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

  内摄颂曰。
  我降生时  四天守护  如明月珠
  诸物缠裹  亦如宝线  智者明了
  自持五戒  无诸欲念

  诸菩萨有常法。从睹史天下生母胎。当尔之时。十方大地悉皆震动。有大光明并皆周遍。六趣众生随业之境。日月威光所不到处。普皆明彻。其中众生各相告曰。今此光明得未曾有。将非我等别受生耶。复次菩萨降母胎时。释提桓因即遣四天王神营卫其母。而此四神一执利刀。一执罥索。一执于戟。一执弓箭。何以故。恐诸恶魔得其母便。诸菩萨降生之时。其母胎中诸血秽等。皆悉远离而不染著。如明月珠。虽为诸物之所缠裹。而无染污。菩萨在母胎时亦复如是。诸菩萨常法。其母常见菩萨在其胎中。犹以青黄赤白等绵裹于净宝。诸慧眼人见其宝绵分别晓了。母见菩萨在其胎中亦复如是。诸菩萨常法。在母胎时。能令其母身体和悦无有疲乏。诸菩萨在母胎时。其母自然常持五戒。不杀不盗不邪行不妄语不饮酒。诸菩萨常法。在其母胎。其母自然不贪欲爱。复次摩耶夫人。忽自思念。四大海水皆饮令尽。向净饭王说其心愿。时劫比罗城中有一外道。名曰赤眼。善诸幻术。王令使者唤其赤眼。说如上意。赤眼报曰。愿与夫人登高楼上。既登楼已。即以幻术为四大海水。持其海水与夫人饮。既饮水已。尔时夫人其意即息。时摩耶夫人复更思念。一切有情被系闭者。悉令解脱。作是思已即向王说。王闻是语。即敕狱官。所有囚闭皆令放出。尔时夫人其念即息。摩耶夫人又复思念。意欲布施财物。作是念已即向王说。王闻是语。即为布施种种财物。尔时夫人其念便息。又复思惟。欲往苑园游行观望。便向王说。王闻是已。即将夫人就诸园苑观望。其念便息。又复生念意。欲于父王园苑中居止。便告王曰。王闻是语。即令使者往善悟王处报云。今摩耶夫人。意欲就彼父王蓝毗尼园中居止。王闻是语。便即差人。敷设扫洒。令摩耶夫人及诸侍从婇女诣蓝毗尼园而为游观。乃见一无忧树花叶滋茂。夫人欲生太子。便手攀其树枝。时天帝释。知菩萨母心怀惭耻。多人众中不能即诞其子。便作方便。发大风雨。令诸人众各自分散。是时帝释。化作老奶立夫人前。夫人即生。时天帝释以仙衣擎取。先在腹内心多烦闷。告帝释曰。汝放于地。时天帝释暂少远住。菩萨生时大地振动。天地光明乃至日月所不及处。皆令明彻。其中众生皆得相见。各相谓言。非唯我身独在此处生。亦有余人共在此处。一切菩萨有常法式。从胎出时。无诸浓血及余秽恶。其菩萨母欲产之时。不坐不卧攀树而立。无诸苦恼后有。菩萨常法。生已在地。无人扶侍而行七步。观察四方便作是言。此是东方。我是一切众生最上。此是南方。我堪众生之所供养。此是西方。我今决定不受后生。此是北方。我今已出生死大海。尔时诸天。手持白盖及与白拂。萃宝严饰覆菩萨上。诸龙王等。各持二种清净香水。所谓冷暖调和。洗浴菩萨。诸菩萨常法。诞生之处。于其母前现大池水。其母所欲澡洗。皆悉充足。诸菩萨常法。诞生之时。诸天仙众在虚空中。以种种天妙和香。末香涂香旃檀沉水。而散菩萨。种种诸天音乐。在虚空中自然发响。尔时阿私陀仙。在吉悉枳迷山石窟之中。彼仙恒知一切世间兴衰之相。其仙有一外甥。名那罗陀。彼那罗陀。时时而来恭敬供养。尔时仙人随缘教示。报那罗陀曰。彼闻仙记深信不虚。喜溢身心。求请出家而作弟子。菩萨初诞天地光明。那罗陀睹瑞。即白仙曰。亲教。颇有恶世二日双现以不。若无二日。何故此窟有是光明。时阿私陀仙。说伽他曰。
  日光极热不明净  此光明净及清凉
  流辉晃耀于山窟  我定知是牟尼光
  菩萨神通大威德  出其母胎现此光
  清净明朗真金色  遍满世间诸大地

