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峰蕅益大师宗论


(金刚藏王,发愿护持。颂曰)慈威折摄足良模,同体悲心痛切肤。灭度已知无可灭,大家且把刹竿扶。

  妙法莲华经品颂三十三首(并序)

  花簇簇,锦团团,一尘不立。赤条条,净裸裸,万法齐彰。尽瞿昙,四十九年老婆舌头,提掇不来。凭列祖,千七百个生铁埽帚,打并不去。除非摸着自己鼻梁,方能踢倒从来窠臼。荆棘林内,惯解掉臂横行。洁白地中,不妨转身直过。唯我天台智者禅师,发妙悟于大苏,睹灵山于言下。纵一旋陀罗尼力,宣四不思议辩才。究权实之攸归,阐本迹之深致。玄义五重,顶门打破髑髅寒。文句四释,遍体针流毛孔血。戳瞎讲家肉眼,烁开禅士幽关。师弦震而飞走俱逃,毒鼓挝而远近皆丧。特以圆音卓绝,钝识如盲。义海汪洋,叶舟欲蹶。山僧不惜眉毛,每品为拈一颂。大似助桀为虐,平地重添葛藤。不会则拔楔抽钉,会得则丧身失命。

(法喻为名。颂曰)心佛众生拨不开,三玄三要事难猜。一茎拈作全身用,惹得头陀笑满腮。

(实相为体。颂曰)函盖乾坤未足奇,四微原不隔根枝。分明举似诸方也,又道如来袛自知。

(一乘因果为宗。颂曰)众流截断事如何,滴滴归源不较多。踏遍十方香水海,靴头几处犯清波。

(断疑生信为用。颂曰)逐浪随波最可怜,明中有暗意偏玄。毗岚吹散云千朵,放出孤轮一夜圆。

(无上醍醐为教相。颂曰)分明一样牛身味,转变番番不借功。饱食会须脾力健,莫教伤却小儿童。

(序品第一。颂曰)白毫舒照半提时,万八东方蜡印泥。拟向文殊辨端的,重栽眼上两茎眉。且道作么生是全提,咄,逢人切忌错举。

(方便品第二。颂曰)频伸出窟威风别,象兔搏来同见血。谁知昔日金刚王,今日翻成系驴橛。

(譬喻品第三。颂曰)门外何劳觅大车,错将三界认为家。火光烧烂虚空也,谁解回头叫阿爷。

(信解品第四。颂曰)客作从来非贱人,粪除未尽自迷津。却怜五十余年别,此日相逢觉倍亲。

(药草喻品第五。颂曰)地雨何曾有二心,根茎花果漫森森。四微终始元无别,莫向枝条大小寻。

(授记品第六。颂曰)体露金风树叶凋,四人生死久同条。禹门无数金鳞跃,莫向澄波月影翘。

(化城喻品第七。颂曰)尘点劫前曾服毒,至今犹觉自麻木。弹指归来较是迟,痴人还问西天竺。西天竺,化城宝所谁家屋。错认他方五百旬,穷年竟岁空劳碌。且问只今在什么处。咄,看脚下,错错。

(五百弟子授记品第八。颂曰)成群作队炼饥寒,衣里明珠煞欲穿。可惜而今醉卧客,再逢亲友是何年。

(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颂曰)大小都卢一网收,虾蟆犹欲窜前流。饶他蟠结沧溟窟,依旧还吞吕望钩。

