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

  我本舍此辇  欢喜而能施
  愿我舍三界  速证妙菩提

  复于异时。王子出城。游行园苑。以宝庄严白象。如白莲华。亦如雪山象。有种上相。亦如帝释之象。以自相好而严其质。功德显现。其象日日增长。于诸象中。而为最胜。太子共诸亲友眷属围绕。亦如众星而圆明月。三春届节。百卉敷荣。茂林清池。花鸟交映。孔雀鹦鹉。鹅雁鸳鸯。杂类哀鸣。群飞合响。太子于时有边境国王。知王子游时。与诸婇女于芳园所。随处周旋。欢喜嬉戏。乐行布施。令婆罗门速来乞象。其婆罗门至王子所。作美妙言词。说伽他曰。
  天人闻好施  美妙遍诸方
  施我所乘象  今正是其时

  尔时王子闻斯语已。心即欢喜。速从象下。而为奉施。复以伽他。而发愿曰。
  愿我舍此象  喜施婆罗门
  如是舍三界  速证妙菩提

  尔时群臣来奏王曰。外境怨国遣婆罗门。来乞王子所乘最胜之象。今已施彼。大王闻已。极生嗔恚。即唤王子。种种呵责。令其出国。其王子闻父责已。作是思惟。即说伽他曰。
  我修菩萨行  慈摄苦众生
  已著坚固甲  舍斯最胜象
  家中一切物  随力皆行施
  要心练行林  决定当须作
  舍家修苦行  当诣练行林
  不作如斯语  岂有施于人

  菩萨作是语已。即到妃边。告言。贤首。所有财物。皆须布施。可入山林。修其苦行。具如前说。其妇闻已。恐于太子。有别离忧。合掌白言。贤子。我身男女。愿亦相随。山林中住为修道。我亦不忍一念之中。而能相离。以妙伽他。答太子曰。
  如雪无有月  大地无苗稼
  如林涸无水  妻无夫亦然

  菩萨告曰。我等必有相离。一切世间。必有离别。况汝女性。报身柔软。食饮卧具。皆须细美。在苦林中。唯敷草地。每餐根果。以达彼草。披掩其身。妻曰贤子。虽闻此苦。心亦不退。菩萨答曰。此之誓愿。常念莫忘。尔时王子即诣父王。顶礼合掌。以伽他白言。
  愿父忏摩我过失  施象与彼婆罗门
  缘此责我往山林  当愿库藏常增长

  尔时大王闻此语已。声嘶哽咽。不忍离苦。抱王子颈。爱言告曰。愿子回住。更勿广施。菩萨以伽他答曰。
  我若复回住  大地及诸山
  身及妻奴施  此心终不改

  尔时王子说此语已。跪辞父王。共诸妻子眷属。前后围绕。城中之人。皆大烦恼。咸送太子出城。百千眷属。皆乘辇舆。随逐太子。送出城外。诣苦行林。时有一人。闻城中人众一时大哭。怪而问曰。是何啼哭之声。众人告曰。汝可不知。此城王子苏达那。被流出境。然而王子立性。爱乐布施。大王治责。今欲入山林中。缘此城内人民啼泣。
  尔时太子依法言别。以颂告诸人曰。
  一切恩爱久共处  时至命尽会别离
  路宿树下且随飞  妻子眷属皆如是
  汝等当知法如是  世间皆有别离忧
  当复专趣所作事  安住不动喻须弥

  尔时王子渐行去城。三十余里。有一婆罗门。来告王子。刹帝利。我故从城出已。行三十余里。复以伽他。告王子曰。
  我闻好施名故来  于此道路极疲劳
  欲令成就施本愿  愿汝速证妙菩提

  尔时王子妃闻斯语已。出不忍言。以颂答曰。
  汝婆罗门极恶人  被出山林由不放
  可无少慈于我等  王子失位并由斯

  尔时菩萨告妃言。贤首。汝莫于婆罗门作粗恶言。颂曰。
  若无此等求财者  何处更有证菩提
  于六波罗施最胜  从斯行六证菩提

  尔时菩萨心生欢喜。即以车辂。施婆罗门。而说颂曰。
  破我悭恚流  施辂婆罗门
  犹如大仙转  得成无漏法

  尔时王子施车辂已。心生欢喜。携抱男女。渐进而行。远至苦行林中。既到林已。身心欢喜。而修苦行。后于异时。夫人于山谷中。采觅花果去后。尔时天帝释。观见菩萨在苦行林中。为欲试菩萨故。化作一婆罗门。于王子所赞言。大胜刹帝利童子。愿听我言。即以伽他。而说赞曰。
  端严族姓子  独在山林中
  汝爱之男女  速持施我来

