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嘉兴藏
- 石雨禅师法檀
石雨禅师法檀
答祈远唐孝廉
自先师圆寂。愚兄弟俱抱拙岩阿。唯家瑞兄努力一出。别业弁山。非居士不忘佛嘱。为功德主。恐道风未能遐布之若是也。谢谢不尽。敝寺天华虽系先师残局。奈贫衲薄德鲜福。纵有云水相依。不过种田博饭而已。获蒙来问。愧无以酬。忽记古人有若有路可上。更高人也行之句。则知所云半年参究。毫无进步。是居士真实得力处也。果能以此无进步穿衣。无进步吃饭。迎宾待客。有什么过处。近时宗门杂沓。知解纷然。赖我弁山古朴孤硬。稍可一挽软暖邪风。然非国主大臣并力于其间。必难扶持此末运者。昨冬草草登座。门人随录剩语梓行。聊寄一册。并先师塔铭及拙题大士画像以赴尊意。晤面之缘。不识在何日也。临楮依依。
答即念首座
吾弟出先师之门。赖诸方知识及众兄弟钳锤。虽在天华人天众前偶尔成文。亦是吾弟本有之物。于我何关。况欲易此虚幻之名分乎。若欲与近代法门有益则吾弟自有兼人之度。当于授徒之际虚净一派。以智字传。则不负先师。不辜兄弟。无损于古。有益于今。可以循昭穆。可以便稽致而一举尽得之矣。故讳与字俱仍旧贯。唯号赠此。间盖取前题小东山之诗曰。山亦爱谦名自小。人俱尚隐共为关。隔江洗屐游如倦。石指长伸羡此间之意亦不俗也。
答蔡雷让居士
向闻居士造履绵密。将谓专修净土中人。及一促膝。居然禅宿也。古谓见面不如闻名。唯居士能反是耳。本色修行人何又欲烦行脚为。云门虽浅。赖有竹可看。泉可饮。如肯留意。衲当分半榻以俟。日来与诸衲力用磨砖法。顷刻无暇。忽睹尊翰及诸法言。固自一种意味。然未免心识运为耳。衲又不喜人脱空漫语。于其间不识何以教我。来语偶以朱笔点污。想在个中必能情谅也。又见索颂古公案。若不淆讹处果得净尽无碍。更说淆讹无有是处。
答宝寿众檀越
僧懒僧也。喜闻宝寿可容我懒。有檀越可成我懒。又何烦尊翰为。即欲月杪拽杖。以云门兄弟尚尔联纤。故先遣徒数辈料理之。只影渡江当不出春半间也。俟入山后。方敢遣讯通意。盖不欲以住持俗套相及耳。倘檀越亦能以野人宥之。使他日懒瓒家风复布寰宇。或可一遣热闹时流。是檀越之正信护持也。呵呵。
与黄元公司理
清浅若耶。不能久款。玄论为怅。兹入西溪深处。宝寿家风不减杨岐。唯春暖花香。仅免缩项嗟吁耳。浪首座尚未能以公署作蓬户观。又不欲效颦投刺。倘居士不惜乘桡。衲当以快钁掘迸土箨龙。供居士大嚼一回也。何如。
答祁季超居士
正岑寂间。忽得知己书。如获至宝。又与世宝兼及。感当何如。更感余杭邑宰之嘱。此又居士与令弟之分身护法也。便当达之。昨小徒三登回。知居士同令弟结制寓山。不胜欣羡。衲常谓令弟既精于游宦。其游禅窟亦必有精而后已者。今果孜孜无倦耶。二令兄八令弟曾入七期否。烦俱为致声。天童历然之争。居士欲衲有以息之。此亦有关大事。意欲居士先我着眼。倘于此辨得。不惟可验两家之妍丑。即天下衲僧正邪俱可验矣。惟试为辨以寄我。衲当相随来也。
与严印持居士
