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律异相

  风暴林树折  龙象惊怖走
  假使普天下  龙象何处避

  佛言。干时象者。林中比丘是也。佛复告比丘。过去世时。有五百仙人。住雪山中。时一仙人。于别处住。有好泉水。华果茂盛。去是不远。有萨罗水。水中有龙。龙见仙人威仪庠序。心生爱念来诣仙人。正复值仙结跏趺坐。龙绕仙人七匝。以头覆其顶上而住。日日如是。唯有食时不来。仙人以龙绕身故。日夜端坐不得休息。身体萎羸便生疮疥。尔时近处有人居止。供养仙人。诣仙人所。见羸劣疥搔。即问。何故如是。仙人具说上事。又问曰。欲令龙不复来耶。答曰然。复语仙人。是龙咽上有璎珞宝珠。可从龙索珠。龙法性悭终不相与。龙来便从索珠。龙闻乞此。心即不喜徐舍而去。明日龙来遥说偈曰。
  光耀摩尼宝  璎珞庄严身
  若龙能施我  乃为善亲友

  龙偈答曰。
  畏失摩尼珠  犹执杖呼狗
  宝珠不可得  更不来看汝
  上馔及众宝  由此摩尼尊
  是终不可得  何故殷勤求
  多求亲爱离  由是更不来

  时有天人。于虚空中。说偈曰。
  厌薄所以生  皆由多求故
  梵志贪相现  龙则潜于渊

  佛告诸营事比丘。龙象是畜生。尚恶多求。岂况于人。汝等比丘。莫为多营事广索无厌。令彼信心婆罗门居士。苦恼舍财(出僧祇律第七卷又出弥沙塞律第三卷又不合同)。

  耶舍因年饥犯欲母为通致佛说往行五

  时佛与五百比丘。到跋耆国。住毗舍离城。人民饥馑五谷不熟。死者纵横乞食难得。城中长者名曰耶舍。耶舍出家乞食难得。多还家觅食。母告之言。汝甚为大苦。我家财物不少。恣汝所用。汝妇犹存。当共生活。恣汝布施供养三宝。如是至三。耶舍不从。母复告之。汝若不乐五欲。但乞我种以续系嗣。令我死没后财物不没官耳。耶舍答言。欲令留种者。今奉此敕。母疾入告。新妇曰好。严庄及一相见。妇即有身。后遂生男因名续种。世人谓之。乃至财物皆云续种。耶舍闻已。大自惭愧。即白舍利弗。舍利弗以白世尊。耶舍与舍利弗共至佛所。具以白佛。佛言。耶舍比丘。僧中未曾有此。汝愚痴人。开大罪门。佛言。其不但今日于我法中即诸陋患。过去世时。生光音天。此世界初成时。有一人。轻躁贪欲。先来食此地味。其余众生转相效习。心生耽著。身体沉重因起欲。退去神通光明即灭。因兹以后日月生焉。轻躁众生耶舍是也。其母非直今日诱诳其子。过去已曾告诸比丘。时国名迦尸。城名波罗奈。王子大名称。布施持戒以道化世。第一夫人观察星宿。见一金色鹿王。从南方来陵虚北逝。夫人念言。取得此皮持作褥者死无遗恨。若不得者用作王夫人。为即脱璎珞著垢弊衣。入忧恼房。王看事意还觅之。即问侍者。侍者答言。夫人向入忧恼房住。王便往问谁犯汝者。默不答。王使人问之。又复不答。复命宿旧青衣。多诸方便者种种说化之。答曰。无犯我者。别有所忆故不语耳。因叙见金色鹿。愿得其皮持以为褥。青衣白王。王问群臣。谁能得者。乃集诸猎师告。急觅。猎师佥曰。未尝闻名。况复见之。敕系牢狱。时有一猎师。名耐阇。勇健多力走及奔兽。仰射飞鸟箭无空落。自惟无罪而见囚。执说计问曰。颇有见闻者不。王言。卿可自问夫人。夫人答言。我于楼上见。从南方来陵虚北逝。猎师善相禽兽。乃知鹿宿南食北。于食处求之。时猎师持弓矢渐次北行。前到雪山。山有仙人。藏诸猎具。诸仙人所。作礼问讯。命令就坐。设诸浆果。猎师言。止此久近。仙人答曰已岁数。猎师言。颇尝奇异事不答曰。此山南有一树。名尼拘律。常有金色鹿王。飞来在上食其叶。仙人示路。至树下见。树扶疏叶覆弥广。俄而见鹿。犹如雁王陵虚而来。止于树上食叶。既饱便复飞去。还以白王。非网矢所及。无由得之。卿可自往白夫人。夫人谓猎师言。汝可将蜜涂峰叶。次来向下及张网鞙。处鹿寻蜜。香食叶渐。下到其鞙处。为鞙所得。生驱将去。仙人遥见曰。咄哉祸酷。虽能乘虚。而不能免恶人之手。仙人说偈曰。
  世间之大恶  莫过于香味
  欺诳凡夫人  及诸林野兽
  因风著香味  受斯苦恼患

