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

  又涅槃经云。在家迫迮犹如牢狱。一切烦恼因之而生。出家宽廓犹如虚空。一切善法因之增长。在家之人内则忧念妻儿。外则王役驱驰。若富贵高胜则放逸纵情。贫苦下贱则饥寒失志。公私扰扰昼夜孜孜。众务牵缠何暇修道。又郁伽长者经云。在家之人多诸烦恼。父母妻子恩爱所系。常思财色贪求无厌。得时守护多诸忧虑。流转六趣违离佛法。当作怨家恶知识想应厌家活生出家心。无有在家修集无上菩提之道。皆因出家得无上道。在家尘污。出家妙好。在家系缚出家解脱。在家多苦。出家快乐。在家下贱。出家尊贵。在家奴仆。出家为主。在家由人。出家自在。在家多忧。出家无忧。在家重担。出家舍担。在家匆务。出家闲静。又出家功德经云。若放男女奴婢人民出家。功德无量。譬四天下满中罗汉百岁供养。不如有人为涅槃故一日一夜出家受戒功德无量。又如起七宝塔高至三十三天。不如出家功德。又大缘经云。以一日夜出家故。二十劫不堕三恶道。又僧祇律云。以一日夜出家修梵行者。离六百六千六十岁三涂苦。又出家功德经云。若为出家苦作留碍。抑制此人即断佛种。诸恶集身犹如大海。现得癞病。死入黑闇地狱。无有出期。又迦叶经云。尔时大王太子闻出家功德甚深。并皆发心出家。已四天下中无一众生在家者。皆悉发心愿求出家。彼诸众生既出家已。不须种殖。其地自然生诸粳米。诸树自然生诸衣服。一切诸天供侍给使。又佛藏经云。当一心行道。随顺法行勿念衣食。有所须者如来白毫相中一分供诸末代一切出家弟子。亦不能尽。
  又贤愚经云。如百盲人有一明医能治其目一时明见。又有百人罪应挑眼。一人有力能救其罪令不失目。此之二人福虽无量。犹不如听人出。家及自出家其德广大。

  剃发部第三

  初欲出家依律先请二师。一是和尚。二是阇梨(诸法如律)萨婆多论云。若先请和尚受十戒时。和尚不现前亦得十戒。若闻知死受戒不得。若不闻死受戒得成。阇梨应同。又清信士度人经云。若欲剃发先于落发处。香汤洒地。周圆七尺内四角悬幡。安一高座拟出家者坐。后复施二胜座拟二师坐。欲出家者著本俗服。拜辞父母尊亲等讫。口说偈云。
  流转三界中  恩爱不能脱
  弃恩入无为  真实报恩者

  说此偈已脱去俗服。善见论云。应以香汤洗浴除白衣气。度人经云。虽著出家衣。只得著泥洹僧及僧祇支。未得著袈裟。入道场时应来至和尚前胡跪。和尚应生儿想。不得生恶贱心。弟子于师应生父想尊重供养。和尚为种种说法诫勖其心已。来向阇梨前坐。善见论云。以香汤灌顶上说偈赞云。
  善哉大丈夫  能了世无常
  舍俗趣泥洹  希有难思议

  说此偈已。教礼十方佛竟。复说偈赞云。
  归依大世尊  能度三有苦
  亦愿诸众生  普入无为乐

  说此偈已。然后阇梨乃为剃发。度人经云。为剃发时傍人为诵出家呗云。
  毁形守志节  割爱无所亲
  弃家入圣道  愿度一切人

  与剃发时。当顶留五三发来至和尚前胡跪。和尚问言。今为汝除去顶发许不。答言。好。然后和尚为著袈裟。当正著时依善见论。复说偈赞云。
  大哉解脱服  无相福田衣
  披奉如戒行  广度诸众生

  依度人经云。既著袈裟已礼佛行道。道俗从后绕三匝已。复自说偈生庆荷意云。
  遇哉值佛者  何人谁不喜
  福愿与时会  我今获法利

  行道匝已。又礼大众及二师竟。然后在下行坐受六亲拜。荷出家离俗意心怀欢喜。父母诸亲皆为作礼。悦其道意。应中前剃发最好令及得斋。依毗尼母论云。剃发著袈裟已。然后和尚为受三归五戒等(自外法用不可具述。临时斟酌生善弥胜)。

