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西土圣贤撰集
- 法集要颂经
法集要颂经
被人求于坚 正治以为本
愚者以为坚 反被九结缚
如鸟堕罗网 斯由爱深固
诸有怀狐疑 今世及后世
禅定尽能灭 无恼修梵行
无尘离于尘 能持此服者
无御无所至
此不应法服 若能除垢秽
修戒等慧定 彼应思惟业
此应服袈裟 不以柔和言
名称有所至 人有善颜色
乃怀巧伪心 有能断是者
永拔其根本
智者除诸秽 乃名为善色
不以色纵容 暂睹知人意
世多违行人 游荡在世界
如彼虚伪鋀 其中纯有铜
独游无畏忌 内秽外不净
贪餮不自节 三转随时行
如圈被养猪 数数受胞胎
人能专其意 于食知止足
趣欲支其形 养寿守其道
观净而自净 诸根不具足
于食无厌足 斯等凡品行
转增于欲意 如屋坏穿漏
当观不净行 诸根无缺漏
于食知止足 有信执精进
不恣于欲意 如风吹泰山
空闲甚可乐 然人不乐彼
无欲常居之 非欲之所处
难移难可动 如彼重雪山
非贤则不现 犹夜射冥室
贤者有千数 智者在丛林
义理极深邃 智者所分别
多有众生类 非射而不值
今观此义理 无戒人所耻
观有知恐怖 变易知有无
是故不乐有 当念远离有
无信无反复 穿墙而盗窃
断彼希望思 是名为勇士
除其父母缘 王家及二种
遍灭其境界 无垢为梵行
若人无所依 知彼所贵食
空及无相愿 思惟以为行
鸟飞于虚空 而无足迹现
如彼行行人 言说无所趣
诸能断有本 不依于未然
空及无相愿 思惟以为行
希有诸众生 多不顺其性
有度不度者 为灭甚为难
诸有平等说 法法共相观
尽断诸结使 无复有热恼
行路无复忧 终日得解脱
一切结使尽 无复有众恼
如鸟飞虚空 而无有所碍
彼人获无漏 空无相愿定
如鸟飞虚空 而无有所碍
行人到彼岸 空无相愿定
无造无有造 造者受烦恼
非造非无造 前忧后亦忧
造者为善妙 以作不怀忧
造而乐而造 生天受欢乐
虚空无辙迹 沙门无外意
众人尽乐恶 唯佛净无秽
虚空无辙迹 沙门无外意
世间皆无常 佛无我所有
诸天及世人 一切行相应
得脱一切苦 离爱免轮回
诸天及世人 一切行相应
能远诸恶业 不堕于恶趣
亦复不知论 贤愚无差别
若复知论义 所说无垢迹
说应法议论 当竖仙人幢
法幢为仙人 仙人为法幢
或有寂然骂 或有在众骂
或有未声骂 世无不骂者
一毁及一誉 但利养其名
非有亦非有 则亦不可知
智人所称誉 若好兼及丑
智人无缺漏 慧定得解脱
如紫磨真金 内外彻清净
犹如安明山 不为风所动
智人亦如是 不为毁誉动
如树无有根 无枝况有叶
健者以解缚 谁能毁其德
无垢无有住 身堑种苦子
最胜无有爱 天世人不知
犹如网丛林 无爱况有余
佛有无量行 无迹谁迹将
若有不欲生 以生不受有
佛有无量行 无迹谁迹将
若欲灭其想 内外无诸因
亦无过色想 四应不受生
舍前及舍后 舍间越于有
一切尽皆舍 不复受生老
法集要颂经卷第四
乐品第三十
忍胜则怨贼 自负则自鄙
息意则快乐 无胜无负心
若人扰乱彼 自求安乐世
遂成其怨憎 终不得解脱
善乐于爱欲 以杖加群生
于中自求安 后世不得乐
人欲得欢乐 杖不加群生
于中自求乐 后世亦得乐
乐法乐学行 慎莫行恶法
能善行法者 今世后世乐
护法行法者 修法获善报
此应法律教 行法不趣恶
护法行法者 如盖覆其形
此应法律教 行法不趣恶
恶行入地狱 所生堕恶道
非法自陷溺 如手把蚖蛇
