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西土圣贤撰集
- 法句譬喻经
法句譬喻经
愚以贪自缚 不求度彼岸
贪为财爱故 害人亦自害
爱欲意为田 淫怒痴为种
故施度世者 得福无有量
伴少而货多 商人怵惕惧
嗜欲贼害命 故慧不贪欲
尔时长者闻佛说偈。欣然欢喜忘忧除患。即于座上一切大小及诸听者。破二十亿恶。得须陀洹道。
昔佛在舍卫精舍中。为天龙鬼神帝王臣民说法。时有游荡子二人共为亲友。常相追随一体无异。二人共议欲作沙门。即便相将来至佛所。为佛作礼长跪叉手。白佛言。愿欲作沙门唯见听许。佛便受之即作沙门。佛令二人共止一房。二人共止但念世间恩爱荣乐。更共咨嗟情欲形体。说其姿媚专著不舍念不止息。不计无常污露不净。以此郁怫病生于内。佛以慧眼知其想乱走意。于欲放心不住以是不度。佛令一人行便自化作一人入房。问之言。吾等所思意志不离可共往观视其形体知为何如。但空想念疲劳无益。二人相随至淫女村。佛于村内化作一淫女人。共入其舍而告之曰。吾等道人受佛禁戒不犯身事。意欲观女人形容当顾直如法于是化女即解璎珞香薰衣裳倮形而立臭处难近。二人观之具见污露。化沙门即谓一人言。女人之好但有脂粉芬薰众华沐浴涂香。着众杂色衣裳以覆污露。强薰以香欲以人观。譬如革囊盛屎有何可贪。于是化比丘即说偈言。
欲我知汝本 意以思想生
我不思想汝 则汝而不有
心可则为欲 何必独五欲
速可绝五欲 是乃为勇力
无欲无所畏 恬惔无忧患
欲除使结解 是为长出渊
佛说偈已现其光相。比丘见之惭愧悔过。五体投地为佛作礼。重为说法。欣然得解便得罗汉。一人行还见伴颜姿欣悦于常。即问其伴独何如斯。即如事说佛之大慈愍度如此。蒙世尊恩得免众苦。于是比丘重为说偈言。
昼夜念嗜欲 意走不念休
见女欲污露 想灭则无忧
其伴比丘闻此偈已便自思惟。断欲灭想即得法眼。
利养品第三十三
昔佛将诸弟子。至俱昙弥国美音精舍为诸天人神龙说法。时彼国王名曰优填。有大夫人执行仁爱显誉清洁。王珍其操每私恭敬。闻佛来化严驾共出。往至佛所为佛作礼却坐常位。佛为国王及夫人婇女说无常苦空。人所由生合会别离怨憎会苦。由福生天由恶入渊。国王夫人欢欣信解。各受五戒为清信士女。礼佛辞退还入宫中。时有婆罗门。名曰吉星。生一好女世间少比。至年十六无能诃者。悬金千两积九十日。募索智者有能诃此女为不端正者。以金与之无敢应者。女以长大应当嫁处念当与谁。若有端正如我女者以女与之。听闻沙门瞿昙释迦之种。姿容金色世所希有。当以此女往配与之。即便将至佛所为佛作礼。白佛言。我女好洁世间无双。年大应嫁世无匹偶。瞿昙端正可以为双。故远将来以配世尊。佛告吉星。卿女端正是卿家好。如我之好是诸佛好。我之所好其道不同。卿自誉女端正姝好。譬如画瓶中盛屎尿有何奇特。好为所在着眼耳鼻口身之大贼。面首端正身之大患。破家灭族杀亲害子皆由女色吾为沙门一身独立由尚恐危。况受祸灾残贼之货也。卿自将去吾不受之。于是梵志嗔恚便去。到优填王所赞女姿媚具白王言。此女应相当为王妃。今以年大故送与王。王见欢喜即纳受之。拜为第二左夫人。即以印绶金银珍宝赐与吉星拜为辅臣。此女得叙每协嫉妒妖蛊迷王。数谮大夫人如是非一。