  那罗陀报曰。亲教。我今随从亲教欲看菩萨。时仙告曰。汝今知不。彼之菩萨有大威德。天龙八部之所围绕。我等往彼不可得见。若彼菩萨。入劫比罗城三号已。然后我往可见菩萨。菩萨生时。五百宫人各生一男。谓赞铎迦而为上首。五百宫人各生一女。旃尼而为上首。五百大臣各生一男。邬陀夷而为上首。有五百象各生一子。报洒陀子而为上首。五百马各生一子。马啰呵马子而为上首。五百宝藏自开出现。四方诸国王等悉皆降伏。常献种种杂物而来奉事。尔时大臣见是相已。来白大王。王闻此事便深思念。我今此子。成就一切诸善事业。因此大王号此太子。名为成就一切事。是故菩萨初得此名。时劫比罗城有一药叉。名为释迦增长。城内若有释迦族类。生得男女。先将向彼药叉。而为作礼。时彼大王。便敕臣佐。将其太子。往增长释迦药叉处。遣作礼拜。臣得王教。以七宝辇舆安置太子。往诣药叉之处。劫比罗城诸释种等。性怀犷烈心意凶猛。多起人我坚鞕恶暴。见彼菩萨皆悉寂静。默然而住。时净饭王作思念曰。此住劫比罗城诸释种等。性怀犷烈心意凶暴。多起人我坚鞕恶性。彼见太子入城。皆如牟尼默然而住。以此缘故。可呼太子名为释迦牟尼。时释迦牟尼菩萨。至药叉庙所。彼释迦增长药叉。遥见菩萨渐近庙所。即从座起五体投地顶礼菩萨。众人见已甚大惊怪。即往净饭王所白言。大王。今药叉神遥见太子。从庙而出顶礼双足。时王闻已甚大欢喜。作如是言。若天神礼拜太子故。知是天中天。以此缘故。号为天中天。时彼大王。即将太子还于本宫。令宫乳母依时养育。彼乳母等甚大欢喜。即以双手。于父王边捧受太子。在宫阁内勤加养育。彼乳母等。每日香汤洗浴。涂妙好香种种庄严。每日将向王所。王乃抱持太子安于膝上。观看相貌甚大欢喜。国有常法。若王宫生子。即唤梵行相师观看相貌。王乃唤相人令占大子。既占相已而答王曰。今此太子。实是成就三十二相。若在家者。得作金轮圣王。王四天下善法理化。具有七宝。一者金轮宝。二者象宝。三者马宝。四者末尼宝。五者女宝。六者主藏臣宝。七者兵将宝。具足千子。勇健端严降伏他军。此大地中所有人等。无相犯者。皆悉令行胜妙善法。若当出家得法王位。如来应正等觉。名称普闻具三十二相。王即问曰。何者是其三十二大丈夫相。一者具大丈夫足善安住等案地相。二者于双足下现千辐轮相。三者具大丈夫纤长指。四者足跟趺圆长。五者手足细软。六者手足网缦。七者垂手摩膝相。八者医泥邪[蹲-酋+(十/田/ㄙ)]相。九者身不偻曲。十者势峰藏密。十一者身相圆满如尼瞿陀树相。十二者常光一寻。十三者身毛上靡。十四者身诸毛孔一一毛生。如绀青色螺文右旋。十五者身皮金色。十六者身皮细滑尘垢不著。十七者于其身上两手两足两肩及项七处圆满。十八者其身上半如师子王。十九者肩善圆满。二十者髆间充实。二十一者身洪健直。二十二者具四十齿皆悉齐平。二十三者其齿无隙。二十四者其齿鲜白。二十五者颔如师子。二十六者其舌广薄若从口出普覆面轮至耳发际。二十七者于诸味中得最上味。二十八者得大梵音言词和雅能悦众意。譬如羯罗频迦之音。其声雷震犹如天鼓。二十九者其目绀青。三十者睫如牛王。三十一者其顶上现乌率腻沙。三十二者眉间毫相。其色光白螺文右旋。若不出家。得转轮圣王王四大洲。菩萨常法。其菩萨母产菩萨已。七日命终生三十三天。菩萨常法。生已其身端严。超诸世间。众所爱乐见者无厌。犹如善巧工人以阎浮檀金作诸形像。天衣覆上放大光明普遍晖耀。其菩萨身亦复如是。如彼莲花众人所爱。菩萨亦尔。菩萨常法。眼恒不眴。如三十三天。由果业故。日夜常见四维上下一由旬内。梵音深远。如雪山鸟其声清妙。菩萨生已。自然具足广大智慧。善解一切世间正化。父王国法无不明了。尔时那罗陀仙人来白师曰。今者菩萨入劫比罗城。父王净饭已立三号。愿师共诣礼拜瞻仰。其师谓曰。今随汝意。二仙相随欲修礼谒。以菩萨力故。遂失神通。不得如常乘空而去。便共步往劫比罗城。既入城已至王门外。告门人曰。汝可为我往白大王。阿私陀仙今来门外。愿见大王。时守门人即至王所。具陈上事。王闻是已。即持香花迎彼二仙。安置宫内。既安置已善言问讯。今者大仙。何缘远来欲求何事。二仙答曰。我等故来愿见菩萨。王报仙曰。我之大子今正安眠。且待须臾令与相见。尔时二仙复白王曰。虽复未觉。我等意者暂欲观瞻。尔时大王。即领二仙至菩萨所。便见菩萨。虽复寝睡其眼常开。时阿私陀仙见是事已。即说颂曰。
  如真飞龙马  暂睡还复觉
  如善营事人  睡盖不能覆

