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嘉兴藏
- 诸经日诵集要
诸经日诵集要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救脱。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曲躬合掌。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像法转时。有诸众生。为种种患之所困厄。长病羸瘦。不能饮食。喉唇干燥。见诸方暗。死相现前。父母亲属。朋友知识。啼泣围绕。然彼自身。卧在本处。见琰魔使。引其神识。至于琰魔法王之前。然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琰魔法王。尔时彼王。推问其人。计算所作。随其罪福。而处断之。时彼病人。亲属知识。若能为彼归依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请诸众僧。转读此经。然七层之灯。悬五色续命神幡。或有是处。彼识得还。如在梦中。明了自见。或经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彼识还时。如从梦觉。皆自忆。知善不善业。所得果报。由自证见。业果报故。乃至命难。亦不造作诸恶之业。是故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皆应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随力所能。恭敬供养。尔时阿难。问救脱菩萨曰。善男子。应云何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续命幡灯。复云何造救脱菩萨言。大德若有病人。欲脱病苦。当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应以饮食。及余资具。随力所办。供养苾刍僧。昼夜六时。礼拜行道。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读诵此经四十九遍。然四十九灯。造彼如来。形像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一一灯量。大如车轮。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绝。造五色彩幡。长四十九搩手。应放杂类。众生至四十九。可得过度危厄之难。不为诸横恶鬼所持。
复次阿难。若刹帝利。灌顶王等。灾难起时。所谓人众疾疫难。他国侵逼难。自界叛逆难。星宿变怪难。日月薄蚀难。非时风雨难。过时不雨难。彼刹帝利。灌顶王等。尔时应于一切有情起慈悲心。赦诸系闭依前所说。供养之法。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由此善根。及彼如来。本愿力故。令其国界。即得安隐。风雨顺时。谷稼成熟。一切有情。无病欢乐于其国中。无有暴恶。药叉等神。恼有情者。一切恶相。皆即隐没。而刹帝利。灌顶王等。寿命色力。无病自在。皆得增益。阿难。若帝后妃主。储君王子。大臣辅相。中宫婇女。百官黎庶。为病所苦。及余厄难。亦应造立。五色神幡。然灯续明。放诸生命。散杂色华。烧众名香。病得除愈。众难解脱。尔时阿难。问救脱菩萨言。善男子。云何已尽之命。而可增益。救脱菩萨言。大德汝岂不闻如来。说有九横死耶。是故劝造续命幡灯修诸福德。以修福故。尽其寿命。不经苦患阿难问言。九横云何。救脱菩萨言。若诸有情得病虽轻。然无医药。及看病者。设复遇医。授以非药。实不应死。而便横死。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便生恐动。心不自正。卜问觅祸。杀种种众生。解奏神明。呼诸魍魉。请乞福祐。欲冀延年。终不能得。愚痴迷惑。信邪倒见。遂令横死。入于地狱。无有出期。是名初横。二者横。被王法之所诛戮。三者畋猎嬉戏耽淫嗜酒。放逸无度。横为非人。夺其精气。四者横为火焚。五者横为水溺。六者横为。种种恶兽所啖。七者横堕山崖。八者横为毒药。厌祷咒咀。起尸鬼等。之所中害。九者饥渴所困。不得饮食。而便横死。是为如来。略说横死。有此九种。其余复有。无量诸横。难可具说。复次阿难。彼琰魔王。主领世间。名籍之记若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三宝。坏君臣法。毁于信戒。琰魔法王。随罪轻重。考而罚之。是故我今劝诸有情。然灯造幡。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尔时众中。有十二药叉大将。俱在会坐。所谓。宫毗罗大将伐折罗大将迷企罗大将安底罗大将頞你罗大将珊底罗大将因达罗大将波夷罗大将摩虎罗大将真达罗大将招杜罗大将毗羯罗大将
