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婆多毗尼毗婆沙


  九十事第六十六

  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众突吉罗。是中犯者。有六种色声香味触法。色者。若比丘作象色马色羊色水牛色。如是等可畏色。问此是常所见事。何以怖畏。答以非时故令人怖也。若能令人怖若不能。皆波逸提。是名色。声香味亦如是。以非时故令人怖也。味者。若比丘问他比丘。汝今日用何物啖食。答言。用酪鱼。又言。若用酪鱼啖饭者。是人得癞癣病。若众令怖若不怖皆波逸提。如是等名味。触者。若他先敷坚物用坐。欲令怖故去坚敷软。事相忽异。令惊怖也。去软著坚亦尔。如是等以种种异触怖他。名触也。法者。若比丘语余比丘。汝莫于生菜中大小便。当堕地狱饿鬼畜生。若能令怖若不能。皆波逸提。若比丘自以六事怖。若教他怖余比丘。若能令怖若不能。皆波逸提。除此六事。更以余事怖比丘者突吉罗。所谓若以多眠多食多言语。当堕地狱饿鬼畜生。如是比丘怖他者突吉罗。若怖比丘尼三众。六罪人五法人。狂心乱心病坏心。在家无师僧越济人。杀阿罗汉污比丘尼。本不能男一切外道出家人。一切在家人。尽突吉罗。得戒沙弥盲瞎聋哑。波利婆沙摩那埵。不见不作恶邪不除摈。依止等四羯磨人。尽波逸提。

  九十事第六十七

  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众突吉罗。是中犯者。若比丘藏他比丘衣钵户钩革屣。若觅不得波逸提。若觅得突吉罗。若藏石钵金钵银钵琉璃钵。如是一切诸宝钵。若觅得不得。尽突吉罗。若藏五大色衣驼毛牛毛羖羊毛杂羊毛衣尽突吉罗。若藏得戒沙弥波利婆沙摩那埵盲瞎聋哑依止等人不见不作恶邪不除摈人衣钵。尽波逸提。若藏六罪人五法人在家无师僧本比丘更出家越济人贼住人杀阿罗汉污比丘尼本不能男比丘尼三众如是等人衣钵。皆突吉罗。一切百一物藏。尽波逸提。若钵未熏亦波夜提。若钩钵键[金*咨]一切长衣钵作净畜者。乃至针筒藏者波逸提。若针筒有针波逸提。无针突吉罗。

  九十事第六十八

  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众突吉罗。此戒体。本与他衣作诳心与。欲使役故。令他作已有想。作已便夺波逸提。所以不与重者。不根本与故。是中犯者。若比丘与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衣。他不还便夺取者。波逸提。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第八



  续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序

    西京东禅定沙门智首撰
  世雄息化。律藏枝分。遂使天竺圣人。随部别释。自佛教东流。年代绵久。西土律论。颇传此方。然此萨婆多即解其十诵。智首宿缘积善。早预缁门。始进戒品。即为毗尼藏学。至于诸律诸论每备披寻。常慨斯论要妙。而文义阙少。乃至江左淮右。爰及关西。诸有藏经。皆亲检阅。悉同雕落。罕有具者。虽复求之弥恳。而缘由莫测。每恨残缺。滞于译人。静言思此。恒深悲叹。比奉诏旨。来居禅定。幸逢西蜀宝玄律师。共谈此论。阙义玄言本乡备有。非意闻之。不胜庆跃。于是殷勤三覆。问其所由。方知此典译在于蜀。若依本翻。有其九卷。往因魏世道武。殄灭法门。乃令兹妙旨。首末零落。遂使四方皆传阙本。其真言圆备。尚蕴成都。智首乃托邛僰行人。井络良信。经涉三周。所愿方果。以皇隋之驭天下二十六载大业二年岁次丙寅冬十二月。躬获此本。传之京邑。智首深愿流兹觉水。散此慧灯。悟彼学徒。补其法宝。已有一本。附齐州神通寺僧沙禅师。令于海岱之间。诸藏传写。犹恨晋魏燕赵。未获流布。相州静洪律师毗尼匠主。复是智首生年躬蒙训导。今谨附一本。屈传之河朔。故具述由序。标之卷初。愿寻览诸贤。无猜惑也。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第九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九十事第六十九

  谤人犯重偷兰遮。犯突吉罗。向一人谤。亦犯。

  九十事第七十

  女人同道行者。上制尼。此制白衣女也。义如上尼中无异也。若共多女。犯多也。

  九十事第七十一

  贼共行者。袈裟秦言染也结爱等亦名染。著此服者。在兽不令其畏。是故猎师喜假服之。后令兽远见比丘便生畏心远而避之。与贼行亦尔。是以人见比丘共贼行。便生不信。是故佛制。