  是时婆罗门说此语已。尔时王子爱念子故。一念思惟而住。其婆罗门又复告曰。刹帝利。我闻汝名。能施一切。求者皆与。愿以二子施与我来。何假思惟。而说颂曰。
  地上及虚空  皆闻好行施
  汝今应速舍  满我所求心

  尔时菩萨答曰。纵舍自身。由故不吝。况舍男女。我今思惟。别有私念。即持儿女。施与婆罗门。而说颂曰。
  我今舍此子  快乐住山林
  不共母筹议  怨恨生忧苦
  莫令人有语  童子坚固心
  舍子不舍身  恐人生谤议

  婆罗门曰。刹帝利童子。此亦不然。汝生于王族。大地普闻。哀愍众生。常行慈施。尚以香象。施沙门婆罗门。于诸贫乏下贱之人。常能摄受。求者满足。不令空过。我既远来。勿令无益。速调心马。幸无退转兴别异心。使我所求。不令空度。
  尔时菩萨闻婆罗门语已。而复思惟。为爱子故。迷乱其心。而说颂曰。
  我今持爱子  施与婆罗门
  彼生于苦恼  皆由爱别离
  我今若不与  苦行无由成
  宁遭此别离  必令求满足

  尔时菩萨专于一心。决定当舍。即说颂曰。
  人中大苦海  有情皆被溺
  能渡甚为难  誓作于舟筏

  菩萨说已。颜容怡悦。以右手携儿。左手持女。施与婆罗门。是时男女。举目盈流。悲啼哽咽。菩萨施已。复发誓言。
  愿我施男女  直趣菩提路
  誓救诸众生  速超生死海

  尔时菩萨施此儿女。作是言已。于时大地。六种震动。为地动故。于山林中。所有修寂之人。皆生惊愕。互相谓言。今此地动。有何因缘。时有仙人。是婆悉吒种族。善能占相。告诸仙曰。
  林中小儿食果水  见令众人心喜悦
  在苦海中求出离  菩萨舍子大地动

  尔时二子。知父施与婆罗门已。悲咽泣泪。礼父双足。合掌白言。
  我等不见母  今将施与彼
  愿暂别慈母  随父施他将

  尔时菩萨为爱念故。流泪满目。抱儿女颈。以颂告言。
  我心于汝甚怜爱  不是无慈坚固心
  当为利益于人天  舍施汝等善喜见
  我为无上菩提故  求证涅槃安乐处
  为拔苦海诸有情  愿救当离轮回苦

  是时二子。知父决定施已。作悲噎声。合掌白言。父今决定舍施与他。阿娘来至。唯愿白言。于父母处。并乞忏摩我等幼小。愚痴无识。多有愆犯。或时出语。不顺恭敬。斯多过失。愿见容恕。语已礼足。右绕三匝。逐彼渐行。思父所言。频见回顾。
  尔时菩萨思恋儿子。出言慈爱。回入草室。即发无上菩提大愿。又子出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空中诸天。皆发大声。说伽他曰。
  大士要心施  决成无上事
  施男并舍女  坚心无退屈

  尔时诸天说是语已。其母持根果欲归。又见地动。更加匆速。时有一天。变作母师子。守捉要路。不令得过。恐障菩萨利益之事。为一切有情。而行布施。妃告母师子曰。
  汝是兽王妻  何因守捉路
  我若贞于夫  愿汝速开道
  汝是兽王妻  我是人王妇
  依法为姊妹  汝急开其道

  是时师子复本天形。即避其道。妃见恶相。一念思惟。如天鬼神。及林中声。我之居处。必有灾怪不祥之事。即说颂曰。
  我今眼目瞤  怪乌作怪声
  必有别离苦  子今存与亡
  复见大地动  身心更不安
  定当失二子  忧心若火然

