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山和尚语录


      又

荧荧灯火一窗新。爱尔幽居好结邻。三径奇花容过访。与君共赏劫前春。

      又

仲尼当日少深思。天命何须着个知。争似腊高山岳者。笑他寿量落今时。

  送西域僧游天台

庐岳云泉游历遍。横肩楖栗又天台。石梁桥畔逢知己。好把囊中贝叶开。

  旭大师造文殊像到山喜而有赠

不须特地觅清凉。只此金兰是觉场。平地拥来真大士。好峰托出活狮王。法轮转处天花满。妙智宣时海印光。寄语群生。高着眼。莫教咫尺背慈航。

  留别圣基大师

骊歌初唱楚江滨。此日为怀未易论。十载法门亲手足。一朝岐路各风尘。岸花不上离人眼。江柳空牵故国春。归到五峰还伫望。鱼书不惜寄来频。

  送梵敏侍者回受业

江南才过熟梅天。此去长途日正炎。归到家山须速返。丈夫行处莫廉纤。

  赠海山和尚绍席万杉

匡庐法社久烟霾。天假真人应运开。好手不辞竖赤帜。峻机何止续黄梅。松杉万本标名刹。花雨千寻拥法台。为报西江云水客。马驹蹴踏又重来。

  赠壁观阇黎受衣

同条屈指已多迁。独喜灵光尚俨然。本色惟传心地戒。任真不打葛藤禅。衣珠洁比清宵月。杖锡高标古佛天。孰谓相承犹有在。心灯早续劫初前。

  祝朱翔子居士

延令朱子旧称贤。莅政盐山有许年。清白嘉声由己造。孝廉公节自家传。瑚天液露千秋秀。宝掌明珠万祀圆。百粤苍生方属望。角巾未许赋归田。

  祝龙华鉴旨老宿

四瑞堂中早罢参。手携杖锡返舒南。心安不系莲华土。腊长惟耽薜荔龛。得趣青山常入座。忘机野鸟自驯庵。悠然宛似龙华境。寿量难将劫墨谈。

  挽慧彻静主

忆昨来山院。同人坐落晖。方当舒老兴。讵意便真归。绕砌花空艳。投林鸟失依。倚门吾一曲。不胜叹知稀。

  赠恒明师弟

铲草堂前记念人。惟吾与尔最相亲。庆云随罢归匡阜。干办丛林事事真。

      又

栲栲尝思打抚州。珠玑满载到峰头。炉边正好圆宾主。别调风吹岂胜愁。

      又

白云门户偶然开。羡尔殷勤两度来。土木生涯烦整顿。丛林自古藉多才。

      又

才方聚首又言归。十犊难教挽去衣。专望祖庭公案了。重来领取箭锋机。

  即事感赋送蕴空禅人回扬

同条凋落柰如何。孤影临风懒放歌。寄语云山林怨恨。故园兄弟已无多。

  豫章道中

翛然一衲走西江。踏碎匡庐万点苍。三十六峰留不住。又携笠子勘诸方。

      又

古寺长荒不剪茅。而今老大被人嘲。回看两只芒鞋破。那更天台渡石桥。

  五老师子

牙爪狰狞气势雄。长年独踞白云中。等闲不欲轻哮吼。犹恐声光下五峰。

  送盂禅专使维扬

匡山奇秀擅天下。翠黛苍烟浑欲泻。我来结屋山之巅。同居都是真道者。更有盂禅迥出群。襟怀寥廓如崩云。三冬机思雷迅发。落落声光四海闻。尤喜居山同我志。骨力坚刚并山峙。闲拈拙斧作生涯。双履不踏人间世。而今奉使去 关。大似仲安到蒋山。祖翁堂上善专对。傍观无有不开颜。琼花探罢秋风起。好携杖笠归山里。莫使峰头懒残翁。等闲盻断沧江水。

