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律藏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
彼悉达太子 世间最胜人
若欲求所愿 当令速成就
尔时菩萨。见此二女说斯颂愿已。告二女曰。依汝所愿。时二女人闻菩萨此语。礼足而退。菩萨因食乳粥。气力充盛六根满实。于尼连禅河岸游行观察。觅清净处将欲安止。见孤石山有杂华果庄严围绕。菩萨见已即登此山。平整石上结跏趺坐。尔时此山忽自裂碎。菩萨起立作是疑念。由我恶业尚不尽故。令山碎耶。空中诸天。观知菩萨疑念此事。即于空中告菩萨曰。世尊。昔无恶业此是。菩萨成道常法。善根功德充满身心。一切地力不能胜载。今之此地。非是菩萨成菩提处。一切大地之力。不能负载二种之人。一者善最多者。二恶最多者。菩萨善业甚多。所以此山自然摧碎。今过尼连禅河东有金刚地。彼处过现未来诸如来等。皆于其上得最胜智。已得现得当得。菩萨闻已将往其地。举足步步皆生莲花。四大海水成莲花池。来迎菩萨足所履地。地皆振动如扣铜器。有遮沙鸟及善瑞鹿来绕菩萨。主风之神。调其清凉吹去尘秽。主雨之神。微洒甘泽令嚣埃不飞。菩萨既见此相。作是念云。今见此相。我于今日必成正觉。尼连禅河龙。名伽陵伽。以先业缘住此河中。两目皆盲。若佛出世眼即得明。若佛灭后其眼还盲。闻地震声疑佛出世。从宫出看。忽见菩萨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圆光一寻。如千日辉。如大宝山周遍严饰。龙王见已说颂赞曰。
曾见诸菩萨 成佛具威德
昔见与今见 二见无差别
我观初行步 复睹左右相
能受世间供 今成佛无疑
又瞻被衣服 入于尼连河
河水变清净 今成佛无疑
大坚固勇猛 行步如牛王
亦如人中王 今成佛无疑
上飞遮沙鸟 下有祥瑞鹿
身相甚端正 今成佛无疑
和风甚调畅 微雨从空下
鸟赞树低枝 今成佛无疑
清净光严相 犹如阎浮金
面端如满月 今成佛无疑
龙王尔时。赞菩萨已便入龙宫。
尔时菩萨闻伽陵伽龙王赞已。诣金刚地作是念云。我应须草。于时帝释知菩萨心。即往香山。取彼柔软吉祥妙草。即自变身作佣力者。持吉祥草至菩萨前。菩萨见已即从乞之。帝释前跪奉施菩萨。既得草已。即诣菩提树下欲敷草坐。草自右旋。菩萨见此相已。复自念云。我于今日证觉无疑。即升金刚座结跏趺坐。犹如龙王。端严殊胜其心专定。口作是言。我今于此不得尽诸漏者。不起此座。魔王常法。有二种幢。一为喜幢。二为忧幢。其忧幢忽动。魔王便作是念。今者忧幢忽动。决有损害之事。便谛观察。乃见菩萨坐金刚座上。复作是念。此净饭子坐金刚座。乃至未侵我境已来。我先为其作诸障碍。作是念已。奋眉怒目著舍那衣。化为小使者形。诣菩萨前仓卒忙遽。告菩萨曰。汝今云何安坐于此。劫比城中。已被提婆达多之所控握。宫人婇女皆被污辱。诸释种等已为杀戮。是时菩萨。有三种罪不善寻思。生一者爱欲寻。二者杀害寻。三者毁损寻。于耶输陀罗乔比迦弥迦遮所。生爱欲寻。于提婆达多所。生杀害寻。于随从提婆达多诸释种等。生毁损寻。生此寻已便觉察曰。我今何故。生此三种罪不善寻。又便观察。知是魔王来此恼我令我散乱。
