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律藏
- 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
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
尔时诸比丘尼。作二岁学戒羯磨竟。经宿乃授其学戒。其中难起遂不得受。诸长老比丘尼闻种种呵责。乃至今为诸比丘尼结戒。亦如上说。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作二岁学戒羯磨竟经宿乃授其学戒波逸提。发心乃至明相未出突吉罗。明相出已和尚波逸提。余师众突吉罗。不犯如上说。
尔时诸比丘尼自织作衣。诸白衣讥呵言。云何比丘尼不念行道身自织作如余织师。诸长老比丘尼闻种种呵责。乃至今为诸比丘尼结戒。亦如上说。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自织作衣著波逸提。若织掷梭。掷掷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弥尼突吉罗。若织腰绳禅带不犯。
尔时波斯匿王左右人及诸比丘尼。于恐怖处游看为贼所剥。或破梵行或虏将去。余比丘尼以是白王。王言。我今不得自在。当奈比丘尼何。诸长老比丘尼闻种种呵责言。何以于恐怖处游行。乃至今为诸比丘尼结戒。亦如上说。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国内恐怖处于中游行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弥尼突吉罗。若先在路行。后有难起不犯。
尔时诸比丘尼自作己像亦使人作。时偷罗难陀亦使人作。见己像已生染著心作是念。我色貌如是。云何毁之修于梵行。诸长老比丘尼见种种呵责。乃至今为诸比丘尼结戒。亦如上说。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自作己像若使人作波逸提。作己像者。或画或以木或以泥。式叉摩那沙弥尼突吉罗。若人密作示之不犯。
尔时诸比丘尼庄严女人。便生不乐道心。遂致反俗作外道者。诸白衣讥呵言。云何比丘尼庄严女人如庄母耶。与自庄严有何等异。不念行道但作邪饰。无沙门行破沙门法。诸长老比丘尼闻种种呵责。乃至今为诸比丘尼结戒。亦如上说。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庄严女人波逸提。庄严者。为其梳头乃至插一华著一钏。一一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弥尼突吉罗。
尔时诸比丘尼水中洗浴逆流行。为水所触生爱欲心。遂致反俗作外道者。诸长老比丘尼闻种种呵责。乃至今为诸比丘尼结戒。亦如上说。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水中逆流行波逸提。若逆流行。步步波逸提。失不净偷罗遮。式叉摩那沙弥尼突吉罗。若无欲心不犯。
尔时诸比丘尼仰卧屋溜处。渧入形中生爱欲心。遂致反俗作外道者。诸长老比丘尼闻种种呵责。乃至今为诸比丘尼结戒。亦如上说。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仰卧水来下处波逸提。余如上说。
尔时诸比丘尼。以绳缠腰欲使细好生爱欲心。诸白衣讥呵言。此等治腰使细如淫女人。无有道心但作邪事。诸长老比丘尼闻种种呵责。乃至今为诸比丘尼结戒亦如上说。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治腰使细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弥尼突吉罗(二百)。
尔时诸比丘尼。种种治身令好生爱欲心。乃至今为诸比丘尼结戒。亦如上说。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种种治身波逸提。余如上说。
尔时诸比丘尼如妓女法著衣。生不乐道心遂至反俗。乃至今为诸比丘尼结戒。亦如上说。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如妓女法著衣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弥尼突吉罗。
尔时诸比丘尼如白衣妇女法著衣。生不乐道心。乃至今为诸比丘尼结戒。亦如上说。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如白衣妇女法著衣波逸提。余如上说。
尔时诸比丘尼。以欲心自观形体生爱欲意。乃至今为诸比丘尼结戒。亦如上说。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以欲心自观形体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弥尼突吉罗。