  寻梅

年来逸兴较前赊。策蹇寻芳到月斜。万卉此时都寂寞。傲寒独喜是梅花。

  苦雨

潇潇疏雨洒寒林。涧壑云埋夕气阴。闭户不知天地晚。毳衾高拥十年心。

  佛手岩

何年离竺国。降迹九奇巅。展出紫磨手。撑开碧汉天。乾坤掌上立。日月指头悬。生物咸依赖。神功未可宣。

  大林宝树

野寺孤山顶。钟灵产异苗。根株盘劫石。枝叶布云霄。雨暗神龙护。天清野鹤朝。高标浑莫测。独许远尘嚣。

  示瑞松沙弥

秀出丛林是瑞松。高标端不受秦封。只宜长蓄深崖里。他日龙鳞壮五峰。

  石门

迳转危峦上。嶙峋石结门。依岩群树合。绕屋杂泉奔。竹隐野僧舍。云荒高士村。风规尚夙昔。想像坐朝昏。

  清凉台

极目苍山迥。凭虚杖策来。危梁从地起。峭壁自天开。趺坐云为幔。翻经石作台。悠然存太古。欲去几徘徊。

  东林有感

远公栖锡处。遗事不堪闻。莲漏埋荒草。经台委断云。堂留三笑迹。碑没六朝文。野客闲相过。狂歌对夕昏。

  半山亭雨望

蹑磴凭高。碧秋江入杳。冥雨飞千渚。白云掩万山。青宿鸟迷烟树。归僧倚石屏。临风一回首。落叶乱空亭。

  金兰日公赠菊漫赋四绝

山舍惊逢重九日。那堪秋色坐中无。多情惟是金兰友。赠我红黄菊数株。

带露移来植草堂。西风几度递奇香。石床茗罢闲相对。光景依稀似上皇。

悠然羡尔隐东篱。任是霜威不敢欺。分付山童须谨护。莫教俗眼等闲窥。

漫言曾谢阳和力。此日尤高晚节风。别有真机天地外。上林荣落不相同。

  送大车禅士返维扬

繁华自古说扬州。道者胡为跨鹤游。若谓祖翁田地在知君世念未全休

  送坚大师回杭州

闲名不耐世人闻五载高眠庐岳云为感师恩暂归去。山灵且莫勒移文。

  即事寄大觉文和尚

魔强法弱正兹时。兄弟关心泪欲垂。既倒狂澜吾莫挽。将倾大厦汝能支。雁行独羡春秋富。马齿空惭岁月驰。吐尽血心犹不倦。年来自笑为人痴。

  喜硕和尚重兴上方古刹

龙脉山泉两结灵。谁云法社不传灯。食堂每藉诸天护。宝座还留大士登。丹雘乍开凌白日。禅荒初辟赖乌藤。应知悲愿乘来远。眼底宗风见一兴。

  寄怀雨华和尚

雨华梦去路难通。恰喜庵门近别峰。大有人天围宝座。可无云水逗机锋。入廛不废三根用。据室还提一味宗。吴越令行知己遍。棒头点着几真龙。

  怀东皋一树和尚

老成凋落似晨星。此日谁当继典型。架屋羡君容广众。居山愧我只单丁。断碑有字犹堪读。枯木无龙不可铭。却望东皋春色好。一枝高耸出青冥。

  寄渊石上座

漫言消息阻岩阿。心眼相通秪刹那。看去尘沙劫不远。别来烟水路何多。忘机便是现成佛。着意宁非差异魔。十载与君称莫逆。还乡一曲请同歌。

  秋日寄别广陵诸友

