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嘉兴藏
- 庐山天然禅师语录
庐山天然禅师语录
德山参龙潭
亲到龙潭不见龙。分明独踞妙高峰。雪消千丈岩层出。云散长空桂影丛。明暗分时开正眼。纸灯吹灭定吾宗。划然截断千差路。南北东西脚下通。
德山今夜不答话
三十棒头振祖风。霜飞凛凛绝雷同。新罗衲子亲承令。赠得临场鼓一通。
德山托钵
须知吾道有长处。佛法从来不可传。大小岩头重说破。教人特地哭苍天。
峻岭平坡步步同。千人不见一人逢。各寻云▆鸟啼处。始信山山有路通。
高亭简隔江见德山
招手横趋不用疑。侬渠直下露全机。等闲无限渔家乐。多少痴人坐钓矶。
大隋坏
没巴鼻。有来由。梧桐叶落天下秋。离钩三寸少人酬。随坏于今作话留。
坏亦坏兮随亦随。一枝红杏出墙来。通玄不是人间世。满目青山长翠苔。
石霜不坏
大千俱坏渠不坏。灰烬烟销天地青。莫向风前频独立。溪云山月妒人醒。
玄沙三种病人
用尽心机种牡丹。种成擎出与人看。寻春时过石桥北。一望红云十亩残。
盲哑聋人满大唐。纷纷锥劄费商量。一回搕破髑髅额。始笑诸方技不长。
僧请益云门三种病人
传道云门武艺闲。相逢狭路转身难。谁知红紫枝头别。到底春光一样看。
云门东山水上行
非思量处莫思量。枯木龙吟音韵长。搏浪沙中逃万死。原来祇是旧张良。
如何诸佛出身处。向道东山水上行。惭愧云门关不住。话头传得到于今。
南院啐啄同时
才云啐啄同时用。一棒当头认不真。荡尽烟波无歇处。回头只在把梢人。
夹山参船子
果然一笑缚狞龙。桡下分明绝异同。他年便解兴波浪。特地溪山云月中。
首山竹篦子
歌舞当筵明月空。华枝摇曳笑春风。忽然触起心头事。竖尽寒毛眼底红。
汾阳参首山
此事虽无大不大。几回信了几回疑。谁知影落澄潭远。举目寒光总未移。
洞山麻三斤
娉婷独坐不胜情。帘外何人错认声。细语微吟听欲绝。呼郎一字最分明。
跨海凌风入大唐。山呼万岁见君王。无端认得捉刀者。未出关门已受伤。
百丈恒参法眼于外道问佛话悟旨
脚跟处处绝追寻。又向白云深处行。把住要津无路着。全身已到月华心。
云峰悦参大愚芝
乞化堂司僧本务。实无佛法与人论。于今末世难分辨。瞎眼阿师却认真。
黄龙三关
我手何似佛手。黄面瞿昙不知有。横穿鼻孔倒骑牛。一生不着随人后。
我脚何似驴脚。一步一步频蹋着。紫陌荒岑独悄然。人前切忌峥头角。
生缘在何处。不是上天堂。定是地狱里。若更拟思量。劈口打杀你。
兜率悦勘僧三问
秋山寒月净无瑕。贪听溪流路渐差。最是夜深猿切处。一回肠断泪交加。
分明一个佳公子。日日烟花醉未休。搭得断头华子艇。顺流乘兴下扬州。
十字街头孟八郎。残年腊尽不还乡。去秋曾在湘江水。昨日人传到汾阳。
高峰枕子坠地
无梦无想无见闻。南山下雨北山云。莫随流水分泾渭。蹋倒溪桥耻见君。
寿昌大好山
大好大不好。悔蹋菩提路。人人尽说解翻身。含元殿觅长安路。
博山参寿昌悟由
从来活路少人知。上树何如树下时。父子激扬空有话。得便宜处失便宜。
先长庆参博山机缘