  猎师以蜜涂树叶。食之将还。王闻鹿至。烧香迎著。夫人见之。前抱鹿王。以著污染情重。令此鹿王金色即灭。王告夫人此鹿金色忽然变灭。当如之何。夫人言。此金是无施之物。放之令去。金色鹿者。耶舍是也。夫人者耶舍母是。受诸苦恼贪著于今(出僧祇律第一卷)。

  难提比丘为欲所染说其宿行并鹿斑童子六

  佛在舍卫城。有比丘名难提。行住坐卧心常念定。过七年已退失禅定。复依树下还习正受欲求本定。魔伺其便变为女人端正无比。于其前住而语之曰。比丘共我行淫来。难提言。恶邪速灭。恶邪速灭。口虽发言而目不视。第二第三皆亦如是。天女即脱衣露形立难提前。难提见其形相欲心染著。尔时天女渐渐却行。难提唤言。汝可小住。天女疾至祇洹堑中。堑有死马。天女于此隐形不现。难提欲心炽盛。即淫此死马。欲心息已自念不善。即脱法衣而往祇洹。语比丘言。我犯重罪。比丘即问因缘。难提具说。比丘以事白佛。佛令驱出。比丘白佛言。难提久修梵行。云何为女所惑。佛言。难提不但今为女所惑。过去亦然。过去世时南方阿槃提国有迦叶氏。外道出家聪明博识。助王理国。王执国法拷治奸贼。外道念言。我已出家。云何共王详断此事。即白王言。我欲出家王言。师已出家。云何方言我欲出家。答言。我今预此种种刑法。何名出家。我今欲依仙法出家。王言可尔。即于百岩山造立精舍。修习仙法得五神通。忽因小行不净流出。时有牝鹿。饮此小便舐其产门。即便有胎产一小儿。仙人往看见鹿生儿。怪而念曰。云何畜生而生于人。入定观之。知是其子收而养之。依母生故体斑似鹿。故名鹿斑。仙人念言。败正毁德莫过女人。于是教以禅定。化以五通。为说偈言。  一切众生类  靡不归于死
  随其业所趣  自受其果报
  为善者生天  恶行入地狱
  行道修梵行  漏尽得泥洹
  尔时仙人即便命终。于是童子净修梵行。获五神通。释提桓因。乘白龙象案行世间。谁有孝顺父母供养沙门婆罗门。又能布施持戒修梵行者。案行世界时见是仙人童子。天帝念言。若是童子。欲求帝释梵王皆悉能得。宜应早坏。乃设方便乃扣法鼓。百千天子皆悉来集。帝释告言。阎浮提中有一仙人童子。名曰鹿斑。有大功德。欲便坏之。时诸天子闻此不乐。便自念言。坏此人者。将减损诸天众。增益阿修罗。有一天子而唱是言。谁应行者。时有答言。是天女应行。即便召之。应时百千天女皆悉来集。有一天女。名阿蓝浮。其发杂色发有四色。青黄赤白故名杂色。差此天女往阎浮提。坏鹿斑童子。时彼天女白帝释言。我自昔已来。数坏人梵行。令失神通。愿更遣余天女端正严好令人乐者。时帝释复于众中种种说偈劝喻天女。于是天女即坏仙人童子。佛告诸比丘。尔时仙人童子岂异人乎。即今禅难提是。天女阿蓝浮者。今此天女是(出僧祇律第一卷)。