  引证部第四

  如杂宝藏经云。昔有一妇女。端正殊妙。于外道法中出家修道。时人问言。颜貌如是应当在俗。何故出家。女人答言。如我今日非不端正。但以小来厌恶淫欲。今故出家我在家时。以端正故早蒙处分。早生男儿。儿遂长大端正无比。转觉羸损如似病者。我即问儿病之由状。儿不肯道。为问不止。儿不获已而语母言。我正不道恐命不全。止欲具述无颜之甚。即语母言。我欲得母以私情欲。以不得故是以病耳。母即语言。自古已来何有此事。复自念言。我若不从儿或能死。今宁违理以存儿命。即便唤儿欲从其意。儿将上床地即礔裂。我子即时生身陷入。我即惊怖以手挽儿捉得儿发。而我儿发今日犹故在我怀中。感切是事是故出家。
  又智度论云。佛法中出家人。虽破戒堕罪。罪毕得解脱。如优钵罗华比丘尼本生经中说。佛在世时。此比丘尼得六神通获阿罗汉果。入贵人舍常赞出家法语诸贵人妇女言。姊妹可出家。诸贵妇女言。我等少壮容色盛美。持戒为难。或当破戒。比丘尼言。破戒便破。但出家。问言。破戒当堕地狱。云何可破。答言。堕地狱便堕。诸贵妇女笑之言。地狱受罪云何可堕。比丘尼言。我自忆念。本宿世时作戏女。著种种衣服而说杂语。或时著比丘尼衣以为戏笑。以是因缘故。迦叶佛时作比丘尼。自恃贵姓端正心生憍慢。而破禁戒。故堕地狱受种种罪。受罪毕已。值释迦牟尼佛出家得阿罗汉道。虽复破戒可得道果。复次如佛在只桓。有一醉婆罗门。来到佛所求作比丘。佛敕阿难。与剃头著法衣。醉酒既醒惊怖己身忽为比丘。即便走去。诸比丘问佛。何以听此醉婆罗门作比丘。佛言。此婆罗门无量劫中都无出家心今因醉故暂发微心。以此因缘故。后当出家得道。如是种种因缘。出家之利功德无量。以是故白衣虽有五戒。不如出家功德大也。
  又杂宝藏经云。昔卢留城有优陀羡王。聪明解达有大智慧。有一夫人。名曰有相。端正少双兼有德行。王甚爱敬。时彼国法诸为王者不自掸琴。尔时夫人在于曲室共王欢戏。自恃王宠遣王掸琴自起为舞。初举手时王素善相。睹见夫人死相已现。计其余命不过七日。王即舍琴惨然长叹。夫人白王。受王恩宠敢于曲室。求王掸琴。自起为舞。用为欢乐。有何不适舍琴长叹。愿王告语。王不肯答。殷勤不已。王以实答。夫人闻之甚怀忧惧。即白王言。我闻石室比丘尼。若能信心出家一日必得生天。我欲出家。愿王听许王爱情重语夫人言。至六日头当听汝去。不相免意。遂至六日。王语夫人。汝有善心求欲出家。若得生天必来见我我乃听去。作是誓已夫人许可。便得出家受八戒斋。即于其日饮石蜜浆腹中绞结。至七日旦即便命终。乘是善缘得生天上。忆本誓故来诣王所。光明炽盛遍照王宫。时王问言。汝为是谁。天即答言。我是王妇有相夫人。王喜白言。愿来就坐。天答之言。我今观王臭秽叵近。但以先誓故来见王。王闻是已心开意解。而自叹言。今彼天者本是我妇。出家一日便得生天。神志高远而见鄙贱。我今何故而不出家。我曾闻说。天一爪甲直一阎浮提地。我此一国何足可贪。作是语已舍位与子。出家修道得阿罗汉。故智度论偈云。
  孔雀虽有色严身  不如鸿鹤能远飞
  白衣虽有富贵力  不如出家功德深

