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藏知津


  贤护长者会第三十九(三卷)(阇那崛多译) 佛在迦兰陀竹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跋陀罗波梨长者,与千眷属,向世尊前请问决疑。佛先为阿难具说长者所受乐果,虽帝释亦不能及。唯真月童子则又胜之。由于古乐光佛时,作大法师,开示未闻。以是法施因缘,九十一劫恒受福报。长者乃问众生神识相貌名义,及此世他世作受等义,佛具答之。真月童子问,色,及欲取,见取,戒取,云何须观?佛亦答之。次有大药王子菩萨问神识从此身移,当有何色?佛答如幻师火,如人水内影,如风轮无定,无有定色,如众生眼见虚空等。及问答受罪受福等事。次又答贤护问聚、积、阴、移,四种名义。

  净信童女会第四十(三会同卷) 佛在给孤独园,与五百比丘,八千菩萨,及贤劫诸菩萨,文殊等六十人,贤护等十六大士,二万兜率天子俱。波斯匿王女名净信,诣佛问法。佛答以十二种八法,又转女身二种八法。净信与五百童女,俱得授记。

  弥勒菩萨问八法会第四十一(菩提留支译) 婆伽婆住耆阇崛山,与千二百五十比丘,十千菩萨俱。弥勒问速成菩提之法。佛答以成就八法,一深心,二行心,三舍心,四善知回向方便心,五大慈心,六大悲心,七善知方便,八般若波罗蜜。

  弥勒菩萨所问会第四十二 佛在鹿林,与五百比丘,一万菩萨俱。弥勒问菩萨成就几法,离诸恶道,及恶知识,速证菩提?佛答以增一至十法。弥勒以偈赞佛。阿难叹其辩才。佛明其十无数劫前。于焰光游戏妙音自在王佛时,曾为婆罗门子贤寿,悟无生忍,便获神通。本先四十劫前,发心行道,由我勇猛精进,行于二种十法,故能超之。次明弥勒往昔所行善巧方便安乐之道,次明见一切义太子施血,妙华太子施髓,月光国王施眼,本生苦行。次明佛与弥勒二人本愿不同。

  普明菩萨会第四十三(一卷)(附秦录勘同编入) 佛在耆阇崛山与八千比丘,万六千菩萨俱。佛为迦叶说菩萨二十种四法,又说三十二法,又说如地如水等喻,又说中道真实正观,又说菩萨为真佛子,又说毕竟智药,又说当来比丘,如犬逐块。又说二不净心,一读外道书,二畜好衣钵。二坚缚,一见,二利养。二障法,一亲近白衣,二憎恶善人。二垢,一忍受烦恼,二贪诸檀越。二雨雹坏诸善根,一败逆正法,二破戒受施。二痈疮,一求见他过,二自覆其罪。二烧法,一垢心受着法衣,二受他持戒供养。二病,一怀增上慢,二坏他大心。又说四种沙门,一形服,二威仪欺诳。三贪求名闻,四真实。又说四种破戒似持,一说有我论,二身见不灭,三取相行慈,四见有所得。于是五百比丘得解脱,三万二千人得法眼净。五百比丘从坐去。佛化二比丘随与问答,令其解脱。来诣佛所,答须菩提种种诸问。又有五百比丘得解脱。三万二千人得法眼净。普明菩萨问云何住?及云何学?佛言不取不着,发大精进,习大法船。

  宝梁聚会第四十四(二卷)(道龚译) 沙门品第一。佛在耆阇崛山,与八千比丘。万六千菩萨俱。摩诃迦叶问沙门义,佛详答之。并说三十二垢,八覆,十二表式,八法敬重袈裟,及说破戒比丘不能消信施。比丘品第二,先正说比丘法,次说恶比丘能坏正法,有十六种四恶法。旃陀罗沙门品第三,说恶沙门如旃陀罗,亦名败坏,亦名箧,亦名枸栏茶,亦名求利,亦名稗,亦名逋生稻,亦名形似,亦名失血气。五百比丘舍戒还俗。佛记其信解惭悔,得生兜率,在弥勒初会数中。营事比丘品第四,详明营事之法。兰若比丘品第五,详明阿兰若法。五百比丘,漏尽解脱。乞食比丘品第六,粪扫衣比丘品第七。