尔时诸比丘尼照镜生不乐道心。乃至今为诸比丘尼结戒。亦如上说。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照镜波逸提。若水中照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尼突吉罗。若面有疮照看不犯。
尔时诸比丘尼种种自卜亦从他卜。诸白衣讥呵言。此等不舍邪见何应得道。诸长老比丘尼闻种种呵责。乃至今为诸比丘尼结戒。亦如上说。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自卜若就他卜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弥尼突吉罗。
尔时诸比丘尼共私论议。我等出家当得究竟为不得究竟为。应罢道不应罢道。若罢道者得好婿不。儿子多少相禄云何。因此论说生世俗情。不复乐道。遂致反俗作外道者。诸长老比丘尼闻种种呵责言。云何比丘尼作世俗论以忘道意。乃至今为诸比丘尼结戒。亦如上说。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随世俗论者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弥尼突吉罗(二百七竟)。
五分律第二分之五尼律悔过法
尔时诸比丘尼好食酥数从人乞。诸白衣讥呵言。酥令人悦泽。世人所食。云何比丘尼不求法味。贪著嗜美求好颜色与淫女何异。无沙门行破沙门法。诸长老比丘尼闻种种呵责。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二部僧。闻诸比丘尼。汝等实尔不。答言实尔世尊。佛种种呵责已告诸比丘。今为诸比丘尼结波罗提提舍尼法。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食酥应诸比丘尼边悔过。我堕可呵法。今向诸阿姨悔过。是名悔过法。时诸比丘尼于僧中食请家食及乞食得酥不敢啖。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二部僧。告诸比丘。今听比丘尼不乞得酥应啖。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乞酥食。是比丘尼应诸比丘尼边悔过。我堕可呵法。今向诸阿姨悔过。是名悔过法。有诸病比丘尼须。酥不敢乞。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二部僧。告诸比丘。今听病比丘尼乞酥食。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无病自为乞酥食。是比丘尼应诸比丘尼边悔过。我堕可呵法。今向诸阿姨悔过。是名悔过法。式叉摩那沙弥尼突吉罗。
比丘尼。乞油。乞蜜。乞石蜜。乞乳。乞酪。乞鱼。乞肉。皆如上说。
五分律第二分之六尼律众学法
尔时优波离问佛。世尊已为诸比丘结应学法。不高著下衣应当学。乃至树过人不得上除大因缘应当学。我当云何持。佛言。应作二部僧持。从今是戒应如是说。不高著下衣应当学。不下著下衣。不参差著下衣。不如多罗叶著下衣。不如象鼻著下衣。不如圆奈著下衣。不细褶著下衣。
不高被衣。不下被衣。不参差被衣。
好覆身入白衣舍。好覆身白衣舍坐。不反抄衣著右肩上入白衣舍。不反抄衣著右肩上白衣舍坐。不反抄衣著左肩上入白衣舍。不反抄衣著左肩上白衣舍坐。不左右反抄衣著两肩上入白衣舍。不左右反抄衣著两肩上白衣舍坐。不摇身入白衣舍。不摇身白衣舍坐。不摇头入白衣舍。不摇头白衣舍坐。不摇肩入白衣舍。不摇肩入白衣舍坐。不携手入白衣舍。不携手白衣舍坐。不隐人入白衣舍。不隐人白衣舍坐。不叉腰入白衣舍。不叉腰白衣舍坐。不拄颊入白衣舍。不拄颊白衣舍坐。不掉臂入白衣舍。不掉臂白衣舍坐。不高视入白衣舍。不高视白衣舍坐。不左右顾视入白衣舍。不左右顾视白衣舍坐。不蹲行入白衣舍。不蹲行白衣舍坐。不企行入白衣舍。不企行白衣舍坐。不覆头入白衣舍。不覆头白衣舍坐。不戏笑入白衣舍。不戏笑白衣舍坐。不高声入白衣舍。不高声白衣舍坐。庠序入白衣舍。庠序白衣舍坐。
一心受食。不溢钵受食。羹饭俱食。不于钵中处处取食。不刳中央食。不曲指收钵食。不嗅食食。谛视钵食。不弃饭食。不以食手捉净饮器。不吸食食。不嚼食作声。不舐取食。不满手食食。不大张口食。饭未至不大张口待。不缩鼻食。不含食语。不胀颊食。不啮半食。不舒臂取食。不振手食。不吐舌食。不含吞食。不揣饭遥掷口中。不以钵中有饭水洒白衣屋内。不以饭覆羹更望得。不嫌呵食。不为己索益食。不嫌心视比坐钵食。
不立大小便除病。不大小便净水中除病。不大小便生草菜上除病。人著屐不应为说法除病。人著革屣不应为说法除病。人现胸不应为说法除病。人坐比丘尼立不应为说法除病。人在高坐比丘尼在下不应为说法除病。人卧比丘尼坐不应为说法除病。人在前比丘尼在后不应为说法除病。人在道中比丘尼在道外不应为说法除病。不为覆头人说法除病。不为反抄衣人说法除病。不为左右反抄衣人说法除病。不为持盖覆身人说法除病。不为骑乘人说法除病。不为拄杖人说法除病。不为捉刀人说法。不为捉弓箭人说法。树过人不得上除大因缘应当学。大因缘者。恶兽诸难。是名大因缘。