尔时菩萨即生三种善寻。一者出离寻。二者不杀害寻。三者不毁损寻。时天魔王复更告曰。汝今何故。坐于菩提树下。菩萨答曰。当证无上正智。魔王复曰。如何得证无上正智。菩萨答曰。罪者。汝且一度祠会。犹此缘故。得于欲界天中自在成就。况我于无数劫中。作无量百千拘胝那庾多祠会。为利益有情故。舍头目手足血肉妻子男女金银诸珍。为证无上智故。由是义故。我何不证无上正智。我今决定证此无上正智。菩萨作此言已。魔王复告曰。然我一度祠会。得欲界自在天主。汝今证知。汝于三无数劫中。作无量拘胝那庾多百千祠会。为利益有情故。舍头目手足血肉妻子男女金银诸珍。为求无上正智故。谁当证汝。
尔时世尊。举轮万网缦无量福生慰喻一切恐怖。手指于大地曰。此当证我。如于三阿僧祇劫中。作无量拘胝那庾多百千祠会。为利益有情故。舍头目手足血肉妻子金银诸珍实不虚者。当自证我。是时地神从地涌出。合掌而发声曰。罪者。如是如是。如世尊言。实不虚也。作是语已。时魔王罪者。内怀羞愧默然而住。颜容憔悴而失威德。心怀懊恼作是念云。我今作是方便。不能令净饭子有少损坏。今当别设异计为其障碍。念已便去。时彼魔王先有三女。姿容妖艳皆悉殊绝。一名为贪。二名为欲。三名为爱著。种种天衣庄严其身。令往菩萨所。至菩萨前。作诸谄曲拟生惑乱。菩萨见已。化此三女皆成老母。即便还去。魔王见此更增懊恼以手支颊谛思是事。我复云何。令此净饭之子生于障碍。即遣三十六拘胝魔兵。象头马头驼头驴头鹿头牛头猪头狗头獯狐头鼠狼头猕猴头野狐头师子头虎头等。如是奇怪种种头兵。或执锵戟。或执弓箭。或执钺斧或执轮刀。或执罥索。或执斤斫。如是种种器仗来向菩萨。魔王自执弓箭欲射菩萨。菩萨见已作是思念。凡所斗诤皆求伴侣。我今与此欲界王诤。岂不觅伴。复更思念。我今觅除障碍方便。时魔兵众。即发诸刃同击菩萨。菩萨尔时入大慈三摩地。时魔兵刃。皆变成青黄赤白杂色莲花。落菩萨左右前后。彼时魔王。复腾空中雨诸尘土。而此尘土。变成沉檀抹香及作诸花。堕菩萨上。魔王复于空中。放诸毒蜂雨金刚石。净居诸天。化为叶屋以盖菩萨。毒蜂石雨皆不得损。魔王见已复作是念。我能几时围绕娆乱。凡诸声者能破三摩地。我今应变菩提树叶令为颇[皮*氐]迦。复令风吹相鼓作声。彼若闻声心不能定。作是念已。即为此事。时菩提树叶相鼓作声。菩萨闻已不能专定。时净居天遥见是事念言。我今应助菩萨。尔时诸天。皆来至菩提树。各把树叶不令叶动。时彼魔军犹不肯散。净居天等复作是念。此罪魔军久恼菩萨。尚不退息。即以神力。掷诸魔军铁围山上。菩萨尔时住优楼频螺聚落。于尼连禅河菩提树下坐。于妙觉分法中。常不断绝修习加行而住。于初夜分中。神境智见证通成就。所谓一中变为无量。无量中变为一。或隐或见墙壁及山。得无挂碍如虚空中。出没大地如游于水。地相如故。或趺坐虚空如居大地。或游腾虚空如鸟飞翥。日月有大威德。或复举手而扪摩之。乃至来往梵天身皆自在。