  九十事第七十二

  不满二十年中人。若不满二十自想不满不得戒者。真实不满乃至无十九故。所以不得戒也。胡本十九得戒者。不如秦也。要数日满为年下不满得戒者。以母胎足故也。共事者。说戒羯磨等。共住得罪者。以过二宿也。若岁满日少亦得也。若人满二十。自想满二十。僧中问云不满者有二种。一误若忘此人得戒。二意不欲受。师强与故说不满。此人不得戒。年六十不得受大戒。设师僧强授亦不得。以其人不任堪苦行道。又心智钝弱。唯听为沙弥。七岁以下亦不听度。度受戒俱突吉罗。僧祇家有观相貌义。年未满二十不听者。以其轻躁不耐寒苦。若受大戒人多呵责。若是沙弥人则不呵故也。尼十二得者。为夫家所使。任忍众苦。加厌本事也。

  九十事第七十三

  掘地中生地者。胡本云实地。不生者云不实地。四月及八月此是雨时。地相连著润势相淹。能生草木故。义名生地。余无雨时。日炙干燥风吹土起。而不生草故。义名不生地也。若触此上干土犯突吉罗。下侵湿地犯堕。墙根齐筑处不犯。以异于地故。地虽筑治若湿相淹发犯堕。凡欲取菜草土。当遥言某处有好者净来。若到边指示犯也。蚁封雨时犯突吉罗。以非根本实地故。若中生草触草犯堕。封土犯突吉罗。所以犯突者。有少相连分故。泥下地犯堕。屋上墙上生草如蚁封通覆处地若土起犯突及下地犯堕。

  九十事第七十四

  四月请中。佛遮非时非亲里乞。六群以释摩男是亲故。四月竟已从乞。以非时非法呵责强索故制之。以数数请者。或请主官事匆懅。不如所请后更请。或二月已尽。后有财更请二月。或多财人数数请故。事不一同。三时之中随请。若夏初请夏中受。若夏半来请不尽四月。则并入冬分。受余时亦尔。别请者。私请大德人不犯也。

  九十事第七十五

  结同戒者。若二部同戒。必于大僧中结。后令大比丘告尼。以女人贱当从大僧受故。若独结尼戒。就二部中也。或因尼起同。或因比丘起同。或俱因起不同。修多罗者。四阿含及二百五十戒。毗尼者。言折伏。以能折伏贪恚痴故。诸律是也。摩多勒伽者。善择诸法相义。有似阿毗昙也。毗婆沙者。云阿毗昙及戒僧一。是以明义相论色非色教非教等故也。及入毗尼经者。余经中诸说戒处是云。若以此经中戒。向未受大戒说犯突要。心口轻其人不来听戒。犯。若有余事不来无苦。

  九十事第七十六

  往听斗诤犯者。以能破佛法令僧为二部。是故制诤。后听者。犯所以在高下处听犯者。以诤事重故。故不同说戒布萨羯磨等也。此中诤人及余不诤人。来听及向人说不说。皆犯。

  九十事第七十七

  僧断事时默然起去中。若但明白白二白四羯磨者。以百一羯磨入此三中故。轻事白羯磨。中事白二。重事白四说。此三羯磨时。若起去犯堕。余非羯磨事起去。犯突。

  九十事第七十八

  不恭敬者。胡云恼他也。凡四事恼他。与记识已。师及于已是上座。语令莫作是事。初顺言不作。后作一也。二逆言当作犯堕。恼下坐犯突。未与记时有二事唯犯突也。

  九十事第七十九

  饮酒中凡有酒香酒味醉。此三中若饮一。犯堕也。啖麴犯者。云此麴以麦及药草以酒和卧之。后干持行和水饮之。能令人醉者也。余麴无犯也。若过是罪者。此酒极重。饮之者能作四逆。除破僧逆。以破僧要当自称为佛故。亦能破一切戒。及余众恶也。

  九十事第八十

  非时入聚落中。明在阿练若处者。有檀越。近聚落外作住处学问处及阿练若处。有远阿练若住畏贼故。近聚落作僧藏也。若寺在聚落外。不白出寺至城门。犯突。又云。入聚落内时。若总白入聚落。后到随意所至也。若别相白。若先不白。随见异寺比丘白。无犯。

  九十事第八十一

  食前后者。此为檀越家比丘结也。缘跋难陀出百两金钱百两贮畜百两饮食。此施主所以请佛及僧。欲在僧中从其乞生。然知其欲乞故先至已余行晚来。因制戒也。檀越道人设食日晨白僧往不犯。不白往者犯堕。若白往于道中。至余家索食。食得正食堕。助食突。若与僧一时去不白。先入者堕。主人明日当作食。今日自往者堕。除主人唤食。后主人不留辄自住者堕。作经劳主人。僧先至而方后到者堕。食后未嚫去者堕。余道人欲私行。直报同学。得犯与不犯。与上同。虽大界内近寺。白衣家不白亦犯堕也。入城突。若白而还晚。令僧恼者突。

  九十事第八十二

  门者。王宫外门也。门阃者。宫门前一限木也。过此木犯。未藏宝者。王已出外夫人未起。其进御时。所著宝衣轻明照彻内身外现。以发欲意未藏此衣。名未藏宝。又女为男宝。夫人未以余衣覆身。亦名未藏宝。夜未晓者。胡本有二义。一未晓。二夫人未起。王及夫人未出宝衣未藏入限木内犯。已出已藏入限不犯。及王夫人大臣太子势力强将入不犯。或未藏宝夫人无突。有夫人无宝突。入天龙鬼神宫门突。入空宫门不犯。王者。取聚落主已上也。

