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律藏
- 律二十二明了论
律二十二明了论
偈曰。不得戒二十人。
释曰。佛法律中有二十人受戒不得戒。何者二十。五黄门人。五无间罪人。污比丘尼人。誓言我非比丘人。偷住人。龙夜叉。哑人。聋人。哑聋人。不乞戒人。遮人。
偈曰。及十依谢。
释曰。律中说依止大人。由十种因缘故谢灭。一由舍戒。二由命断。三由更转作沙弥。四由从佛法入外道后更还入佛法。五由说誓言我非比丘。六由偷住。七由欲舍依止出界外。八由过住如法行。九由被摈。十由不在界内遇见优波陀诃。
偈曰。善解二守防恶触。
释曰。守是何法。谓摄意及非弃舍。为离动受所生恶触。守有二种。一意欲守。二器盛守。意欲守者。若物离钵及食器等在别处。乃至意欲。在未作弃舍意。于如此时。此物则被受。器盛守者。若物已弃舍。及未弃舍。在钵及食器中。乃至能灭除受诸法。随一未起未失受。摄此物如前被受。
偈曰。了四羯磨及依寂。
释曰。律中说羯磨依。有四种。一依诤羯磨。二依善教羯磨。三依罪失羯磨。四依所作事羯磨。此四依羯磨。由七种依寂静所灭。一现前毗尼。二忆念毗尼。三不痴毗尼。四随誓言毗尼。五最恶毗尼。六随多毗尼。七随草毗尼。四依羯磨。七寂静依毗尼。广说如律。由七依寂静毗尼。云何能灭四依羯磨。若依诤羯磨起。此以于罪不同执。为相为二。依寂静所灭。谓由现前毗尼随多毗尼。若依善教羯磨起此以问难。为相为四。寂静依所灭。谓由现前毗尼最恶毗尼忆念毗尼不痴毗尼。若依罪失羯磨起。此以牵出事次第。为相为三。依寂静所灭。谓由现前毗尼随誓言毗尼随草毗尼。若依所作事羯磨起。此以一切所作羯磨。为相如应道理为七。依寂静所灭。广说如律应知。
偈曰。能分别四布萨业。
释曰。布萨羯磨有四种。一四部为初布萨。名僧布萨。二三人布萨。名多布萨。三二人布萨。名双布萨。四一人布萨。名单布萨。
偈曰。智人能了五自恣。
释曰。自恣羯磨有五种。一五部为初自恣。名僧自恣。二四人自恣。名多自恣。三三人自恣。名双自恣。四二人自恣。五一人自恣。皆名单自恣。
偈曰。了别沙门生具传。
释曰。沙门生具者。谓钵三衣酥等杖囊等。此中钵。若现前或非现前。但令他知传得成。若衣服现前三传。或令他知传得成。若非现前。但令他知传得成。酥等杖囊等。但令他知传得成。无别传。
偈曰。及解沙门五种净。
释曰。沙门净有五种。一火触。二刀等所伤。三自伤。四鸟等所伤。五爪等所伤。此中前二与核共净。余三但得啖皮肉。不得啖核。
偈曰。自他二人及非二。能解所作沙门净。
释曰。四大聚集所成生物有四种。一种子生。二根生。三分段生。四四大气生。彼净有四种。一自加行所作。二他加行所作。三自他加行所作。四非自他加行所作。此四种净。不但约一物成。于聚中若一被净。所余悉被净。若人能解此等义。于律则明了。
偈曰。了义能显明了德。谓五五十尊师德。此人圆满佛所赞。毗那耶师德相应。
释曰。优波陀诃及所依止人。有五五十功德。此中随得一五德。此人堪作优波陀诃及依止师。五种五十者。一解罪相。二解罪缘起相。三解非罪相。四解出离罪方。五十夏。是第一五。一有戒。二多闻。三大智。四能料理病人。五十夏。是第二五。一有戒。二多闻。三大智。四能简择令离诸见体用。五十夏。是第三五。一有戒。二多闻。三大智。四能令出离有难方。五十夏。是第四五。一有戒。二能料理病人三能令离恶作忧悔。四能简择令离诸见体用。五十夏。是第五五。戒病恶作诸见十夏。是第六五。戒病恶作多闻十夏。是第七五。戒病恶作大智十夏。是第八五。戒病诸见多闻十夏。是第九五。戒病诸见大智十夏。是第十五。此合是第一五十。戒病难方多闻十夏。是第一五。戒病多闻大智十夏。是第二五。圆满戒正行相应正见相应能料理病人十夏。是第三五。戒病多闻能令离已生未生恶作忧悔十夏。