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

  尔时世尊复告诸苾刍等。重为汝说。阿难陀不舍离我。五百苾刍走散之事。汝等谛听。如过往昔。于波罗痆斯有王。名阿吒。正住其位。其国人民炽盛丰熟安乐。有五百臣佐为彼威德。近境诸王皆来朝拜。时有一人从南天来。名曰杖瓶然此一人当敌千人。到臣佐所。大臣即将见王白大王言闻王威德。此一人斗已敌千人。王当摄受。时王即赐受用财物。于后时中比境有王。军马渐多强盛勇健。即办象马车步四种兵士来逼。阿吒。共为斗战。其阿吒王亦以四事兵马出共斗战。其外境王被打阵破散走而去。各归本所还来聚集。密遣一人咨五百群臣。我更斗战。汝莫共我斗敌。若得位时多与汝等财宝。胜阿吒万倍。其五百群臣皆悉回意。共外境王情同密契。时王复以四事兵甲。更来斗战。阿吒亦以四种兵士共为斗敌。其五百大臣共外境王同情不战。彼南天来者。共阿吒王心大苦恼。彼人即说颂曰。
  一切友舍离  多时好看侍
  唯有瓶杖人  不离大王所

  彼勇健人杀彼五百大臣。尔时佛告诸苾刍。勿作异念。时彼阿吒王者。即我身是也。彼敌千人勇健者。即阿难陀是。其五百群臣者。即此时五百苾刍是。其五百苾刍皆悉走散离我。唯阿难陀不舍离于我。复告诸苾刍等。汝等谛听。阿难陀不舍离我之事。如过往昔。有一菩萨住不定聚。在一方所山中。受兽王师子身。时有五百野犴。每常随后求拾残食。同住山中。师子杀得虫兽。上味血肉食已舍去。余有残者。野干取食多时在彼。于后时中。彼师子王夜觅虫兽。夜闇不觉堕在枯井。其五百野犴中有一野犴。见师子堕井。不离井边思念方便。作何计校。救拔师子得出井中。自余野犴见五百群鹿随后而行。其彼一野犴。傍井东西游行。见一土堆。以脚推土置于井中。土渐满井师子得出。尔时诸天于虚空中。即说颂曰。
  皆须作亲友  羸弱及强者
  我见一野犴  从井救师子

  佛告诸苾刍等。时师子者。我身是也。其一野犴者。阿难陀是也。昔四百九十九野犴。即此四百九十九苾刍是也。其四百九十九苾刍弃舍于我。唯阿难陀不舍而住。佛告诸苾刍等。谛听。乃往昔时有一菩萨。在不定趣。时一方所与五百鹿为王。有一猎师欲害群鹿。于河侧边。著弶栅网索计校捕猎。时诸鹿等心无畏惧游行至彼。然其鹿王于前而行。遂被系缚。既见被缚。诸鹿并皆走散。有一母鹿。住于王边而不弃舍。于时鹿王欲断其索。而不能断。母鹿见其鹿王不能断索。便说伽他曰。
  大威德鹿王  宜速殷勤解
  安置弶栅者  猎师今欲来

  尔时鹿王。便以伽他。以颂答曰。
  我今作何计  无能断此索
  弶索极坚牢  缚脚令彻骨

  尔时猎师。手执弓箭身著袈裟到此鹿所。母鹿见猎师欲害鹿王。于时鹿母即就鹿王。而说颂曰。
  大威德鹿王  宜速殷勤解
  安置弶栅者  猎师今欲来

  尔时鹿王。以颂报曰。
  我今作何计  无能断此索
  弶索极坚牢  缚脚令彻骨

  尔时鹿母。心怀虚怯即就猎师。而说伽他曰。
  汝是大猎师  宜放弓箭却
  将刀先杀我  然后杀鹿王

  尔时猎师闻是语已。心大惊愕而问鹿母。此鹿是汝何等眷属。鹿母报曰。是我夫主。猎师闻是语已。便说伽他而报彼曰。
  我今不害汝  亦不杀鹿王
  令汝重相爱  夫妻还得合