  九十事第八十三

  我今始知是法者。云经心听乱心听戒故犯。云初至众学犯突。说竟犯堕。实先知言始知。犯妄语堕。此中正结不专心听罪也。

  九十事第八十四

  针筒者。以是小物故。所以不入三十事故。又应破故。若还主主不受。若与他则主恼。施僧则非法。唯毁弃。骨者。象马龙骨。牙者。象及猪牙。齿者。象马猪齿。角者。牛羊鹿角也。贪好故不净故犯也。现余钵支等亦尔也。

  九十事第八十五

  高广床者。以生憍慢故。木床高大。悉犯俗人八戒。同是也。八指者。一指二寸也。随得者。明用时随坐卧得罪。所以不入舍堕者。以截断故。截使应量入僧中悔若下湿处听八寸支过悉犯。

  九十事第八十六

  兜罗者。草木华绵之总称也。以是贵人所畜故。又人所慊故。喜生虫故。又若卧软暖上。后得寒及粗[革*卬]时。不堪忍故乞时犯突。随贮至成犯堕。凡施佛即得其福。无从用生。今佛不用故。僧则常用。福则常生故。应护作卧具也。

  九十事第八十七

  覆疮衣者。先未听畜涅槃僧。有一比丘。病痈脓血流出。污安多卫。佛见听畜覆疮衣。乃至疮差。后十日内畜不犯。既听涅槃僧。患疮时涅槃僧内著之。量如涅槃僧。

  九十事第八十八

  尼师檀者。本佛在时不卧故小作。后因难陀听益缕际从织边唯于一头。更益一搩手。凡长六尺广三尺。令比丘卧故。僧卧具量四八尺也。今若欲作尼师檀量故。如本作也。云以此先制故。所以在此中也。后以结三十舍堕。则入舍堕。今作不如法。便入舍堕也。

  九十事第八十九

  雨浴衣中求愿。佛不与过愿者。云过愿如王大人法。有从求愿所索礼必不违。若求妻妾奴婢田宅悉与。佛以过此不如法与故。云不与过愿。唯与如法愿也。云今凡比丘浴。若露覆室。要不共白衣。及覆上身。要当著竭支。一当有羞愧。二喜生他欲想故。昔有罗汉比丘浴。有一比丘。见其身体鲜净细软。便欲心生后不久男根堕落即有女根。则休道为俗生子。后还遇见即便识之。知本所因即归情求。及罗汉教令悔过。用心纯至还得男根。故宜不露形也。云淫持戒大比丘及沙弥罪。同破七宝塔。劝人令出家精进。斯福同塔也。

  九十事第九十

  云佛衣量。佛身丈六常人半之。衣量广长皆应半也。佛弟难陀短佛四指。衣应减长中一尺广中四寸。难陀先著上衣。佛著中衣。今不听过等。听著下衣。常人则下中下也。佛衣色如金诘施。[疊*毛]色亦尔。故难陀衣宜当覆沙。覆沙者秦言坏色也令同比丘衣也。

  四悔过第一

  此是不共戒。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尼无犯。沙弥突吉罗。此戒体无罪名。一人边一说悔过。是中犯者。若比丘不病入聚落中。非亲比丘尼边自手取根食。得波罗提提舍尼罪。若一时取十五种食。一波罗提提舍尼。若一一取。十五波罗提提舍尼。不犯者。若病若亲里比丘尼。若天祠中多人聚中与。若沙门住处与。聚落外若比丘尼坊舍中与。不犯。

  第二事

  此是不共戒。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尼无犯。沙弥突吉罗。是中犯者。若比丘受比丘尼所教与食。得波罗提提舍尼罪。随受得尔所波罗提提舍尼。若二部僧共坐。一部僧中若有一人语是比丘尼者。第二部僧亦名为语。若别入别坐别食别出者。是中入檀越门比丘应问出比丘。何比丘尼是中教檀越与比丘食。答言某。应问。约敕未。答言。已约敕是入比丘亦名约敕。有诸比丘出城门时。有比丘入者。应问出者。若出未约敕。入者应约敕。若出约敕。入者亦名约敕。

  第三事

  此戒与比丘尼共。三众不共。是中犯者。若比丘学家中。僧作学家羯磨已。先不请后来自手取根食。得波罗提提舍尼。若一时取十五种食得一罪。若异时各各取。得十五波罗提提舍尼。

  第四事

  此是不共戒。四众无犯。是中犯者。若比丘僧未差。是人不僧坊外自手取根食。僧坊内取。得波罗提提舍尼罪。若比丘受僧羯磨已。是比丘知是中有贼入。应将净人是中立。若是中见人有似贼者。应取是食语诸持食人。汝莫来入。是中有人似贼。若是持食人强来者不犯。律师云。所羯磨人必使勇健多力能却贼者。若不能却。一切僧尽应至有贼处。若复不能。应语聚落檀越令多人防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