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栖法汇


中峰涌出自潺湲。分得曹溪入梵村。几处山泉名第一。何如此地问真源。

  金液泉

闻说祇园布地金。光摇池水半浮沉。上人漱齿为清供。丹液融融满素襟。

  ○回耀峰

  小愚柳 濲

一丸独挈出人间。放大毫光万劫闲。笑指扶桑回耀处。谁吹石火照青山。

  宝刀巃

宝刀巃泻动江津。挂在菩提护法轮。要使众生无恐怖。世间谁是鼓刀人。

  壁观峰

曾闻佛子渡长河。芦叶为舟总是魔。寄语山间行脚者。同来面壁意如何。

  青龙泉

池上莲花玉削成。青龙活水载香清。若非山下涓涓出。泥没灵根何处生。

  圣义泉

中峰云绕涌青螺。圣义分流一鉴多。欲借山中涓滴水。洒将苦海静风波。

  金液泉

金液泉洄一涧深。如来吐沫总流金。山中白日原无尽。日听流澌磨绣针。

  ○回耀峰

  瀛洲沈 澜

迟迟驹影日西流。倒入千岩紫气浮。莫向桑榆愁景暮。辉光长映碧山头。

  宝刀巃

昆吾溪上跃游龙。隐伏尘寰树几重。漫向倚天同任侠。也应随地敛机锋。

  壁观峰

峭壁凌霄势独雄。日观相峙海天空。眼前一任风云变。静里都忘造化工。

  青龙泉

琼枝袅袅水溶溶。清沁寒漪照绿茸。掩映楚天明月夜。直疑青海出蛟龙。

  圣义泉

金液。青龙夹道中。分明别有一泉通。涓涓不管流年度。花自芳菲草自丛。

  金液泉

一脉云根若有神。葆光灵气隔红尘。争流不费陶镕力。沛入乾坤万象春。

  ○回耀峰

  讱斋言有时

远公日日坐经堂。又见西山照夕阳。借问夜来何处去。却将明月寄辉光。

  宝刀巃

宝刀崒嵂立江皋。紫气干云北斗高。斩断六根无住相。笑他匕首利吹毛。

  壁观峰

高峰壁立悬千仞。老衲安禅只一心。对尔浑忘论断臂。不烦九载面丛林。

  青龙泉

灵泉谩说龙涎吐。佛子能将水脉通。竹笕引来茶灶满。涓涓不尽五云东。

  圣义泉

中峰忽涌一泉开。直下云栖般若台。分给众僧归圣义。源头自此莫疑猜。

  金液泉

祇园金沫自西来。试饮泠然梦眼开。应识山中趺坐者。此心原不惹尘埃。

  ○回耀峰

  德园虞淳熙

独有须弥转太阳。观成悬鼓欲归忙。山中慧日元无劫。一任金乌度石窗。

  宝刀巃

逢着仙人便伐毛。树神到此不坚牢。五台刺客过灵鹫。掷下真王武库刀。

  壁观峰

流云绝壁错名崟。无影何人得效颦。却被江头高士笑。折来一苇是偷心。

  青龙泉

七宿东来照一泉。骊珠洒落五云眠。号风大扇惊飞起。不放狐龙堕冷涎。

  圣义泉

义龙矫首跃云峦。好护空山第一泉。堪笑西池涌千佛。此中无圣自涓涓。

  金液泉

五色兜罗云似绵。云间仙浪正潺湲。珠王不受青牛化。吐出还丹变石泉。

  ○回耀峰

  方石陈光赞

皎日融融沧海生。西轮高度五云横。回光一照青峦遍。万象玲珑彻底明。

  宝刀巃

大块钟灵孕宝刀。山腰横带碧天高。尘氛断尽机锋敛。伏虎降龙总莫逃。

  壁观峰

危峰壁立镇禅关。坐对无言境自闲。从入少林传法后。于今又得任名山。

  青龙泉

清泉涌出宝山头。引入香厨不断流。正是青龙施法雨。空中幻化泽偏周。

  圣义泉

