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栖法汇


  赵定宇作阎王

  少冢宰定宇赵公。与云南巡抚陈玉台同年。公以万历丙申三月望日捐馆。时玉台在任。因内人病。扶乩请神。神判以死。因恳乞救援。神云五殿阎君方新任。其人刚正。不可干以私。无以为也。问新任何人。曰。常熟赵某耳。俄而讣至。则任期与讣期吻合。陈大惊异。或曰。阎王带福带业者为之。定宇盛德士。亦有业乎。噫。地藏菩萨言。我观阎浮提众生。举足动步。无非是罪。焉得无过。昔闻一僧有天符召作阎王者。僧惧。大起精进。一心念道。符使遂绝。嗟乎。古称韩擒虎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又近代传闻郑澹泉司寇死作阎王。杭太守周公死作城隍。此常事也。古德有言。僧虽有行。不了道者。多作水陆诸神。岂徒言哉。

  弟子为师服

  其说有三。一六祖坛经。一释氏要览。一百丈清规。三各差殊。今辩如左。一坛经云。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受人吊问。身着孝服。非我弟子。亦非正法。二要览云。考涅槃诸经。并无服制。惟增辉记引礼三服。其三降服。白虎通云。师恩同父母。宜降服。释氏丧仪云。师恩同父母。宜三年服。五杉云。师服皆从法服。但布稍粗。纯染黄褐。增辉云。但染苍皴色。稍异于常耳。三清规云。小师麻布掇。两序苎掇。主丧等生绢掇。众举哀三声。小师幙下哀泣。如上所说据坛经。则无服无泣。据增辉等则有服无泣。而服不用麻。但用色黄苍而已据清规。则服泣双行。宛同世俗。夫为僧者。虽应宗法六祖。但今弟子不忍师亡。多为之服。乃上钦祖训。下顺人情。委曲酌中。依增辉作青黄色服之可也。古云礼可以义起更俟高明正焉。

  百丈清规

  因上丧制。知清规一书后人增广。非百丈所作也。百丈为曹溪四世嫡孙。其丧制何繇不率乃祖攸行。而变其成法乎。盖建立丛林。使一众有所约束。则自百丈始耳。至于制度之冗繁节文之细琐。使人仆仆尔。碌碌尔。日不暇给。更何从得省缘省事。而悉心穷究此道也。故曰后人好事者为之。非百丈意也。

  刚鬣报

  僧某素朴实。但愚而自用。凡见称人之善。必微哂。示不足称也。久之反道归俗。与一老媪俱。其死也。致梦报媪曰。吾明日归邻庵矣。则有送一彘放生于庵者。媪知其某也。数往讯视遂闻于人。远近异其事。观者络绎。媪丑之转送云栖。时云栖放生所窄隘。一山寺愿收养。俄而其徒卖与屠者。杀之田中。噫。受生于畜矣。又不免于刑戮焉。何至此极也。吾辈所当痛心而镂骨者矣。

  天说余

  予顷为天说矣。有客复从而难曰。卜娶妇而非己父母也。既可娶独不曰。卜杀生而非己父母也。亦可杀乎。不娶而生人之类绝。独不曰去杀而祭祀之礼废乎。被难者默然。以告予。予曰。古人有言。卜以决疑。不疑何卜。同姓不婚。天下古今之大经大法也。故疑而卜之。杀生。天下古今之大过大恶也。断不可为。何疑而待卜也。不娶而人类绝。理则然矣。不杀生而祀典废。独不闻二簋可用享。杀牛之不如禴祭乎。则祀典固安然不废也。即废焉。是废所当废。除肉刑禁殉葬之类也。美政也。嗟乎。卜之云者。姑借目前事以权为比例。盖因明通蔽云尔。子便作实法会。真可谓杯酒助欢笑之迂谈。排场供戏谑之诨语也。然使愚夫愚妇入乎耳。而存乎心。害非细也。言不可不慎也。客又难杀生止断色身。行淫直断慧命。意谓杀生犹轻。不知所杀者彼之色身。而行杀者。一念惨毒之心。自己之慧命断矣。可不悲夫。

