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杂藏
- 事汇部
- 经律异相
经律异相
六师共誓伺欲降佛累遣觇观皆从佛化二
昔六师在世。贪著利养自称独尊。闻佛出世神德过人。集共结誓。我等宜可齐心同议。语不相违乃得胜之。即遣一人往观如来。为如人不。视无厌足。还白六师。瞿昙颜貌世之希有威神光明逾于日月。如我所见无可譬喻。六人复念。其人出于王种。理应端正。何足复怪。今且更遣一人往观。为无为为躁疾。还告六师。瞿昙在众如兽中王。无所畏难。六人复念。愚人希更事。贪彼光明。此是常仪。何足复怪。出自王宫六万采女昼夜相娱未更师学。更遣往听。颇有经理为如凡夫。即遣明达一人观佛所说。还白六人。彼所道说达古知今。前知无极却睹无穷。判义析理事不烦重。六师复作是念。世多有人辩辞捷疾悦可人心。然理不在不可寻究。复遣往观。众人闻说为寂然听受为愦乱耶。还白六师。瞿昙所显味如甘露。众人渴仰听无厌足。六人复念。人集从初久必退散。更遣高胜一人往瞻。为义理深邃为浅薄耶。还白六师。瞿昙所显如海无涯。我等所见如牛蹄水。今我一人。且欲就彼求为弟子。前后使人各共相将诣如来所。复有无数众生相竞而到。佛说偈曰。
自得最正觉 不染一切法
一切智无畏 自然无师保
六师弟子闻佛说偈。心坚固者即求为道。心犹豫者还以白师言。三界独尊典领十方。实无等伦。宜各驰散自求所安。
我既无师保 亦独无伴侣
积一得作佛 自然通圣道(出六师结誓经)
六师与佛弟子捔道力三
有王名多福。太子字增福。王奉六师。子事佛道。所遵不同。时世无沙门。唯一白衣以为师首。其外道五百人嫉师名德。即白王言。国事两法令人不专一。愿与佛道师各现奇德。要不如者没属为奴。王即可之。外道与此师克日。要结。王前各试功艺共相然可。梵志皆善射驭。即行入山。五百人各射射一鹿。皆贯左目来角伎术。贤者亦入山精思念佛求威神佐助以彰大道。即有五色鹿子忽从地出。欢喜持归。外道知之。伺贤者出行。往诣其家。诡语其妇曰。卿夫欲舍家作道人。但坐此鹿当破汝家。妇闻恚怒。以鹿乞之。贤者来归不见其鹿。问妇曰。不祥之物今已失之。夫甚愁忧。复还山中至诚忏悔。即有明月神珠忽从地出。便持此珠赍现梵志。往诣至门行卖奇物。梵志妇曰。吾家亦有异物可共相方。即出鹿子。贤者便白王。使吾掌此鹿子。汝今盗之其罪不测。妇懅还之。至其试曰。梵志各送死鹿皆伤左目既秽且臭。王甚恶之。贤者前牵神鹿。赍明珠来上王殿。二物飞腾嬉戏星流电曜。举宫奇之。婆罗门五百人自知术艺不竞。即没为奴。妇皆为婢(出十卷譬喻经第八卷)。
以鐷鐷腹头上戴火自显雄异四
南天竺有论议师。以铜鐷鐷腹。头上燃火。来入舍卫国。时人问言。汝何因尔。答言。我智多恐腹裂。著火欲照闇。时人语言。痴婆罗门。日照天下何以言闇。答言。汝不知。闇有二种。一者无日月火烛。二者愚痴无智慧明。诸人又言。汝未见诃哆释子比丘。何敢作是语答。若见共语者闇夜见日出。时城内人民即唤诃哆释子比丘。欲令共论。时诃哆闻之。心愁入城。道中见二羝羊共斗。即日取相。一羊是婆罗门。一羊是我。我者不如。转更愁忧。前行又见二牛共斗。复作是念。一牛是婆罗门。一牛是我。即复不如。又至前门。复见二人相扑。又作是念。亦复不如。欲入论处。见一人持满瓶水。水瓶即破。复作是念。我见诸不吉相。不得已入舍。见是婆罗门。眼口相貌自知不如。就坐须臾。诸人便言。可共论议。答言。我今小不安隐。须待明日便还宿处(出十诵律二诵第三卷)。