  时彼奶母。即前捧抱太子授彼二仙。时阿私陀。便以双手跪而承受遍体观察。白大王曰。大王已令诸婆罗门占。相师等相太子未。父王答曰。已令相讫。阿私陀仙复白王曰。彼等诸人。占此太子当有何相。父王报曰。若绍国位。御金轮宝。声闻十方一切国土。时阿私陀以赞颂曰。
  大王今当知  相者不能测
  末劫无轮王  必证菩提道
  一切金轮王  相犹不炳著
  我今观太子  当取法王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二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三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诏译
  时阿私陀仙。既知太子必成正觉。即自观身寿命长短。我今此生。得见菩萨证菩提不。既谛观已。即睹菩萨十九出家。六年苦行获甘露果。复知己身先时殒殁不逢菩萨度人说法。便自悲伤啼泣懊恼。时净饭王。既见此已甚大惊愕。以颂问曰。
  丈夫及女人  见者皆喜跃
  大仙今何故  对此独悲泣
  将非我太子  有诸不祥相
  善哉大仙人  愿速为我说

  时阿私陀仙。以颂答曰。
  设彼虚空中  忽降金刚雨
  于此太子身  不能损一毛
  猛风与炎火  及诸利刀剑
  毒气啮恶蛇  亦皆不能害
  一切恐怖人  太子为拥护
  云何慈悲主  而有忧害者
  自在诸梵天  皆来为侍卫
  如是最尊胜  云何而忧惧
  我今恨衰老  死时将不远
  不见转法轮  所以自悲泣
  当来世间人  遇此菩萨者
  必得闻妙法  证彼寂灭果

  时阿私陀仙。说此颂已便怀恼恨。作如是念。由此太子威德力故。令我退失神通。不能飞行乘空来去。我今于此步出城门。众人见我必生轻慢作是念已白父王曰。王曾发愿。愿阿私他仙出入城中。我今步来酬王宿念。今亦步去王应为我修理城路。尔时父王。即令大臣敕诸人众。严饰街衢悬诸幡盖。告国人曰。阿私陀仙今步出城。汝等诸人随意观望。时彼仙人内怀恼恨。与净饭王及王臣佐长者居士婆罗门等。前后围绕出城门外。仙白王曰。王可还宫。我今辞去。既相别已。阿私陀仙渐次前行。至莘陀山即登彼山。择其胜地因以居住。时彼仙人远行疲乏。既坐憩息遂入仙定。由入定故得本神通。后于他时遂便染患。仙弟子众。以诸汤药疗治不差。众白师曰。师今此疾药疗无痊。世间无常不可为讳。我诸弟子皆求寂静。师既获得常乐。岂可不留遗诲。请师示诲。令使我等有所悟入。其师告曰。我虽出家希求甘露。然由未证愧无所传。今释氏所生童子。必当获得无上妙果。能以甘露滋益众生。汝诸弟子。可诣彼出家。若出家已。勿恃豪姓种类摩纳薄伽。勉励精勤常修梵行。为得法故。专精加行。若此行成当获甘露。作是语已说伽他曰。
  从此于东方  汝当往求觅
  诸佛实难遇  见已可勤修

