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天然禅师语录


  天然是和尚塔志铭

  司马总宪南丰汤来贺撰

  禅师名函是。字丽中。别字天然。华首独和尚法嗣也。初六祖灭后。派衍五宗。其一曹洞。凡三十二传至博山无异。异传华首道独。独传师及函可。可以罹难化导沈阳。师既得法。历住江右粤东诸名山大刹。说法度生逾四十载。康熙乙丑八月二十七日示寂雷峰。明年四月诸大弟子奉龛建塔于丹霞佛日山麓。又明年丁卯法嗣今辩以书状来请铭。予与师道虽不同。然曩宦粤时已心仪师。后复游粤。访师于东莞芥庵。为予言儒佛异同之旨。比入匡庐。又访师于净成。予于师固渊明之与慧远也。其敢辞铭。师本姓曾。世为番禺望族。初名起莘。字宅。师生而胎胞紫衣。堕地始出。六岁出就外传。自觉身若陨虚。大哭而返。如是者再。十三思注周易。问太极相生于塾师。为依文解说。师曰。此名言耳。太极究为何物。且两仪未生。极从何住。两仪既判。极从何去。塾师不能答。十七补诸生。辄以康济为己任。或教之持咒可长智慧。自苦心念不静。遂起疑情。如是有年。向所扰者顿如冰释。及阅传灯录。不会厥旨。并丧所得。乃大疑惧。遽求出世。父母曰。汝欲出世。当俟名成。师体志懋勉。蔚为名儒。年二十六举崇祯癸酉乡试。榜发日方歌鹿鸣。坐念功名富贵与己无预。上甲戌春官。归涂病剧。感异梦而愈。自是断欲绝荤。参究益力。衣不解带者弥月。大悟玄宗。丙子冬谒独和尚于黄岩。往返叩击。针芥相投。独示以偈曰。风幡一颂解投机。千里同风事亦奇。三上黄岩问端的。实知野老不相欺。己卯公车复上。舟次南康。值独和尚移锡归宗。诣求祝发。先是 诏行保举。师以大臣交荐。当得美官。乃谓选官不如选佛。弃犹敝屣。壬午省亲。广州宗伯陈公子壮率诸人士请开法诃林。师以文人慧业。深入真际。直见本源。断诸委曲。全提正令。大阐纲宗。行无等慈。目空千古。缁素礼足。凡数千人率皆有叩则鸣。无挹不注。甲申后避地雷峰。旋徙栖贤。更历华首芥庵海幢丹霞诸刹。所立规矩整肃森严。一切外缘视若尘垢。当平藩镜粤。敦请再三。至不获已。以宾礼见。次日不辞而返。师虽处方外。仍以忠孝廉节垂示及门。以故学士大夫从之游者每于生死去就多受其益。甚深缔信。抑且为法忘躯。竞相落 。绍隆圣种。弘赞宗猷。师师济济。一时独盛。缘师颖脱尘劳。正当韶年得志。父母妻妹子媳先后俱着条衣。实有以作观感也。晚年退居▆霄峰之净成。犹孜孜汲汲。为法求人。每一言及先宗。辄为陨涕。时佛法滥觞。惟师门风孤峻。与诸方异。▆有宰官欲以世法绳诸刹。乃返雷峰。既而示疾。预▆去期。临行手偈示众。端坐而逝。距其生万历戊申十月十四日亥时。寿七十有八。僧腊四十有七。所著有各刹语录。楞伽楞严金刚三疏。禅醉焚笔。似诗诸书。嗣法弟子海幢阿字无。栖贤石鉴覞。丹霞澹归释。雷峰西堂仞千壁。皆先师入灭。余各分化一方。其高隐鹤鸣诃衍摩则师之罗睺罗也。铭曰。

三教同源等无异。惟兹杓人乃二视。儒门澹泊世交丧。誓向空王竖赤帜。诸见既灭觉照空。得无所得住圆位。一毛头上现全身。大千抛掷同游戏。从上窠窟尽掀翻。瓦砾生光无剩义。目空今古道风孤。世出世间扶正气。八坐道场四十秋。龙象蹴踏谁能企。南天佛国赖重兴。洞上纲宗终不坠。我无生灭随因缘。道树忽枯涅槃至。恒沙劫坏塔巍峨。如是如是亦如是。