王返辱曰。卿等妖媚言返不逊。彼人操行可贵而返谮之。此女心忌犹欲害之。数谮不已王颇惑之。前后心谋伺其斋时因劝白王。今日之乐宜请右夫人。王便普召敕令皆会。大夫人持斋独不应命。反覆三呼执斋不移。王怒隆盛遣人拽出。缚着殿前欲射杀之。夫人不怖一心归佛。王自射之箭还向王后射辄还数箭亦尔。时王大怖自解而问之曰。汝有何术乃致如此。夫人对曰。唯事如来归命三尊。朝奉佛斋过中不餐。加行八事饰不近身。必是世尊哀顾若兹。王曰善哉。岂可言不。即出吉星女还其父母。以大夫人正理宫内。王与大夫人后宫太子。严驾群臣往到佛所。作礼却坐叉手听法。王即白佛。具以如事向佛陈之。佛告大王。妖蛊女人有八十四态。大态有八慧人所恶。何谓为八。一者嫉妒二者妄嗔三者骂詈四者咒诅五者镇厌六者悭贪七者好饰八者含毒。是为八大态。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天雨七宝欲犹无厌
乐少苦多觉之为贤
虽有天欲慧舍不贪
乐离恩爱为佛弟子
佛告大王。人行罪福各有本性。所受影报万倍不同。若行六德持斋福多。诸佛所誉终生梵天福乐自然。佛说是时王及夫人婇女大臣。一切心解皆得道迹。
沙门品第三十四
昔佛在舍卫国精舍之中。为天龙鬼神国王人民说法。时有一年少比丘。晨旦着衣服柱杖持钵至大村中分卫。时大道边有官菜园。外面种黍穄。其田外草中施张发箭。若有虫兽盗贼来者。触网箭发中箭则死。有一端正年少女子独守此园。人欲往者遥唤示道乃得入园。不知道者必为发箭所杀。而此女子独守悲歌。其声妖亮听者莫不顿车止马回旋蹀蹑。而欲趣之盘桓不去皆坐声响。时此比丘分卫行还道闻歌声。侧耳听音五情逸豫。心迷意乱贪着不舍。想是女人必大端正。思想欲见坐起言语便旋往趣。未到中间意志恍惚。手失锡杖肩失衣钵殊不自觉。佛以三达见此比丘。小复前行为箭所杀。福应得道为愚所迷欲盖所覆。怜愍其愚欲度脱之。自化作白衣往到其边。以偈呵之曰。
沙门何行如意不禁
步步着粘但随思走
袈裟被肩为恶不损
行恶行者斯堕恶道
截流自持折心却欲
人不割欲一意犹走
为之为之必强自制
舍家而懈意犹复染
行懈缓者诱意不除
非净梵行焉致大宝
不调难诫如风枯树
自作为身曷不精进
说此偈已即自复形。相好炳然光照天地。若有见者迷解乱止各得其所。比丘见佛心意[火 霍]开如冥窥明。即五体投地为佛作礼。叩头悔过忏悔谢佛。内解止观即得罗汉。随佛还精舍。听者无数皆得法眼。
梵志品第三十五
昔私诃牒国中有大山。名私休遮他。山中有梵志。五百余人各达神通。自相谓曰。吾等所得正是涅槃。佛始出世初建法鼓开甘露门。此等梵志闻而不就宿福应度。佛往就之独行无侣。到其路口坐一树下。三昧定意放身光明照一山中。状如失火山中尽燃。梵志怖惧咒水灭之。尽其神力不能使灭。怪而舍走从路出山遥见世尊树下坐禅。譬如日出金山之侧。相好炳然如月星中。怪是何神就而观之。佛命令坐问所从来。梵志对曰。止此山中修道来久。旦欻火起烧山树木怖而走出。佛告梵志。此是福火不伤损人。欲灭卿等痴结之垢。梵志师徒顾相谓曰。是何道士也。九十六种未曾有此师。曰曾闻。白净王子名曰悉达。不乐圣位出家求佛将无是也。徒等启师可共问佛梵志所行事为如法不也。师徒之等共起白佛。梵志经法名四无碍。天文地理王者治国领民之法。并九十六种道术所应行法。此经为是涅槃法不。愿佛解说开化未闻佛告梵志。善听思之。吾从宿命无数劫来常行此经。亦得五通移山住流。更历生死不可计数。既不得涅槃亦复不闻有得道者。如汝等行非名梵志。于是世尊以偈报曰。