  又杂譬喻经云。昔者兄弟二人。居势富贵资财无量。父母终亡无所依仰。虽为兄弟志念各异。兄好道议弟爱家业。其弟见兄不亲家业。常嫌恨之。共为兄弟父母早终。勤念生活反弃家业。追逐沙门听受佛经。沙门岂能与汝衣财宝耶。家转贫困财物日耗。人所嗤笑懈废门户。继续父母乃为孝耳。兄报之曰。五戒十善供养三宝。以道化亲乃为孝耳。道俗相反自然之数。道之所乐俗之所恶。俗之所珍道之所贱。智愚不同谋犹明冥。是故慧人去冥就明以道致真。卿今所乐苦恼之伪。岂知苦辛。其弟含恚[卑*頁]头不信。兄见如是。便谓弟曰。卿贪家事以财为贵。吾好经道。以慧为珍。今欲舍家归命福田。计命寄世忽若飞尘。无常卒至为罪所缠。是故舍世避危就安。弟见兄意志趣道义。寂然无报。兄则去家作沙门。夙夜精进坐禅思惟。行合经法成道果证。弟闻此言嗔恚更盛。弟贪家业未曾为法。其后寿终堕于牛中肥盛甚大。贾客买取载盐贩之。往还数回。牛遂羸顿不能复前。上阪困顿躄卧不起。贾人挝打摇头才动。时兄游行飞在虚空。遥见其弟便谓之曰。弟居田宅今为所在。而自投身堕牛畜中。即以威神照示本命。即自识知泪出自责。由行不善悭贪嫉妒。不信佛法轻慢圣众。不信兄语抵突自用。故堕牛中。疲顿困劣。悔当何逮。兄知心念怆然哀伤。即为牛主说其本末。贾人闻之便以施与。即将牛去还至寺中。使念三宝。饭食随时。其命终尽得生忉利天。时众贾客各自念言。我等治生不能施与。不识道义死亦恐然。便共出舍捐其妻子。弃所珍玩行作沙门。精进不懈皆亦得道。由是观之。世间财宝不益于人。奉敬三尊修身学道。世世获安。
  又付法藏经云。昔尊者罗汉阇夜多。将诸弟子诣德叉尸罗城。到其城已惨然不悦。小复前行。路见一乌欣然微笑。弟子白师。愿说因缘。尊者答。我初至城于城门下见一鬼子。饥急语我。我母入城为我求食。与母别来经五百岁。饥虚困乏命将不远。尊者入城若见我母道我辛苦。愿语早来。我始入城便见彼母。具说子意。鬼母答我。吾入城来经五百岁。未曾能得一人洟唾。我既新产气力羸劣。设得少唾诸鬼夺我。今值一人遇得少唾。欲持出城共子分食。门下多有大力鬼神。畏不敢出。唯愿尊者送我出城。我即将出令共子食。我即问鬼。生来几时。鬼答我言。吾见此城七反成坏。我闻鬼言。悲叹生死受苦长远。是以惨然。时彼乌者。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有佛出世。号毗婆尸。我于尔时为长者子。欲得出家。是时出家必得罗汉。父母不听强为娉妻。既得妻已复求出家。父母语我。若生一子乃当相放。我寻受教后生一男。至年六岁我复欲去。父母教儿求抱我脚啼哭而言。父若舍我谁见养活。先当杀儿然后可去。我时见已起爱染心。即语子言。吾为汝故不复出家。由彼儿故从是以来九十一劫流转五道未曾得见。今以道眼观见彼乌。乃是前子。愍其愚痴久处生死。是以微笑。以是因缘。若复有人障他出家。此人罪报常在恶道。受极苦痛无得解脱。恶道罪毕若生人中生盲无目。是故智者。若见有人欲出家者。应勤方便劝佐令成。勿作留难。