智幻国人事乌与孔雀五
过去世时。有一大国。在于北方边地。号曰智幻。智幻人赍持乌来。至波遮梨国。而其国界无有此乌。亦无异类奇妙之鸟。时人见乌。欢喜踊跃。供养奉事饮食果瓜。而消息之。远方之乌皆来集会不可称数。一国普事尊敬无量。于后异时有一贾人复从他国赍孔雀来。众见羽翼殊杰行步弘雅所未曾有。听其音声心怀踊跃。皆舍乌而爱孔雀。前养乌之具皆供孔雀。尊敬自归。诸乌皆没不知处所。时有天颂曰。
未见日光时 烛火独为明
本见事诸乌 水饮及果瓜
美音既具足 如日出树间
诸乌失供养 见事见尊卑
阿难颂曰。
如佛不兴出 梵志得供事
今佛具足音 异学失供养
孔雀者我身是也。乌者诸外异学是。天者阿难也(出孔雀经)。
富兰迦叶与佛捔道不如自尽六
昔舍卫国有婆罗门师。名富兰迦叶。与五百弟子相随。国王人民莫不奉事。佛初得道。与诸弟子从罗阅只至舍卫国。身相显赫道教清美。国王中宫率土人民莫不奉敬。迦叶嫉妒欲毁世尊。谓波斯匿王曰。吾等长老先学国之旧师。沙门瞿昙。后出求道实无神圣。而王舍我今欲与佛捔试。道德胜者王奉。王言大善。王以白佛。佛言甚佳。结期七日当角变化。王于城东平广好地。立二高座。国王群臣大众云集。欲观二人角道。迦叶与诸弟子先到座所登梯而上。般师神王。见其虚妄嫉妒。即起大风。吹坐具颠倒幢幡。飞扬雨沙砾石。眼不得视。世尊高座俨然不动。佛与大众庠序而来。方向高座忽然已上。众僧一切寂然次坐。王及群臣加敬稽首白言。愿垂神化压伏邪见。并令国人明信正真。世尊于座霍然不现。即升虚空奋大光明。东没西现四方亦尔。身出水火上下交易。坐卧空中十二变化。没身不现还在座上。天龙鬼神华香供养。赞善之声震动天地。富兰迦叶自知无道。低头惭怖不敢举目。金刚力士捉金刚杵。杵头火出以拟迦叶。问何以不现变化。迦叶惶怖投下而走。五百弟子奔波迸散。世尊威容都无欣戚。还到祇园。国王群臣欢喜辞退。于是迦叶与诸弟子受辱而去。去至道中逢一老优婆夷。字摩尼。逆骂之曰。卿等群愚不自忖度。而欲与佛比捔道术。狂愚欺诳不知羞耻。亦可不须持此面目行于世间也。迦叶羞诸弟子。往江水边诳诸弟子。我今投水必生梵天。若我不还则有乐。彼诸弟子待之不还。自共议言。师必上天。我何宜住。一一投水冀当随师。不知罪牵皆堕地狱。后日国王闻其如此。甚惊怪之往到佛所白佛言。迦叶师徒何缘乃尔。佛告王曰。迦叶师徒重罪有二。一者三毒炽盛自称得道。二者谤毁如来欲望敬事。以此二罪应堕地狱。殃咎催逼使其没河。身死神去受苦无量。往昔有二猕猴王。各主五百猕猴。一王起嫉妒意。欲杀一王规图独治。便往共斗。斗数不如。羞惭退去。到大海边海曲之中。有大聚沫。风吹积聚高数百丈。猕猴王愚痴谓是雪山。语群辈言。久闻海中有雪山。其中快乐甘果恣口。今日乃见吾当先往行视。若审乐者不能复还。若不乐者当还语汝。于是上树尽力跳腾。投聚沫中溺死海底。余者怪之不出。谓必大乐。一一投中断群溺死。嫉妒猕猴王者富兰迦叶是也。群辈者今富兰弟子五百人是也(出法句喻经第四卷贤愚出事广略同不取)。