(法师品第十。颂曰)大地从来依水轮,高原穿凿莫辞辛。着衣坐卧寻常事,还道如来是别人。

(见宝塔品第十一。颂曰)古佛婆心事太多,土田三变意如何。虽然明得声前句,不免重添浪上波。

(提婆达多品第十二。颂曰)碎身粉骨结成仇,不是怨家不聚头。一粒宝珠光灿烂,南方又起未来愁。

(持品第十三。颂曰)此土他方波浪阔,长年柁手精神别。巨鳌一搭上钩来,傍岸犹怜风力掣。

(安乐行品第十四。颂曰)护命灵丹只一丸,身经百战朔风寒。明珠解髻亲收得,幻网光中梦未残。只今还有作梦者么,可怜大唐国里,尽惺惺地。

(从地涌出品第十五。颂曰)惯作白拈难认觅,一般手段两般刀。莫嫌子老父偏少,马腹驴胎知几遭。

(如来寿量品第十六。颂曰)莫言个事无头尾,特地劳他数刹尘。好药但教诸子服,病除始睹劫前春。

(分别功德品第十七。颂曰)太空丈尺谁堪测,鹏徙依稀九万程。昨夜眉毛偶饥急,误将华藏煮盈铛。

(随喜功德品第十八。颂曰)摩尼雨宝正穰穰,半世饥虚此夜忘。莫怪城边多旅梦,几人曾嗅返魂香。

(法师功德品第十九。颂曰)无位真人六不收,放光动地转生愁。离微语默闲家具,何处潮声非海流。

(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颂曰)恶水浇人罪不轻,顿教平地死尸横。独悲未入阿鼻者,今日犹开鬼眼睛。

(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颂曰)掀天揭地欲何为,个事元无成与亏。认取指音并舌相,莫将黄叶诱婴儿。

(嘱累品第二十二。颂曰)年老情偏恋子孙,几人能得起家门。殷勤记取灵山敕,镂骨铭肌报此恩。

(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颂曰)然身然臂施中最,妙法何尝隔苦功。叹息东施累西子,因噎废饭还成风。伶俐汉,莫匆匆,经王收入无缝塔,万别千差一路通。

(妙音菩萨品第二十四。颂曰)十界宏经赞妙音,色身普现去来今。沩山五字深深意,留与诸方作眼箴。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颂曰)自从证得圆通常,惯将生佛同叉聚。药珠身,毒天鼓,与乐会须先拔苦。声声只叫观世音,何时识却主中主。要识主翁也不难,路头尽处须回武。一番逗入无畏城,不消更问云门普。

(陀罗尼品第二十六。颂曰)烟雨蒙蒙渡古村,夜深杌影似人形。天师一道灵符到,弹指扶桑已浴溟。

(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颂曰)祸出私门实可哀,破家亡国未称灾。一回追忆山中日,愧杀从前满面灰。

(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颂曰)昨夜雷惊娑竭罗,顿令雨点如车轴。须臾浸没梵王宫,数滴空劳首罗目。四法重敷万古传,尘尘刹刹灯相续。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九之一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九之二

  颂二

  白牛十颂(有引并述。○此颂若作图者,须一一如颂中各句,及颂后小字而作。傥少不合,则大背宗旨。其第九圆相一图,或并不作圆相,但存一白幅亦可)

  向有二种牧牛图行世,一从未牧,至双泯为图。十牛,自黑渐白,以至于无。一从寻牛至入廛为图,亦十牛,始终皆白。虽云大同小异,旨趣固自别矣。禅观之暇,偶为会通。稍稍更定,作十颂。非敢求异古人,冀自冥心一辙耳。

白牛原不远山童,无柰山童面向东。柳绿桃红空恋惜,凝眸尘劫好懵懵。(白牛在西面东,童子在东面东。)

  右失牛,配理即佛也。所谓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

主人忽问牧童牛,回首茫茫何处求。赖有来人指往路,白牛端的在西头。(主人问牛所在,童子失措。更一人自西来,以手遥指。)

  右寻牛,配名字即佛也。谓从经典,或善知识,创闻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理。发心愿求,返本归源。

蓦直追寻路渐西,荒原踏破是牛蹄。一回瞻视知端的,信步前行不复迷。(童子面西急走,田中多有牛迹。)

  右见迹,配观行即佛也。谓圆五品位,依圆解修圆观,圆伏五住烦恼。

横穿九十六烟村,忽睹牛王露地蹲。从此脚跟轻快也,假饶气急不须论。(白牛隐卧田中,童子遥见欢喜。)

