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

  快哉阿罗汉  无复恩爱缚
  已破欲恚痴  无复诸结网
  既到于泥洹  无有秽浊心
  不染著于世  解脱无诸漏
  了达于五阴  游于七法林
  大龙所行处  已伏诸恐怖
  成就十种分  龙德三昧禅
  一切有漏尽  世间之第一
  不动无所畏  不复受后身
  已息寂灭处  永无苦乐报
  住于无学智  此身最后边
  梵行坚固立  无诸不可信
  天上天下中  无复诸欲乐
  此名师子吼  无能胜佛者

  于是世尊。与诸大德声闻。受阿耨达龙王请。调达未得神通。不能得去羞耻益深。便作是念。我今当问修神通道。便往白佛。愿佛为我说修通法。佛即为说。调达受学。安居之中便获神通。获神通已作是思惟。谁应先化。复作是念。瓶沙王太子名曰众乐。先化导之。然后余人乃从我教。作是念已。即于网林下没。在太子床上现作小儿[口*數]指仰卧。太子见之即大惶怖。问言。汝为是天为是鬼神。答言。我是调达勿恐勿怖。太子语言。若是调达复汝本形。即自变复威仪如本。太子欢喜而师事之。日出问讯乘五百乘车。调达复化作五百小儿。在于车上仰卧[口*數]指。复以五百乘车载上美食种种肴膳而供养之。时诸国人。生希有心作是言。调达有大神力作此变化。使太子日出问讯。种种肴膳而以供养。于是调达遂不自量。便欲招引畜养徒众。尔时世尊。从网林出游行人间。到拘舍弥国住瞿师罗园。尔时目连住一别处。此国先有憍陈如子。名曰柯烋。净修梵行得阿那含果生于梵天。中夜寂静从天来下。放大光明诣目连所。头面礼足白言调达今化众乐太子现诸神变。恐其必欲招引徒众破和合僧。作是语已忽然不现。于是目连。晨朝整衣服往诣佛所以柯烋言具以白佛。佛问目连。汝意云何。当谓审如柯烋语不。答言。意以为然。佛告目连。莫说此语。所以者何。于天上天下。不见沙门婆罗门诸天魔梵有能领佛徒众者。又告目连。世间有五种师。今皆现在。一者戒不清净自言戒净。其诸弟子如实知之覆藏其过以望利养。二者邪命谄曲自言正直。而诸弟子亦覆藏之。三者所说不善自言善说。而诸弟子叹以为善。四者见不清净自言清净。而诸弟子称言见净。五者说非法律言是法律。而诸弟子亦云是法而不能使智者信受。目连。如来戒净无有谄曲。言无不善。知见清净。所说是法。智者信受。不须弟子共相称覆。
  尔时有异比丘。于王舍城安居竟。著衣持钵来诣佛所。白佛言。世尊。调达化众乐太子。现作小儿乃至种种肴膳而以供养。佛告比丘。莫羡调达作此变化。以致利养。若有恭敬供养之者。增其长夜受诸苦痛。犹如恶狗以杖打之更增其恶。调达如是。多得供养烦恼转增。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愚人增其恶  由于利养生
  痴断清白法  犹如身首分
  不修清净行  而志招学徒
  欲居众人上  望一切归宗
  有人求利养  或有求泥洹
  利养伤清白  寂灭却悭贪

  复告诸比丘。芭蕉竹芦以实而死。駏驉怀妊亦丧其身。今调达贪求利养。亦复如是。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芭蕉以实死  竹芦实亦然
  駏驉坐妊死  士以贪自丧