八功德水满西方。圣义分流脉更长。共说禅师三昧力。真源活泼注天潢。

  金液泉

宝池池底布黄金。灵液涓涓出梵林。山静云开明月下。寒光浮动见天心。

  ○回耀峰

  洪阳张 位

西方金界涌灵霞。放出毫光照宝华。千仞孤踪停锡望。通明六合是吾家。

  宝刀巃

神锋凛凛挂危岑。割断浮生利欲心。月峡龙涛寒影寂。山魑伎俩定难侵。

  壁观峰

少林枯冷费商量。若个卢都向壁厢。遗履折芦堪咄咄。高山流水竟茫茫。

  青龙泉

灵窟苍虬喷玉涎。湿云飘雾郁蓝天。莫夸千斛供朝汲。坐倚莲花叹逝川。

  圣义泉

一歃千金变性情。何年卓锡引龙泓。有缘得入曹溪路。淘涤身心圣谛明。

  金液泉

洒心琼液漱莲台。绝胜金茎露一杯。不是醍醐甘秘惜。无人寻向此中来。

  ○回耀峰

  化卿宋守一

金光倒景碧嵯峨。路渺西天奈晚何。转得法轮回夜照。翻车不用鲁阳戈。

  宝刀巃

一片雄心未可牢。迷云开处淬江涛。自从乍触机锋后。不向山前试宝刀。

  壁观峰

兀坐观空是化身。孤峰遥对折芦人。欲谈圣谛无名相。石壁寒生古月轮。

  青龙泉

一脉泉回落涧松。琳琅幽韵杂疏钟。推窗日射东峰晓。五色云中绕护龙。

  圣义泉

卓锡甘泉喷雪飞。法流不断客来稀。可怜瑞霭盘空谷。几度逢师浣钵衣。

  金液泉

粼粼波隐夜明苔。逗日迎风彩色开。莫是三生余夙愿。宛从金粟见如来。

  ○回耀峰

  释湛然圆澄

平原未到光先照。独占人间最上重。任是夕阳西欲去。还留余影射孤峰。

  宝刀巃

宝刀巃与五云连。逼塞江干落影寒。长敛依天魔胆丧。行人宜退不宜先。

  壁观峰

峥嵘突兀势棱层。谓是当年壁观僧。趺坐虽无芦破膝。通身也挂薜萝藤。

  青龙泉

神龙不职受天谴。报德无门化此泉。不是禅翁神力大。几遭血溅秽山川。

  圣义泉

一滴龙涎透胆寒。曹溪分入几多年。人来掬子尝滋味。犹下夷齐饮盗泉。

  金液泉

金液泉从竹笕来。不繇造作与安排。煮茗日供参玄客。入口须教梦眼开。

  ○回耀峰

  释雪亭圆信

草径离离山影斜。寒清入骨半窗纱。数声啼鸟破幽寂。晚色不侵茅屋家。

  宝刀巃

谁把顽岩作宝刀。劈开天地一秋毫。至今纵有英灵者。不若鸟窠吹布毛。

  壁观峰

卓卓春山不可扪。葛藤横雪立黄昏。九年坐断无音耗。一片石头千古痕。

  青龙泉

不假云雷势自豪。一喷平地尽波涛。溶溶流入浙江水。饮者如何风调高。

  金液泉

细脉幽幽隐薜萝。石边春意澹香多。虽然颜色同清浅。那识林间有异波。

  圣义泉

水性无繇藉假名。香山凹凸汝能平。源头不在千岩上。烹佛何劳问丙丁。

  ○回耀峰

  芝筠董汉策

谁信苍然来暮霭。空崖返照发天鸡。宝芳琪树皆春色。悬鼓休谈落日西。

  宝刀巃

胸悬千镜笑吹毛。捷句惊人握孟劳。委土划然曾满志。谈言无义胜龙韬。

  壁观峰

石笋千寻杳无路。鸟啼花笑自新陈。卷帘领得间中趣。洞口云封不见人。

  青龙泉

一缕寒泷有若无。谁从水乳辨真吾。翠蛟千尺飞瑶雪。行雨江村作画图。

  圣义泉

人世炎凉似沃焦。泠然一勺自冰消。中分二水真源出。独掩松关听海潮。

  金液泉

霞作帘旌石作台。蜚珠喷玉自西来。金沙池畔吞莲露。历遍庄椿我未孩。

  ○回耀峰(以下敬和家大人原韵)