  右见牛,配相似即佛也。谓圆十信位,相似得法性理水。六根清净,见思先落。证位不退,尘沙亦落。证行不退,但犹未证无功用道。

水穷山尽不辞劳,趁到牛边功已高。叹息无端成久别,而今方得解天弢。(白牛从容起立,童子喜抚其背。)

  右得牛,配分证即佛也。谓圆初发心住,破一分无明,证一分三德。入秘密藏,生如来家,得念不退,乃至十住,皆此中摄。

雪山香草甚甘肥,清冷流泉可疗饥。不羡稼苗盈野绿,悠然饱足度余晖。(童子闲坐石上,白牛饮涧自适。)

  右护牧,亦分证即佛也。谓圆十行,一行一切行,称性功德。

夕阳将尽晚霞稀,就路还家不用挥。一曲无生吹短笛,余晖犹自照庭闱。(夕阳在山,白牛归宿。童跨牛背,吹笛自乐。)

  右骑归,亦分证即佛也。谓圆十回向法界愿行。事理自然融合,回入平等法界海。

白牛何处本无踪,牧竖高歌明月峰。万象光含秋露冷,桂枝犹自影重重。(明月在天,牧童拍手自歌。)

  右忘牛,亦分证即佛也。谓圆十地,纯智忘理。犹如大地,能生一切佛法。荷负法界众生,普入三世如来智地。

逸多弹指阁门开,笑杀当年小善财。烟水百城空自历,人牛绝迹梦初回。(人牛俱不见,唯一圆相。)

  右双泯,配究竟即佛之根本智也。谓始本不二,理智一如,彻证三无差别之性,亦无能证所证可得。

依稀何处现人牛,垂手相将入市游。借问人牛还似昔,云何无失亦无求。(童子向东前行,白牛相随在后。)

  右入廛,配究竟即佛之后得智也。谓佛果后普贤行,乃尽未来际常然大用之门,能同流九界,广度含识,实无加于双泯之体。

  颂仰答高峰大师六问六首(有小序)

  高峰大师,励头陀行,力扶祖道之衰。有参学者,必先令然指受戒,方乃授以心要。其砥柱狂澜之志,亦甚切矣。今观室中垂问语,无非因病发药,痛处加锥。近来禅德,每作一色边事会去,辜负祖意,不既多乎。不揣疏愚,敬为仰答,兼系一颂。醍醐毒药,毒药醍醐,一任具舌者之自辨也。

  (问,大彻底人,本脱生死,因甚命根不断。)

  仰答,犹有彻底者在。

  颂曰,

理极情忘退步难,转身一句葛藤繁。石人抚掌歌明月。寄语禅流莫浪看。

  (问,佛祖公案,袛是一个道理,因甚有明与不明。)

  仰答,为是一个。

  颂曰,

千差万别势隆穹,樵子休商穷与通。侧看是峰横看岭,只因身在此山中。

  (问,大修行人当遵佛行,因甚不守毗尼。)

  仰答,邪法难扶。

  颂曰,

解脱翻成荆棘因,暗中触宝漫伤身。自从拶入波离室,梵网光流劫外春。

  (问,杲日当空,无所不照,因甚被片云遮却。)

  仰答,瞥。

  颂曰,

缘见因明被暗欺,晴空何碍片云移。欲从遮照分宾主,岂借毗岚努力吹。

  (问,人人有个影子,寸步不离,因甚踏不着。)

  仰答,踏着即非影子。

  颂曰,

认影迷真最可怜,不堪忽后又瞻前。晚来演若狂心歇,童子南询脚底穿。

  (问,尽大地是个火坑,得何三昧,不被烧却。)

  仰答,火光三昧。

  颂曰,

火光三昧最芬清,切忌从他觅化城。烹熟法身冬至后,黄钟重奏一阳生。

  三观莲华颂(有引)