  于是世尊。从拘舍弥国渐渐游行。向王舍城住耆阇崛山。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国王大臣沙门婆罗门梵志居士。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衣食卧具及诸医药。无所染著犹如莲华。尔时世尊。与无央数大众围绕说法。调达便从坐起。更整衣服偏袒右肩。头面礼足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唯愿安住。我今自当领理众僧。佛语调达。舍利弗目连。犹尚不能领我徒众。况汝愚痴食涎唾乎。于是调达生忿恨心。云何世尊。于大众前乃作如此底下呵辱。以生恶心向佛故初损神足。复作是念。佛称赞舍利弗目连而毁呰我。复生恶心向舍利弗目连。是第二损其神足。便还所住。为国王大众围绕说法。其众中有一比丘。来白佛言。今调达为国王大众围绕说法。佛告比丘。调达不但今世得此大众。过去世时亦曾得此诸比丘。乃往古昔有一摩纳。在山窟中诵刹利书。有一野狐住其左右专听诵书。心有所解作是念。如我解此书语。足作诸兽中王。作是念已。便起游行逢一羸瘦野狐。便欲杀之。彼言何故杀我。答言我是兽王。汝不伏我。是以相杀。彼言。愿莫杀我。我当随从。于是二狐便共游行。复逢一狐。又欲杀之。问答如上。亦言随从。如是展转伏一切狐。便以群狐伏一切象。复以众象伏一切虎。复以众虎伏一切师子。遂便权得作兽中王。既作王已复作是念。我今为兽王。不应以兽为妇。便乘白象。帅诸群兽不可称数。围迦夷城数百千匝。王遣使问。汝诸群兽。何故如是。野狐答言。我是兽王。应取汝女。与我者善。若不与我当灭汝国。还白如此。王集群臣共议。唯除一臣。皆云应与。所以者何。国之所恃唯赖象马。我有象马彼有师子。象马闻气惶怖伏地。战必不如。为兽所灭。何惜一女而丧一国。时一大臣聪睿远略。白王言。臣观古今。未曾闻见人王之女与下贱兽。臣虽弱昧。要杀此狐。使诸群兽各各散走。王即问言。计将焉出。大臣答言。王但遣使克期。战日先当从彼求索一愿。愿令师子先战后吼。彼谓吾畏。必令师子先吼后战。王至战日。当敕城内皆令塞耳。王用其语。遣使克期并求上愿。至于战日复遣信求。然后出军。军锋欲交。野狐果令师子先吼。野狐闻之心破七分。便于象上坠落于地。于是群兽一时散走。佛以是事。而说偈言。
  野狐憍慢盛  欲求其眷属
  行到迦夷城  自称是兽王
  人憍亦如是  规统于徒众
  在摩竭之国  法主以自号