  镜园董友松

纤月峰前曾伏虎。夕阳村外忽闻鸡。凭君踏遍寻春屐。回眺灵岩日未西。

  宝刀巃

带挟青霜拂鬓毛。谽谺历尽问劳劳。何如白日苍烟外。收敛寒芒秘六韬。

  壁观峰

尘世迷楼空暮霭。梵宫琪树似星陈。欲知海阔天空处。借问当年面壁人。

  青龙泉

幽壑潜鳞认得无。卧龙曾自比夷吾。谁将钵水兴风雨。幻出云林破壁图。

  圣义泉

火溢灵泉石欲焦。间参圣义霍然消。探源记取中峰外。来看沧江八月潮。

  金液泉

欲吹阳气作春台。却向金茎挹露来。八宝瓶倾杨柳韵。青童终古尚婴孩。

  ○回耀峰

  汾园董师植

背飞青鸟长烟没。山罅光寒露碧鸡。身世荣枯谁悟得。半开花外日沈西。

  宝刀巃

铸就鸣鸿纺綷毛(鸣鸿。刀名。黄帝所铸)。横披霜锷涤悁劳。千岩云卧呼不起。苍水神龙扪赤韬。

  壁观峰

斜倚灵峰拈落叶。无端花雨烂然陈。窟中狮子听消息。林静江清月近人。

  青龙泉

一片滢荧心欲无。涓涓碎玉浸昆吾。药镵春暖烹香液。肯向人间授绿图。

  圣义泉

暖浮花乳入铜焦(铜焦。石洞名)。滴沥声清梦未消。今古不知几冬夏。秋心泻尽作冰潮。

  金液泉

金莎晓溜出层台。谷口风疏香自来。分得余甘酿春色。漱芳枕石意如孩。

  ○回耀峰

  鸥亭汪文桢

海上晴波荡日华。才升峰顶又将斜。金轮旋转无多地。赢得西岩起暮霞。

  宝刀巃

古铁坚顽霜刃新。峰头光怪起嶙峋。金刚掣手当空立。蓦地横抽许活人。

  壁观峰

踏破江波一苇轻。壁间苍翠古苔生。九年枯坐缘何事。独立孤峰任意行。

  青龙泉

飞流千尺下晴峰。个个筼筜接水筒。拾得波心颔珠在。当前抛出戏骊龙。

  圣义泉

圣谛由来本廓然。中峰何用强名泉。涓涓不断寻常事。莫使澜翻误眼前。

  金液泉

大地茫茫总布金。源头点滴到如今。爱河欲海何因见。要与针头仔细寻。

  ○云栖纪事二十韵

  鸥亭汪文桢

净域崇三宝。诸天扈 九重。莲香传伏虎。云影驻回龙。山隔江潮转。泉当竹径冲。潺湲金液水。岝崿宝刀峰。结社来深谷。诛茅卓瘦筇。东阳腰带减。慧远足音跫。白业因兹启。红尘不敢封。六时成海会。三观契心宗。朴俭僧规肃。流传法雨浓。何妨存苦行。安用逞机锋。
 圣德怀深眷。 时巡访旧踪。吴都浮紫气。禹穴奠黄琮。道与斋心合。行由觉路逢。鸾旗萦翠篠。羽盖偃青松。十笏珠宫现。千华 黼座供。祗林周法界。兰若展慈容。解网宽生类。提筐抃老农。
 皇情方畅遂。佛力共陶镕。幸企扶轮化。惭非珥笔从。瞻 天犹咫尺。胜义警晨钟。