  竹窗三笔

  菩萨戒弟子刘慧闻率子性泽施资敬刊伏愿真俗圆融自他兼利厌离忍界直往莲邦

  光绪二十四年夏六月金陵刻经处识
嘉兴大藏经 云栖法汇(选录)(第卷-第卷)


  正讹集目录千佛衣五祖不养母出家父母反拜梵王侍佛佛法本出老庄毁击神像塑造神像末后一着灵照度丹霞坐受立破佛号仙人无人误入地狱佛书多出才人所作性命双修寂灭为乐曹溪水赵州茶法华三车金刚纂高王观世音经观音香山卷预修寄库西方十万八千乘急戒缓名字罗汉斋僧无漏功德无漏五大部经清斋炼磨讲宗三山不受三灾达磨楞伽四卷后三卷法华三教一家高沙弥不受戒三宝道光僧得仙活焚以通为道巢顶灌膝泥洹天台止观临终预知时至盂兰盆无为卷般若心经梁武帝黄龙洞宾佛入涅槃能仁祖玉皇经亡僧三教同说一字疑情公案槁木死灰谈孔雀礼观音文佛者弗人也南无佛不生不灭背本崇释僧称头陀三衣剃发不剃须

  正讹集

  明古杭云栖寺沙门袾宏撰

  千佛衣

  近世袈裟上遍绣诸佛。云千佛衣。此讹也。佛像止宜顶戴在首。负荷在肩而已。悬挂胸膈。已涉亵慢。况罗缀一身。自腰膝而下皆佛也。其过可胜言哉。轮王福倾。谅非虚语。而成风久袭。不自觉知。愿高明俯察刍荛。慎勿着此。或曰。然则千佛衣果无之乎。曰。有之。即今二十五条衣者。千佛相传之衣也。佛告比丘。我此僧伽黎。过去未来诸佛。皆着此衣而得解脱。是其证也。

  五祖不养母

  世传五祖拒母不与食。至不能消一勺水。此讹也。戒虽万行。以孝为宗。犯制养亲。佛尚怜许。岂有不与食之理。且饥渴众生至于僧寺。纵禽畜亦当哺之。况父母乎。黄梅有养母之堂。载诸方册。为此粗言。宁非谤圣。

  出家父母反拜

  世传子出家。父母反拜其子。此讹也。愚僧不知。遂纳父母之拜。或正座而父母趋傍。或中舲而父母操楫。远违佛旨。近逆人伦。招世讥嫌。启人傲慢。乃僧之过。非佛咎也。不知父母反拜者。子出家。是为佛子。亲不复子之。故子拜而亲答拜。反也者。答也。还也。非反常之反也。

  梵王侍佛

  俗云佛左右侍者为佛父母。以此病佛。此讹也。佛凡说法。诸天毕集。梵王居左。帝释居右。听法常仪也。盖世人讹以梵为饭。遂疑是净饭国王。而云佛父。又不知帝释庄严。遂疑是女。而云佛母耳。佛虽三界独尊。决不令父母作侍者。俗士不知。须为开晓。

  佛法本出老庄

  宋儒云。佛典本出老庄。世人不知。骇谓奇语。譬之被虏。劫去家珍。反从虏借用。此讹也。老庄之书具在。试展而读之。其所谈。虚无自然而已。虚无自然。彼说之深深者也。尚不及佛法之浅浅。而谓佛从老庄出。何异谓父从子出耶。清凉大师以邪因无因二科断老氏为外道。况庄又不及老。而宋儒肤见至此。可哂也。或又云。解佛经者。多引用六经诸子。何也。噫。此方文字。惟孔老为至极。不此之引。而将谁引。然借其语。不用其意。深造当自得之。