  又出家功德经云。昔佛在世时。佛与阿难入毗舍离城。时到乞食。有一王子。字鞞罗羡那。与诸婇女在高楼上共相娱乐。佛闻乐音语阿难言。我知此人却后七日必当命终。若不出家或堕地狱。阿难闻已即往教化。劝其出家。王子闻劝于六日中极意受乐。至第七日求佛出家。一日一夜修持净戒。即便命终生四天王。为北天王毗沙门子。与诸婇女受五欲乐。极天之寿满五百岁。后生忉利为帝释子。寿天千岁。次生焰摩复为王子。寿二千岁。后生兜率亦为王子。寿四千岁。次生化乐为天王子。寿八千岁。化乐寿尽复生第六他化自在为天王子。与诸婇女所受五欲。于下最胜。尽天寿命万六千岁。如是受乐。于六欲天往来七返而无中夭。一日出家满二十劫不堕恶道。常生天上受福自然。最后人中生富乐家财宝具足。壮年已过临老厌世。出家修道成辟支佛。名毗流帝梨。广度天人不可限量。以是因缘出家功德。无量无边不可为喻。假使罗汉满四天下。若有一人一百岁中尽心供养四事无乏。乃至涅槃各为起塔。华香璎珞种种供养所得功德。不如有人为求涅槃。一日一夜出家持戒之功德也。以斯而言。出家之法真可尊贵。不得以少财色贪著俗事流浪生死自苦其身。
  中本起经云。提婆达多(齐云天热以其生时人天等众心皆惊热故以名焉)。
  又无性摄论云。提婆者(唐云天授亦云天与谓从天乞得故云天授也)。
  又增一阿含经云提婆达。白佛言。愿听在道次。佛言。汝宜在家。分檀惠施。夫为沙门实为不易。复再三白佛。复告不宜出家。提婆便生恶念。此沙门怀嫉妒心。我今宜自剃头善修梵行。何用是沙门语为。提婆后犯五逆罪。恶心欲至如来所适。下足在地。地中有大火风起生绕提婆身。为火所烧。便发悔心称南无佛。然不究竟。便入地狱中。阿难悲泣言。提婆在地狱中为经几时。佛言。经于大劫。命终生四天王上。展转至他化自在天。经六十劫不堕三恶趣。最后受身成辟支佛。名曰南无。由命终之时称南无故。时大目连言。我欲至阿鼻狱中见提婆达慰劳庆贺。佛言。阿鼻罪人不解人间音响。目连白言。我解六十四音。当以此音往语彼人。目连如屈申臂顷至阿鼻狱上。虚空中命曰提婆达。狱卒曰。此间亦有拘楼秦佛迦叶佛时提婆达。今命何者。目连曰。吾命释迦文佛叔父儿提婆达。狱卒烧炙彼身使令觉寤曰。汝仰观空中。见大目连坐宝莲华。语目连曰。尊者何由屈此。目连曰。如来记。汝欲害世尊缘入阿鼻。最后成辟支佛。号名南无。提婆闻已欢喜言。我今日以右胁卧阿鼻狱中。经历一劫终无劳倦。目连复问苦痛有增损乎。提婆报。以热铁轮铄我身坏。复以铁杵吹咀我形。有黑暴象蹈蹋我体。复有火山来镇我面。昔日袈裟化为铜鍱。极为炽盛。今寄头面礼世尊足。复礼尊者阿难。目连即摄神足还世尊所。又智度论云。提婆达弟子名俱迦离。谤舍利弗及目揵连。命终堕莲华地狱中。又本起经名衢和离。
  又报恩经云。提婆达多过去久远不可计劫。有佛出世。名曰应现。佛灭度后。于像法中有一坐禅比丘。独住林中。尔时比丘常患虮虱。而作约言。我若坐禅汝宜默然。隐身寂住其虱如法。于后一时有土蚤来至虱边。问言。汝云何身体肌肉肥盛。虱言。我所依主人常修禅定。教我饮食时节。我如法饮食故。所以身体鲜肥。蚤言。我亦欲修习其法。虱言。能尔随意。尔时比丘寻便坐禅。尔时土蚤闻血肉香即便食啖。尔时比丘心生苦恼。即便脱衣以火烧之。佛言。尔时坐禅比丘者今迦叶是。尔时土蚤者今提婆达多是。尔时虱者今我身是。提婆达多为利养故毁害于我。乃至今日成佛。亦为利养出佛身血生入地狱。提婆达多常怀恶心毁害如来。若说其事穷劫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