尔时魔王复作是念。诸禅定中唯声能为障碍。我应作声。即与三万六千拘胝魔鬼神等。遥吼大声。菩萨为此声故。为十二逾膳那迦覃婆树林。由此林故。不闻彼声。菩萨复作是念。我应修天耳智证通心。天及人声皆悉得闻。菩萨超过人耳以净天耳。人非人声若近若远无不晓了。菩萨念云。魔王三万六千拘胝眷属中。彼谁于我起于恶心。我何得知。菩萨复念。我如何证他心智。即于夜中便得证悟。如于有情所发寻伺。心及心心所。欲不欲心。嗔不嗔心。痴不痴心。广不广心。息心摄心。骄慢不骄慢心。寂静不寂静心。定心不定心。散心不散心。如实了知。既知是已复更念云。此魔军中从昔已来。谁是父亲谁是母亲。谁是怨害谁为亲友。如何得知。复更念云。我今应修宿命智方得了悟。于夜分中精勤存念。修宿命智便得晓了。从昔已来种种诸事。所谓一生二生三四五生十生二十生百生千生。乃至无量百千万生。一劫生二劫生。成劫生坏劫生。乃至无数劫生。应念了知。彼人姓某名某。及已所生之处族姓种类。及有食啖苦乐等事。皆悉了悟。如是长命如是久住。寿命长短彼灭此生。所有相貌方处种种。无量杂类靡不尽知。菩萨作念。念此魔军谁堕恶趣谁堕善趣。如何得知。复作是念。应以生灭智通方知是事。菩萨于中夜分修生灭智通。便得天眼清净。超越人间。以此天眼见诸众生。死者生者。端正者丑陋者。富贵者下劣者。往善道者。往恶道者。作善业者。作恶业者。决定明了。复知一一众生身口意业作诸恶事。诽谤圣者。或深著耶见。或作耶见业。由斯业故。从此没后堕恶趣中。或见众生。于身口意作诸善业。恭敬贤圣行正见。由此业故。从此没后生善趣中。皆悉明了。菩萨复作是念。一切有情。由彼欲漏有漏无明漏。轮转苦海如何得免。复更念云。唯证无漏智通能断此事。菩萨尔时为是义故。菩提树下于夜分中。常以相应修习成熟。专心于觉分法中而住。发心为证无漏智通。即于苦谛如实了知。集灭道谛亦复如是。证斯道已。于欲漏有漏无明漏。心得解脱。既得解脱。证诸漏尽智。我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不受后有。即证菩提。彼中谓见觉分菩提。世尊所作已办。即入火界三摩地。此时菩萨以慈器仗。降伏三十六拘胝魔军。证无上智。于时魔王罪者。弓从手落幢便倒地。宫殿皆动。魔王与诸三十六拘胝眷属。心生懊恼而怀悔恨。便自隐没。往劫比罗城告众人曰。释迦牟尼菩萨。修诸苦行登金刚座。于草铺上今已舍命。时净饭王及诸宫人群臣百寮。闻是语已。大苦恼心如火所烧。城中人众及乔比迦等三大夫人。念菩萨德闷绝躄地。以水洒面良久乃苏。悲泣哽咽不能自止。左右侍女劝喻裁抑。如是种种叹责无量时净信天见魔欺妄。复知如来已成妙智。心生欢喜便普告曰。诸人当知。释迦牟尼今不舍命。见证无上正智。时净饭王及诸眷属。并劫比罗城人众。闻此语已不胜欢跃。时耶输陀罗。闻世尊菩萨证无上智。生喜悦曰。诞一息。斛饭王亦生一息。于时月蚀。净饭王见此盛事。甚大欢喜庆悦充满。即敕城中除去瓦砾。以栴檀香水遍洒于地。于四衢道中置于香炉。然诸名香。悬彩幢盖满于街路。以鲜洁花周布地上。于四城门及街衢中。立檀施处。于时于东城门施会。沙门婆罗门外道梵志贫穷孤独悭贪乞求。如此等类皆悉施与。南西北门及城中街衢亦复如是。会诸群臣。为耶输陀罗所生之息。而立其名。内宫侍女前白王曰。此子生时罗怙障月。因此应以为名罗怙罗。时斛饭王。为其子故广施如上。亦会亲属与子立名。问诸人曰。此子当立何字。亲属报曰。此子生日。劫比罗城人众欢喜。可名此子为阿难陀。时净饭王。观罗怙罗而作是言。此非我释迦牟尼所生之子。时耶输陀罗。闻王此语深怀恐惧。即携罗怙罗。往菩萨澡洗池边。有一大石。先是菩萨力戏之石。以罗怙罗置此石上。合掌誓曰。