别后访瓶窑老师。谈及法门。何啻抓着痒处。惜居士辈不在座。未便趁水推船耳。其间更多忍俊不禁处。俟晤语时述之。倘有及于子将居士。幸以此意通之。使此老不致埋没一生。扫荡近日野狐狂妄。然得处所就成广容。万指不可不商诸海岸公也。心海师卜居净林寺侧。获一访之。恨识之晚。彼闻居士许我度岁山中。亦为生喜。品字炉头当有一段佳话在也。
石雨禅师法檀卷第十七(终)
(嘉兴府梅溪庵通胜助刻资贰两 东塔盛时壹两 净朝五钱 通识三钱
宛在庵行普壹两 同寿梓)
嘉兴大藏经 石雨禅师法檀
石雨禅师法檀卷第十八
嗣法小师净柱编
书问二
与石浪首座
自首座去后。每以入山不大深为忧。故今年春亦欲掩关以深之。忽无所至。知首座早已出关住超山矣。岂技痒之若是耶。朽尚掩关者有四故。一以法门愈乱愈不可辨。亦且不必辨以正不胜邪故。二者观时观机。知分知力。恐不知不观。非唯无益。且有损故。三者屡有不可却之招。恐费周折故。四以行人数十辈忍苦忍贫。死守不去。唯恐住持不耐久为不安。以约三年之限为慰诸行人故。但不识首座何所见而入。何所见而出也。前光明寺有二僧来。一称首座为侄。一称首座为弟者。俱以老成。俱以吾首座不甘寂寞为言。今闻迁住。可谓之知侄与弟者矣。虽然倘住超山。自有别意。非人所能料。则慰我甚矣。前得首座书。读未竟而象田即念书亦至。彼亦往往以我不复出为愿。故闻其守益坚语益切。此与吾首座临行与藻雪言无异也。倘首座之守亦无异。则云门二甘露门他日普天匝地有不可量者在也。观象田尝以得吾首座为有同气。为幸为庆。此深有挽回薄俗之度者。首座又不可不时通气脉。为他日计也。又闻首座每与人抗此金与石触之谓也。知不可胜而为不可也。况法门虽属不堪。不久自有定论。何用是汲汲为故。我于二月十五入关。大书联曰定论。不须下千古偷安。聊尔约三秋。此立而待之之道也。愿吾首座亦宜安心而待之。今洞下虽不乏人。但少递相护惜者。闻永觉师为人颇端。此可幸事。但可赞之而已。以其扶律行事不致损故耳。无诤无辨之道正宜今日力行山居。殿有半功。葵心已退。执事月印嵌石二公并知众敬愚及数十辈少枝叶可称精进。即鹤凌孙亦颇能逐队执劳。能久久不退。或有过师之作未可定也。首座所应承缘事得能修德以化之则无不济者。若以末为本。我不愿也。目下近远意颇悦从。但以岁俭为难。禅堂从房一齐歇下。听缘而已。方今各各努力。锄钁山田。较首座去时俱已转生作熟。盏饭可供四十人。菜圃春收可续绝粮。即堂中主有山鸣。悦众有维弦。书记有藻雪。普梆一响。草鞋如虎。此山居之近况也。寄闻吾首座喜之。
复黄元公司理
宗风杂沓。王事勤劬。此穷和尚之对极门徒也。承订梅花开后主人对客。今梅花开已。主对客已。有人问客。如何是主。不识居士何以答之。山中万境虽闲。无奈诸禅者往来煎逼特甚。此入山不大深之故也。故限约三年掩关以深之。昨已偷安矣。
与余集生中丞
昨承光顾。使十四年来积想一倾。颇称庆快。及捧读复黄海岸居士书。至为道不为名。为法不为身处。令人愧愧不休。几欲薄懒瓒而不为矣。复自顾疏拙。恐螳努之。取笑于人也。然法门危乱。得居士兼内外而护之。衲辈敢终默而置于不闻耶。第观时观机。思懒瓒之尚不可薄也。容山居残局苟完三年。鄙愿得遂当拼此残质。唯命是从。是至愿也。
复章天对居士
