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律藏
- 佛说目连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
佛说目连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
问悔须众不。答不须众。但向本师得了。若现在无师。向余一比丘亦得。
问沙弥半月一说戒不。答无此理。所以尔者。以沙弥戒不函俗。人然终已可。说须十五日一集。
问沙弥犯。戒得还向沙弥悔不。答不得。
问沙弥得著俗服不。答不得。
问师有种种违法事。沙弥得舍更求师不。答得。
问沙弥叛师。以白衣师综谓俗。竟不舍戒。或经年月。还来投师。故是沙弥非。但悔过而已。不须更受戒。耶答故是沙弥。但向师忏。本不舍戒不得更受。受亦不得戒。
问沙弥为贼所抄。经历年月。或转经主。得逃不。答转经主不得。
问沙弥犯禁。师僧已摈。谢得更出定不。答若不舍戒。故是沙弥可忏而已。
问白衣时。从沙弥受五戒。然后出家受大戒。本师故是沙弥。得呼为师不。答得呼为师。但不得为礼。沙弥应作礼。白衣时从尼受五戒。然后出家亦尔。
问比丘贪资之物。其罪甚重。昔有一比丘。贪著一铜铙。死后作饿鬼。众分物竟便来其身绝。大黤黮如纯黑云。诸比丘惊怪。此是何物。众中有得道者言。是死比丘贪著铙故。堕饿鬼中。今故贪惜来欲索之。诸比丘即以铙还。既得便捉。舌舐放地而去。诸比丘还取之。而绝臭不可近。复使人更铸作器。犹臭不可用。以此验之。知贪为大患。比丘贪著衣服。乃有自焚之酷。昔有一比丘。喜作衣昼夜染著。得病困笃。自知当死。便举头视衣。内起毒想言。我死后谁敢著我此服者。不久便命终。作化生蛇。还来缠衣。众舁死比丘出烧葬讫。遣人往取衣物。见蛇缠衣。延咽吐毒。不敢近。即还白众具说所见。诸比丘便共往看之。都无敢近者。有一比丘。得道。便入四等观毒不中。便往近之语言。此本是汝衣。今非汝有。何以护之。便即舍去。不远入一草。毒火出然草。还自烧身命终。即入地狱火烧一日之中三过被烧皆由贪害。
岁坐竟忏悔文第十八
若僧听多萨阿竭。所受岁坐比丘应尔。我从岁始至今岁竟。六月中多所违失。违失者戒事。除二鼻贰事。余不除是。世尊集和僧所教。敕。今我是思念。共诸君发露陈说。所违失事。君各忍受。我若九十日。无世尊定。无世尊智。无世尊戒故多犯。无世尊智。无世尊戒故犯。无世尊戒故犯。无世尊智故。多失教事。无世尊定故。多犯乱意。或念欲法。不行欲事。或念盗法不行盗事。或念杀法不行杀事。或念欺法不行欺事。或念僧伽婆尸沙法。不行僧伽婆尸沙事。
此九十日中所犯事通威仪。
问白衣欲出家。比丘即受。更为请师。故是师非。答非师。若从受法者可为师。若依随者可为依止师。
问若有比丘不舍作沙弥。即大道人。而更受戒为僧不。答得。
问若不得戒。前所受戒故在不。答在。
问后师是非。答非。
问多人受戒。而并请一人为师。可得十人五人一时受不。答无理。
问沙弥受大戒。请一比丘为大戒师。而此比丘不知羯磨及受戒法。转请一人与授。以何者为师。答与戒者为师。是无法非师。授五戒比丘唯。得授婆罗门。于余者尼。授比丘不得。问中间事问者。犯僧残。
问一切所有。王者不全施得不。答王者不嫌便得。
问见人行欲不呵。犯事不。答前人可谏。不谏犯堕。若不可谏。向一比丘好发露。
问比丘先犯事。更受戒得共住不。答犯重。不得更受戒。决断悔过得。更作不悔亦不得。况得共住。
问有急事。比丘持弓箭上船。可随去不。答主犯重。寄载犯舍堕。
问比丘官逼作非法。犯何事。答不得作。
问二男共戏便止。犯何事。答成犯决断。
问比丘盗听二男行欲。犯何事。答无欲心。听犯堕。有欲心听身不失犯不失突吉罗。
问比丘病不能得行乘车马不。答雄者尽得。雌者无想犯堕。有想犯决断。不知是雌无罪。
问比丘嫌经不好。卖去更作好者。犯何事。答卖经如卖父母罪同。
问二男角力。犯何事。答犯堕。
问畜生行欲。比丘验令全别离。犯何事。答犯堕。
问著小衣行留大衣得受人施不。答言得。
问比丘夏中得受僧物不。答若施僧物。即应分不得亭。
问比丘有好知家。结事委任之。更异比丘从乞得物。犯何事。答观主人意恶不得。犯舍堕。知主意好得取。
问鸠雀于人舍内作窠。比丘破。或塞鼠孔。犯何事。答鸠雀未有子得去。有子不得。鼠穴唯有一孔不得塞。若有内外孔。得塞内者。
问比丘得与师及同学得作书不。答在他方情通。异国不得。
问人出家。王法父母不听。为得戒不。答不得。
尔时目连。从座而起。白佛言。世尊。快说毗尼。于如来灭度后。谁能受持如是毗尼。佛告目连。思学毗尼者。当知是人。能修行如是毗尼。佛告目连。吾灭度后。若有比丘比丘尼诽谤如是毗尼者。当知是人是魔朋侣。非吾弟子。如是人辈。世世学道不成。不出三界。吾今怜愍诸众生辈。是时目连。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说目连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
按文国本有三百六十七问。丹本同此。则宋本只有二百二十问者。脱之甚矣。今取二本补之。然亦不满五百。今疑译本不足。或恐题举大数标为三百。而传写者。错三为五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