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律异相


  宝天前身以一把石拟珠散僧故生时天雨七宝六

  舍卫国有长者。生一男儿。当尔之时。天雨七宝。遍其家内。相师睹之。白长者言。儿相殊特。生时有瑞应。号为勒那提婆(梁言宝天)儿年转大。才艺博通。闻佛神圣。心怀注仰。辞父母往诣佛所。而白佛言。愿令出家。佛言善来。须发自堕法衣在身。佛为说法。即得罗汉。毗婆尸佛出现于世。有诸居士。共请众僧。种种供养。时有贫人。虽怀喜心无供养具。以一把白石拟珠。用散众僧。发大誓愿。贫人者今此宝天比丘是。乃至九十一劫受无量福。多饶财宝衣食自然。今遭我世。得道果证(出贤愚经第二卷)。

  少欲知足比丘闻法成道七

  时南天竺有一男子。于正法中出家。少欲知足不乐荣显。不以苏油摩身。不以汤水洗浴。不食苏油。常畏生死四大无力。不得圣道。即生心念。唯有优波笈多。能为我说法。即诣摩偷罗国。合掌礼敬。优波笈多。见其后身。怖畏生死。常不乐粗恶。不愿荣华。优波笈多语言。但随我教。当为汝说。答言唯。优波笈多。令诸檀越设种种饮食洗浴众僧。又语年少沙门。可以汤水洗浴此比丘。以苏油摩其身。以种种美食与之。是比丘得食数日身有气力。一闻笈多所说妙法。精进思惟得阿罗汉果(出阿育王经第九卷)。

  工巧比丘思惟成道八

  有一男子。于佛法中出家。善能工巧。在所至处。一切众僧。令造寺舍日日不息。生大疲倦。即自念言。我当坐禅思惟。佛昔在世。说一切比丘应坐禅修道。不得放纵。即往优波笈多所。礼拜合掌言。佛已涅槃。大德今作佛事。愿为说法。时优波笈多见其后身畏生死苦因缘未足。更为工巧。复见疲倦。不能复作。优波笈多语言。若随我教。当为说法。答曰如是。优波笈多言。若地未起寺者。汝当于彼起寺。佛昔说此得梵功德。答曰。大德。我于摩偷罗国。不知谁精进谁不精进。笈多曰。汝能早起著衣持钵入国不。答曰。能早起入国。遇一长者出。所未曾见。此比丘而今见之。即为作礼问言。大德。从远近来。比丘答曰。从东国来。又问何事。答曰如是。长者言。大德。今不须思惟。是我当为比丘。种种办具。时比丘共长者。捉绳墨度觅处。绳未至地。即自思惟。所作功德。除一切烦恼。得阿罗汉果(出阿育王经第九卷)。

  贼作比丘遇佛悟道九

  佛在舍卫国。时拘萨罗国。波斯匿王敕典狱者。诸有盗贼罪应入律诣市杀之。时有一贼在大众中。逃窃得脱。外假法服。私为沙门。然内不思惟。谓为永离困厄之难。不复惧害。在闲静处。不思道德。不习经戒。律仪禅诵之道。然未得证果。不勤求证果。佛告彼人。已免生死贼寇之难。故有余恐。五盛阴身轮转五趣。无有解已。为诸结使所见残害。便当堕于饿鬼畜生之道。时彼比丘。在闲静处。思惟校计。内自恳责。解知万物皆悉无常。生不久在。尽归于灭。兴衰之变。斯来久矣。即于佛前。悔过自责。成罗汉道(出说窃为沙门经)。

  贪食比丘观察得道十

  时摩偷罗国有一男子。于优波笈多所。离俗出家。为贪食故不能得道。笈多语言。我明日当与汝食。至时以一器盛满钵糜。又一空器并置其前。而语之言。汝可取食令此器空。又言。待冷稍稍食之。而此比丘贪心厚重。便吹使冷。白和上言。已冷乃并食之。笈多曰。乳糜虽冷。汝心故热。复应冷之。当以不净观为水。除此心热。若见饮食如服药想。比丘食竟。即便吐出。满于空器。笈多曰。汝可更食。比丘曰。不净何可复食。又言。汝观一切法犹如涕吐。因为说法。比丘精进思惟观察。得阿罗汉果(出阿育王经第九卷)。