  阐陀昔经为奴叛远从学教授五百童子七

  佛住俱舍弥国。尔时长老阐陀。恶性难语。诸比丘乃至于僧中三谏。犹故不止。比丘白佛。佛言。过去时有长者子。有一奴字阿摩由。为性凶恶。尔时长者子与诸婆罗门子游戏园林。诸从人辈皆在园门外住。时阿摩由在园门外打诸从人。时诸从人被打者。各告其主。时诸婆罗门子尽出呵之。时阿摩由不受其语。答诸婆罗门子言。不随汝语。我大家子来呵我者当受其语。遂打不止。即来告阿摩由主。阿摩由主生得天眼。观是斗处。下有金银伏藏。其地凶故使其斗耳。即往呵之。时奴即止。佛告诸比丘。尔时长者子岂异人乎。即我身是。尔时阿摩由者。今阐陀比丘是又过去世时。有弗卢醯大学婆罗门。为国王师常教童子。时婆罗门家生一奴。名迦罗呵。常使供给诸童子。是奴利根闻说法言尽能忆持。此奴一时共诸童子小有慊恨。便走他国。诈自称言。我是弗卢醯婆罗门子。字耶若达多。语此国王师婆罗门言。我是波罗奈国王师弗卢醯子。故来至此。欲投大师学婆罗门法。师答言可尔。是奴聪明本已曾闻。今复重闻闻悉能持。其师大喜。即令教授门徒五百童子言。汝代我教授。我当往来王家。是师婆罗门无有男儿。唯有一女。便作是念。今可以女妻耶若达多。当在我家便如我子。即告之曰。耶若达多汝莫还彼国。我今以女妻汝。答言。从教。即与女在家。如儿共作生活。家渐丰富。是耶若达多为饮食不佳。即便大怒。妻甚敬之。伺觅彼人而未能得。时彼弗卢醯婆罗门具闻奴在彼。作是念。我奴迦罗呵。逃在他国。当往捉来。或可得奴。直便诣彼国。时耶若达多。与诸门徒诣园林游戏。在于中路逢其本主。即便惊怖密告门徒。诸童子。汝等还去。各自诵习。门徒去已。便到主前。头面礼足白其主言。我来此国。师言大家是我父。便投此国师大学婆罗门为师。以大学经典故。师婆罗门与女为妇。愿尊今日勿彰我事。当与奴直奉上。大家主婆罗门善解世事。即便答言汝实我儿。何所复言。但作方便。早见发遣即将归家。告家中言。我所亲来。其妇欢喜。办种种饮食。奉食已讫。小空闲时。礼客婆罗门足。而问之曰。我奉事夫耶若达多。饮食供养常不可意。愿今指授本在家时何所啖食。当如先法为作饮食。客婆罗门即便嗔恚。而作是念。如是子如是子。困苦他子女。语此女言。但速发遣。我临去时。当教汝一偈。汝诵此偈。时当使汝夫无言。发遣客婆罗门已。将欲发时。为说一偈言。
  无亲游他方  欺诳天下人
  粗食是常法  但食复何嫌

  今与汝此偈。若彼嗔恚嫌食恶时。便在其边背面微诵。令其得闻。作是教已。便还本国。是耶若达多。送主去已。每至食时。还复嗔恚。妇于夫边试诵其偈。时夫闻是偈已心即不喜。便作是念。咄是老物。发我秽事。从是已后常作濡语。恐妇向人说其阴私。佛告诸比丘。时婆罗奈城。弗卢醯婆罗门者。岂异人乎。即我身是。时奴迦罗呵者。今阐陀比丘是。彼于尔时。已曾恃我陵易他人。今复如是。恃我势力。陵易他人(出僧祇律第八卷)。