  毁击神像塑造神像

  僧有毁击天神。自谓崇正辟邪。此讹也。如来说法。必有八部鬼神。华严列主山主水。主地主树。主昼主夜。其数无量。然则彼皆非欤。夫有人则有鬼。有阳官则有阴吏。有人主则有天王。此理也。鬼神无则天亦无。天无则佛亦无。彼毁击者。可谓自负堕处。或曰。经何以云皈依佛。不得皈依一切天魔鬼神。曰。特令尔勿皈依。不令尔毁击也。譬人子依己父母。不得依他人为父母。云尔。岂令毁击他人乎。经载比丘奉事天神。佛戒曰不可。比丘乃侮慢天神。佛诫曰。侮慢亦不可。圣有谟训。万古明镜也。今人何不一览。或问僧有修神祠。塑神像。对之课诵。向之礼拜。而自附于常不轻之遍礼四众者。是否。曰。亦讹也。比之毁击其失尤甚。何也。毁击者。犹知有邪正也。但分别太过耳。塑造而奉事者。不知有邪正也。毁击之失。其名曰狂塑造之失。其名曰愚。曰邪。不侮慢。不奉事。佛训也。今人何不一览。

  末后一着

  有人以临终为末后一着。此讹也。末后一着本弈棋语。谓常人着数到此。已竭尽无余。不知更有一着出意料之外。如修行人所造已高已深。而不知更有最后穷玄极微一段事在。透得此关。然后参学事毕。苟或未然。只具一只眼。又云百尺竿头一步。亦此意也。不省此意。遂至外道指为临终。自误误人。明者勿信。

  灵照度丹霞

  世传丹霞天然禅师。因庞居士女灵照激发。始修行悟道。此讹也。丹霞先悟道于石头。后赐号于马祖。与庞老相遇时。居然大善知识矣。焉有是事。不根之谈。诬谤贤圣。罪莫大焉。深足为戒。

  坐受立破

  或谓经称菩萨戒。坐受立破。亦得无量功德。遂有受戒之后。肆无持守。此讹也。经意盖极言大乘戒之当受云耳。受而即破。虽今无功。而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何得不受。岂以破戒为可哉。以辞害意一至于此。贻祸非小。

  佛号仙人

  经言佛于往昔作忍辱仙人。又佛称大觉金仙。世人遂谓佛即仙。仙佛无二。此讹也。仙者。古修行人之通称。后世乃分别释道而有专称耳。且世以儒释道为三教。而道之为言实通三教。有道之士。皆名道人。岂专目黄冠为道人耶。今既有专称。则佛自佛。仙自仙。地位相去。若霄壤然。慎无等观。失正知见。

  无人误入地狱

  儒者谓佛说恶人死入地狱。而佛法未至中国以前。人固有死而复生者。何故都无一人误入地狱。见所谓十王者耶。以此断地狱不足信。此讹也。凡夫经眼之事。然后能知。佛法未至以前。纵入地狱。及乎复生恍惚猜疑。只作一场异梦理会。佛法既至。种种开谕六道报应。然后始知此是地狱耳。理固应然。何足为。怪。

  佛书多出才人所作

  世有愚人。言佛经皆后代才人所作。非真佛说。此讹也。所云才人。不知是何等人。乃能为此等。语言。说此等道理。设若能之。我说是人即名为佛。且古今才人之极。孰有逾于孔孟者乎。而佛经皆孔孟所不及道。余可知矣。其说甚鄙。不足多辩。