  说无常法颂曰。
  积聚皆销散  崇高必堕落
  会合皆别离  有命咸归死

  时阿私陀仙。说此颂已便即命终。尔时弟子那罗陀。以种种如法供具。随时殡葬已。便诣波罗痆斯城。于彼而住。与五百摩纳薄伽。为其教示婆罗门薜陀咒。其那罗陀。为是迦旃延姓。因号迦旃延。若释迦菩萨当成正觉。迦旃延。诣于佛所。彼佛即唤大迦旃延。而便以法教示。令彼度生死大苦海。住于最上寂静究竟涅槃。遂以名之。为大迦旃延。后当得此名甘露。尔时菩萨坐于奶母膝上。于金槃中食香稻饭。极多不息。奶母见多遂夺食器。菩萨以手捻其金槃。其奶母不能夺此食器。乃至八奶母夺此食器。亦皆不得。其奶母等。共往白王具说上事。王及诸宫人等。共夺此器亦复不得。王复告诸群臣。令共夺此器。其诸臣等以索及钩。牵拽食器亦复不得。诸群臣等夺不得故。便取五百大象。及以绳索牵拽此器。菩萨尔时见诸人等殷勤方便种种牵器。菩萨思念。此诸人等欲试我力。菩萨遂以指钩其器。其象牵拽力复不如。悉皆复退。时净饭王。见此事已便作是念。而此菩萨一指钩器。五百大象悉皆却退。若用两手必敌一千。是故号之名千象力。此是菩萨第四名号。菩萨生时。有常法式。若欲入学。以五百侍从童子令随。菩萨学习书业时。有博士名彩光甲。明解五百种书。时净饭王。将菩萨及诸童子。诣彩光处令遣受业。尔时彩光博士。作一种书。示彼菩萨令遣学之。菩萨答曰。此一种书我先已解。次与第二般书而示菩萨令遣学之。菩萨答曰此一般书我先已解。次与第三般书而遣学之。菩萨答曰。此一般书我先已解。其彩光先生。乃至示五百般书。亦复如是我已解之。菩萨问博士曰。更有余书与我学之。博士答曰。此五百般书世间行用。我唯解此余皆不知。尔时菩萨。即自作一般之书。度与先生。问先生曰。此是何字。又复何名。先生答曰。我不识此般之字名也。菩萨答曰。若世间中有二种出现。一者菩萨出。二者金轮王出。此般之字随世自出。尔时空中梵天大王。即出语曰。菩萨所说二种之现及字。必当实尔。净饭大王及诸群臣。闻此语已甚大欢喜。尔时菩萨。即为先生开异种新书。广为谈说。梵天大王见此之异。为证此事。必当实尔。为此异故。此书号名梵天书。菩萨自解诸种书已。菩萨阿舅名摩那利。来将菩萨等。令教乘马之法。又劫比罗城有一博士。名曰同神。明解弓射战法。来教菩萨及余释迦童子。其摩那利白博士曰。此菩萨有大慈悲心。一切妙法愿令教之。及诸童子亦堪教之。唯提婆达多。本自恶性无有慈心。愿请博士勿教妙杀之法。何以故。此人恶性博士教之。必杀一切众生。无有停息。为此勿教。博士得此语已。即教菩萨等法。皆悉总尽。其法妙者。不教提婆达多。菩萨当日习得五种弓法。一者射诸远物。二者彼处有声菩萨不见。随其所念皆即射得。三者所欲射处无有不著。四者前人身上知有要穴。随其所念若死不死。即射其穴悉皆随意。五者不问远近射之极当。菩萨明此五种等艺四方传之。释迦太子有如上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