  咏梅诗序言

  天然老人以名孝廉早谢举子。业入选佛之场。其事在鼎革前。非他有托而然者伦也。老人为博山之孙。乃建立其宗旨于广南。一时道望之高从游堵益众。会下澹归师予同年友也。羊城平定之后。安集为难。予鞅掌为俗吏。曾再通澹归。信不及访。因不及一谒老人。老人曾从平藩请一入城。予适有他务羁。不得见。兹去粤有日矣。念此常为歉然。有客以老人梅花诗示。者云。澹归致言。索予序。嗟乎。予不见老人。今得附名于其诗。使老人见我。乃予之幸也。夫诗之一道。本非禅家所贵。然而古德多为之。其咏梅未尝沾沾于梅也。原风人之意。如河鸠淇竹非为比。即为兴。大都偶感于物。以寄其怀云耳。若必咏物之体。求之将曲。肖其形质。微写其性情。博征其事实。非切而能工。不以名执。此评诸咏梅者。林逋暗香疏影二语而外。可称者宁有几哉。然而昔人咏梅往往多百篇。今老人之作亦百有二十篇。嗟乎。吾知老人之托意深矣。夫佛之妙法取之莲。老人之微旨取之梅。以例之柏子草头。老人之咏梅未尝非说禅。岂可以诗观之耶。然即以诗观之。此老人诸作其格高矣。其趣合矣。其词为雅驯。又岂他百篇者所可及哉。同时有名孝廉美周黎公与老人俱以大法自任。美周前在扬州。有咏黄牡丹诗十首盛行于时。夫牡丹之黄者特表异于繁艳。而梅寂守其清寒。各有所取之。他日美周以节烈终从世间法。老人常逍遥于方外游。嗟乎。予于兹咏梅诗得之矣。