  无尽慧菩萨会第四十五(半卷) 佛在耆阇崛山,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一万菩萨,十六在家菩萨,六十无比喻心菩萨,贤劫一切菩萨,及无尽慧等六万菩萨俱。无尽慧问菩提心义,及依何义而得修行。佛答菩提本无名字言说,若依言说敷演,则以十波罗蜜为十发心。一一波罗蜜皆以十法为首,及明十地先相。十地圆满十度,得十三昧,十陀罗尼。于是无碍光明师子幢天子叹佛及法。佛更为说听受此法门者,必不退转。

  文殊师利说般若会第四十六(卷半)(曼陀罗仙译) 佛在给孤独园,与千比丘,十千菩萨俱。文殊晨朝诣佛,舍利弗等亦至。佛问文殊,欲见如来耶?文殊即说正观如来法门。佛印许之。舍利弗与文殊问答深义,佛亦与文殊互相问答。深明修般若义,观身实相,观佛亦然,等义。乃至福田无差别相,大地震动,众会获益。次明入不思议三昧,如人学射,久习则巧。次明欲具一切佛法,当学般若。次明一行三昧,乃至微笑放光。以为无相法印。

  宝髻菩萨会第四十七(二卷)(竺法护译) 佛在灵鹫山,与四万二千比丘,八万四千菩萨,及天龙八部俱。东方净住佛国宝髻菩萨,与八千菩萨俱,以一宝盖覆此忍土,雨花说颂,来礼佛足,请问清净之行。佛总告以四事,一曰行度无极,二曰遵修诸佛道品,三曰具足神通,四曰开化众生。次详解释六度,三十七品,五通,及化众生有二十事不厌生死。次说古普坏世佛时,有珍宝菩萨问饶益众生,严净道场等义。佛以无放逸答之。彼时珍宝,即今宝髻。次又说开化众生有四四法,又说古离垢光佛时,有极妙精进菩萨,以大忍力,仰承佛命,往化业首太子。彼时菩萨,即今世尊。彼时太子,即今弥勒。次说菩萨一种四法自在道业,宝髻以其髻中明月珠,贡佛发愿佛为授记。

  胜鬘夫人会第四十八(一卷) 佛在给孤独园,波斯匿王与末利夫人致书于女胜鬘,称扬佛德,胜鬘发书寻绎,遥空请佛,佛即现身。胜鬘说偈叹德,佛为授记。胜鬘复发十弘誓愿,感于天花天音。又发三愿,佛赞印之。又说一大愿摄恒沙愿,所谓摄受正法。更复演说广大之义,及大威力。佛赞印之。又说大乘了义,广明二乘为不了义。以不出变易生死,不断无明住地故,唯一佛乘。一归依,一实谛为了义耳。佛亦印之。次又说三种人入大乘道,一成就甚深法智,二成就随顺法智,三仰推唯佛所知。余有随己所取,执着妄说,违背正法者,一切天人应共摧伏。佛亦赞印。然后放光,升空步还,告语阿难,及与天帝,结名付嘱。

  广博仙人会第四十九(一卷) 佛在恒河岸上,与无量比丘俱。广博仙人与五百同行来见,问云何为施,何者施义,及施主、施者、等义。佛详答之,并示三十二种不净之施。次明五大施,又五大施,又五无上施,又九大施等。次答中有识,及明智识差别。次答六道来生差别,仅说持鬘,四王,忉利,三种生死时相。文来未尽。

  大方广三戒经(三卷) 乃

  北凉中天竺沙门昙无谶译

  即第一三律仪会同本异译。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今作十卷) 映

  宋中印土沙门法护共惟净等译

  即第三金刚力士会同本异译。分作二十五品。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 乃

  后汉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译

  佛说无量寿经(二卷) 乃

  曹魏天竺沙门康僧铠译

  佛说阿弥陀经(二卷) 乃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南作二卷北上中下同卷) (南深北命)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已上四经并第五无量寿如来会同本异译而法贤本中,有慈氏问答。尤妙。但止三十六愿。

  佛说大阿弥陀经(二卷) 贞

  宋国学进士王日休,取前四经删补订正。析为五十六分。惜其未见宝积一译。然心甚勤苦,故举世多流通之。

  佛说阿閦佛国经(二卷北作三卷) 服

  后汉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译

  即第六不动如来会同本异译。

  佛说大乘十法经(一卷) 服

  萧梁扶南国沙门僧伽婆罗译

  即第九大乘十法会异译。

  佛说普门品经(一卷) 服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即第十文殊师利普门会异译。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今作二十卷) (南辞安北如松)