  附对联

  初住云栖

竹笕三五升野水

蓬窗六七片闲云

     又

屋壁空疏。八面喜逢青嶂合。

溪山寂静。四时惟有白云栖。

  三聚亭

翠霭封中觅路

碧峰尽处归庵

     又

天衢有路通芳竺

梵世无为见古村

  三门

古刹重开。五色瑞云栖止地。

禅林肇建。万年宝历太平时。

  善会门

慕至道而决意精修。堪同此会。

惮清规而无心上进。莫入斯门。

  净业堂

王极乐六八大愿之慈尊。绝限量寿命光明。不离当

处。

过娑婆万兆佛邦之净土。妙庄严楼台池沼。元是吾

乡。

  禅悦堂

逐队二时。逢阎老打算饭钱。能无欠否。

饱参一念。对庐陵近来米价。得不难欤。

  高步

楼阁将登。也须从这里过。

阶级不落。毕竟是什么人。

  演法堂

九会融镕。六十万字之雄文。圆极一乘性海。

千华授受。五十八篇之大戒。弘开三聚法门。

  随止居(即刻经房)

迹远红尘。日近僧规成净侣。

身依白社。时亲法宝度凡情。

  小云栖众信士重建演法堂记(附刻)

  粤稽云栖。创自宋。越数百年。有
莲池大师。重辟道场为念佛放生所。而规模崇起焉。又越二百数十年。有同里诸君子。联净社。广放生。而小云栖继起焉。夫放生者。体天地好生之德以为心诚善举。第有放而无养。则不遂其生。反以速之死。非全生之道。昔云栖创建水陆道场。其规制有放生银三两。并生食银一两。其法至今无弊。维时以寺距城远。复于西北两门创上方长寿二寺。凿放生池。以便放生者。自撰碑记。谓以是为之兆。兆且引而蔓延之。不知继此而兴起者更几池也。则其愿大矣。小云栖者。同人慕云栖放生旧事。从而推广之。先是吁诸阮大中丞。请于西湖复古制。未果行。岁癸亥。廉得东。城余庵为余姓所舍。有殿庑寮房。池之大可二三亩即卜此为课佛放生所。嗣以牛栏羊圈豚栅鸡栖不备具。旋购邻庵。兼买民舍联络。而拓其址。更盖牲厂鱼池等。并另构三楹。崇奉
莲祖像。落成时。以小云栖名。盖法五云旧事。而规模小之也。夫同一放生。而大小云栖各异。云栖在山中设放生所飞走各类充牣其中。既有生食。众僧复减口以养之。除刍茭。约费粟二百石。城内外放生二池岁费百余金。自来无缺乏。若小云栖。则牲粮。及一切经费。统计常年捐款。并书院乐输外。不及半余。须另募以济之。寺在城隅。地窄而牲多。故各牲以每种若干定为额。余仍送大云栖寄养。贴生食焉。但此项须募施。多寡无常数。亦非久计。同人正拟捐赀购田收租息作牲食。斯议未及举行。会壬申冬。寺厄于火。经
高大中丞具折入
告。奉有
谕旨。于盐务中给银五百两。余着僧人募建等因。遵将此项首建
莲祖殿。其余各工。众商吁于
常盐政。筹款修复。费尚不赀。须添募以蒇事。同人爰集而商曰。专济云栖生粮一项。与其逐年劝捐盈绌不定。何如乘此兴复寺工之际。我等捐建一水陆堂。重定新规于功德内加生食银三两以为小云栖寄养之生粮。在作功德者既不惜此些须而在放生者实可行之久远。岂非两利之道。众韪之。乃相度烬余。唯演法堂最高广。估值需一千六百金。随如数募齐。选工料。而敦请谙练者督理之。不日工竣。内坛启而生食增矣。遂将此意告常住。刊刻木榜。宣布一切。咸使闻知。并欲其经久勿替。令后人知重建斯堂之有自也。谨叙颠末而记之石。

  时
嘉庆十八年六月之吉佛弟子丁焘谨识。

  五云精舍。自宋初乾德五年伏虎禅师开山。逮有明弘治七年。霖雨发洪。殿宇倾圮。经像漂没。中废者几百载。至隆庆五年。
莲池师祖结茅三楹。以念佛放生标最胜法幢。嗣是善信皈心。渐成兰若。阅今二百余年。称名胜古刹。屡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