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嘉兴藏
- 一贯别传
一贯别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古德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衲僧得一祸患临身且道衲僧既得一为甚么又祸患临身吹万曰杀父杀母害罗汉破散僧众恶心出佛身血俱缘此一而有若得此一竖立起来左右无依无倚始得冤家解脱去。
不笑不足以为道。
世尊拈花迦叶破颜微笑只此一笑熊山髓度于慧可壁观岩边南岳心传于马驹踏杀天下然非下士之笑也古德云一僧一道一儒流三人共话几春秋不知说个何年事直到而今笑未休且道笑个甚么他的咱却原来就是我的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性觉妙明本觉明妙此道之一也觉非所明因明立所一生二也所既妄立生汝妄能二生三也三既生矣则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亦相续矣然斯三者虽有同异之分而其所源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故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此冲气之和只今还有人会得么露湿淡红桃开启灵云之笑风摇浅碧竹响动香严之声这里会去萧条已入寒空静如或未然风沓仍随秋雨飞。
躁胜寒静胜热清净为天下正。
剑树刀山青莲香夫腊月躁胜寒也烟坑火堑白雪飘于炎天静胜热也能如是则真常自清真常自静而常清静矣古德云逆境界易打顺境界难打逆我意者只消一个忍字只过半个时辰便了顺我意者只是无你安排处所以菩萨怕顺境凡夫怕逆境也吹万曰欲得清净门头正莫存逆顺始优游。
为学日益为道口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矣。
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此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也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便能含受十方国上此无为而无不为矣以是观之黄老瞿昙何尝为二也吹万曰傅大士头顶道冠身着袈裟足蹑儒履见于梁帝且问这个又是甚么榜样今日还同犯牛斗乘槎共泛海潮归。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白云淡伫出没太空之中青萝夤缘直上寒松之顶此为无为耶片雪滴炉中之火一叶落天下之秋此事无事耶普周沙界浑成饭鼻孔累垂信饱餐此味无味耶果能如是则无为而无不为无事而无不事无味而无不味局破腰间斧柯烂洗清凡骨共仙游好不脱洒咦。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此不知知病也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此知不知上也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果知乎不知乎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亦果知乎不知乎南泉云知是妄念不知是无记吾愿诸学人处乎知与不知之间而已矣切莫动着动着三十棒。
南华经
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
菩萨有不思议解脱门能大能小能升能降能有能无能圆能方非执一者之所可入亦非边见者之所可到也故鹏虽举九万里而不能抢榆枋蜩鸠笑也蟪蛄不知春秋冥灵不终朝暮是皆大不能于小而小不能于大也夫知效一官行被一乡者凡夫禅也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者声闻禅也御风者旬有五日而后反犹有所待也二乘之禅也独看积素凝清禁许之不受天下也已觉轻寒让太阳尧之授天下也然谈与不受各各自立其实之宾岂若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之人及藐姑射之山淖约若处子之神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又孰肯以物为事是得事事无碍之法界也能如是则常处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而于世何思何议哉所以小用大用皆有所待不得逍遥惟无所用则无所待而成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矣斯则谓之真逍遥。
吾丧我。
