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

  严备象马车步乘  于此国城自在食
  王今不见缘何得  因施无盐米膏力

  是时具寿阿难陀。而白佛言。大德世尊。于数度受胜光王供养。我未曾闻说如是施颂。
  佛告阿难陀。汝今乐闻胜光憍萨罗王。昔施干燥米膏业缘不。阿难陀白言。世尊。今正是时。白言。善逝。今正说时。苾刍僧伽。闻佛说此胜光大王宿昔。施膏因果业缘。必能受持。
  佛告诸苾刍。乃往古昔。有聚落中。有一长者。娶妻未久。便即有娠。月满生子。广如余说。子既长成。夫告妻曰。贤首。子今成人。能为经纪。有债偿他有衣食吃用。我今将本。余方兴易。妻曰。圣子。应须如是。斯为善事。便即游方。至前命过。家有少本。悉皆倾尽。夫去之后妻复生子。有邻长者。告其母曰。尔子与我作。当济衣食。母便授与。长者即使于田种处。与其食分。后于异时。节日将至。母作是念。今此长者。明旦家中。设施沙门婆罗门。供待宾客。必无有人。我今可往从彼索食。而送与子。使不饥饿。念已。即往向长者妻。具陈其事。长者妻闻。便生嗔恚。告曰。我未供养沙门婆罗门。诸尊贵客。作人何得先与其食。今日且住。明旦倍与。母复作念。我子今日。必受饥饿。家有无盐淡膏一团。可将与子。持至子所。说如上事。又复语子。畏汝饥饿。故从家中。将此无盐淡膏。子言。阿母。置此归家。常法如是。世间无佛。当有独觉。饶益哀愍诸困厄者。世间唯有而此福田。乐住空闲。是时有一独觉。来至于此。彼遥见已。身心寂静。威仪调伏便作是念。由我往昔不能供养如是福田。于此生中。受斯苦厄。若见受我无盐淡膏。敢为奉施。于时独觉观知贫儿心之所念。舒钵向前。告言。贤首。意欲施者。可置钵中。彼便恭敬。以珍重心。置膏钵内。佛告诸苾刍。于意云何。往时贫儿者。岂异人乎。今胜光王是。缘于往昔。奉施独觉无盐米膏。因斯业报。六遍常为三十三天主。六遍于此室罗伐城。为灌顶王。余残业报。今于此处。亦为灌顶王。其报今尽。是故我今而说其颂。
  严备象马车步乘  能于国城自在食
  王今不见缘何有  因施无盐米膏力