每当岑寂时与道侣相集。一咏郁花。令人游梦无尽。忽接惠翰。畅读花因。欣慰欣慰。爰发孝廉已先居士着鞭耶。天华护彩。舍此其谁。山荒失贺。居士能为我致意否。禅道之衰。今时已剧。所期入此门者。以真实履践为先。然后应机接物。妍媸自辨。所以佛祖言句。大似试金石子。具正眼者用之。任他颂古拈古。转机着语。是佛是魔。无不悉辨。履践不真者未免金鋀易换矣。居士天性生知。读书之暇又能构此格外语言。逢场作戏。无不可者。再得捉膝时一番商确。然后流通为美。郁花之洗豁人目。见者无不以为不朽之业也。恨不能多得耳。昨有相知欲为小序。至手当即寄览也。
复曹一蕊居士
前接尊翰及箑头。深知不忘我故人甚。但天各一方。流光渐远。每一兴怀不能罢。众命千里杖为愧。仲春得脱云门。入西溪宝寿。非隆庆也。较隆庆深数里。竹木萧疏。修径不减雪栖。是严印持。闻子将诸公所蓄以迟某者。忆往与兄辈愿颇不浅。此特为之先导耳。天如居士两番入山场后后访之。想已还新安矣。其冷骨如故。真隐君子也。闻白僧兄独居故里。欲附一信与天如往。奈又不果。山居初得安懒。几与世隔绝见闻。故不及为觅便邮。兄有书往。幸达此意。不识何时来湖上也。闻兄近不乏道交为慰。又得赵居士偈意更慰。第不即觌面为惜。想真办道人应不便尔休去。其间出入。于境缘逆顺处定能以不欺自鉴耳。聊评其意以复。长至边果能一游乎。先附力主做功夫语二纸一烦致之。嵌石兄近况每同弟打橡栗为安心法。因续元去。促托笔伸意。翰生栈西兰友兄弟踪迹。何似有便通。我以慰念旧之怀。世情扰扰。法门犹恶。有心者能一拣邪正。庶报佛恩于万一。弟亦当于岑寂自砥。以观其时也。
又
承书与续元禅友来。如亲觌一度。即以书复续元去。亦应如见我然。犹未免于一水盈盈之思也。不如天如兄偷空入山数日。与七十二贤峰分宾列主。谈以为畅。力穷向上。不涉世缘。令人益珍其为老成。闻兄近况颇细。稍慰。悬悬赵公之约。何以杳然。不可以兄之憨法带累人也。笑笑。
答祁德公居士
秋空岑寂。忽承令弟至。得接尊翰惠施。又知道念日坚。虽觉喜跃。然犹未能深慰鄙怀者。以居士是大猛烈人。定能一刀两段。讨个分晓。而肯悠悠说坚不坚乎。坚不坚则疑信相参。随人上下而已。宜居士所不为也。近欲入闽。将有一年之别。古人云三日不相见。莫作等闲看。想居士自能努力。而不俟衲归。当先有便羽报平安也。
答邢吉先居士
前翰中有一切无心。即离俱病之问。此特遣着语耳。苟执而不化。则又有无心犹隔一重之语。其疑又何有已时乎。真办道人观时观机。竿木随身。逢场作戏。出处听缘而已。至于功名。宜冷则冷之。离亦一道也。宜热则热之。即亦一道也。但得左右逢原。何病之有哉。
与蔡子谷居士
世情恋恋。法爱犹觉依依。但不可为愚者道耳。分袂归。每与相知言及护持金粟之神。余光岂止被及一法相而已哉。不知近日戒酒光景何似。石车兄以雨阻不及入山。特遣侍者渡江践约。可谓不负先师者。见时烦为致意。元公居士几日曾相见否。
与集生余中丞
承护念。入闽冬复春矣。不识道体健饭否。丛林得人否。某抵长庆来。缙绅居士俱欣然。诚不虚老居士愿。华雨监院虽根性过缓。亦称稳当。腊八日付戒一坛。春新积香仪。续置禅堂一所。张方伯捐俸。结制内外三百余。俱精进。拟浴佛解制后同京台诸居士上雪峰。或可存老居士意。第欲并爨恐不易也。大约闽中法道邪禅未熏。似有起色在。宿愿未酬者。今正是时。且僧俗望驾如渴。未审肯即扶策否。否则冤有头。债有主。与山僧有何交涉。衡廷田事势不可复。兹另舍百金造廊。起手其东边精室。向为人得。今己力为复之。以满尊愿为杜口处耳。此间兴废任在居士。故不得不喋喋也。余不悉。