羼提仙人修忍行慈为迦利王所割截七
羼提仙人在大林中。修忍行慈。时迦利王将诸婇女入林游戏。饭食既讫。王小睡息。诸婇女辈采华林间。见此仙人。加敬礼拜在一面立。仙人尔时为诸婇女说诸慈忍。其言美妙听者无厌。久而不去。迦利王觉不见婇女。拔剑追踪。见在仙人前。憍妒隆盛嗔目奋剑。而问仙人。汝作何物。仙人答言。我今在此修忍行慈。王言。我今试汝。当以利剑截汝耳鼻斩汝手足。若不嗔者知汝修忍。仙人言任意。王即拔剑截其耳鼻断其手足。而问之言。汝心动不。答言。我修慈忍心不动也。王言。汝一身在此无有势力。虽口言不动谁当信者。是时仙人即作誓言。若我实修慈忍。血当为乳。即时血变为乳。王大惊喜。将诸女去。是时林中龙神为此仙人雷电礔礰。王被毒害没不还宫(出智论第四卷)。
螺文仙人造书风雨不能飘侵八
昔有仙人。名曰螺文精进纯备。而处居家不有梵行者。或作是说。如彼螺文有清净行。然在居家不善清净。螺文造书。风雨不能沮坏。处俗修梵行。如阿那含。在家眷属围绕。此非清净行耶。神足境界不可思议(出婆须蜜经第六卷)。
四仙人得道缘九
佛在罗阅只。宣说正法。诸尼揵等心皆愁恼。梨夷山有五百仙人。尼揵遣使云。此间有佛。自谓得道神变第一。皆不及我等而自高大。愿大师等。自屈见佐。论道至要毁灭其道。遂令诸师功名益显。答言大善。我等且遣四人往难瞿昙。尼揵宣令国内。却后七日当有四佛入国度人。及至其日。四人现视神变。从空中来各从城一面入。众人睹见谓为真佛。尼揵遣使白佛。可来讲道。佛言。食时当往。尼揵喜曰。瞿昙恐不如。诈不前来。众皆谓然。佛令空中火起。从西面来。四人南飞火复南来。四面热气四人惶懅。顿卧在地。佛现在凉处。即时寻凉来至佛前。佛为说法。皆作沙门得应真道。佛入城。城中人言。旦有四佛在虚空中。佛言。即指左右。此四罗汉是也(出十卷譬喻经第五卷)。
仙人失通生恶道十
如郁陀罗伽仙人。得五神通。飞到国王宫中食。王大夫人如其国法。接足而礼。夫人手触即失神通。从王求车。乘驾而出还其本处。入林树间更求五通。一心专至垂得。而树上有鸟急鸣以乱其意。舍树至水边求定。复闻鱼斗动水之声。此人求禅不得。即生嗔恚。我当尽杀鱼鸟。此人久后思惟得定。生非有想非无想处。于彼寿尽。下生作飞狸。杀诸鱼鸟。作无量罪堕恶道(出大智论第十七卷)。
诸仙人见闻女人色声皆失神通十一
优陀延王。将诸宫人婇女。诣郁毒波陀山林。除却男子纯与女人五乐自娱。其音清妙烧众名香。时诸婇女。或有裸形而起舞者。时有五百仙人经过彼处。时诸仙人见色闻声嗅香便失神足。犹无翼鸟堕彼林中。王问。汝等是谁。诸仙人答言。我是仙人。王复问。汝得非想非非想处定耶。答言不得。又问。汝得初禅耶。答言。曾得而今已失。时王嗔言。有欲之人见我宫人殊非所以。便拔利剑断五百仙人手足(出抄毗昙毗婆沙第三十三卷)。
化足手著王女生爱后兴恶念堕坠阿鼻十二