  时国人民。悉闻斯事。王闻佛语。诣世尊所。顶礼佛足。退坐一面。佛即为王。说微妙法。示教利喜。王闻法已。从坐而起。合掌恭敬。双膝著地。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哀愍我故。与苾刍僧伽。于三月日。受我衣食汤药卧具。佛便默然。受王所请。王于月。每日营办百种微妙甘美香馔。一一苾刍。价直百千衣服。复持一俱胝诸香油瓶。欲于夜中。为然灯会。由施食故。此表珍重。遂于国中起喧闹。时有一女。贫苦憔悴。以乞济活。闻此喧声。问诸人曰。何故喧声。报贫女曰。胜光大王。于三月日。佛为上首。与苾刍僧伽。供养衣食汤药卧具。施一一苾刍。价直百千衣服。于今夜中。为然灯会。表心珍重。所以有此喧声。时彼乞女闻斯事已。作如是念。此胜光王。修福无厌。我何能为。宜可随处。求乞一灯。供养世尊。作是念已。捧持乞器。随处乞油。然灯送置佛经行所。曲躬合掌。而发誓愿。我念以此所有善根。如释迦佛。百岁之时。成无上觉。如舍利弗。大目连。侍立左右前后。善贤相应。阿难陀苾刍。而为侍者。父名净饭。母号摩耶。城名劫比罗。贤子罗怙罗。我当来有如是弟子父母国城子息。如释迦世尊入般涅盘。分分身界。碎为舍利当同此世尊。而般涅盘。分身舍利。是时诸灯。悉皆灭尽。而此女灯。皎然明朗。常住如是。佛不止住。侍者不息。具寿阿难陀作如是念。佛灯明中。而眠卧者。无有是处。我今宜可止此灯明。即以手擿。而不能止又以衣扇。复不能灭。持扇扇之。亦不得灭。尔时佛告具寿阿难陀曰。汝何所为。白言。世尊。我念世尊于灯明中。而不眠卧。意欲灭止。以手衣扇。擿拨吹之。竟不能灭。佛言。阿难陀。勿自疲劳。纵令无碍大风。来吹此灯。尚不能灭。况汝以手衣扇。能令吹灭。然此灯者。而彼女人。发弘大行。以无限意。方然此灯。阿难。然彼女人。当来百岁之时。必成正觉。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无上正等。十号具足。前后相应贤善弟子。亦名舍利弗大目连。侍者名阿难陀。父名净饭。母名大摩耶。城名劫比罗。子名罗怙罗。般涅盘后。分诸舍利。是时四方远近人众。咸闻斯事。以然一灯。供养世尊。蒙佛授记。当来成佛。婆罗门长者居士闻已。咸言而此贫女。当来圆具一切诸德。皆以衣财饮食竞兴供养。胜光王闻生无比想。即备香油一千大瓶。以四种宝。而作灯盏。佛经行处。然灯布置。又白佛言。大德世尊。我为圣者大迦叶波。奉请世尊。及苾刍僧伽。七日供养。蒙佛说我往昔奉施无盐米膏因果业缘。由斯事故。我复奉请世尊。并与僧伽。于三月日供养。一一苾刍。皆施价直百千衣服。一俱胝油瓶。而作灯会。不蒙世尊授我当来成于无上正等觉记。愿见世尊记我成佛。当来应有得为导首。佛言。大王。无上等正觉。甚深难测。甚深难照。难解难悟。而不能趣。微妙难知。智者所觉。非愚夫了。非是易获。以一施得。不以百施千施百千施。而能得之。大王。然若乐求无上等正觉。应须种种行檀惠施。修诸福利。亲近善知识。谦下恭敬。颇有得成导首之期。尔时大王闻佛此语。涕泪悲泣。以衣拭目。合掌白佛言。大德世尊。往求无上等正觉时。施何等物。修何福业。佛告大王。且致余劫。此贤劫中。为求无上等正觉故。所施之物。修诸福业。我今略说。王今谛听。极善作意。佛告大王。乃往古昔。人寿无量岁时。有王名曰长净。顶生肉疱。极为柔软。犹如绵絮。疱熟自破。而生一子。颜容端正。甚可爱乐。不白不黑。如真金色。头如伞盖。手臂纤长。额广平正。眉连如月。鼻高且直。具三十二丈夫相。生已入宫。宫中婇女。有八万四千。遥见王子。乳皆流出。各各咸愿。我养王子。即以为名。号曰乐养。由顶上生。复名顶生。如中阿笈摩王法相应品中广说。顶生王子。与诸童子。游戏时间。经六天帝释报尽命过。后为太子。复经六个天帝命过。登政王位。复经六帝释命过。于赡部洲。以法他世。内宫雨天衣服。外雨金宝。尔时广严城侧。有五仙人。名曰丑面。所居之处。诸鸟乱鸣。仙人不忍。遂咒誓之。使其诸鸟。翅羽皆落。时曼陀多王闻念曰。此无悲心。何容住此。便即驱遣。令出其界。仙作是念。王王四天。我何处居。便即诣于妙高山所。山下层住。时王后至西拘陀尼住。经六天帝命过。东弗婆提。北俱卢洲。亦复如是。于此自为治化。于七重金山。各亦过六天帝释命过。于时升上须弥山顶。其仙咒禁王军。皆不能动。时有药叉。名曰空居。常前而行。仙见是事为说伽陀。
  净仙请息嗔恚心  无有一切得成就
  此是曼陀多大王  不同广严诸鸟类