与季超祁居士
闽中缘未竟而归思动者再矣。虽知僧无家。其如知己何。近闻边报甚恐。而忧国忧民之人未审此时作何话说。阴翌之论斯林下人所深愧也。观令弟才力里赤片片。终不甘弄寓山片石。已者居士能佐之乎。今居士既承当个事。则知向之称隐称逸。可谓前言戏之耳。古云见道易。守道难而行道复难。况戴两茎发而居于行守之间。抑又难中之最难。不可不深慎也。居士勖之。
与陈华甫居士
福建佛事喜无男女杂踏之扰。诸乡缙绅俱认真护念。第衲所深意投老者。唯宝寿拳石耳。况与诸善信大有夙缘。令人梦寐以之。非勉强也。惟居士力护。以俟衲归。归期旧约。或半年一年。决不至爽信者。今秋入闱。定当努力。念我山林人自不能安邦定国。又无德堪为阴翊。惟居士蠖伸一肩任之而已。使人人各发此念而国界未有不安者。居士勿以一人力微为自怯也。我教谓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悉皆消殒。此虽理路。亦可事推。况居士已知会万法为自己者。则一人自干一人事皆居士之本愿。衲特为饶舌耳。忝知爱之私故私望之。
答陈克一居士
石头南岳上诸祖以人多质朴。故酬对处显多密少。其真证者即显亦密也。其未证者俱以意通。意通则落知解。即密亦显也。非师家咎也。至于石头南岳犹显密兼唱。下及五家分门列户。纯贵乎密者。以人心雕琢殆尽。有错会者。有附会者。真假莫辨。非的悟的传。暗机圆合。宾主协通者。孰能把住探竿。知水之深浅哉。所以推此秘密一路。最妙最玄。极尊极贵。使放僻邪侈。恶魔外道不能假借以乱真。此不得不密也。古谓威音王以前无师自证即得。威音王后无师证者尽属魔邪。良有以矣。今居士虽做处质朴。省处亦真。故见诸祖平实显言。一印印去。略隐密便料理不下。此过在以显为显。未能显密圆通耳。如居士所印正脉中南泉之宽廓非外。寂寥非内。及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等谓无疑。至于斩猫赵州顶鞋等谓不了则疑信相半。非过量人所自安者。唯居士更过此关。则一任怀中抱子。脚后登妻。尽是秘密法门。否则平地上跌有日在。珍重珍重。
复赣州嵯峨诸檀护
灵际斯兴。道音远播于桑门。佳声此振。德化潜施于词苑。瞻贻言而色起。闻高韵以神飞。恭惟诸大居士阁下心空及弟。气吞秋月之长江。意极无为。法运春风之百丈。嵯峨古刹。赖檀信而重整型规。寂照宝方。得法侄而一新仪范。丛林干蛊。祇树金汤。内外得人而有庆。迩遐获善以无虞。想佛法之隆盛俱让豫章。思祖道之恢弘咸输庐阜。衲入于仙霞。经三百而游七闽。目穷水山之势。离乎浙地几十度。而接八行招归故里之殷。且解富沙之新令。还酬宝寿之旧缘。或趁春风而笠戴。江西事难预定。或取白门而棹游贵境。法不先期。兹承宠召。未便专辰。聊申裁复以代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