不落宫商调已传。万牛难挽箭锋前。儿孙纵有千钧力。争肯推爷向里边。
婆子烧庵
寒岩枯木自朝朝。俗汉何曾负阿娇。春色暗藏关不住。一团红焰至今烧。
枯木寒岩端的事。烧庵趁出好知音。莫将意气论宾主。埋没侬渠一片心。
一回抱住问元因。二十年来旧主宾。个话不堪提起处。知心原是负心人。
倩女离魂
倩女离魂事亦奇。娇娆盖代少人知。拈来勘破山中衲。真假亏他一顿思。
淫怒痴即戒定慧
春到雪消江汉碧。夏来荔擘水晶团。活计在君君自用。莫教眨眼受人瞒。
尘劳起而佛道成妄想兴而菩提现
荷叶过风香十里。梅花逊雪白三分。从他起也从他倒。佛道尘劳总赖君。
一念之中得见十方诸佛
千念万念非别念。相看特地更寻谁。若于离合有无处。说得分明错过伊。
嘉兴大藏经 庐山天然禅师语录
天然是禅师语录卷第九
嗣法门人今辩重编
赞
释迦文佛
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即今拈香插花者是群生。低头作礼者是群生。还见佛身么。咦。夜行人只贪明月。不觉和衣渡水寒。
月影横空遍十方。随波荡漾浴寒光。临流不觉全身在。却令他人为着忙。咦。是甚么。
古佛不在劫先。今佛不在目前。白毫光吐秋月圆。无云万里潭中妍。随笔而画。纵口而赞。又安知夫当处常湛然。
四十九年。一场热闹。唇不盖齿。手长于袖。末后拈花。掩面而走。带累儿孙。将无作有。只管向前。全不顾后。浑身里许。合掌稽首。无以为赞。腊寒梅瘦。
无相中生画不真。分明觌面现全身。毫光举目成瞻仰。脚下浑忘千辐轮。
谁为诸佛师。而乃开知见。日用本寂然。电光徒自闪。韶阳擅全机。一棒全身现。全身现。霜叶染空山。西风濯寒练。咦。
雪山像
寥寥劫外绝知音。流水高山韵独深。半面娇娆君自委。多情不欲尽披襟。
栴檀像
忉利摹来第一尊。灵山曾记付儿孙。老僧不是韶阳子。一任千峰听月猿。
阿弥陀佛
明月随波注大江。波波相接影横长。临流坐爱清光满。不觉和身入醉乡。
除却四十八愿。收起母陀罗臂。儿孙口向谁开。西方何处卓地。一任梅花雪里寒。香尽春残空有鼻。
观世音大士
悲心一片玉壶寒。影落溪流远近看。觌体分明沁毛骨。碧霄深夜撼阑干。
大士之心如流水。遇曲逢直无回止。只今溪云海月间。时时示人人不委。随其所重靡不周。去其所畏如措地。我亦曾承大士恩。口不能言心如醉。愿与拈香择火人。尽未来身同顶礼。
大士无相。如镜中像。大士无声。如空谷响。物遁声销。大道指掌。无眼而见。色不能仿。无耳而闻。非声外赏。处声色中。绝声色想。举念不为。是超情理而往。逸乐与忧患。折旋兼俯仰。冥冥漠漠间。夜半日轮朗。大士不舍我。我自成欺枉。普告敬礼者。断然入俦傥。
眼声耳色。言思路绝。大士于中。布广长舌。善听如聋。善说如哑。打失布袋。呼牛作马。我唯心知。赞不可尽。一味顶礼。坚固深信。书与不退。合掌瞻视。视所视者。宛然无二。无二分别。攀仰弗及。面门突出。大地历历。咦。腊月梅花焰。寒夜光如雪。