江阁愁看江草枯。片帆缥缈赴鄱湖。一千里外心悬楚。三五年中梦到吴。问渡已知乡语异。惊栖谁慰旅魂孤。西山茅屋相延久。归去乘时种野蔬。

  挽陈卜翁

吴陵款叙得相亲。别后常怀道谊真。正仰灵光尊鲁国。何期宝剑失延津。藕花净侣添高士。洛社耆英少哲人。莫谓故园风月冷。森森玉树喜长春。

  除夕书怀

数载区区兴未删。聊将踪迹寄 关。杖头尚有烟霞色。衣上浑无泥水斑。处世缘悭由计拙。供僧粮少为时艰。地炉坐待宵寒尽。明日春风好听还。

  雨华朗巳和尚五帙

刹竿谁谓近城边。户绝烦嚣别是天。石阁坐来风叶满。法坛望去雨花连。两时清供惟随众。一味高闲不入廛。顾我疏慵无可似。聊将短句祝长年。

  次答王歙州兄弟

才过昭阳意便降。人文始信是名邦。麟超众角原无二。璧换连城况有双。东壁输君称学府。西关老我竖云幢。同堂已获三生契。招手谁云尚隔江。

  挽张普照居士

最怜今夜月。普照在空陔。正羡碧天好。陡然成夜台。忘机天独惜。有德世同哀。顾我空门士。惟浇茗一杯。

  次答张孺子居士

帝释何劳花雨庵。瑶篇真足胜优昙。蒲团已得头陀坐。竹榻还期学士参。元亮风流曾入社。远公老懒爱居龛。况君高尚今无比。金锡遥招烟水南。

      又

岭南从不重袈裟。卢老身居处士家。顾我山中余净土。笑他海外觅楞伽。刹那荐得机方正。拟议寻思路即差。少室宗风灵鹫旨。都来消受一杯茶。

  次宜岩禅人咏三峰丈室前双桂韵

二株承祖谶。挺出傍吾尊。余翠盈诸壑。清阴聚一园。久昌因结子。新茂得培根。法苑萧条日。何缘共晓昏。

  示大觉专使渭天禅人

天宁门户泼天开。半载劳君两度来。任事不辞途路苦。悬知他日定成材。

      又

入门已羡足威仪。专对头头不辱师。以古论今无几几。仲安之后有厮儿。

      又

拜别维扬去雉城。一帆风正助君行。还家好记吾言语。大觉门庭要力撑。

      又

传闻结制在今冬。蹴踏堂中看象龙。但得规模存古意。何愁法苑不回风。

  次韵送慎修禅人回灵隐

山行不挂杖头钱。半拨闲云半拨烟。十载浪为淮海客。何时踏上祖翁田。

  赠马郡丞鲁士

忆昔江州白司马。爱闲结屋炉峰下。放歌日夕恣卧游。七贤五老相共也。既而量移古杭州。太守风流闻朝野。冷泉西湖枕席间。继其高躅谁能者。豫章大士乃其人。清明在躬气如神。一自熊车下兹土。山河草木皆长春。公余犹复喜禅坐。清献诸公不是过。笔头点出金刚眼。时与诸方相唱和。为政六载心间闲。德音着得满 关。路不拾遗人自肃。黎庶仰之如泰山。天宁寺古路尤滑。石头不避公常踏。卢老从傍高喝采。宰官身现是菩萨。即此犹为公绪余。政声有日动宸居。香山功业书竹帛。何难并驾与争驱。