  尔时鹿母说伽他曰。
  如我与夫同欢乐  爱重夫主还相见
  愿汝与诸眷属等  恒常爱重同欢乐

  尔时猎师。闻是说已心大惊怪。叹言希有。便解鹿王与母鹿同去。尔时佛告诸苾刍。汝意云何。其鹿王者。岂异人乎。即我身是。其母鹿者。阿难陀是。四百九十九鹿者。是四百九十九苾刍是。其四百九十九苾刍弃我而去。唯阿难陀不舍而住。时诸苾刍咸皆有疑。唯有世尊能断疑惑。大德。
  世尊。宜可观察提婆达多。自为臭秽为利养故。损害其身。佛告诸苾刍。提婆达多。非但今世以贪秽恶利养故而害其身。汝等谛听。乃往古昔于一山中。有大花池。时有大象住在池边。复池一边有野犴住。身多秽臭。是时其象从池饮水而出。其野犴欲往池边饮水。野犴告象曰。仁可避路。若不尔者可共斗敌。象作是念。此可愍物臭秽无上。若以足践或鼻或牙害彼。皆悉秽恶。我今还已秽恶之物方可害彼。而说颂曰。
  亦不足蹋汝  复不鼻及牙
  我用秽物杀  当以秽杀秽

  时象复作是念。我向一边行。彼应必随我。后即向一边速去。其野犴便作是念。我以口辞彼惧退走。即随后趁象。其象见近。即以极努放粪打其野犴。便即命终。佛告诸苾刍等。勿作异念。尔时彼野犴者。即提婆达多是。当以秽物损害。今时亦秽恶利养故损害。时苾刍心皆疑惑。唯佛能断。来白佛言。若能依佛教者。皆度生死苦难。若依提婆达多教者。堕在苦中。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九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二十

    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
  佛告诸苾刍等。如过往昔。若依我教者。皆得离大苦难。若依提婆达多者。皆在苦难之中。汝等谛听。乃往古昔于旷野中。近有一村。其村树花果滋茂。随近有二群猴。一部五百各有一猴王。其中一王。梦见被五百猿猴掷此二王于热镬中。于此梦中。生大惊愕。身毛皆竖。便即梦觉。令唤群猴。即说此梦告言。我今所见梦者。不是好耶。我等须弃此居所住之处移往余处。群猴白言。如大王所说。当须走离。菩萨是大威德。若见梦者必当真实。其王即唤第二王告言。我今见如是梦。须往别处住。王难信告言。凡所梦见。可即依此信耶。汝若欲往随意所去。我今于此境界得宽。我终不去。彼王知其难信。领自管五百群猴。即移余处。后时于彼村中。有一贱婢炒麦。有一羊来至此婢边。欲食此麦。其婢即以火烧木打羊。火著身上被烧急已。走入王家象坊。坊内多有刍草。其羊抖擞身火便落草上。然著草木众象被烧。其当象人告王。时王即唤医人告言。众象被烧。尔急作何医疗。时彼医人便作是念。往日被群猴损暴我田农。我今得便当须酬冤。白大王言。此象被烧。须用猿猴脂涂身。方可得差。时大王敕诸群臣。汝等速须访觅猴脂。臣等依命。即唤猎师。汝等可速觅猴将来。猎师依命。即往诸方捕捉猴。彼难信猴王并五百群猴。俱被系缚将来王所。其医人为久结怨恨。将彼猿猴等。活掷著于热镬之中。尔时诸天即于空中。而说颂曰。
  近冤不可住  城及村野中
  婢嗔羊食麦  猴等被销镕

  佛告诸苾刍。汝等勿作异念。尔时见梦猴王者。即我身是。其难信猴王者。提婆达多是。所余猕猴取我语者。免斯火怖。取提婆达多语者。悉遭剧苦。今时取我语者。并于生死大怖而得解脱。受提婆达多言教者。悉遭苦难。复次所有随顺我意者。皆得平安远离苦难。随提婆达多意者。悉遭苦难。汝等苾刍谛听。乃往昔时有异方所。有二猕猴王。各有五百眷属。其中一猕猴王。与五百眷属游行人间。至一聚落。于此聚落有一金波伽树。其树果实茂盛。时诸群猴见此果树。白猴王曰。此树果子繁茂。枝将欲折。我等远来疲乏。取其果食。尔时猴王。见斯树已。遂说颂曰。
  此树近聚落  童子不食果
  汝等应可知  此果不堪食