  告诸比丘。尔时迦夷王者我身是。聪睿大臣者舍利弗是。野狐王者调达是。诸比丘。调达往昔诈得眷属。今亦如是。舍利弗。汝往调达众中。作是唱言。若受调达五法教者。彼为不见佛法僧。舍利弗言。我昔已曾赞叹调达。今日云何复得毁訾。佛言。汝昔赞叹为是实不。答言是实。佛言。今应毁訾。而毁訾亦复是实。告诸比丘。今应白二羯磨差舍利弗往调达众中毁訾调达。一比丘唱言。大德僧听。今差舍利弗往调达众中。作是言。若受调达五法教者。彼为不见佛法僧。若僧时到僧忍听。白如是。大德僧听。今差舍利弗往调达众中。作是言。若受调达五法教者。彼为不见佛法僧。谁诸长老忍默然不忍者说。僧已差舍利弗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于是舍利弗。即往调达众中高声唱言。若受调达五法教者。彼为不见佛法僧。时彼众会皆悉唱言。沙门释子更相憎嫉。见调达多得供养。便作是语。时瓶沙王。在彼众中即宣令言。莫作此语。所以者何。佛众清净。无憎嫉故。于是调达。便语众人欲见天上曼陀罗华不。咸言欲见。调达即于众前没。到华池边。适欲取华便失神足。还在本坐。调达既失神足。便生恶心欲害于佛。白太子言。今汝父王正法御世如我所见衰丧无期。人命无常眴息难保。何必长年克此王位。自可图之早有四海。我当害佛代为法主。新王新佛于摩竭国共弘道化不亦善乎。太子答言。父母恩重过于二仪。顾复长育欲报罔极。汝今云何导吾此逆。调达闻之心无惭愧。犹以巧言引诱其意。遂便迷没受悦其语。太子后时。蜜带利剑向于王门。内怀恶逆不觉战怖。于王门前倒地复起。门官见已便作是念。太子常来威仪庠序。今日如此必当有故。即往问之。太子答言。我欲杀王是故如此。又问。太子为受谁教。答言调达。门官共议。当如之何。第一议言。一切沙门太子众乐皆应杀之。第二议言。佛已先遣舍利弗唱其恶逆。云何乃欲滥杀沙门。罪正应止太子调达二人而已。第三议言。我等不应辄判此罪。当以白王。王有教敕。当奉行之。作是议已便以白王。王问。汝等众臣议意云何。即具以上答。王即斥逐第一议者第二议者。免所居官。称第三议者加其名位。更命群臣共议此事。诸臣咸言。上第二议并谓允合。而王乃免所居之位。观王圣心不忍有害。正刑既弛当从下计。王立太子本为国嗣。志速为王故怀此逆。逊位与之其恶必息。议合王心即便舍位。拜之为王号阿阇世。初登王位受五欲乐。杀逆之心便得暂息。如是少时乃以无事而害父命。
  尔时阿阇世王。有大恶象。调达密至象师所语言明日瞿昙当行此路。汝可为吾饮象令醉放走于道。佛慢心多必不避之。因此踏杀厚雇汝物。世尊明日食时著衣持钵。从五百弟子入城乞食。象师先已饮象令醉。遥见佛来即便放之。信乐佛法者见放醉象。皆往白佛。唯愿世尊。更从余路。五百弟子及阿难亦如是白。佛皆答之三言无苦。龙不害我。诸弟子众皆不觉舍佛从余路去。唯有阿难独从后行。时观者四塞。各各议言。今二龙斗看谁得胜。外道辈言。象龙力大必胜于人。佛弟子言。人龙道尊象必降伏。空辩无征。遂乃积敛金钱共赌胜负。于是醉象遥见佛来。奋耳鸣鼻大走向佛。阿难怖惧恍惚不觉入佛腋下。佛语阿难。汝向三闻无苦。如何不信犹作此惧。佛见象来。入慈心三昧。而说偈言。
  汝莫害大龙  大龙出世难
  若害大龙者  后生堕恶道

  象闻偈已。以鼻布地抱世尊足。须臾三反上下观佛。右绕三匝却行而去。从是已后遂成善象。莫不雅奇。同声叹言。瞿昙沙门不用刀杖伏此恶象。国中人民无复恐怖。何其快哉。诸外道辈皆悉惭愧。佛弟子众踊跃欢喜。敛得金钱七十余万。佛既降象。复说偈言。
  象醉含嗔忿  来向天中天
  百姓莫不观  敛钱赌胜负
  其形如太山  力胜六十象
  声响振人心  一吼破敌阵
  大力天中天  愍众出于世
  欲度恶象故  住立在其前
  象伏众人见  道俗皆踊跃
  叹佛降恶象  犹如师子王