  乞儿比丘现神力入祇陀宫十一

  祇陀太子遣信。请佛及僧明日食。唯不请乞儿比丘。乞儿比丘善来尽随佛僧入宫食。乞儿比丘。以神通力往北郁单越。取自然粳饭。各持威仪凌虚而下。入太子宫次第而坐。太子见之叹未曾有。问佛言。此诸贤圣从何许来。佛言。即五百乞儿为沙门也。太子深愧(出贤愚经第五卷)。

  四比丘说苦遇佛得道十二

  佛在舍卫精舍。有四比丘坐于树下。共相问言。一切世间何者最苦。一人言。天下之苦无过淫欲。一人言。世间之苦无过饥渴。一人言。世间之苦无过嗔恚。一人言。天下之苦莫过惊怖。共诤苦义云何不止。佛知其言。往到其所。问其所论。即以事白佛言。汝等所论不究苦义。天下之苦莫过有身。饥渴寒热嗔恚惊怖色欲怨祸皆由于身。夫身者众苦之本患祸之器。劳心极虑忧畏万端。三界蠕动更相残贼。吾我缚著生死不息。皆由身兴。欲离世苦当求寂灭。摄心守正怕然无想。可得泥洹。此为最乐。佛为说偈告诸比丘。往昔久远无数世时。有五通比丘。名精进力。在山树下闲寂求道。时有四禽依附左右常得安隐。一者鸽。二者乌。三者毒蛇。四者鹿。是四禽者。昼行求食。暮则还宿。四禽一夜。自相问言。世间之苦何者为重。乌言。饥渴之时身羸目冥神识不宁。投身罗网不顾锋刃。我等丧身莫不由之。以此言之。饥渴为苦。鸽言。色欲炽盛无所顾念。危身灭命莫不由之。毒蛇言。恚意一起不避亲疏。亦能杀人复能自杀。鹿言。我在林野心恒[惏-木]惕。畏惧猎师及诸虎狼。仿佛有声奔投坑岸。母子相捐肝胆悼悸。以此言之。惊怖为苦。时精进力答言。汝等所论未耳。不究苦本。天下大苦无过有为。是为苦器忧畏无量。吾以是故舍俗学道。灭意断想。不贪四大。欲断苦源志存泥洹。泥洹道者寂灭无形。忧患永毕。尔乃大安。四禽闻之。心即开解。佛告比丘。尔时五通比丘则吾身是。时四禽者今四人是。前世已闻苦本之义。如何今日方复云云。比丘闻之惭愧自责。即于佛前得罗汉道(出法句经譬喻第四卷)。

  四比丘说乐佛谓是苦心悟得道十三

  佛在舍卫精舍。时有四新学比丘。至柰树下坐禅修道。柰华荣茂色好且香。因相谓曰。世间万事何者可乐。一人言。仲春之月百卉荣华。游戏原野此最为乐。一人言。宗亲吉会觞酌交错。音乐歌舞此最为乐。一人言。多积财宝所欲即得。车马服饰与众有异。出入光显行者属目。此最为乐。一人言。妻妾端正彩服鲜明。香熏芬馥恣意纵情。此最为乐。佛知可化。往为宣说。此最为苦。言昔有国王。名曰普安。与邻国四王共为亲友。请此四王宴会一月。饮食娱乐。临别之日。普安王问曰。人居世间。以何为乐。四王所对。与汝不异。时普安王为体。四王闻之欢喜信解。时普安王我身是也。时四王者汝四人是。前已论之今又不解。生死延长何由休息。时四比丘。重闻此义惭愧悔过。心意开寤得罗汉道(出法句喻经第四卷)。