尽十方世界是我而何尝有我尽十方世界非我而何尝无我有我则有物而物亦我也有物则有我而我亦物也孰能脱物我一是非齐得丧哉释氏曰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悉皆销殒盖丧我然后归元无我然后销界是吾不知有我故不知有世界也如是则能敛万有于一息无有一物可役吾之明彻散一息于万有无有一物可问吾之营为故元卓之梦蝶论云灵源湛寂触处皆知变化代兴随遇无择所以篇立子綦之丧我齐物之端已开言寓庄周之梦蝶无我之意竟显噫举世皆梦天下一蝶也孰为我孰为物。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沩山之牛既肥功归庖氏广额之刀已掷因自惠君盖刀非厚薄之伦牛岂水草之属意者宿亲幻智借为能奏之刀方现妄情视作可解之畜若实有牛有刀宛然能所俱立如或无形无迹灼尔物我同虚所以刃潜生杀之机目绝有无之境正所谓离心冥物未尝见牛乘虚愿理未尝游刃者也懒安曰予亦守栏二十年始得见牛第今之解牛者且问能解此栏中牛也么。
心斋。
禅那空阴界之尘奢摩销飞沉之想六窗普映于室中二谛双融于个里秋清月朗河淡斗垂正所谓江天一色潮海连平也吹万曰是心亦无斋个甚么霜林夜动响传落叶之声天籁晓闻静发清机之窍谓心可也非心亦可也谓斋非也不斋亦非也复有个昏荒颠倒不为醉滥误疑混不为杀的出来又作么生。
坐忘。
世界为床身在海中谁是水须弥为座日来岭上莫寻山假饶四大本空能坐之人孰有若也三身现前可忘之坐焉需应知坐无所坐忘无所忘者是真坐也且仁义无体滞之者妄为仁义礼乐无名执之者幻成礼乐况复智慧愚痴咸般若黜的阿谁幻化空身即法身鉴个甚么佛印曰赵州昔日少谦光不出山门见赵王怎似金山无量相大千尽是一禅床坐的忘的总出这一着不得且道还有出得者么吹万曰楖栗担挑华藏界维摩掌上未为多。
壶子。
西天大耳三藏得他心慧眼帝令与慧忠国师试验师曰汝道老僧即今在甚么处曰和尚是一国之师何得却去西川看竞渡师再问汝道老僧即今在甚么处曰和尚是一国之师何得却在天津桥上看弄猢狲师第三问语亦同前三藏良久罔知去处师叱曰这野狐精他心通在甚么处僧问仰山曰三藏第三度为甚么不见国师仰山曰前二度是涉境心后入自受用三昧所以不见今之壶子试其神巫者初示之以地文是殆见吾杜德机也故叹之以其死再示之以天壤是殆见吾善者机也故幸之以其生三示之太冲莫胜是殆见吾衡气机也彼故以为不齐然斯三者既有试验之萌则机未动而兆已先施心未形而相已披露故彼得而见之也及后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彼则立未定自失而走则壶子之心已太虚矣太虚之体空明妙湛总持万有谁得而测之然则慧忠国师与壶子是同是别若曰同断云将野鹤俱飞竹响共雨声相乱若曰别是处峨眉峰顶现千红万紫斗芳妍。
玄珠。
道之切于身若影之切于形夫复何离盖一游之一登之则本静之体既动知觉生矣未萌之窍已开精明▆矣含讷之朴始露辩才出矣故玄珠亦由是而失也然罔象者无象之象所谓养其无象象故长存守其无体体故全真正能使之而能得之也吹万曰本自无失得个甚么本自无用使个甚么风飘律吕相和切日傍关山几处明焉有游北登丘南望还归之想。
濠梁之上。
周之乐也不在鱼在乎见见之至真鱼之乐也不在水在乎游游之一致故不期见而见不以乐而乐者诚不改之乐也然惠子之见果不知耶其说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既非鱼矣则亦非周矣物我岂无同哉又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既非我矣则亦非惠矣彼我岂有异哉又安知世界一水也彼我一鱼也乌足乐乌足不乐故云请循其本。
坠车。
酒之醉于形形不知车坠不知伤道之醉于心内不知身外不知物故全其天者即全其酒者也盖车吾之精神魂魄也路吾之动静行藏也坠地吾之薪火交识相趋也是三者并突乎吾前吾但以实而宰虚而用自觉法界之宽剑佩身随玉墀步世路之平衣冠身惹御炉香吹万曰假如世界未成时众生未有时佛未说法时汝等以为车乘者谁耶坠者又谁耶良久云太湖三万六千顷月在波中说向谁。
道术。
吾人饥餐倦眠热举扇冷加衣此玄者之道术也周旋曲折主宾少长此儒者之道术也扬眉瞬目叫即应打即痛此释者之道术也斯三者乃与生不生即灭不灭亘古不磨之仪式也所谓礼乐文章道德仁义特月之标月之指耳孰能借标以觌指拾指而得月故数子者皆闻其风而悦之也庞公曰难难十担油麻树上摊庞婆曰易易百草头边祖师意灵照曰也不难也不易饥来吃饭困来睡向上者当于此荐取。
文始经
圣人之权归于无所得惟无所得所以为道。
道性如虚空虚空本不修执持者弄傀儡于线上操修者拨浮沤于火中庸讵知无作无为则真常自静道用自彰夫岂有所得而得之耶惟无所得故得之也释氏曰菩提实不可得若于一切法无所得是名得菩提又云圆满菩提归无所得盖圣人之权归于无所得者果能得归即无所得亦不可得以不可得故法界一权也虚空一实也万有一道也何所归何所不归。
是以圣人不去天地去识。
天地一也而曰梦曰鉴曰水三也然境非三而终一天非一而终三是一是三不在境在识识不自识因境以生境不有境由识而着释氏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谁是能去之者若独去其识犹伏牛而迹在若并灭其境似捕鼠而瓮亡又安知天地一识也识亦天地也惟识无所识去无所去始得谓之真去识。