不以法非法 二事俱同报
非法入地狱 正法生于天
施与战同处 此德智不誉
施时亦战时 此事二俱等
人遭百千变 等除憍慢怨
时施清净心 健夫最为胜
忍少得胜多 戒胜懈怠多
有信慧施者 后身受善报
快乐施福报 所愿皆全成
速得第一灭 渐入无为际
若彼求方便 贤圣智慧施
尽其苦原本 当知获大报
爱法善安隐 心意洁清净
贤圣所说法 智者所娱乐
若人心乐禅 亦复乐不起
亦乐四意止 并及七觉意
及彼四神足 贤圣八品道
善乐于抟食 善乐摄法服
善乐于经行 乐处于山薮
已逮安乐处 现法而无为
已越诸恐惧 超世诸染着
善乐于念持 善观于诸法
善哉世无害 养育众生类
世无欲爱乐 越诸染着意
能灭己憍慢 此名第一乐
耆年持戒乐 有信成就乐
分别义趣乐 不造众恶业
世有父母乐 众集和亦乐
世有沙门乐 静志乐亦然
诸佛出兴乐 说法堪受乐
众僧和合乐 和则常有安
持戒完具乐 多闻广知乐
睹见真人乐 解脱行迹乐
德水清凉乐 法财自集快
得智明慧快 灭慢无邪快
得睹诸贤乐 同会亦复乐
不与愚从事 毕固永已乐
不与愚从事 经历无数日
与愚同居难 如与怨憎会
与智同处易 如共亲亲会
人智甚难遇 终不虚托生
设当托生处 彼家必蒙庆
一切得安隐 梵志取灭度
不为欲所染 尽脱于诸处
尽断不祥结 降伏内烦恼
永息得睡眠 心识得清彻
慎莫着于乐 当就护来行
当念舍于世 观于快乐事
如世欲欢乐 及彼天上乐
此名为爱极 十六未获一
欲舍于重担 更不造重业
重担世之苦 能舍最快乐
尽断诸爱欲 及灭一切行
并灭五蕴本 更不受三有
义聚则有乐 朋友食福乐
彼灭寂然乐 展转普及人
苦以乐为本 犹彼焰火炉
赫焰而炽然 渐渐而还灭
不知所凑处 如是等见人
免于爱欲泥 去亦无处所
以获无动乐 中间无有恚
有变易不停 除忧无有愁
寂然观世有 有乐无有恼
正法而多闻 设见有所损
人人贪于色 无结世善寿
大法知结源 人当明结瑕
人人心缚着 亦缚于色本
一切受辱苦 一切任己乐
胜负自然兴 竟不有所获
诸欲得乐寿 能忍彼轻报
忍者忍于人 不忍处诸有
诸欲得乐寿 于惑而无惑
惑者惑于人 我斯无有惑
诸欲得乐寿 终己无结者
当食于念食 如彼光音天
恒以念为食 意身无所烧
众生见苦乐 圣法无损坏
虽值触乐迹 无迹焉有触
如苾刍在定 不着一切垢
众生遭苦乐 而不能觉知
如来与多闻 己身广善友
圆寂观罪障 相应乐第十
护心品第三十一
心轻难调伏 为欲所居怀
降心则为善 以降便轻安
如鱼在旱地 以离于深渊
心识极惶惧 魔众而奔驰
心走非一处 犹如日光明
智者所能制 如钩止恶象
今我论此心 无坚不可见
我今欲训诲 慎莫生瑕隙
汝心莫游行 恣意而放逸
我今还摄汝 如御暴逸象
生死无有量 往来无端绪
求于屋舍者 数数受胞胎
以观此居屋 更不造诸舍
梁栈看已坏 台阁则摧折
心已离诸行 中间是己心
心多为轻躁 难持难调护
智者能自正 如匠搦箭直
有恚则知恚 有恚知有恚
是意皆自造 非干父母为
除邪就正定 为福勿回复
盖屋若不密 天雨则常漏
人不思惟行 恒历淫怒痴
盖屋若不密 天雨则常漏
人自思惟行 永无淫怒痴
心为诸法本 心尊是心使
心若念恶行 即言即恶行
罪苦自追随 车轹终于辙
心为诸法本 心尊是心使
心若念善行 即言即善行
福庆自追随 如影随其形
不以不净意 亦及嗔怒人
欲得知法者 正等觉所说
诸有除贡高 心意极清净
能舍伤害怀 乃得闻正法
心不住止息 亦不知善法