  比丘拔母泥犁之苦十四

  昔有一人。辞亲学道得成应真。诸有恩已尽行济之。观见其母在泥犁中。广求方便欲脱母苦。见边境有王害父夺国。命余七日。受罪之地与其母同。夜到王所。于壁现半身。王见怖懅。拔刀斫颈。颈即落地。比丘不动。王意方解。叩头谢过。比丘语王。汝害父夺国不耶。对曰。实尔。曰汝命余七日。当入地狱。吾故来相语。王即求哀。比丘曰。大作功德恐不相及。王但称南无佛。七日不绝便得免罪。王便一心称南无佛。七日不懈。命终神明犹忆入泥犁门。故称南无佛。泥犁即冷。一城中人皆得脱出。比丘便为说法。比丘母及王。与泥犁中人皆得度脱(出十卷譬喻经第二卷)。

  比丘从师教得道十五

  南天竺国有一男子。于佛法出家。身为爱所缚。以苏油摩身。又用汤水洗浴。资种种饮食。身为爱缚不得圣道。往摩偷罗国优波笈多所。礼足而言。愿闻法要优波笈多。见其后身为爱所缚。语言。男子。能受我教当为汝说。答言能。优波笈多将其入山。以神通力化作大树。语言。汝当上此大树。是时比丘便即上树。又于树下化作大坑。深广千肘。又语。放汝二脚。即便放脚。又令放一手。即放一手。更放一手。比丘答言。若复放手便堕坑死。优波笈多言。我先共约一切受教。汝云何不受。时身爱即灭。放手而堕。不见树坑。笈多说法。精进思惟得罗汉果(出阿育王经第十卷)。

  比丘白骨观入道十六

  摩偷罗国有一男子。从优波笈多出家。闻说不净观等。以不净观摧伏烦恼。谓已作所作。笈多言。汝当精进勿作懈想。答言。曰我已得阿罗汉。笈多语言。汝见乾陀罗国(翻地持)沽酒女人不。此女人。自言得道。如汝不异。烦恼未断而自言断。是增上慢。汝今观此女人为得道不。答曰。我未能见。欲向彼国。师即听之。是时比丘。至乾陀罗国。治下土石寺消息。早起著衣持钵入聚落乞食。时沽酒女取食欲与。比丘见女。淫欲爱心便自取钵中麨酪。与此女人。女人见之。亦淫欲变心露齿而笑。比丘即入不净观。乃至观身作白骨想。从于是观得罗汉果(出阿育王经第十卷)。

  比丘自恣受腊得道十七

  佛在舍卫国。夏居三月。以至新岁。告阿难言。汝击揵捶。揵捶声音遍一佛国。地狱饿鬼畜生一切病苦。闻音悉除皆得安隐。于时佛言。比丘汝等宜起行舍罗筹。各各相对悔过自责。相谢众失所犯非法。各忍和同净身口心。令无余秽。时诸比丘即受佛教。事讫还坐。时佛慈愍。因从坐起。向诸比丘。叉手而言。虽无上尊至真无失。当可施行以为训诲。时佛迁延忏谢圣众。矜愍一切还就草蓐。佛适复坐圣众亦然。各就故位。时万比丘得成道迹。八千比丘得阿罗汉(明自恣受腊事出新岁经)。

  比丘喜眠佛乐宿习得道十八

  佛在祇树精舍。诸比丘。勤修道业除弃阴盖。有一比丘。饱食入室闭房静眠。受身快意不观非常。无复昼夜。却后七日其命将终。佛愍伤之。即入其室弹指寤之。为说妙偈。惊悟稽首作礼。佛告比丘汝本宿命。惟卫佛时曾得出家。贪身利养不念经戒。饱食却眠不惟非常。命终魂神生翁虫中。积五万岁。寿尽复为螺蚌之虫树中蠹虫。各五万岁。此四品虫。生长冥中贪身爱命。乐处幽隐为家不喜光明。一眠之时百岁乃觉。连绵罗网不求出要。今始罪毕。得为沙门。如何睡眠不知厌足。比丘闻已惭怖自责。五盖即除。成阿罗汉(出法句譬喻第三卷)。