千手千眼。从何处起。一时俱到。在水镜里。或慈或威。亦悲亦喜。如日中影。无有终始。觅之弗得。非声色比。言思断处。似则绝似。遂以为然。是则未是。惟古与今。人莫能拟。然而凡圣愚哲。均乐利焉。以为可恃。
智绝真空。体应群物。物岂他物。有感斯通。空非顽空。无远弗届。来无所从。去无所至。苦乐如梦。觉迷一致。祇此深慈。弗休弗憩。是故稽首。观音大士。
众生悲极感自现。不逾众生悲感中。自悲自感还自现。大士无心水月同。月印千江江影透。大悲三昧所成就。
大士如镜。照一切心。大士如月。清光普临。万象历历。随感而寂。慈能摄慢。悲以化执。机器靡定。同归静正。但办肯心。何疑于圣。我昔早年。将悟未悟。稽首皈诚。曾获冥护。梦里投机。如箭锋拄。宾主出入。有语无语。越三十年。宛尔昨日。凡一念至。铁与磁石。愿汝小子。但坚信此。
通身是佛。不似一物。随物现形。作不请客。示彼群生。应念而得。在形色中。非声非色。超声色外。不离动寂。千手目兮赴众感之无端。返闻闻兮会万机以冥一。合掌低头应自知。莫待当来问弥勒。
落笔已遭人贬剥。何如文彩未彰时。婆心不觉全身露。笑杀深山老古锥。
佛之一字。永不喜闻。矧百千亿。盎粹氤氲。丽大慈日。布正觉云。寂感一致。悲智攸分。循声而应。普视人群。瞻彼瑞容。稽首殷勤。愿汝英哲。发自心忻。合掌赞叹。无第二人。
道以无心得。相以有心现。无心割截平。有心庄严展。无心无罪福。福罪有心见。割截与庄严。有无心转变。一人成两心。两人圆一念。积精遂密藏。至诚忻佛面。大士无缘慈。照临同时遍。各以佛子根。真实通方便。
大士像为叶俗士所施。比丘今球疑别纸截去上幅。惧而裱之。藏笥中。比丘今帾请供乞赞。焚香作其上。
万卉千丛待化工。微云细雾澹和风。是谁不在空蒙里。祇有枝头春独浓。
一泓水树横秋色。半枕松风归鹤声。个里未能忘宿习。因人幻出百千情。
仰吾师之深慈兮置十二类生于怀中。随所求而各给兮知根欲之无穷。天与人之不可顿易兮聊止啼以黄叶。妄无体而必终兮尔乃需之情竭。望东方之既白兮犹蒙蒙其复晦。同乎迷若相濡兮谁独当机感之会。入大冶而不自知兮感天泽之一勺。时忽遘而顿醒兮悔从前之昧略。顾吾身之独遭兮几旦暮而失之。觉而后知其将告兮叹虚白之靡移。匪覃恩之浪浪兮孰执手而同归。底干慧以极果兮誓始终而相师。释及门之洗心兮礼顶踵而陈词。
一念能观万类心。耳中云树眼中音。灵光在处堪瞻仰。五体炉前非古今。
容光岂问山高下。遗影谁论水浅深。不识塞鸿秋月意。且随光影散烦襟。
大士灵通。多在忍土。以无缘慈。哀五浊苦。感应道交。如子得母。水中月影。非去非到。空谷响声。前后之步。我以心眼。观大士处。几丧目前。而哑然住。能非所观。所非能觑。绝待而歔。有语无语。以示禅者。如箭锋拄。俯仰折旋。无容顾伫。信口而呼。纵目所注。神光俨然。不可思虑。大悲观音。为物作矩。共此未来。皈命顶礼。
普贤大士
心本无生示现生。示现之中无有我。无我我所虚心境。诳惑世间与同事。一切世间悉如幻。识取如幻真实现。差别无非根本智。根本差别无有二。文殊为唱普贤和。二妙圆成如来住。何人以此微妙笔。绘出普贤无相身。骑象直向华屋中。一毛头上帝珠重。
布袋和尚