  时王问曰。谁禁军众。答曰。是大仙禁止。王复问曰。此仙爱乐何物。答曰。爱人发髻。时王即咒说言。愿彼仙人。无头发髻。为我侍从。作此愿已。其仙发髻自落。手持弓杖先走。王之女宝白言。大王。此是仙人。莫为过患。愿王放之。王闻此语。即放彼仙。是时仙人。心生大恨。即持戒行。不久得五神通。时难陀邬波难陀龙王。见彼大王。及诸军众。意作是念。此是阿修罗。即集四兵众来见是曼陀多王。兵众皆悉退散。其四大药叉。见此亦皆退走。并诣四天王所。白言大王。今有四事大军来至。我答皆被打退。告曰。此是曼陀多王。有大福德。欲来帝释宫所。我等非可共敌。汝等共我。将诸香花。种种供具。于前迎之。见已存问。即共往帝释天宫。帝释若见。即舍半座。分座而坐。于时阿修罗众。有四兵众。同往帝释宫所。药叉又来。告彼帝释。其阿修罗将四兵众。从地而出。已破五处。可须备办。唯愿天主知之。当可预备。于时帝释即欲往敌。其曼陀多王告帝释曰。汝今且住。我往对敌。答曰。如是。时王即领十八万众精力壮士。腾空而去。各相谓言。发大声响。我等大威力士。其阿修罗。见彼空中。有十八万力士。作如此声。皆悉闭耳散走。时顶生王。复作是念。我应住此。赡部洲人。炽盛丰乐。及以三洲。皆悉属我。今须取帝释之位。作人天主。作此念已。即失神通。堕赡部洲。染大疾患。王即说伽他曰。
  有亿多财者  贪欲而无足
  少乐而苦多  智人能远离
  设受天堂乐  意悦亦未足
  欲知悦乐尽  唯佛声闻众
  譬如金山聚  亦如雪山王
  一人犹未足  智者如是解
  缘见此苦根  诸欲不可乐
  人箭是荫根  当共学律教

  时王说是颂已。作大舍施。复以伽他。而说颂曰。
  我知短寿身  来世必招苦
  今须作功德  以招来世乐
  若乐修福者  舍施随力分
  乐修福业人  今世后世乐

  尔时佛告大王。于汝意云何。时彼曼陀多王者。即我身是。我于尔时。如是利益有情。尚不能获无上正觉况复少施。而获无上觉者。为有缘此因生死报。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十二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十三

    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

  尾施缚多罗缘

  世尊复告大王。汝当谛听。乃往古昔。我为求无上正觉利益有情。乃有转轮圣王。名大喜见。七宝具足。获四神通。于长阿笈摩六十三品中。已广分别说。时喜见王倍乐正法。饭食供养五百独觉。奉饮食已。人各别施上[疊*毛]一张。说伽他曰。
  已证广大心  仁者莫放逸
  施与持戒人  施必得增益
  此施人明达  信心得解脱
  以证无罪心  当生得快乐

  尔时佛告大王。勿作异念。尔时转轮王有七宝具足。获四神通。即我身是。我于彼时。作是舍施。虽不获得无上正等正觉为此因缘。积集善根。是故而今得成正觉。佛复告大王。我为求无上正觉。作舍施功德。汝当谛听。如往昔有一婆罗门。名曰时至。是大豪姓。每行施法。施诸婆罗门。用八十四万大象。庄严金具。皆以清净。金幢覆盖。金网垂下。悉以金庄。此象施与婆罗门等。于毗罗摩经中说。如中阿笈摩经。作此功德。说伽他曰。
  施已愿彼乐  我施住无畏
  以施供世间  天及诸人等
  若求一切乐  舍施住无畏
  能求当解脱  大富为人主