  挽李孚翁

身世如云叹莫禁。道人何事亦哀吟。选官易了生前愿。护法难忘没后心。香国有灵何日到。玉楼无伴几时临。不须更着招魂赋。旅榇而今返故林。

  酬冒青若居士仍步孺子原韵

雉城风雨冷茅庵。谁过荒斋访瑞昙。云板乍敲高士至。风帘才卷野僧参。心真不碍居尘土。道在何须恋石龛。坐久浑忘归路晚。夕阳草色暗城南。

      又

青毡原不异袈裟。儒释分明共一家。苦海人非无孽种。慧苗君自有灵芽。庄生一指由机感。演若双头为见差。踏得故园田地稳。何妨来饮赵州茶。

  酬丹霞澹归和尚兼次来韵

名山难得是芳邻。岁暮何缘共一亲。论道惟公偏识晚。谈心以我独知新。山中白社推遗老。云外丹霞谶后身。此际谩言交臂失。东南半壁望伊人。

  赠王草堂居士

王子真才隽。风流绝比伦。偶乘京口棹。来踏广陵春。天地空双眼。江湖老一身。萧斋时晤对。风月更怡人。

  次答李汤孙居士同诸公过访

翩翩王谢让雄才。相率来探白社开。草阁留君聊宴坐。山钟催我又登台。松交期向岁寒见。梅信早从春暖来。不用掌擎香积至。大千都是净名财。

  鹤山朱居士以诗见访次韵酬之

鹤山居士善通方。论得心经旨最长。世外何人称巨子。尘中有客事空王。疏慵久厌悬河舌。辛苦仍操渡海航。自愧虚名无所似。徒烦长者赠瑶章。

      又

乡园以齿独公尊。来访昙摩脚下孙。龙树传经非有相。鹿门学道贵忘言。庭前翠柏承真谶。波面红莲得至源。自昔廛居称大隐。敢劳遥羡坐云根。

  松山和尚相访旋以诗赠次韵酬之

漫笑芒鞋别故山。虽居廛市意犹闲。羡君不惮路千里。分我竹西云半间。淮海十年嗟独掌。松堂一旦喜开颜。珠玑何待倾囊出。全豹而今见一斑。

  登圌山绝顶

极目微茫接远天。山光水色两相连。风尘不到烟萝里。云月时来梵座前。僧老横眠幽砌石。钟高直渡夕阳船。相看举世同蕉鹿。三叹孤峰仰昔贤。

  雨山和尚语录卷第十七(终)
嘉兴大藏经 雨山和尚语录


  雨山和尚语录卷第十八

  嗣法门人  记

  书问

  示弘晓禅人

  道无二致。唯在当人。一念纯真。原始要终不变异耳。南泉和尚云。唤作如如。早是变了也。不动之谓如。但不可安著名字。试看父母未生已前一段绵密不露丝毫底光景。岂是伊相状名邈所能仿佛。从上祖佛到这里有口只堪挂壁。事不获已。向壁立无缝罅处略露一线。不过控当人个入路而已。既得个入路。又须求个出路。所谓入路出路者。秪据学人见地了与不了而论。若果是个过量汉子。向他未屙已前一逴逴得。转向今世门头。大行阔步。自不落他名相窠臼。等闲拈一机。示一境。直得森罗万象。彻底孤危。大地山河。通上险绝。到这里说个一念纯真。尚属分外。宁有出入名相令人落岐路耶。不见曹山和尚辞洞山。山曰。甚么处去。曹云。不变异处去。洞云。不变异处岂有去耶。曹云。去亦不变异。吾宗门下曹山可谓妙得其家风者。何则。盖吾人一往心路。多习气盛于他古人心性。玄妙机境上搭着便上。大似苍蝇为唾沫所粘。无自由分。据实而论。皆变异也。圣见且尔。况凡情乎。所以古宿云。凡情圣见是金锁玄路。直须回互。又云。一念凡圣情见未忘。便打入驴胎马腹。英灵衲子果要合他先圣古辙。不须别作伎俩。但只要将心识上所蕴底杂骨董尽情倾却。时中保养。似狸奴白牯百不知。百不会。腾腾任运。任运腾腾。任是诸天雨花无路。外道潜觑。不见有踪。到此方称本色衲子也。

  示楚璞侍者

  参学高士入此个门中。若踏得诸佛正脉着。始不被他闲机境所惑乱。看他灵山头陀一花从无名无相中拈出。虽智如鹙子。辩似满慈。尚不能测量。何况聋俗人天而不罔然。古德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直下绵绵不露丝毫。可谓理契寰中矣。后来饶舌底无端添个是甚么之语。虽则慈悲之故。却令他捕影觑光之辈向平地上着倒。大似灵龟负图。自取丧身失命之兆。要知本色宗师为人自别。不见白云端祖云。鼓声未击之先。山僧未登座之际。好个古佛样子。若人荐得。可谓古释迦不前。今弥勒不后。更听三寸舌头上带出来底早已参差。须知有辨参差眼方救得完全。此翁寻常立处孤危。用处险绝。而今虽则放开一线。要且不失其宗。只贵上根利智之士向他言外承当。不去意中领略。何虑一切时不超诸限量。一切处不迥绝罗笼。昔人有云。善学柳下惠。终不师其迹。此言虽近。可以喻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