  赐进士出身通奉大夫山西布政司王庭拜撰

    天然是禅师梅花诗

  门人今辩重编

  五言律

  一东

白花轻一放。万壑尽春风。蜀客相逢处。何郎寡和中。烟荒村路断。人去水流空。却忆霜零后。云山望欲穷。

  二冬

荒榛迷远道。绝岸一相逢。漂落非残雪。横斜傲古松。目空烟暝色。迹混猎樵踪。自顾同寥廓。随云隐乱峰。

  三江

寒溪疏影瘦。夜静水淙淙。雪重从衣薄。烟深带月降。不因惊碎玉。何处觅枯椿。四望江山暗。泠泠独倚窗。

  四支

独秀一林悄。寒山薄暮思。风烟愁见晚。桃李恨生迟。观世疑空劫。论交与古期。莫云春渐暖。应记未开时。

  五微

倚空寒夜月。林静鸟声稀。一自逢人少。方知与世违。云烟笼不住。泉石好相依。香入初风醉。临崖悲采薇。

  六鱼

春愁看不极。空谷此情疏。地僻先明月。天涯迟素书。立残三尺雪。坐老一园蔬。岂待东风至。云中香有余。

  七虞

催人头已白。朝夕共躇蹰。踏雪香非远。寻香雪又无。岁寒伤一折。春入老千株。村路溪桥迥。垂垂清影殊。

  八齐

晚雪风初细。花开山鸟啼。易寒迎日近。难见故枝低。独树纡樵迳。丛芳狎钓溪。名园多蔓棘。聊傍石桥西。

  九佳

故园黄叶尽。风雪旧生涯。孤壑春先醉。同人月在怀。抱香矜独处。残梦怯寒蛙。道路云烟渺。寻芳到古崖。

  十灰

去年为春落。今日为春开。万里谁相识。白衣人又来。望穷云鹤影。愁断杏花杯。一自幽香动。群芳梦欲回。

  十一真

不到空山里。孤标恐未真。严枯今日景。初蕊百年春。江店烟中树。荒台月下身。平生信幽节。寒夜自无人。

  十二文

荒原人影寂。孤雁不堪闻。惟有一枝秀。乘风寄白云。王尘初夜静。素色晓霜芬。珍重冰棱意。前山日未昕。

  十三元

幽根不可拔。岁岁老蓬门。绝俗临危石。依人傍远村。有花应有雪。堪对不堪论。爱尔疏斜影。寒山知独存。

  十四寒

一从秋色老。寂寞倚栏干。花发春何限。春来花欲残。不因伤岁暮。能得几人看。为语禁寒者。杨州兴莫闻。

  十五删

别有凌霜意。枯荣从去还。不堪横却月。以此到庐山。草色催人老。幽葩空自闲。春风能解冻。零落岂须攀。

  一先

灞桥春色早。迢递到穷年。韵落江城杳。香流古涧前。一峰新雪月。千里旧山川。翘首人间世。寥寥共远天。

  二萧

寒尽花初发。相逢慰寂寥。遥知日照处。不与雪俱消。闭户来春色。随鞭过楚桥。古今情未已。江国正萧萧。

  三肴

孤山空自放。岂问岁寒交。但得香在石。何妨露满梢。叶凋深见月。鸟过不栖巢。最是幽人意。谁当共结茅。

  四豪

万卉休穷腊。孤芳此独劳。枯藤发寒焰。春色动林▆。雪暗光逾满。云低影自高。萧条生理别。方啸北风号。

  五歌

不入芳菲迳。栖心当若何。独辞春日短。因共白云多。素色和烟老。疏怀逐雁过。秪应同静者。零落在▆▆。

  六麻

渐觉朔风急。疏林日影斜。悲时同落叶。积素独呈花。寒坐三冬促。春光一夕赊。少陵忘却恨。应负此心遐。

  七阳

非关衰世意。皎皎一凌霜。爱我不嫌白。怜人秪自芳。幽怀如有寄。孤放若为狂。但到春深处。悠然思共长。

  八庚

涸落知谁世。危危独向荣。为怜衰草色。不尽倚寒情。泉石何曾暮。烟霞余此生。疏斜如可似。真悔一时名。

  九青

欲折不堪寄。晴窗香一瓶。寂寥须此鉴。消息可谁听。爱雪惊同色。和烟混独醒。更饶穷腊韵。孤雁下寒汀。

  十蒸

篱落难为色。山寒情不胜。素襟堪对石。幽韵却疑僧。冻腊他年恨。春光昔日曾。霜中谁可念。令我独凭陵。

  十一尤

独出群芳后。凋零感暮秋。吴宫花草尽。汉苑晚香留。白发宜松老。闲情共竹修。月明风露满。无事到春愁。

  十二侵

举世浑如夜。何人问素襟。空山曾有梦。秀色自成林。已办穷年计。宁愁晓露深。夕阳流水处。古韵日沉沉。

  十三覃

立雪终何极。深寒亦自堪。谁当寻素侣。知不到茅庵。此日云中趣。千秋石上谈。大庾花信捷。春色满江南。