  既作如是种种恶相。欲至住处。遍观瞻视。不见二子。心即迷乱。处处寻求。又便作是念。应于余处。共诸虫鸟。而作喜乐。或应室内眠卧。先诣室中。唯见太子。合掌白菩萨曰。某童子等。身今何在。菩萨告曰。有一婆罗门。来从我乞。然而童子。与彼人将。幸愿随喜。是时慈母闻已。如兽被毒箭。迷闷躄地。如鱼离水。宛转生苦。亦如牛等失子悲啼。哀声不绝。而说颂曰。
  我子面如花  手软逾莲叶
  未曾经苦事  爱子今何去
  当共兽儿游  性直如獐鹿
  我子今何在  谁将汝驱役
  哽咽从他行  悲啼身受苦
  去时不见汝  谁知生别离
  于此山林内  每餐花果根
  忍饥寒事他  今遭斯苦厄
  舍父母亲恋  眷属亦违离
  皆由彼恶人  令子受辛苦
  汝生刹帝利  今时奉事谁
  昼夜被驱驰  众苦恒缠迫
  由于过去罪恶业  曾令有情爱别离
  我若常行真实言  一切众生起平等
  以此真实誓言故  世世常无生别离
  唯愿二子脱卑身  速证涅槃安乐果

  尔时慈母。见子所种树木。更怀愁恼。抱树啼泣。复为言曰。
  斯等丛林及花药  皆是我子身营理
  丛林花药独敷荣  唯我与尔咸枯悴

  复次渐行。见诸兽子。亦以悲啼。叙而言曰。
  汝常与子游  喜乐情无间
  子今何处去  苦恼而求觅

  太子夫人于子去处。四顾观望。山崖险峻。路绝人行。母更悲啼。以伽他告曰。
  鞭杖以驱将  路险山崖峻
  逼迫令进前  婆罗门少慈
  哽噎咽喉破  叫呼胸吐血
  犹如兽惊走  足软若为行

  尔时菩萨见彼愁苦悲啼不绝。即为方便。种种劝喻。说伽他曰。
  我无嗔恚心  便将二子施
  利益有情故  难舍而将舍
  我子及眷属  难舍今已舍
  当招大人果  无上妙菩提
  我今誓舍子  为求解脱故
  车辂并妻子  施与一切人

  其妻闻菩萨语已。心住坚固。合掌白菩萨曰。
  我无障碍意  莫生于异心
  若欲将我施  随意勿生疑
  割爱舍亲眷  至愿求菩提
  所求愿满足  拔济救群迷

  尔时帝释天王心生怪异。然而菩萨勤修练行。为欲止息助成立故。于其夜分。将无量诸天。前后围绕。到于菩萨所居之处。虚空中住。照曜山林。周遍赫奕。而皆大明。告菩萨曰。世人愚痴。狂迷自乱。尔时天帝释说此说已。又作是念。然而菩萨有一妃。供给侍怙。若无斯一。甚为辛苦。我亦方便。必须求取。作是念已。到菩萨边。化为婆罗门。白菩萨曰。
  汝妻众相具  于夫志贞洁
  手持豪姓妹  可赐婆罗门

  尔时菩萨妻答曰。
  无羞多贪人  婆罗门下劣
  习性行非法  坏我贞洁心

  尔时菩萨。慈心瞻视观察。其妻即答曰。
  我不惜其身  亦不自求乐
  若我随彼去  谁能奉事君

  菩萨答曰。我甚惜汝。为求无尽之法。当随我意。可逐斯人。纵令汝去。我身当死。亦须发誓行施。说已欢喜。便自思惟。此是最后舍妻。心无执缚。即手持妻。施与婆罗门。告曰。
  专须供给此尊人  纯直心行身调善
  我爱此妻甚珍重  婆罗门愿哀纳受

  尔时王子为求菩提故。当舍妻时。地六震动。其妻哽咽。随逐婆罗门。既失男女。复离贤夫。苦中生苦。愁毒缠怀。说伽他曰。
  我先作是业  无始恒相续
  如牛失犊苦  我苦过于是

  其王子妻作是语已。尔时天帝释还复本形。告其妻曰。我非是人。亦非婆罗门。我是帝释。能伏阿修罗。为欲成就菩萨大愿无上菩提。哀愍有情。其菩萨妻。闻天帝释语已。踊跃欢喜合掌白言。
  天帝愿我子  得离奴婢身
  为作善因缘  遣向父王所

  说此颂已。时天帝释至菩萨所。左手持妻。白菩萨曰。
  此妻回与汝  任意充供侍
  幸勿转与人  受寄将余用

  时彼婆罗门所将二子。帝释迷惑。令向菩萨父王国中。然婆罗门常避其国。由帝释故。不觉至彼城中。而卖王孙。城内群臣见王孙已。启白王曰。
  我等见王孙  儿孙及女孙
  随逐婆罗门  于此城中卖