是第四五。戒正行正见诸见十夏。是第五五。戒正行正见难方十夏。是第六五。戒正行正见多闻十夏。是第七五。戒正行正见大智十夏。是第八五。戒正行正见能教弟子于依戒学十夏。是第九五。戒正行正见能教弟子于依心学十夏。是第十五。戒此合是第二五十。能教弟子于依慧学亦五。是第一五。于三中能令自身勤学十夏。此即三五。能教弟子于依正行学十夏。是第五五。能教弟子于依梵行学十夏。是第六。五能教弟子于依波罗提木叉学十夏。是第七五。于三中能令自身勤学十夏。此即三五。此合是第三五十。戒正行正见能教弟子于依有学戒十夏。是第一五。于依有学定亦五。于依有学慧亦五。于依有学解脱亦五。于依有学解脱知见亦五。于五中能令自身勤学十夏。亦五五约自他。合是第四五十。戒正行正见能教弟子于依无学戒十夏。是第一五。于依无学定亦五。于依无学慧亦五。于依无学解脱亦五。于依无学解脱知见亦五。于五中能令自身勤学十夏。亦五五约自他。合是第五五十。如此五五十功德。能显明了人。若人能了别如此义。此人学佛所说。具足律师功德相应。
偈曰。于此等义心决了。由读诵文事行师。此人于律则明了。佛说此人不依他。
释曰。如前所说。如此等处。若人读诵文句已。熟简择义已。成事能行人已竟。此人于律则明了。是故佛说。此人由无知疑心不生故。是故于三义自在。不看他面。本偈云。毗尼毗昙文所显。与戒及护相应人诸佛所赞修三学。不看他面我当说。此本偈是法师立誓。谓我当说此明了人。由此等因缘显明了义。此誓已成就二十二明了论已。此论是佛陀多罗多阿那含法师所造。为怜愍怖畏广文句人故。略摄律义。
律二十二明了论一卷
陈光大二年。岁次戊子。正月二十日。都下定林寺律师法泰。于广州南海郡内。请三藏法师俱那罗陀。翻出此论。都下阿育王寺慧恺。谨为笔受。翻论本得一卷。注记解释得五卷。论有二十二偈。以摄二十二明了义长行。或逐义破句释之。诸句不复皆相属著。今谨别钞二十二偈。置于卷末。庶披文者。见其起尽也。
毗昙毗尼文所显 与戒及护相应人
诸佛所赞修三学 不看他面我当说
明八戒护九十六 分别差别义相应
倍二十一千福河 流善法水洗除污
解戒五相九毗尼 解罪五部八缘起
解七罪聚五布萨 解四种失及四得
能善拣择罪三角 解想真实立学处
自性立制所有戒 如理分别能解说
了别二部所作业 解破非破类及时
解小随小非小戒 了别入家正行方
善解从罪三上起 及三显示说罪方
立戒缘起减长等 依文善能分别广
罪及非罪佛所记 如律毗昙之所判
善解一一罪非罪 及上起罪五种方
善解弃舍四种类 善解三衣六怜愍
分别律中四种罪 于六戒解四亲应
于七依他得圆德 择二圆德了别相
善解五种不实语 知法自性修习类
能解四种受命缘 能成就受五种分
作残食法有十种 各各能解行彼方
能解七种失受因 及三触动未受食
了别五种非成食 及四摩失有五种
七日有难随意行 善解三种九品类
解五能成夏住因 及解夏住八种难
于白四等五羯磨 了别功德及过失
于遮四种学处中 善解佛意为立戒
善解钵衣三种量 传传受持及依愿
决钵衣量于二处 如时如罪间隔方
是处方便及物主 财物能成已萨耆
如此一切如次第 能解三十所学处
善能了别八尊法 解正教相次第方
于宿住等四地中 解方及五依羯磨
善解至得五种类 解过毗尼有五门
依入及界所生罪 解如世间所决判
解八种拔迦絺那 及迦絺那五功德
善解二守不得戒 二十人及十依谢
善解二守防恶触 了四羯磨及依寂
能分别四布萨业 智人能了五自恣
了别沙门生具传 及解沙门五种净
自他二人及非二 能解所作沙门净
了义能显明了德 谓五五十尊师德
此人圆满佛所赞 毗那耶师德相应
于此等义心决了 由读诵文事行师
此人于律则明了 佛说此人不依他
律二十二明了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