此十二药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药叉。以为眷属。同时举声。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不复更有恶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法僧。誓当荷负。一切有情。为作义利。饶益安乐。随于何等。村城国邑空闲林中。若有流布此经。或复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恭敬供养者。我等眷属。卫护是人。皆使解脱。一切苦难。诸有愿求。悉令满足。或有疾厄。求度脱者。亦应读诵此经。以五色缕。结我名字。得如愿已。然后解结。
尔时世尊。赞诸药叉大将言。善哉善哉。大药叉将汝等念报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恩德者。常应如是。利益安乐。一切有情。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法门。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阿难。此法门名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亦名说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亦名拔除一切业障。应如是持。时薄伽梵。说是语已。诸菩萨摩诃萨。及大声闻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茶。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终)
佛说消灾吉祥陀罗尼经
唐时进试鸿胪卿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在净居天宫。告诸宿曜。游空天众。九执大天。及二十八宿。十二宫神。一切圣众。我今说过去娑罗王。如来所说炽盛光大威德陀罗尼。除灾难法。若有国王。及诸大臣所居之处。及诸国界。或被五星陵逼罗睺彗孛妖星。照临所属本命宫宿及诸星位。或临帝座。于国于家及分野处。陵逼之时。或退或入。作诸障难者。但于清净处。置立道场。念此陀罗尼。一百八遍或一千遍。若一日二日三日乃至七日。依法修饬坛场。至心受持读诵。一切灾难。悉皆消灭。不能为害。若太白火星。入于南斗。于国于家。及分野处。作诸障难者。于一忿怒像前。画彼设睹噜形。厉声念此陀罗尼加持。其灾即除。移于不顺王命。悖逆人身上受者。即说陀罗尼曰。
曩谟三满哆(一)没驮喃(上声)(二)阿钵啰(二合)底(于逸切)(三)贺哆舍(四)娑(上声)娜喃(上声)(五)恒侄他(六)唵(引)(七)佉佉(八)佉呬(上声)佉呬(九)吽吽(短呼)(十)入嚩(二合)啰(十一)入嚩啰(十二)钵啰(二合)入嚩(二合)攞(十三)钵啰入嚩攞(十四)底瑟姹(二合)(十五)底瑟姹(二合)(十六)瑟致(二合)哩(十七)瑟致(二合)哩(十八)萨普(二合)吒(十九)萨普(二合)吒(二十)扇底迦(二十一)室哩(二合)曳(二十二)娑嚩(二合)贺(二十三)
尔时如来。告诸四众。此陀罗尼。一切如来同共宣说。若有苾刍苾刍尼。族姓男族姓女受持读诵此陀罗尼者。能成就八万种吉祥事。能除灭八万种不吉祥事。若有国王大臣。及诸眷属。一切庶民。或被五星罗睺计都彗孛妖怪恶星陵逼帝座。于国于家。及分野处。所属宫宿。灾难竞起。或镇星侵陵。或进或退。及宿世怨家。欲相谋害。诸恶横事。口舌厌祷咒诅。以为灾难者。令诸众生。依法受持。一切灾难。悉皆消灭。不能为害。变灾为福。皆得吉祥。我今说此陀罗尼。不可思议功德。无比秘密。受持勿妄宣传。尔时如来。告诸四众。若有国界不安。灾难并起。请清净众。如法建立道场。安置佛像。结界护持。香华灯烛。随分供养。令诸有情。获福无量。其灾即除。尔时如来说是陀罗尼经已。时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及诸声闻四众。游空大天。及诸星辰。一切圣众。咸依佛敕。顶礼奉持。各还本宫。及天龙八部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消灾吉祥陀罗尼经(终)
生天十戒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庵罗树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大菩萨。众所知识。俱在会坐说法。时有一天人从座而起。胡跪合掌前白佛言世尊。我自死已来。得生三十三天。鬼神下拜故身。自摩枯骨神言。此是我故身。世尊问言。汝因何得生三十三天。天人白佛言世尊。我自先身曾受佛教。恭敬三宝。故尽形不杀生。尽形不偷盗。尽形不邪淫。尽形不毁谤。尽形不欺诳。尽形不妄语。尽形不饮酒食肉。尽形不贪嗔。尽形不邪见。是故得生天上。尔时世尊。即说咒曰。
南无萨嚩怛哆萨哆喃唵冒秩哩娑婆诃