  比丘好眠见应化深坑惧而得道十九

  摩偷罗国。有一男子。依优波笈多出家。常好眠睡。有时说法睡眠不闻。教树下禅亦复睡眠。笈多以神通力。于其四边化作深坑深一千肘。时比丘睡觉。即便惊怖。时优波笈多复化作路。令其得行。时此比丘。随路而出。往优波笈多所。优波笈多令其更去。比丘答言。彼有深坑。优波笈多言。此深坑小生死。深坑大所谓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若人不知四谛。则堕其中。比丘闻之。复往树下加趺而坐。心每思惟恐堕深坑。不复睡眠。以怖畏故思惟精进。除诸烦恼。得阿罗汉果。(出阿育王经第九卷)。

  比丘多食得罗汉道二十

  有一牸象。名曰磨荼。载佛舍利至罽宾国。以此善根死生人中。出家得阿罗汉果。因食饭一斛乃般涅槃。告诸比丘尼汝等集会。我当自说所得胜法。诸比丘尼不信其言。复语尼曰。莫生不信。前世为牸象。舍彼象身即得此身。能食饭一斛五斗。而食一斛。乃至广说。如是等虽是多食。而是易满。曾闻波斯匿王。食饭二斛。是彼功德因缘故。因一根粳米。一茎苷蔗。日日长生。尔许饭食故身体肥大。以此大身往诣佛所。佛问。大王。身体肥大得无疲耶。时波斯匿心生惭愧。具向佛说世尊说偈。
  人当有正念  于食知止足
  亦不遭苦受  易消而增寿

  时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渐渐减食。乃至后时唯食一[百*斗](出阿毗昙毗婆沙第二十二卷)。

  比丘久病佛为湔浣闻法舍命得无余泥洹二十一

  佛在舍卫国。有一长者。请佛及僧。时比丘往。如来不往。遣信取食。有二因缘。一者欲与诸天说法。二者瞻视病人。是时世尊遍观比丘。皆悉受请。即取钥母开一房门。见一比丘。抱患顿笃卧大小便不能转侧。世尊问曰。汝有何患。比丘曰。受性闇钝恒怀懈慢。初不劝他瞻视余人。是故今日无看我者。今实孤穷所怙无处。尔时世尊。慈怜躬抱。除去不净。湔浣坐具。水洗其身。更与著衣。敷新坐具。还置房中。躬自案摩。告比丘曰。汝不加勤求增上法。死后便当更受剧苦。渐与说法劝使勇猛。乃告诸僧。汝等比丘。无父母兄弟。亦无姊妹宗族。不相瞻视此非其宜。我法齐正上下和从。自今为始。弟子侍师如事父母。至死不舍。师看弟子视如己息。随时将息至死不舍。师徒相慈流于永劫。所有什物平等分布。设无什物当广分卫。有瞻病者则瞻我身。所获功德亦无差降。时病比丘便自思惟。即舍形寿。便得无余(出佛看比丘病不受长者请经)。

  比丘因怖得道二十二

  时摩偷罗国。有一男子。从优波笈多出家。多喜睡眠。笈多化作一鬼。而有七头。手捉树枝身悬空中。比丘见已即便惊觉。生大怖畏。还其本所。笈多语云。还坐禅处。比丘白言。和上彼林中有一鬼。七头当我前。手捉树枝悬在空中。甚可怖畏。笈多言。此鬼不足畏。睡眠最可畏。若比丘为此鬼所杀。必不入生死。若为睡眠所杀。则生死无穷。比丘即还坐禅处。复见此鬼。畏此鬼故不敢睡眠。是时比丘精进思惟。得阿罗汉果(出阿育王经第十卷)。

  比丘与女戏有恶声自杀天神悟之精进得道二十三

  佛住舍卫国。有异比丘。在拘萨罗人间。住一林中。比丘与长者妇女嬉戏。起恶名声。比丘自念。我今自杀。林中有天神。化作长者女身。语比丘言。世间诸人为我及汝。空作恶名言。我与汝共相习近。作不正事。既已有恶声。可近还俗共相娱乐。比丘答曰。为有此声。我今自杀。神复天身。而说偈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