名胜鬘。为逾闇王妃。
  半尸迦。此女。十诵云。有好善容。评堪直半尸迦国。为人欲抄断。故令遗使僧中。代受戒。

  世界篇第二十七

  楞严云。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世界有二种。一众生世界。是正报。二器世界。是依报。故楞严云。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故。于器世间不能超越。大论明三种世间。一者五阴。二者众生。三者国土。间之与界。名异义同。间是隔别间差。界是界畔分齐。界有二种。一者十界。二者三界。言十界者。所谓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此名六凡。声闻缘觉菩萨佛。此名四圣。指月钞问。十界之名。有何显据。答大论云。众生九道中受记。所谓三乘道六趣道。是知九道即九界也。受记作佛。十界明矣。二三界者一欲界。欲有三种。一饮食。二睡眠。三淫欲。于此三事。希须名欲。若有情界。从他化天。至无间狱。若器世界。乃至风轮。皆欲界摄。二色界者。形质清净身相殊胜。未出色笼故名色界。三无色界者。于彼界中。色非有故。又此三界总举则六道。别分乃二十五有。荆溪颂曰。四洲四恶趣。六欲并梵天。四禅四空处。无想五那含。又此三界通有三种。谓小千中千大千也。如俱舍云。四大洲日月。须弥卢欲天。梵世各一千。此名小千界。此小千千倍。说名一中千。此千倍大千。皆同一成坏。昔南山尊者。问韦天将军曰。余闻一佛化境三千国土日月岁数。或言百亿。或言千百亿。答曰如师问。百亿千百亿者。经文分明。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一佛化一日月下。何得百分。秖言其一。但时语讹惑。略致斯尔。总要言之。万亿日月为一大千。熏闻云。恐西天数。亿有大小。应以一百小亿为一大亿。乃成百亿日月。如是大千。皆是释尊所化之境。如法华云。如来亦复如是。则为一切世间之父。而生三界。杇故火宅。为度众生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愚痴暗蔽。三毒之火。教化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