  一心三观,即妙法莲华也。本非定三,岂应分颂。然亦非定一,姑妄分之。读者幸勿以辞害意。

(空观莲花颂曰)觅心觅佛了无踪,一叶荷香裹太空。消尽涅槃生死梦,相看仍在宝池中。

(假观莲花颂曰)蕊幢叶叶含尘界,光影相吞孰可穷。历尽普贤毛孔后,始知生长福城东。

(中观莲花颂曰)剑树刀山觌面呈,莲花青赤倍分明(安经中云有优钵罗地狱,此云青莲花。复有波头摩地狱,此云红莲花,故云)。遮那身土从来遍,拟议思量转似盲。

  北天目灵峰寺二十景颂(有序)

  灵峰山,古称为北天目。辛未冬入山结制,即有偈云,灵峰一片石,信可矢千秋。甲申秋,从槜李入山,复有句云,灵峰片石旧盟新。不谓乙酉春,偶游石城。直至己丑深秋,方获归卧也。俯仰泉石,胜概纵横,纪其大者,略有二十,聊当化城,毕兹余喘,自非乐土,终弗与易矣。

鹫岭遥传袛一枝,由来吾道贵闻知。但从龙树通消息,不向黄梅觅破衣。(大雄峰○群峰之中,巍然端坐,为山正主。)

应据当阳显别传,较来仍是正中偏。马驹踏杀人无数,毕竟还他怀海贤。(百丈峰○大雄之东,危岩杰峙,俯临万竹。)

大壑风吹匝地寒,芙蓉削出翠难看。几翻倒岳倾湫后,方识孤危却自安。(独立峰○大雄之西,峭壁千仞,有若天门,亦名海日幢。)

九品何须一一求,戒乘俱急已前收。须摩去此洵非远,触目标心寄玉浮。(五莲峰○独立峰前,五峰行列,于寺之西,并似青莲。)

秀出双双巽岫高,不随春色醉仙桃。山中薄有天厨供,佣向人间问紫袍。(二乳峰○在寺东南,回顾梵刹,情同慈母。)

度他何必起风波,莫怪齐东传事讹。纵使铁船终不烂,几人能听屈原歌。(神舟峡○俗称灵岩豁,两壁峭立,相传为神舟行处。)

虚空为虡大地枹,无问自说声有无。唤醒痴禅计离绝,但观一诺还一呼。(天鼓坪○大雄百丈两峰之间,行时皆逢逢有声,震动岩谷。)

两涧泉声夹竹冈,恍疑罗带曳琳琅。经行饭后无余事,一任跏趺送夕阳。(碧玉坪○在藏堂东,修竹巨石,可行可坐。)

闻说从来道不孤,万筠丛里卧璚株。凤兮未肯甘衰德,早向深林避网罛。(映碧坪○在藏堂西,与碧玉坪相对,皆从大雄峰而发,如两瓣青莲华叶,是为梵刹内护。)

不是因缘不自然,大雄特地露言诠。刹尘演说虽无隐,水性终须饮者传。(秘藏岩○在映碧坪北,大石三座,如伊字三点,不纵不横,不并不别,其前可结小茅。)

四性无生八不该,谁将宗说强分开。但看滴滴归沧海,始信源从阿耨来。(龙树泉○旧名龙泉,祈雨最灵,载一统志,山由此得名。正在大雄百丈两峰之中,堪表中道,如龙树大士,造中观论传佛心印,其味醇正,润益无穷。)

百丈峰头涵蓄深,泠然东国沁禅心。维摩摘取虽非远,未许贪夫着意斟。(欢喜泉○出百丈峰之东,冬夏不绝,饮之甘美。)

忍土尘劳不可噬,能仁格外垂恩济。引取珠王十四枝,来向山中宣妙偈。(安养泉○出大雄峰之西,味尤醇美,犹若醍醐。)

历尽青山数十层,盈科聊就此中澄。长空如洗标孤影,不向污流别觅朋。(澡月池○在碧玉坪西麓,积龙泉所成也。)

未必神舟是戏詀,坐闻泉水日喃喃。满慈久已成狮吼,暗证徒将口舌缄。(谈经石○俗呼神舟石,在安养泉左,可坐廿余人,时泉声淙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