夫忘精神而超生者吾尝言之矣。
云有觉者幻相未离有忘者识根尚在夫忘无可忘色相宛然随好越无能越精神倏尔成虚且精神也者非寒热水火之谓乃至妙至秘之道也矧是道语动则楼台宝网尽演妙音语静则春江花月咸成一色而吾人之出入往来于其间犹礨空之在大泽也稊米之在大仓也夫何忘之与有。
惟圣人能神神而不神于神。
灵荒展万化之源湫盘昌群英之本孰主▆是孰纲维是若然者缩沙劫于一息履尘刹于一步者能之故天地特造物中一物耳与共纳须弥以芥子出虚空▆▆沤是此能性一切性而不为诸物所转所以大天地以役有形妙阴阳以役有气者诚吾之无形无气也故曰能神神而不神于神。
圣人御物以心摄心以性则心同造化五行亦不可拘。
以心御物则识所识现矣以性摄心则觉所觉立矣安能心同造化夫造者自无之中而有然有而不有化者自有之中而无然无而不无大则看不见小则无边际古人所谓一段真风绵绵化母者也霄壤根之而成界清浊滞之而成物寂然隐之为无明父元扰润之为相续业本自无可拘本自无可名由念而有拘因用而得名也然圣人以之而御物故字(之曰)心以之而摄心故名之曰性若有若无若动若静而无方体者故宗之曰造化象之曰五行也吹万曰且道这个能造能化的东西只今在甚么处自代云水流原在海月落不离天。
物不知我我不知物。
由物而生觉故物各有知以我而对物故物各有我谓不知者果忘我而不知耶抑忘物而不知耶忘我而不知物之知存忘物而不知我之知在乌得罔然而不知乎所以然者天地一物也万物一我也吾以未始游则刹海悉融于一默吾以有始用则亿身充遍于十方▆天地根吾根万物体吾体是不容于知也故曰不知。
一贯别传卷二(终)
嘉兴大藏经 一贯别传
一贯别传卷三
西蜀忠州聚云寺沙门 广真 着
释宗
世尊拈花迦叶破颜微笑盖此花自日月灯明来至于阿难则又倒却门前插竿矣展转相传如一灯然百千灯明明无尽故西天所以有二十八相也末后菩提达磨则为东土初祖熊耳之壁观髓总浚于神光黄梅之偈呈心却传夫怀护继而有瞬日扬眉擎拳举指者或行棒行喝竖拂拈捶者或持又张弓辊毬舞笏者或拽石搬上打鼓吹毛者或一默一言一吁一笑者皆不离这夜夜同眠朝朝共起的东西于日用中朝三暮四朝四暮三耳且道今日落在吹万和尚处又作么生南山之竹羖羊之毛卷析尘中扬缀露眼开壁上点扶摇书单越于两夬画浮提于半刀以之驾须弥则量等须弥以之驾法界则光充法界以之传真真不立以之分妄妄本空试问山未产竹时地未生羊时佛未说法时驾个甚么注个甚么曰不道驾注不得只是诸人难识。
心经总说。
临济拈云有一无位真人在汝等面门出入未据证者看看只此一转语大似露出自在菩萨矣第性体冲漠无处不周烦恼不乱禅定不寂谓其有兮则不立纤尘谓其无兮则横遍十方非内非外而能内外非有非无而能有无非动非静而能动静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自自)在在者也菩萨观之而取证故名曰自在菩萨也行之而至于究竟本源处故云甚深般若也劈破面门通身露出举步踏着开口道着夜夜同眠朝朝共起故云▆也然观者不观之以目而观之以耳照者不照之以心而照之以虚耳返于虚五蕴即空矣空非空无之空乃五蕴转复乎本源而同一佛性故云空也永嘉所谓无明识性即佛性正见色空不异也五蕴既归于真空何尝生灭增减故根非色质之根乃清白梵行之相也尘非对我之尘乃无量之妙义也识非妄生之识乃恒沙之妙用也示四谛非四谛借黄花而显相示因缘非因缘假翠竹以现形故云无眼耳无苦集无生老也菩萨于此兴如幻三昧而随流得性故云远离诸佛以此具足圆觉而能住持故云菩提吹万曰本自不迷用悟作么本自无失得个甚么昨夜龙宫熏象藏洒落须弥遍地金持念心经者亦复如是。
金刚经
大义。
金刚经者乃三藏之骨髓而四句偈是经之骨髓所以须菩提首问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启四句偈之旨也世尊答应如是住如是降伏显四句偈之妙也种种譬喻多以布施功德为较量者证四句偈之无穷也及至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提四句偈之究竟也夫何以谓之四句偈也傅大士云若论四句偈应当不离身如如居士颜柄曰生死不能汩凡圣立下风在于寻常日用中字字放光头头显露初无一点文墨污惟有过量人方知鼻孔原来在面上以此观之则世尊亦未尝说出欲令人不取于法相而自契本地风光者也何往往执文泥象之流擅来肉上剜疮眼中着屑苦苦穿凿如此或以经中见成四句偈而参者此声闻之见解也或以随意到处而拈为偈以悟者此菩萨之见解也又或者曰无法无非法无人无我无生无灭无佛无众生以此无作无为而为偈者此外道之见解也在如来则不然本自无法可说是名说法本自无生今亦无灭本无菩萨亦无菩萨字本无四句偈亦无四句偈字本无菩提亦无成菩提者本来无佛亦无成佛者本无众生亦无号众生者自性如如常住于世不容一物而不碍一物是则名为真四句偈也且世尊住世四十九年说法五千余卷乃独难说此四句偈耶是偏本不容说说则反落为文字而成死偈致人不去分中寻活▆也若会得活的则部部字字皆为真偈即曰醍醐如▆未然则部部字字皆为文字而成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