五分律卷第十四
五分律卷第十五(弥沙塞)
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
第三分初受戒法上
佛在王舍城告诸比丘。过去有王名曰郁摩。有四庶子。一名照目二名聪目三名调伏象四名尼楼。聪明远达并有威德。第一夫人有子。名曰长生。顽薄丑陋众人所贱。夫人念言。我子虽长才不及物。而彼四子并有威德。国祚所归必钟此等。当设何计固子基业。复作是念。王见信爱兼余夫人。正当先以情求次以理成耳。即如其念。便自严饰于王入时倍如承敬。王欲亲近。即便啼泣。王问其故夫人答言。微愿不遂。于是尽矣。王言。汝愿理苟可从誓不相违。便白王言。王之四子并有威德。我子虽长才不及物。承系大业必为倰夺。若王摈斥四子我情乃安。王言。四子孝友于国无愆。我今云何而得摈黜。夫人又言。我心劬劳实兼家国。王此四子并有威德。民各怀附已。一旦竞逐必相殄灭大国之祚何必王后。王言。止止勿复有言。即呼四子敕令出国。四子奉命。即便装严。时四子母及同生姊妹咸求同去。又诸力士百工婆罗门长者居士一切人民多乐随从。王悉听之。于是四子拜辞而去。渡傍耆罗河到雪山北。土地平广四望清净。又多名果异类禽兽。四子见之。呼婆罗门长者居士住共议言。所经诸处无胜此者。可以居乎。咸无异议。即便顿止营建城邑。数年之中归者如市。渐渐炽盛遂成大国。去后数年父王思子。问群臣言。我四子者今在何许。答言。在雪山北近舍夷林筑城营邑。人民炽盛地沃野丰衣食无乏。王闻三叹我子有能。如是三叹。从是遂号为释迦种也。尼楼有子名象头罗。象头罗子名瞿头罗。瞿头罗子名尼休罗。尼休罗有四子。一名净饭二名白饭三名斛饭四名甘露饭。净饭王有二子。一名菩萨二名难陀。白饭有二子。一名阿难陀二名调达。斛饭有二子。一名摩诃男二名阿那律。甘露饭有二子。一名婆婆二名拔提。菩萨有子名罗睺罗。菩萨少有出家志。父王恐其学道。常以五欲而娱乐之。至年十四严驾游观出东城门。逢见老人头白背偻拄杖羸步。问御者曰。此为何人。答曰老人也。又问何谓为老。答曰。年耆根熟形变色衰。坐起苦极余命无几。故谓之老。菩萨曰吾免之乎。答曰未也。便回驾还宫。自念。未离老法愁忧不乐。王问御者。太子出为乐不。答言不乐。又问何故。答曰。逢见老人是故不乐。王恐。相师言。实出家不久。复增五欲以娱乐之。菩萨久后复敕御者严驾游观出南城门。逢见病人形体羸瘦倚门喘息。问御者曰。此为何人。
答曰病人也。又问何谓为病。答曰。四大增损饮食不能。气息羸微命在漏刻。故谓之病。又问吾免之乎。答曰未也。便回驾还宫。自念。未离老病更增愁忧。王复问御者。太子此出乐不。答言逾更不乐。又问何故。答曰逢见病人是故不乐。王恐出家不久。复增五欲昼夜娱乐。菩萨久后复敕御者严驾游观出西城门。逢见死人舁尸在前。室家男女哀号随后。问御者曰。此为何人。答曰死人也。又问何谓为死。答曰。气绝神逝无所复知。弃之空野长离亲戚。故谓之死。又问吾免之乎。答曰未也。菩萨自念。未离老病死法更增愁忧。即回车还。逢见一人剃除须发法服擎钵视地而行。问御者曰。此为何人衣服异世。答曰出家人也。又问何谓出家。答曰。善自调伏具诸威仪。常行忍辱怜愍众生。故谓出家。菩萨闻已三称善哉。惟是为快。至便下车恭敬而问。何故形服与世绝异。答亦如上。菩萨复三称善哉。惟是为快。登车向宫。有一女人遥见菩萨生欲爱心。即说偈言。
母有此子乐 其父亦甚欢
女人有此婿 乐过于泥洹
菩萨闻说泥洹声。欢喜踊跃自念。我何当得此无上泥洹。还宫思惟。未离生老病死之法。王问御者。太子今出乐不。答言。始出不悦。还时甚乐。又问何故。答曰。出逢死人是故不悦。还见比丘是故欢乐。王复念曰。相师言实出家必矣。复增五欲昼夜娱乐。菩萨为诸妓女所娱乐已。便得暂眠。众妓女辈皆淳惛而寐。菩萨寻觉。观诸妓直更相荷枕。或露形体如木人状。鼻涕目泪口中流涎。琴瑟筝笛纵横在地。又见宫殿犹如丘墓。菩萨见已三反称言。祸哉祸哉。走视父王所住宫殿。宫殿变状亦复如是。复称祸哉深生厌离。于是菩萨敕奴阐陀。汝起被马勿令人闻。阐陀白言。夜非行时不应游观。又无怨敌逼于上宫。不审何故夜敕被马。太子答言。有大怨敌汝不知耶。老病死怨。怨之大者。汝速被马勿得稽留。即被白马牵至中庭。白言马已来此。菩萨便到马所。将欲跨之。马大悲鸣。天神恐有留难。即散马声令人不闻。菩萨跨马向合。合即自开。复向城门。门亦自开。既出门已向阿[少/兔]耶林。去城不远。便下马脱宝衣。语阐陀言。汝可牵马并持宝衣还宫道。吾拜白父母。今辞学道不久当还。愿不垂忧。阐陀涕泣长跪白言。相师昔记太子。当为转轮圣王七宝千子王四天下正法御世不用兵杖自然太平。而今云何弃此王位脱身宝衣受苦山野。菩萨反问。相师尔时复何所记。答言。若不乐天下。出家学道当成无上等正觉道。菩萨语言。汝闻此语。今何为忧。但速还归启白父母。设我骸骨枯腐不尽生老病死之原。终不还反。于是阐陀悲泣前礼。右绕三匝。牵马持宝衣还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