  二摩诃罗同住和合婚姻佛说其往行八

  舍卫城有二摩诃罗。并舍妻儿出家为道。久游人间。俱还舍卫。共住一房。各自思惟。欲暂还家看其妇儿。即到本家。妇见嗔言。汝薄德无相弃家学道。女年长大不得嫁娶。今用来为当折汝脚。时小摩诃罗。即还房愁忧不乐。时大摩诃罗亦被驱逐。共归房内。问小伴言。何以忧苦。答言。何须问为。又问。我等二人。共在一房。好恶之事而不相知。不向我说。更应语谁。即具说之。时大摩诃罗云。此何足愁。我家亦尔。汝男我女可为匹偶。答言可尔。时小摩诃罗还语妇言。我为女得婿。妇答甚善。其大者复归。报妻言。我为儿得妇。问言是谁。答言某女。时二摩诃罗和合婚姻。各自欢喜如贫得宝。更相爱敬。佛告诸比丘。此二摩诃罗不但今日作如是事。过去伽尸国。有婆罗门。居磨沙豆陈久。煮不可熟。货之不售。复有一家养一态驴。卖亦不去。豆主念言。今以此豆易取彼驴。便往语之。驴主复念。用是态驴易彼豆。答言可尔。咸各欢喜。豆主颂曰。
  婆罗门法巧贩卖  尘久冰豆十六纪
  唐尽汝薪煮不熟  方折汝家大小齿

  时驴主。又作颂曰。
  汝婆罗门何所喜  虽有四脚毛衣好
  负重远道令汝知  锥刺火烧终不动

  时豆主。复说颂曰。
  独生千秋杖  头著四寸锥
  能伏败态驴  何忧不可治

  时驴谓主。复说颂曰。
  安立前二足  双飞后两蹄
  折汝前板齿  然后自当知

  豆主又谓驴。颂曰。
  虻蚊毒虫螫  唯仰尾自防
  当截汝尾却  令汝知辛苦

  驴复答曰。
  从先祖已来  行此[怡-台+龍]悷法
  今我承习此  死死终不舍

  尔时豆主。知其弊恶不可苦语。便称誉颂曰。
  音声鸣彻好  面白如珂雪
  当为汝取妇  共游诸林泽

  驴闻濡爱语。即复说颂曰。
  我能负八斛  日行六百里
  婆罗门当知  闻妇心欢喜

  佛言。时二人者。则是今日二摩诃罗也。时驴者。今摩诃罗儿也。已曾相欺心婆罗门居士苦恼舍财(出僧祇律第七卷)。

  常欢嫉于无胜佛说往缘栴沙生堕阿鼻九

  佛告舍利弗。往昔有佛。号名尽胜。有两比丘。一名无胜。二名常欢。无胜比丘六通神足。常欢比丘结使未除。有一长者。名曰大爱。妇名善幻。端正无比。此两比丘以为檀越。善幻妇者供养无胜。事事不乏料理。常欢甚自微薄。常欢兴妒谤曰。无胜比丘与善幻通。自以恩爱得供养耳。佛语舍利弗。汝知常欢者不。则我身是。善幻妇者。则婆罗门女栴沙者是。尔时诽谤无胜罗汉。无数千岁在地狱中。今虽得佛余殃故。多舌童女舞杅起腹。来我前曰。沙门何以不说家事。乃说他事。汝今独乐不知我苦。先共我通有身。临月事须苏油。养于小儿。尽当给我。尔时众会皆低头默然。释提桓因侍后扇佛。化为一鼠。入其衣里。啮杅落地。时四部弟子及六师等。扬声称庆欣笑无量皆同骂曰。汝死罪物。兴诽谤无上正真。此地无知。乃能容载此恶物也。地即擘裂炎火勇出。女即便堕大泥犁中。大众见此。阿阇世王便惊毛竖。即起白言。此女今在何处。佛答。大王。此女所堕。名阿鼻泥犁。王复问佛。此女不杀盗直妄语。堕阿鼻耶。佛语大王。我所说法。有上中下身口意行。王复问佛。何者为重。何者为中。何者为下。佛语阿阇世王。意行最重。口行处中。身行在下(出兴起行经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