  时调达见已作是念。今以此事不得害佛。当更求凶人不识佛者。厚相货诱令往杀之。即四出求索。见一壮夫。便语之言。汝为我杀佛。当厚相报。其人贪货应募而去。尔时世尊在露处经行。遥见彼人。以慈心三昧遍满其身。举手呼之。于是彼人不觉舍刀。疾行趣佛头面礼足。白佛言。我今痴狂。欲害世尊。自知过重。愿听忏悔。佛言。汝实愚痴。云何为货欲害如来。于我法中。若知有罪而忏悔者。增长善根。次为说法。所谓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在家染累出要为乐。彼人内喜。佛知其意更为说法。所谓苦集尽道闻法开解。于诸法中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见法得果已。自归三尊受持五戒。世尊发遣从异路归。调达复募二人。令杀前人以灭恶声。复遣四人。如是展转乃至三十二人。皆前至佛所。佛亦如前次第说法。尽得须陀洹果。
  时诸比丘闻调达遣人害佛。皆持器仗卫护世尊。分部相著各在一面。诸佛常法日再出房。于晨朝出见诸比丘。悉在左右。问言。汝等何故持仗住此。诸比丘言。闻调达遣人欲害世尊。不能自安。所以住此。佛告比丘若如来横死无有是处。世间五师须防护耳。我不须汝。各随所安自护其心。
  调达知已复作是念。我复不能以此害佛当更觅人躬自将去。故应必果。即得一人共上耆阇崛山。尔时世尊在山下石上经行。调达便使彼人推石害佛。其人发心推石四支便不得举。心念佛功德大手足还复。调达见此益嗔忿言。汝何儜困速疾灭去。即自捉大石推下害佛山下有神。名金鞞卢。接之远弃。片迸著佛伤足大指。世尊见已语调达言。汝今便得无间之罪。若以恶心出佛身血。必堕无间阿鼻地狱。
  调达复作是念。我既不能得害于佛。唯当破其和合僧耳。佛大神力。若我能破其僧。名必远振。佛知其意。语调达言。汝莫破和合僧。若僧已破能和合者。其人生天一劫受乐。若僧和合而破之者。堕地狱中一劫受苦。调达闻已暂舍是心。后寻复生如上所念。佛止如初。便说偈言。
  众聚和合乐  和合常安隐
  若破和合僧  一劫地狱苦
  众聚和合乐  和合常安隐
  若和合破僧  一劫生天乐
  若分部分别  常作不善语
  以破和合僧  一劫地狱苦
  不分部分别  常能说善法
  以和合破僧  一劫生天乐

  调达闻已复暂舍是心。后寻复生方便过前。时诸比丘闻。调达欲破和合僧。即往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种种遥责调达已。语诸比丘。应差一比丘与调达亲厚者往谏言。汝莫破和合僧。莫作破僧事。当与僧和合。僧和合故欢喜无诤。一心一学如水乳合。共弘师教安乐行。若受者善。若不受应遣众多比丘。若复不受应僧往谏。诸比丘受教。如是三反皆悉不受。诸比丘种种呵责已。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更种种遥责调达已。告诸比丘。以十利故。为诸比丘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为破和合僧勤方便。诸比丘语彼比丘。汝莫为破和合僧勤方便。当与僧和合。僧和合故欢喜无诤。一心一学如水乳合。共弘师教安乐行。如是谏坚持不舍。应第二第三谏。第二第三谏。舍是事善。不舍者僧伽婆尸沙。
  为破者。求为破僧因缘。和合者。同布萨自恣羯磨常所行事。僧者从四人已上。彼比丘欲破僧。余僧见闻知。差一与亲厚比丘往谏。若舍者应一突吉罗悔过。若不舍应遣众多比丘往谏。若舍者应二突吉罗悔过。若复不舍应僧往谏。若舍者应三突吉罗悔过。若不舍复应白四羯磨谏一比丘唱言。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为破和合僧勤方便。僧已谏汝。莫为破和合僧勤方便。如是谏坚持不舍。僧今羯磨谏。若僧时到僧忍听。白如是。白已应语彼比丘。僧已白竟余。三羯磨在。汝当舍是事。莫犯僧伽婆尸沙。彼若舍应三突吉罗一偷罗遮悔过。若不舍复应唱言。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为破和合僧勤方便。乃至僧今羯磨谏。谁诸长老忍默然不忍者说。复应语彼比丘。僧已一羯磨竟。余二羯磨在。汝当舍是事。莫犯僧伽婆尸沙。彼若舍应三突吉罗二偷罗遮悔过。若不舍复应如上第二羯磨。第二羯磨竟。复应如上语。若舍应三突吉罗三偷罗遮悔过。若不舍复应如上第三羯磨。第三羯磨未竟。舍者三突吉罗三偷罗遮悔过。第三羯磨竟。舍不舍皆僧伽婆尸沙。比丘尼亦如是。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若白不成。三羯磨皆不成。若作余羯磨。遮羯磨非法羯磨。不谏自舍。皆不犯(十事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