截流如渡无欲如梵
知行已尽是谓梵志
以无二法清净渡渊
诸欲结解是谓梵志
非蔟结发名为梵志
诚行法行清白则贤
饰发无慧草衣何施
内不离着外舍何益
去淫怒痴憍慢诸恶
如蛇脱皮是谓梵志
断绝世事口无粗言
八道审谛是谓梵志
已断恩爱离家无欲
爱着已尽是谓梵志
离人聚处不堕天聚
诸聚不归是为梵志
自识宿命本所更来
生死得尽睿通道玄
明如能嘿是谓梵志
佛说偈已告诸梵志。汝等所修自谓已达涅槃。如少水鱼岂有长乐。合本无者也。梵志闻经五情内发喜悦。长跪白佛愿为弟子。头发自堕即作沙门。本行清净因而得道为阿罗汉。天龙鬼神皆得道迹。
泥洹品第三十六
昔佛在王舍城灵鹫山中。时与诸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时摩竭国王号名阿阇世。所领五百国各有姓名。近有一国。名曰越只。不顺王命欲往伐之。即召群臣讲宣议曰。越只国人富乐炽盛。多出珍宝不首伏于我。宁可起兵往伐之不。国有贤公承相名曰雨舍。对曰唯然王告雨舍。佛去是不远。圣哲三达靡事不贯。汝持吾声往至佛所。如卿意智委悉问之。欲往伐彼宁得胜不。承相受教即严车马往至精舍。前到佛所头面着地为佛作礼。佛命令坐公即就坐。佛问国承相从何所来。公言王使臣来。稽首佛足问讯起居餐食如常。佛即问公。王及国土人民臣下皆自平安不。公言。国主及民皆蒙佛恩公白佛言。王与越只国有嫌欲往伐之。于佛圣意为可得胜不。佛告承相。是越只国人民奉行七法不可胜。之王可谛思勿妄举。动公即问佛何等七。法佛言越只国人数相聚。会讲议正法修福自守。以此为常是谓为一越只国人君臣常和。所任忠良教谏承用不相违戾。是谓为二。越只国人奉法相牵无取无舍。不敢犯过上下循常。是谓为三。越只国人礼化谨敬。男女有别长幼相承不失仪法。是谓为四。越只国人孝养父母逊悌师长。受诫教诲以为国则。是谓为五。越只国人承天则地。敬畏社稷奉顺四时民农不废。是谓为六。越只国人尊道敬德。国有沙门得道应真方远来者。供养衣被床卧医药。是谓为七。夫为国主行此七法难可得危。极天下兵共往攻之不能得胜。佛告承相若使越只国人持一法者尚不可攻。何况尽持如是七法。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利胜不足恃 虽胜犹复苦
当自求胜法 已胜无所生
雨舍承相闻佛说偈即得道迹。时会大小皆得须陀洹道。公即从坐起。白佛言。国事烦多欲还请辞。佛言。可宜知是时。即从坐起礼佛而去。还至具事白王。即止不攻。持佛严教以化国内。越只国人即来顺命。上下相奉国遂兴隆。
生死品第三十七