  佛告大王。往时时至豪姓婆罗门。施八十四万金庄严象者。即我身是。我于尔时。为舍施故。未即证无上正觉。犹彼因缘。有正信缘。是故而今功德圆满。乃得无上正等正觉。复次大王。我为求无上正等正觉。能行舍施。作福利时。大王谛听。乃往古昔。有转轮王。名曰吉胜。统领四洲。具足七宝。有三神通。为无子息。因求子故。思念作千方便。时有一人来白王言。有药名为多子。宫人食者。当即有子。彼王闻有多子药名。即求访觅。后时王得此药。善细磨之。令入宫人饮已。便即妊娠。其王妃不知斯事。月满生子。形貌端严。面如师子。有那罗延神力。集诸眷属。作生日会。为立名字。号曰茅草。是时王子面前。自然而有妙螺及轮。王子若吹击此螺。外军闻者。皆悉退走。或有闻者。耳即便聋。若闻转轮声者。人皆走藏。或投屋穴。降得外境。诸王伏已。来见父王。白言。大王。所有外境诸王。我皆降已。父王闻已。甚大欢喜。即于比国。为太子娶妃。占星卜吉。集诸眷属。为成婚礼。彼之王女。见其太子形貌可畏。怕惧却走。是时太子即手持螺并轮及刀。随后寻趁。在路乃见王家所有象马。被师子食。时守象马人等。俱来告太子曰。今象马等。被师子食啖愿见救之。我等自有私象马等。六分之中。与太子一分。于时太子即吹螺发声。所有师子虎狼皆悉迸走。是时太子告诸人曰。我所合得六分之一者。留待我回。告已。趁彼王女。其太子亲眷。将其兵士。随后复趁太子。告言。却回。若决欲去。领取兵众。往彼妃家。太子告曰。我今独去。不用兵众。说已兵回。太子独进。后时到彼妃国。妃父见已。告太子言。将此女去。得女即回。至彼调象所。报调象人曰。与我六分之一。其调象人答曰。象被风吹将去。时太子说伽他曰。
  盛少狂醉象  其象被风将
  况复牛羊等  心思须自知

  尔时太子。于时洗浴。身涂香药。取镜自照观面。乃见颜貌可畏。乃作是念。我面如此。诸人见我。我今何用此身。当须自害。即入丛林。欲自害身。时天帝释观见太子。是贤劫中菩萨。若自害之。必受大苦。我若变令端政。即不自死。于时天帝与太子螺髻中宝珠。戴已。太子如天。形貌端严。获具七宝。后时父亡。太子绍位。领四天下。如法住持。七宝具足。有大威力。转轮圣王。六十万城。皆立义堂。俗依法祭祠。专修布施。经于多年。经多百千岁。施一切婆罗门已。而说伽他曰。
  若多有受用  诸天及以人
  发意不能施  多财而不舍
  迷人悭执住  佛生须急施
  持杖非是勇  能施心为猛

  佛告大王。我于尔时。名茅草转轮王。置六十万义堂。行祭施法。广修功德。大王。莫作异见。彼是我身。当于尔时。名茅草转轮王。如是六十万城。悉皆依俗。造祭祠堂。施于一切。遍修福业。佛告大王我为舍施缘分。乃成无上正等正觉。大王。莫作异念。我修此福。当证无上正觉。为因缘故。为信根故。积集善根。复次大王。我复为求无上正觉故。行施修福。大王谛听。乃往古昔。有王名曰三螺摩腾迦。有诸眷属。百千围绕。其王心行慈悲。利乐有情。其国饥俭。王发实语誓愿。天即降雨。是以其国。常当丰熟。其王于后。舍位出家。随逐仙人。获五神通。于此时中。波罗痆斯有王。名为梵德。正住其位。人民炽盛。丰乐安稳。相师占之。于后十二年中。天不降雨。其王击鼓宣令。告诸人民。若能办得十二年粮者。可住此国。若无能者。任向诸处。国内诸人共相议论。今既饥俭。可作何计。欲向何处。其中有人言。我闻摩腾迦国境有仙人。说实言誓。天即降雨。每常丰熟。粮食充足。时诸人等。为少食故。皆悉投于摩腾迦国。为父王出家。太子住位。所有人民投国来者。十二年中。资给食粮。悉皆充足。梵德王问群臣曰。我国内人。今何所在。大臣答曰。如上广说。在摩腾迦仙人国中。其王复告诸臣。今时饥俭。如末劫年。我等作何方计。得免斯苦。诸臣答曰。摩腾迦天。今以出家。证其仙道。宜可迎请。其梵德王。即诣摩腾迦仙人所。启请白言。我之国内。极大饥俭。犹如末劫。唯愿大仙降至我国。发实言誓。时仙受请。即往梵德王国。发实言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