  说此颂已。诸猕猴等即便舍去。其第二猕猴王。亦与五百眷属游行人间。渐至此村。是诸猕猴亦入其村果实繁茂。便告猕猴王曰。我等涉路疲劳。欲食其果安稳而去。猕猴王曰。善哉。尔时五百猕猴即食其果。于时诸猕猴等。所食其果皆悉致死。汝等苾刍。勿作异念。其不食果猕猴王者。我身是。其第二猕猴王者。提婆达多是。随顺我意者。平安得达远离苦难。随提婆达多意者。悉遭苦难。今时诸有情等随顺我语。于生死中而得解脱。受提婆达多言教者。悉遭苦难。尔时提婆达多。以石欲击世尊。于时诸婆罗门居士等。悉怀嗔恚咸言。我等即杀提婆达多。其中有人。是提婆达多朋友者。即报提婆达多。提婆达多闻已。即于闲林树下安禅而住。时诸婆罗门居士等。见提婆达多在于树下安禅而住。各相谓曰。汝等应知。此提婆达多有大威德。我等云何而得杀之。云何今我发斯恶事。宜速各去。时诸苾刍闻提婆达多住如是威仪诸婆罗门居士等虽暂嗔怒而不杀害。是诸苾刍咸皆有疑。唯佛世尊能断疑惑。以缘白佛。大德世尊。今可观察提婆达多作非法罪。于诸人众示修善法。佛告诸苾刍。其提婆达多。非但今世作斯非法而现正法。诳惑老鼠以害其命。汝等谛听。我为汝说。乃往昔时有异方所。有一鼠王。与五百鼠为眷属。有一猫子。名曰火焰。其猫少年之时。所有鼠等悉皆杀害。后年老迈便作是念。我昔少时气力强盛。以力捉鼠而食。我今年既朽迈。气力微薄不能捉获。设何方便而捉获鼠。作是念已遍观其地。乃见一鼠王与五百鼠而为眷属住此方所。即就鼠穴诈作坐禅。时诸群鼠出穴游行。乃见老猫安然坐禅。其鼠问曰。阿舅。今何所作。老猫答曰。我昔少年气力盛壮作无量罪。今欲修福除其旧罪。时群鼠等闻是语已皆发善心。今此老猫修行善法。即与鼠等右绕老猫。行于三匝便入于穴。其老猫取其最末后者而食。不经多时其鼠渐少。鼠王既见此已便作是念。我鼠等渐渐数少。其老猫气力肥盛。是事必有缘由。其鼠王即便观察。乃见老猫。于其粪中有鼠毛骨。心即知老猫食我鼠等。我今深观捉鼠之时。作是念已。便即于窟而看老猫。乃见老猫捉最末后鼠而食。鼠王见已避远而立。遂说颂曰。
  老猫身渐肥  群鼠积渐少
  食苗实根叶  粪不应毛骨
  汝今修禅不谓善  为利诈作修善人
  愿汝无病安稳住  我今群鼠汝食尽

  佛告诸苾刍。勿生异念。时彼火焰老猫者。提婆达多是。作非法罪。于诸人众示现修善。是诸苾刍咸皆有疑。唯佛世尊能断疑惑。大德世尊。思审观察。随世尊言教者。安稳得度生死。顺提婆达多言教者。遭大苦难。佛告诸苾刍。汝等当知。非但今世随顺我言教者得度生死。往昔亦复如是。汝等苾刍谛听谛听。我为汝说。乃往昔时有二导师。各有五百车乘过于碛中。或得水草。或不得水草。乃经数日。诸牛犊等极遭苦难。于后见一方所。其草青茂有多涌泉。时诸商人将诸牛犊就其水草。时诸商人入水澡浴。饮诸牛犊。既饮水已便息而住。其五百群牛之中有一牛王。告诸牛曰。此方地所青草郁茂。有好浴泉。我等恣意饮食而住。若有商人备驾于我。便须卧地不复受使。第二牛王告群牛曰。汝等应知。其商人等有大气力。能调伏难调之物。宜可依旧随顺人等般运车乘。恐后有损。其大牛王闻是语已。即嗔第二牛王。汝所言者。依前受他驱使。是事非法。岂有人类能见自背。复告群牛曰。汝等取我言教。不须相去。于时商人欲驾其牛。彼诸牛等见商人欲捉。便即嗔怒爮地攫裂。商人见已。各执棒打。皮穿流血即令驾车。余牛牵车而去。皆不被打。尔时空中诸天。即说颂曰。
  今观恶牛王  妄语行恶行
  诸牛缘此苦  饥渴身流血
  复观善牛王  淳和出正教
  由此诸牛类  度险身肥饱