  王闻此已。心闷迷乱。良久醒已。时王即敕左右臣曰。卿等速即将见。臣等依命将至。时有一臣。先抱儿来。直见大王。王见孙子身体瘦弱。垢秽异常。衣裳破坏。迷闷躄地。诸臣扶坐。复告臣曰。
  在于山林中  犹常乐布施
  卿等可速唤  我子并新妇

  尔时帝释礼菩萨已。退还本宫。国内一切人民。皆往请菩萨。却归本国。若王本国建立为王。时彼菩萨具一切施。所有沙门婆罗门。贫穷孤独。亲友之人。来乞求者。皆悉施与。修无量福业。说伽他曰。
  为求菩萨者  广博能施与
  刹利婆罗门  毗舍首陀等
  金银珍宝物  及以诸璎珞
  奴婢并仆从  施与持戒人
  所有妻儿等  奉施婆罗门
  斯人获其报  今世及后世

  尔时佛告大王。然于彼时。名曰尾施缚多罗王。能施一切沙门婆罗门。诸贫穷乞丐。亲友眷属。作种种布施。修无量福业者。大王。莫作异见。即我身是。我于彼时。能行布施。修无量福业。发无上菩提愿。大王。非唯作此布施福力。而证菩提。由我正信。善根积集。功德因缘。更修无量福故。而证菩提。复次大王。我为求无上菩提故。而行布施。修诸福业。大王。乃往古昔。于婆罗痆斯大城。有王名曰梵德。正绍王位。以法化世。人民炽盛。国土丰乐。无诸诈伪。贼盗疾疫。牛羊稻蔗。在处充满。复于异时。相师占候。于此境内。十二年中。天时亢旱。其梵德即击鼓宣命曰。所在国中人等。普告令知。相师占候于十二年中。无雨亢旱。汝等若有十二年粮者任住。如若无者。可往饮食充足之处。后丰熟时。还来境内。当于尔时。城中有一长者。名曰散弹。甚大富饶。多诸财物。受用等事及诸珍宝。牛羊稻蔗。广大充满。如毗沙门王。然而长者。既闻王命。即命当库之人。告曰。丈夫。汝知我库藏之中。有十二年粮不。守库人曰有。长者即共眷属安心而住。自余人等粮食不办。皆归丰熟之国。若无佛出世。当有独觉。在于人间。怜愍有情贫穷之类。于时独觉在于旷野林中。为人应供。后于一时。其婆罗痆斯。在一方所。有五百独觉居止。复于一方更有五百独觉居住。尔时五百独觉。即以食时。持钵往诣散弹长者家乞食。斯独觉等。告长者曰。汝能于十二年中。饭食供养五百出家之人耶。长者答曰。待我须问当库之人。长者即问当库人曰。丈夫可有粮食。得我眷属。并五百出家人。于十二年。用足已不。答曰有。是时长者即请独觉。十二年中。饭食供养。食讫去后。复有五百独觉。诣长者家告曰可能于十二年施我等五百出家之人饼食耶。长者白言圣者。我已一度请讫。何劳重来。诸独觉等告长者曰。前来者别。我等适至答曰圣者。待我问知库人。长者告知库人曰。丈夫。我等所有眷属。及出家人。十二年中。供给粮食足不。答曰足其长者即请五百独觉。并前五百十二年中饼食供养。长者复问圣者。每日何时当食。独觉告曰。我等常于日午时食是时长者即造一住处。每日依时。请千独觉。就寺而食。然而长者问独觉曰。圣者。尔时饥俭。何当降雨。答曰。今可降雨。长者复白言。我之种子。今可种不。答曰任意。长者既蒙实告。所有一切。并皆入出。时天帝释观见斯事。便作是念。此人供养一千独觉。施中最尊施中无过。其散弹长者。我须助成功德。作是念已。帝释天王。应时乃降天雨。其种谷子。变生瓠芦。其农作之人。来问独觉。圣者。我之种子生苗稼。并是瓠芦。不审云何。答曰。汝但溉灌。其人即去。依时溉灌。乃生花果。一一华果。大如瓠芦。或如大瓮。其耕种人。即以斯事。复来启白。圣者曰。汝莫辄损。时至自开。后时成熟。其果自劈。随其种类之子。于中皆满。饥俭自除。变为丰熟。处处人物。皆悉来投婆罗痆斯有远避饥俭之者。却来投此城中。于时长者。常以香美饮食。供养千圣独觉。说伽他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