  宋中印土沙门法护等译

  即第十二菩萨藏会异译。

  佛说胞胎经(一卷) 服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即第十三佛为阿难说人处胎会异译。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二卷) 服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即第十五文殊师利授记会异译。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四卷南作三北作二) (南夙北临)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即第十八护国菩萨会异译。

  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一卷) 衣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分作八品。

  佛说法镜经(二卷) 服

  后汉安息国优婆塞安玄共严佛调译

  二经皆即第十九郁伽长者会异译。

  幻士仁贤经(一卷) 衣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即第二十一授幻师跋陀罗记会异译。

  佛说决定毗尼经(一卷) 衣

  (北云东晋录失译人名 南云墩煌三藏译)

  即第二十四优婆离会异译。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一纸半) 渊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即前经中译出别行。

  发觉净心经(二卷北作一卷) 衣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

  即第二十五发胜志乐会异译。

  佛说须赖经(一卷) (南忘北衣)

  曹魏西域沙门释白延译

  即第二十七善顺菩萨会。而有同王见佛,得菩提记。诸佛摩顶,现出家相诸事。

  佛说须赖经(一卷) 同前

  前凉月支国优婆塞支施仑译

  亦同前本。

  菩萨修行经(亦名威施长者问观身行经半卷) (南忘北短)

  西晋河内沙门白法祖译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上中下仅半卷) (南馨北夙)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二经皆即第二十八勤授长者会异译。

  佛说优填王经(四纸余) 衣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

  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九纸余) 力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二经皆即第二十九优陀延王会异译。

  佛说须摩提经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二经同卷) 衣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二经皆即第三十妙慧童女会异译。

  佛说阿阇世王女阿述达菩萨经(一卷) 衣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即第三十二无畏德菩萨会异译。

  佛说离垢施女经(一卷) 衣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得无垢女经(一卷) 裳

  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二经皆即第三十三无垢施菩萨应辨会异译。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二卷) 裳

  唐南印土沙门菩提流志初译

  即第三十五善德天子会异译。

  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三卷) 裳

  元魏乌苌国沙门毗目智仙共流志等译

  佛说如幻三昧经(三卷) 裳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二经皆即第三十六善住意天子会异译。

  太子刷护经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太子和休经(二经同卷) 裳

  西晋录失译人名

  二经皆即第三十七阿阇世王子会异译。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二卷) 推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四卷今作二卷) (南清北深)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二经皆即第三十八大乘方便会异译。

  大乘显识经(二卷) 推

  唐中印土沙门地婆诃罗译

  即第三十九贤护长者会异译。

  佛说大乘方等要慧经。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

  即第四十一弥勒菩萨问八法会异译。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二经南共一卷北共半卷) 推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即第四十二弥勒菩萨所问会异译。

  佛遗日摩尼宝经(一卷) 推

  后汉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译

  佛说摩诃衍宝严经(一卷) 推

  晋代失译师名

  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五卷今作二卷) 忠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三经皆即第四十三普明菩萨会异译。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一卷) 推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

  即第四十八胜鬘夫人会异译。

  毗耶娑问经(二卷) 推

  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即第四十九广博仙人会。而有结文。

  入法界体性经(八纸半) (南男北伤)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

  佛在耆阇崛山。文殊师利立佛门外,佛命之入。问佛住何三昧。佛言,宝积三昧。乃至种种问答,明法界义。舍利弗复与文殊问答深义。

  宝积三昧文殊师利菩萨问法身经(五纸半) (南男北才)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

  与前同本。

  佛说阿弥陀经(四纸余) 贞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佛在祇园,与比丘菩萨诸天大众俱。无问自说,告舍利弗,称赞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不可思议依正功德,劝人发愿求生。但以执持名号为行。复引六方各恒沙佛,出广长舌,劝信流通。今时丛席皆奉之为晚课。真救世神宝,圆顿上乘也。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九纸欠) 贞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与上经同本。而有十方佛劝信。

  后出阿弥陀偈经(十四偈) 贞

  后汉失译师名

  赞往生净土胜妙。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三纸)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