优陀罗摩子。有王。常施其食。若食时至。以神足力飞腾虚空诣于王宫。王即迎抱坐金床上。以诸仙人所食之味而供养之。时彼仙人饭食已竟。除器澡漱说偈咒愿飞空而去。是王后时。以国事故应诣余处。无人给事仙人。仙人性躁。或起嗔恚而咒咀我。或失王位或断我命。便问其女。仙人若来如我常法汝能供养不。女答言能。时王重约敕女尽心奉养。然后乃行。营理国事。后日食时仙人飞来。王女如王法。躬身迎抱坐金床上。王女身体细软。仙人触女退失神足。饮食讫。除器澡漱说偈咒愿。欲飞不能。时王宫中有后园林。即入其中欲修神足。闻象马车乘之声而不得修。时城中人恒作是念。若令大仙在地行者。我等当得亲近礼足。仙人聪明黠慧善知方便。语王女言。汝今宣告城中人民。今日大仙当从王宫步行而出。汝等人民所应作者皆悉作之。时彼王女如其所敕。即便宣告。街陌清净无瓦砾粪秽。悬幡烧香散种种花。严饰鲜洁。仙人步出去城不远。入林树间欲修神足。闻众鸟声修不能得。便舍林树复诣河边。以其本法欲修神足。复闻水中鱼鳖回转之声。而不得修。便上山上作是思惟。我今所以退失善法皆由众生。凡我所有善法净行。使我当作如是众生。能害世间所见地行飞行水性众生。无免我者。发是恶誓愿见。离八地欲生非想非非想有顶处。开甘露门寂静园田。八万劫中处闲静乐。业报尽已乃还此间。答波树林昙摩阿兰若处。作著翅狸。身广五十由旬。两翅各广五十由旬。其身量百五十由旬。以此大身杀害空行水陆众生。无得免者。身坏命终生阿鼻地狱(出抄毗昙毗婆沙第三十三卷)。
提波延那闻舍芝声起爱十三
佛未出世时。天帝释常往诣提波延那仙人所听法。后一时乘宝饰车欲诣仙人。而舍芝念言。今者帝释弃我欲诣余婇女。即隐其形上车上。帝释不知垂到仙人所。顾视见之。而问言。汝等何故来。仙人不欲眼见女人。汝可还宫。舍芝不欲去。帝释以莲华茎打之。舍芝以女人软美之音而谢帝释。仙人闻之。而起欲爱。螺发即落耳识而退(出抄毗昙毗婆沙第三十三卷)。
雪山仙人与虎行欲生十二子十四
往昔雪山有一仙人。名跋伽婆。食果草根修习慈心。而不能除诸烦恼结。时住彼处有一雌虎。与共行欲遂便怀妊。日月满足来仙人所产十二子。仙人怜愍即取洗浴而哺养之。虎母爱念随时乳养。仙人各为立名。一名竭伽。二名跋婆伽。三名为虎。四名师子。五名担重。六名婆罗堕阇。七名步行。八名婆罗奴。九名健食。十名恶性。十一名师子担。十二名健行。年始七岁能食根华果。父母俱亡子心愁恼。仰天号哭无所归依。树神言。且莫号哭。汝等应当昼夜六时净自洗浴向于虚空至心礼拜求哀梵天。梵天闻之。当至汝所坏汝痴暗。施汝慧明当供养汝。依教而行经十二岁。时梵天帝释三十三天。与无数眷属皆来供养。告童子曰。汝等何故十二年中精勤苦行。供养于我欲何所求。佥曰。唯愿大士施我智慧。今我识知善恶等业苦受乐事(出大集经第二十四卷)。
拨劫仙人见王女发欲失通十五
昔过去久远世时。有一仙人。名曰拨劫。得五神通。时为国王之所奉事。神足飞行往反王宫。时王供养一切施安。王手捧仙人布发与行。手自斟酌百种饮食。积有年岁。时王缘务。王有一女。端正姝好于世希有。王甚敬重。女未出门。王告女曰。吾奉事仙人不敢失意。今吾远行汝供养之。当如我在。时彼仙人从空飞下至宫内。王女见来。以手擎之坐著座上。触女体柔软即起欲意。爱欲兴盛寻失神足。思惟经行欲复神足故不能获。步行出宫。时无央数人皆来集看。王行毕还闻堕恩爱不能飞行。王夜至宫独窃自行。往见仙人稽首足下。以偈颂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