尔时佛告天人所愿自然。皆得快乐。如是无极十善之人。并得生天。应以种种。香花供养故身。天人跪拜作礼乘空而去。
生天十戒陀罗尼经(终)
佛说解百生冤结陀罗尼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毗耶离城。音乐树下。与八千比丘众俱。时有一菩萨名曰。普光菩萨摩诃萨。众所知识。说往昔因缘。未来世中。末法众生。多仇罪苦。结冤仇已。世世皆须相遇。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陀罗尼。七日七夜。洁净斋戒。日日清朝。念此普光菩萨摩诃萨名号。及念此陀罗尼一百八遍。七日满足。尽得消灭。冤家不相遇会。佛说是语时。四众人名。天龙八部。咸悉欢喜。受教奉行。
唵。齿临。金吒金吒僧金吒。吾今为汝解金吒。终不与汝结金吒。唵强中强。吉中吉。波罗会里有殊利。一切冤家离我身。摩诃般若波罗蜜
佛说解百生冤结陀罗尼经(终)
佛说盂兰盆经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抟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地神祗。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吾今当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着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在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途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父母现在者。福禄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初受食时。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众僧咒愿。竟便自受食。时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众。皆大欢喜。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是时目连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劫饿鬼之苦。目连复白佛言。弟子所生母。得蒙三宝功德之力。众生威神之力故。若未来世一切佛弟子。亦应奉盂兰盆救度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为可尔否。佛言大善快问。我正欲说。汝今复问。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行慈孝者。皆应先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饮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饿鬼苦。生人天中。福乐无极。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当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若一切佛弟子。应当奉持。是法时目连比丘。四辈弟子。欢喜奉行(盂兰盆经终)。
金光明经空品
无量余经 已广说空 是故此中
略而解说 众生根钝 鲜于智慧
不能广知 无量空义 故此尊经
略而说之 异妙方便 种种因缘
为钝根故 起大悲心 为人演说
此妙经典 如我所解 知众生意
是身虚伪 犹如空聚 六入村落
结贼所止 一切自住 各不相知
眼根受色 耳分别声 鼻嗅诸香
舌嗜于味 所有身根 贪受诸触
意根分别 一切诸法 六情诸根
各各自缘 诸尘境界 不行他缘
心如幻化 驰骋六情 而常妄想
分别诸法 犹如世人 驰走空聚
六贼所害 愚不知避 心常依止
六根境界 各各自知 所伺之处
随行色声 香味触法 心处六情
如鸟投网 其心在在 常处诸根
随逐诸尘 无有暂舍 身空虚伪
不可长养 无有诤讼 亦无正主
从诸因缘 和合而有 无有坚实
妄想故起 业力机关 假伪空聚
地水火风 合集成立 随时增减
共相残害 犹如四蛇 同处一箧
四大蚖蛇 其性各异 二上二下
诸方亦二 如是蛇大 悉灭无余
地水二蛇 其性沉下 风火二蛇
性轻上升 心识二性 躁动不停
随业受报 人天诸趣 随所作业
而堕诸有 水火风种 散灭坏时
大小不净 盈流于外 体生诸虫
无可爱乐 捐弃冢间 如朽败木
善女当观 诸法如是 何处有人
及以众生 本性空寂 无明故有
如是诸大 一一不实 本自不生
性无和合 以是因缘 我说诸大
从本不实 和合而有 无明体相
本自不有 妄想因缘 和合而有
无所有故 假名无明 是故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