迷于出世事 无有正知见
三十六使流 并及心意漏
数数有邪见 依于欲想结
舍意放其根 人随意回转
为少灭名称 如鸟舍空林
在静自修学 慎勿逐欲迹
莫吞热铁丸 嗥哭受其报
应修而不修 恃力不精勤
自陷人形卑 懈怠不解慧
乱观及正观 皆由意所生
能觉知心观 愚心数数乱
智者如是观 念者专为行
咄嗟意无著 惟佛能灭此
观身如空瓶 安心如丘城
以慧与魔战 守胜勿复失
观身如聚沫 如阳焰野马
以慧与魔战 守胜勿复失
心念七觉意 等意不差违
当舍愚惑意 乐于不起忍
尽漏无有漏 于世取灭度
当自护其意 若牦牛护尾
有施于一切 终不离其乐
一龙出众龙 龙中六牙者
心心自平等 独乐于旷野
不以能害心 尽为一切人
慈心为众生 彼无有怨恨
慈心为一人 便护诸善本
尽当为一切 贤圣福称上
普慈于一切 愍念众生类
修行于慈心 后受无极乐
若以踊跃意 欢喜不懈怠
修于诸善法 获致安隐处
自则致欢喜 身口意相应
以得等解脱 苾刍息意快
一切诸结尽 无复有尘劳
正使五音乐 不能悦人意
不如一正心 向于平等法
最胜得善眼 亦不计有我
诸有心乐禅 不乐于欲意
最胜踊跃意 亦不见有我
诸有心乐禅 不乐于欲意
诸结永已尽 如山不可动
于染无所染 于恚不起恚
诸有如此心 焉知苦踪迹
无害无所染 具足于戒律
于食知止足 及诸床卧具
修意求方便 是谓诸佛教
行人观心相 分别念待意
以得入禅定 便获喜安乐
护意自庄严 嫉彼而营己
遭忧不患苦 智者审谛住
人不守护心 为邪见所害
兼怀掉戏意 斯等就死径
是故当护心 等修清净行
正见恒在前 分别起灭法
苾刍降睡眠 尽苦更不造
降心复于乐 护心勿复调
有情心所误 尽受地狱苦
降心则致乐 护心勿复调
护心勿复调 心为众妙门
护而不漏失 便在圆寂道
苾刍品第三十二
苾刍若乞食 以得勿积聚
天人所叹誉 生净无瑕秽
苾刍为慈愍 爱敬于佛教
深入妙止观 灭秽行乃安
苾刍诸爱尽 舍爱去贡高
无我去吾我 此义孰不亲
当知是法行 身之出要径
如象御强敌 苾刍恒习行
人不寿劫尽 内与自心诤
护身念道谛 苾刍惟净安
念亲同朋友 正命无杂糅
施知应所施 亦合威仪具
苾刍备众行 乃能尽苦际
乐法意欲法 思惟安隐法
苾刍依法行 正而勿废忘
当学入空定 苾刍常安静
爱乐非人处 观察平等法
当制于五蕴 服意如水流
清净恒和悦 为饮甘露味
如彼极峻山 不为风所动
苾刍尽愚痴 所在不倾动
一切诸名色 非有莫生惑
不近则不爱 乃名真苾刍
苾刍非剃发 慢诞无戒律
舍贪思惟道 乃应真苾刍
息心非剃发 放逸无志信
能灭众苦恼 为胜大沙门
苾刍得慈定 承受诸佛教
极得灭尽迹 无亲慎莫睹
心喜极欢悦 加以受念者
苾刍多熙怡 尽空无根源
息身而息意 摄口亦乃善
舍世为苾刍 度苦无有碍
无禅则无智 无智则无禅
道从禅智生 得近圆寂路
禅行无放逸 莫为欲乱心
无吞洋铜汁 自恼燋形躯
能自护身口 护意无有恶
后获禁戒法 故号为苾刍
诸有修善法 七觉意为本
此名为妙法 故名定苾刍
如今现所说 自知苦尽源
此名为善本 是无漏苾刍
不以持戒力 及以多闻义
正使得定意 不着于文饰
苾刍有所倚 尽于无漏行
当观正觉乐 勿近于凡夫
观此现世事 分别于五蕴
修行勿作恶 必强自制心
舍家而得解 意犹复染着
习行懈缓者 劳意勿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