  佛告诸苾刍。汝等勿生异念。其最胜牛王出正教者。即我身是。时彼牛王出恶教令。令彼群牛遭苦难者。提婆达多是。昔时有能受我教者。皆得安隐。能越危苦诸险难处。诸有能受提婆达多言教者。皆遭如是苦难。非但往昔。现今能有随我正见受其教诲。皆得安隐越度生死烦恼大海。若随顺提婆达多耶见恶行。恒遭如是诸大苦难。时诸苾刍咸皆有疑。唯佛能断。以缘白佛。唯愿世尊。观是提婆达多。自身愚痴眷属亦愚。
  佛告诸苾刍。提婆达多。非但今世愚痴。往时亦然。汝等谛听。我为汝说。乃往古昔有一闲静林野之处。有群猕猴游住。于此时诸猕猴游行渐至一井。乃观井底见彼月影。既见月已诣猴王处。白言。大王应知。其月见堕井中。我等今应速往拔出依旧安置。是诸猿猴咸赞言。善便相议曰。云何方便可能拔月。其中或云。不须余计。我等连肱为索而拔出之。时一猕猴在井树上攀枝而住。其余一一次第以手相接。猕猴既多。树枝低下欲折。时彼最下近水之者搅水觅月。由水浑故月便不现。树枝便折。一时堕水被溺而死。时有诸天而说颂曰。
  此诸痴猕猴  为彼愚导师
  悉堕于井中  救月而溺死

  佛告诸苾刍等。往昔猕猴王者。即提婆达多是。昔时由自愚痴故。以愚痴而为眷属。今时亦为愚痴眷属。
  尔时世尊在王舍城竹林园中。时世饥俭乞食难得。佛告诸苾刍。我欲三月静住。不得一人辄来见我。除取食者及长净日。大德亦应共立明制。时舍利弗摩诃目乾连。在南山内三月安居。时提婆达多亦于夏中三月供给饮食及以杂事。满三月已。提婆达多为诸大众广说妙法。苾刍当知。沙门乔答摩常说法时。赞叹在山寂静离诸烦恼解脱最疾最速。一者乞食。二者粪扫衣。三者三衣。四者露坐。如是四人去诸尘垢证得解脱。若有人不乐如是四种修道。不乐解脱者。即合受筹出离众外。说此语已。于时大众五百苾刍人各受筹。随提婆达多出离众外行至门首。罗怙罗见语五百苾刍曰。云何舍如来随逐恶党而去。诸苾刍告罗怙罗曰。我于三月安居饥饿。蒙提婆达多供给取食。并将杂物而供养之。若不祗济我等死尽。提婆达多分破僧时大地震动。流星晃耀四方火然。一切诸天击鼓震响高声唱言。自今已后涅槃道息。无有得道果者。无有漏尽者。无有读诵苏呾罗毗奈耶阿毗达磨。心亦不著阿兰若处。亦无修声闻辟支佛道者。亦无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人天浩乱。三千大千世界法轮不转。众生随人不随于法。舍利子摩诃目揵连。见此奇怪敛心入定。睹见提婆达多破和合僧。便相谓曰。我等宜往灭诸诤论求令和合。三月已满三衣已具。即往世尊所。渐渐游行诣王舍城竹林园中。安置三衣。洗足已往世尊所。见罗怙罗在门外立。谓舍利子曰。邬波驮耶知不。提婆达多已破僧讫。舍利子曰。我已知讫故为此来。汝勿忧愁。我当和合。便入众中见世尊。稽首顶礼却坐一面。而白佛言。我闻恶人提婆达多已破僧众。我欲和合。未审世尊。垂慈许不。尔时世尊即便叹曰。善哉善哉。若能如是和合僧者。得福无量。时舍利子并大目连。白此事已奉辞世尊。便往南山诣提婆达多所。时提婆达多。作佛威仪为众说法。孤迦里迦在右边坐。褰荼达骠居在左边。时提婆达多。遥见大德舍利子目揵连来。便作是念。我已成一切智人。而此大德入我众中。即遣左右侍从令起。即遣舍利子目健连左右而坐。时孤迦梨迦褰荼达骠。既被强移坐处心生嗔恨。善自思惟。我等有大过失助破僧众。若欲不起恐被嗔打。便即移处。遣大目健连并舍利子居在左右而坐。提婆达多告舍利子曰。我今背痛。汝为大众演说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