昔佛在舍卫国祇洹精舍。为天人国王大臣广说妙法。有一梵志长者居在路侧财富无数。正有一子其年二十。新为娶妇未满七日。夫妇相敬言语相顺。妇语其夫欲至后园中看戏。为得尔不。上春三月夫妇相将至后园中。有一奈树高大华好。妇欲得华无人与取。夫知妇意欲得奈华。即便上树正取一华。复欲得一展转上树乃至细枝。枝折堕地伤中即死。居家大小奔波跳走往趣儿所。呼天伤哭断绝复苏。中外宗族来者无数。皆甚悲痛闻者莫不伤心。见者莫不痛哀。父母妻息怨咎天地谓为不护。棺殓衣被如法遣送。还家啼泣不能自止。于是世尊愍伤其愚往问讯之。长者室家大小见佛悲感作礼具陈辛苦。佛语长者。止息听法。万物无常不可久保。生则有死罪福相追。此儿三处为其哭泣。懊恼断绝亦复难胜。竟为谁儿何者为亲。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命如华果熟 常恐会零落
已生皆有苦 孰能致不死
从初乐爱欲 可淫入胞影
受形命如电 昼夜流难止
是身为死物 精神无形法
假令死复生 罪福不败亡
终始非一世 从爱痴久长
自作受苦乐 身死神不丧
长者闻偈意解忘忧。长跪白佛。此儿宿命作何罪舋盛美之寿而便中夭。唯愿解说本所行罪佛告长者。乃往昔时有一小儿。持弓箭入神树中戏。边有三人亦在中。看树上有雀。小儿欲射。三人劝言。若能中雀者世称健儿。小儿意美引弓射之。中雀即死堕地。三人共笑。助之欢喜而各自去。经历生死无数劫中。所在相遭共会受罪。其三人者一人有福今在天上。一人生海中为化生龙王。一人今日长者身是此小儿者。前生天上为天作子。命终来下为长者作子。堕树命绝即生海中。为化生龙王作子。即以生日化生金翅鸟王取而食之。
今日三处懊恼涕哭宁可言也。以其前世助其喜故。此三人者报以涕哭。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识神造三界 善不善五处
阴行而默至 所往如响应
色欲不色有 一切因宿行
如种随本像 自然报如影
佛说偈已欲使长者意解。即以道力视其宿命。皆见天上龙中之事。长者意解欣然即起。长跪叉手。白佛言。愿及大小为佛弟子。奉受五戒为优婆塞。佛即授戒重为说法无常之义。大小欢欣皆得须陀洹道。
道利品第三十八
昔有国王治行正法民慕其化无有太子以为愁忧。佛来入国便出觐尊。听经欢欣即受五戒。一心奉敬唯愿有子。昼夜精进三时不懈。有一给使其年十一常为王使。忠信奉法不失威仪。谦卑忍辱精进一心学诵经偈。知时先起已办香火。数年之中精进如是不以为劳。卒得重病遂致无常。其神来还为王作子。乳餔长大至年十五立为太子。父王命终袭代为王。憍慢自恣淫泆欲乐。昼夜耽荒不理国事臣僚废朝民被其患佛知其行不会本。识将诸弟子往到其国王闻佛来如先王法。大众奉迎稽首于地却坐王位。佛告王曰。国土人民群僚百官。悉自如常不。王曰。为人年幼未能绥化。皆蒙圣恩国土无他。佛告王曰。王今自知本所从来。作何功德得此王位。王曰。不审顽愚不达。不知先世所从来也。佛告大王。本以五事得为国王。何等为五。一者布施得为国王。万民奉献宫观殿堂资财无极。二者兴立寺庙供养三尊床榻帏帐以是为王。在于正殿御座理国。三者亲身礼敬三尊及诸长德以是为王。一切万民莫不为之作礼。四者忍辱身三口四及意无恶以是为王。一切见者莫不欢欣。五者学问常求智慧以是为王。决断国事莫不奉用。行此五事世世为王。于是世尊以偈颂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