此儿若是菩萨亲生子者。投于池中不至沉没。若非菩萨亲生子者。入水即没。作是愿已。即抱其石并罗怙罗抛于池中。石便浮水。时罗怙罗落在水中。坐于石上。如轻绵在水随波来去。曾不沉没。净饭王闻已生希有心。将诸群臣围绕侍卫。至彼池傍见罗怙罗。在于池中坐浮石上。欢叹喜悦。时净饭王。自入池中抱罗怙罗。其石便没。还于宫中倍加爱育。初菩萨以慈器仗。降伏三万六千拘胝魔众已。证无上正智。于时大地震动。普遍世界悉皆光明。所有大地黑暗之处。日月威光不能除者。蒙佛此光皆得明彻。其中众生忽得相见。递相言曰。非独我等生于此间。更有众生生于此处。摄颂曰。
四种触池 父子和合 释迦出家
护河神礼
尔时梵界有二天子。观见世尊坐菩提树下。共相议曰。今佛世尊。住嗢律尼连禅河岸菩提树下。初成正觉入火界三摩地。经于七日今犹在定。我等当共诣如来所香花供养。各说二颂叹佛。作是议已。如力士屈申臂顷即至菩提树下。在世尊前顶礼双足。其一天子说颂请曰。
起起大慈悲 怨贼今退散
无罪大商主 应游行世间
说善游胜法 广施诸实义
无量诸众生 闻法皆受持
第二天子复说颂请曰。
起起大慈悲 怨贼今退散
一切垢已除 应游行世间
身心既清净 如彼圆满月
无量诸众生 闻法皆受持
时二天子。说此颂已礼佛而去。尔时世尊。从三摩地起说颂曰。
欲界诸安乐 色界诸安乐
贪欲烦恼尽 此安乐最胜
我今舍重担 永离于负重
有担受多苦 舍担则安乐
一切欲已舍 一切行已成
一切法已知 此人不复生
世尊在三摩地。于七日中既断烦恼受解脱乐。无人供养。不饮不食无饥渴想。尔时有二商主。一名黄菰。二名村落。各有百两车及多人众。共为兴贩路由佛所。时二商主。先有知识命过生天。顾于商人作如是念。今佛在菩提树下七日入定。断诸烦恼受解脱乐。无人供养。我今应令此二商主为最初供养。于多世中受诸功德。今宜劝为此事。为知识故。作是念已。于夜分中。放大光明烛五百车。现其半身在虚空中。告二商曰。汝今当知。释迦牟尼世尊。在宽广尼连禅河菩提树下初成正觉。于七日中解脱烦恼受彼安乐。不饮不食无人供养。汝等二人。事速供养。为最初供养。获大利益。作此语已。天遂便隐。时二商主闻此语已。共相议曰。我等当知。世尊威德甚奇。今天为彼来告我等令使供养。作是议已。于佛世尊深心敬仰。持诸供物酪浆麨蜜往世尊所。到已礼足在一面立。白世尊曰。我等二人。多持酪浆麨蜜来奉世尊。愿见哀慈纳我微供。尔时世尊而作是念。我今不可同诸外道以手受食。寻念过去诸佛。为益有情如何而受。时清净天空中告曰。世尊当知。过去如来。为有情故持钵而食。世尊亦知其事如是。于时世尊。既先无钵即自邀祈。我若得钵然后受食。时四天王。知世尊心愿。各持一石钵而来奉佛。然此石钵。清净轻妙周遍细密。形色端严非人所作。时四天王。既各持钵至世尊所。顶礼佛足在一面立白佛言。世尊。我等各从石山持此石钵来奉世尊。唯愿慈悲垂哀纳受。尔时世尊作是念云。今此四王。各持石钵以施于我。我若取一余天怨望。乃至二三亦复如是。我今应可总纳受之。以我神通合成一钵。将适众愿。作是念已便受四钵。以佛神力。重叠内之遂成一钵。便持此钵。为益有情故受商主供。既受供已。即为商主说诸咒愿。颂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