大地一布袋。谁当司其橐。展口收不得。举足徒踯躅。双眼笑不休。满腹安不着。寒潭无底。春风有脚。青霄绝点云。触断骊龙角。莫。莫。
未离兜率。已在人间。祇为寻人。不肯住山。阅尽天下。惟有一笑。宽着肚皮。一文亦要。逢人便道。是真弥勒。而我以为。不似一物。奉劝孟八郎。李四张三难覆藏。
十八罗汉
偶读苏子瞻文至十八罗汉赞。失笑曰。大智人面前有三尺暗。洵非虚语。取而别之。
第一尊者
结跏正坐。蛮奴侧立。有鬼使者稽颡于前。侍者取其书而献之。
咨尔四人。拜跪坐立。知与不知。各有其失。千载之下。令我笑杀。棒之不能。请代以笔。
第二尊者
合掌趺坐。蛮奴捧椟于前。老人发之。中有琉璃器。贮舍利十数。
伊何以见。合掌而嘿。蛮奴捧之。老人发之。宛如琉璃。中有一物。若曰舍利。莫贩卖佛。
第三尊者
扶乌木养和正坐。下有白沐猴献果。侍者执盘受之。
彼扶木者。未尝不是。嗟尔白猴。亦能尔尔。执盘而受。意不在果。所得已多。颠倒则个。
第四尊者
侧坐屈三指。答胡人之问。下有蛮奴捧函。童子戏捕龟者。
尊者以手。胡人以口。蛮奴捧函。童子戏捕。万世如见。贫儿骤富。独我野人。不觉笑倒。
第五尊者
临渊涛抱膝而坐。神女出水中。蛮奴受其书。
临彼深渊。不可错足。抱膝何为。如虫御木。神女跃出。蛮奴受书。非此则彼。如之何如。
第六尊者
右手支颐。左手抚稚狮子。顾视侍者摘瓜而剖之。
右手支颐。左手抚狮。顾视侍者。其色怡怡。但令人见。不许人知。罪归家主。何以谢之。
第七尊者
临水侧坐。有龙出焉。吐珠其手中。胡人持短锡杖。蛮奴捧钵而立。
夺颔下珠。不无尊者。何似骊龙。有而能舍。笑杀旁观胡汉儿。一杖挑翻须弥山。一钵啖干沧溟水。咦。我也放不得尔。
第八尊者
并坐而立。加肘其上。侍者汲水过前。有神人涌出于地。捧盘献宝。
尊者善说。侍者善听。惟有神人。倒行正令。何以复之。如驴觑井。
第九尊者
食已拓钵。持数珠诵咒而坐。下有童子构火具茶。又有埋筒注水莲池中者。
食已拓钵。宴然坐地。口诵手持。谁堪听视。唯二童子。择火注水。不可道着。拈鼻失嘴。
第十尊者
执经正坐。有仙人侍女焚香于前。
正坐者谁。匪示匪默。告汝仙人。焚香即得。大地山河。丛林草木。无有少法。与尔为物。是故尊者。执经而一。
第十一尊者
趺坐焚香。侍者拱手。胡人捧函而立。
趺不是坐。焚不是香。侍者胡人。眼短鼻长。六十二见应难避。秋雨松风声琅琅。
第十二尊者
正坐入定枯木中。其神腾出于上。有大蟒出其下。
尊者正坐。如木亦尔。神出其上。蟒出其下。毕竟何似。似不似。秋风起。吹折门前一株松。夜半背手摸枕子。
第十三尊者
倚杖垂足侧坐。侍者捧函而立。有虎过前。有童子怖慝而窃窥之。
倚杖垂足。不可方比。俊哉大虫。却会斯旨。童子何为。故曰是汝。
第十四尊者
持铃杵正坐诵咒。侍者整衣于右。胡人横短锡跪坐于左。有虬一角。若仰诉者。
持铃诵咒。鸟飞兔走。侍者整衣。胡人跪坐。若人不会。有虬一角。所仰而诉。言之凿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