  十四盐

离离孤影绝。因月到疏帘。尚有余香在。殊增老衲嫌。暮云旋欲合。朝雾不曾沾。独倚寒岩醉。无人韵更添。

  十五咸

濯濯寒逾洁。惟当老碧岩。幽心矢霜雪。疏影托松杉。山静云千树。僧归月一帆。无人知此意。长咏付琅函。

  七言律

  一东

乾坤浑灏郁巃嵷。物化承阳气候通。万汇初回先素色。群芳未绽暗香丛。风飘雪蕊随烟散。月冻溪明一树空。惭愧梁园觅不见。独留孤韵古今同。

  二冬

笑抱闲情自一峰。东亭何处见春容。相期深谷惟明月。不畏岩寒共老松。带暝坐醒初夜梦。倚空愁破五更钟。生来傲骨惭烟火。半落溪桥溅短筇。

  三江

聊将春信渡寒江。映雪清姿色未降。零落风烟同白鹭。萧条形影对银缸。梦回香远人何极。望入云端眼一双。万紫千红看若此。解衣谁与卧虚窗。

  四支

孤芳无地足栖迟。木落溪寒又一时。瘦骨且随岩壑老。素香不使水云知。蒙蒙太古几忘岁。寂寂空林欲待谁。倚石自怜霜雪意。百年春色正相期。

  五微

一围寒玉影离微。独坐山头夜不归。晓露未干窥石室。夕阳初下映柴扉。似怜高士埋空谷。犹听孤猿欲揽衣。梦断罗浮春尚早。北风吹雪两霏霏。

  六鱼

寂历空山清梦余。一枝斜映六窗虚。幽人抱镜临秋水。老衲凭松读梵书。坐石不知寒夜永。闻香方觉朔风初。春深正恐无寻处。珍重衡门影自疏。

  七虞

曾和积雪暗前途。雪里闻香风味殊。万里烟销春信达。闲亭玉立客心孤。影沈寒水空无雁。光浸长天月在湖。终古离披君不见。腊穷人散独踌蹰。

  八齐

山寒石瘦暮云低。一道晴光混不齐。万古鸿蒙自今日。何年开落到西溪。孤松鹤立烟霞老。野渡舟横樵舍迷。我亦危危人影外。凌风台上笑相携。

  九佳

一翻寒彻影参差。扑鼻余香韵自佳。昼共白云连绝巘。夜同明月醉空阶。为惭芳草迟春陌。独许梨花到石崖。是处江城吹欲落。泠泠古调可谁谐。

  十灰

含章花事已成灰。为爱寒溪带雪来。一望白山人稳坐。数声清泪梦初回。多情且共三生石。好月相寻绿橘杯。岁岁凌霜君自惜。莫教憔悴北风催。

  十一真

开遍江南未是春。春光辜负陇头新。幽姿濯濯清霜月。道韵森森白发人。松柏无香须忆我。溪山依旧可谁伦。岂因举世惭珠玉。顾影寥寥亦自亲。

  十二文

荆南似雪恨空闻。地老天荒始见君。霁色同人能悟物。正襟危坐若无群。离离疏影先春动。皎皎寒光后夜分。一担枯藤探不尽。朝烟暮月为谁醺。

  十三元

斜压疏篱秪自存。香风冉冉入黄昏。独翘天际浑无色。漂落空潭不是痕。雪映高低疑近远。冰悬日夜自乾坤。朝滋夙露何劳问。多少冲寒到石门。

  十四寒

高放嶒崚天地宽。几枝清瘦自轻寒。只教杂雪披灵苑。不共含桃荐玉盘。落叶满山光璨璨。乱云深处影团团。羽衣皓首空相对。错比华嵩石上看。

  十五删

聊傍云峰共掩关。霜清月白一僧闲。秋风不折凌霄骨。腊雪逾深老鹤颜。寒涕垂膺怜懒衲。庞眉坐石傲西山。匡庐顶上湖千顷。惭杀当年汉苑还。

  一先

佳气隆隆万象妍。灵根曾植古皇前。谩随晨雾舒寒焰。识得春光是旧年。湛湛清姿和瞑醉。棱棱丰骨带云眠。无劳支老买山隐。尽有疏斜庾岭边。

  二萧

随风远度自迢遥。到处生涯香一瓢。紫陌无缘花欲老。云山有恨雪中销。看残兰菊甘篱落。聊共松杉冷灞桥。皎洁自惊寒色异。春深依旧绿条条。

  三肴

永夜空蒙月一梢。泠泠疏蕊破荒郊。只愁终古无春色。独抱寒香共石巢。逸士踏余三迳雪。老僧长傍半间茅。孤荣却为群英早。但到芳菲笑落匏。

  四豪

姓名终不入离骚。留与云烟援彩毫。岩壑何曾有霜雪。春风吹落尽蓬蒿。幽葩吐处阳和动。素蕊残时青草高。自是韶华乘代谢。遐心无耐听松涛。

  五歌

飞空带雪影婆娑。落落幽岩亦自多。千树冻云销不尽。一溪寒月又如何。光凌北斗疑长剑。雁叫清霜当浩歌。古寺森森钟磬外。有人含睇在山阿。

  六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