  性命双修

  道家者流。谓己为性命双修。谓学佛为修性不修命。此讹也。彼盖以神为性。气为命。使神驭气。神凝气结而成丹。名曰性命双修。以佛单言见性。不说及气。便谓修性缺命。目为偏枯。自不知错认性字了也。佛所言性。至广至大。至深至玄。奚可对气平说。气在性中。如一波在沧海耳。见佛性者。尽虚空法界无不具足。何况一身之气而不该摄。故曰但得本不愁末。则一修一切修。又岂止二事双修而已。学仙如张紫阳真人。其论性命极分晓。而大尊佛法。谓佛法先性。尤有胜焉。可谓灼有见处。又李清庵真人论内外药。以精气神为外药。元精元气元神为内药。而云高上之士不炼外药便炼内药。亦先性尤胜之说也。世人学仙者多。其知二公之微者盖寡。吾是以阐之。

  寂灭为乐

  世人见释氏号临终为涅槃。因为佛以死为乐。而引儒典死反吾真之言。证佛经寂灭为乐之旨。此讹也。梵语涅槃。此云寂灭。寂灭者。生灭既灭。寂灭现前。盖是无生无灭。无去无来。前古后今之所不能代谢。成劫坏劫之所不能推迁。真常独露苦乐双亡。故名曰乐。六祖云。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正明照之极。乃错认为死耶。若以死为乐。则宜速死以返吾真。而不可一朝生矣。是断灭枯灭绝灭灰灭之灭也。安得滥语佛之寂灭。

  曹溪水赵州茶

  宗门有曹溪水赵州茶话。愚人以修养家吞津咽液华。池神水等当之。此讹也。僧问如何是曹溪一滴水。古德云。是曹溪一滴水。赵州问僧。曾到此间否。到与不到。皆令吃茶去。此是最上开示心宗之极谈也。岂可作色身上吐纳会耶。乃至认夹脊为赵州桥。其类不一。明理者例斥之。

  法华三车

  法华喻羊鹿牛车。修养家指为尾闾夹脊泥丸。此讹也。车者。乘载义。羊鹿牛喻大小乘耳。声闻缘觉菩萨功德胜劣借此为喻。错认色身。速宜悔悟。

  金刚纂

  俗刻诸经。有金刚经纂。自赞功德。谓诵纂一遍。胜经万遍。此讹也。金刚经所以有不思议功德者。谓其极谈空理。一法靡存。般若威神。津梁万类云尔。岂谓文中纂出佛若干。须菩提若干。何以故若干。如是等字数为功德耶。其流之弊。遂有愚僧受人嚫施。不诵全经。而以一纂当之。构地狱无穷之苦。皆此说误之也。编辑邪书。为害如是。又世有大乘金刚论亦是伪造。乃至妙沙分珠血盆等种种邪伪。琐不足辩。

  高王观世音经

  又高王观世音经。世传高王诵之脱难。此讹也。其经鄙俚。不成文义。不知译自何代。以理断之。即是法华普门品耳。高王仗此脱难。故以为名。后人不知。别造伪语。称高王经。因名迷义。俗所不觉。

  观音香山卷

  卷中称观音是妙庄王女。出家成道而号观音。此讹也。观音过去古佛。三十二应。随类度生。或现女身耳。不是才以女身始修成道也。彼妙庄既不标何代国王。又不说何方国土。虽劝导女人不无小补。而世僧乃有信为修行妙典者。是以发之。

  预修

  世人未死。先作七七。小祥。大祥。经忏道场。名曰预修。此讹也。言预修者。令人趁色身尚在。早自修持。莫待临渴掘井。逼馁灾田也。且请他课诵。孰若自我修之之为胜乎。然肯破悭囊而作佛事。良愈于不为者。此理或通。高明之士。自不应尔。

  寄库

  世人多烧纸钱锡镪。投牒冥府。冀来生受用。谓之寄库。此讹也。纸锡可致来生之富。则富室生生富饶而贫人终无富日。善恶报应之说虚矣。寄库云者。盖人情以财物贮之库藏。垣墙栋宇。坚固牢密。自谓水火盗贼所不能坏。而常被水火盗贼所坏。纵逃此三。或坏王难。坚牢安在。若能舍施作诸善事。则福德无尽。无能坏者。寄库之说。寄此库也。世人何以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