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名义集

  尸弃。大论云。秦言火。或翻火首。法华疏云。外国唤火。为树提尸弃。此王本修火定。破欲界惑。从德立名。又云。经标梵王复举尸弃。似如两人。依大论。正以尸弃为王。今举位显名。恐目一人耳。肇曰。尸弃梵王名。秦言顶髻。
  梵富楼。此云前益天。在梵前行。恒思梵天利益。亦名梵辅。
  首陀婆。大论云。秦言净居天。通五净居。
  阿迦尼吒。(竹稼切)正名阿迦抳(女几)瑟搋。(敕佳)或云阿迦尼沙。此云质碍究竟。即色究竟天。
  摩醯首罗。大论此云大自在。正名摩诃莫醯伊湿伐罗。八臂三眼。骑白牛。普门疏云。楼炭称为阿迦尼吒。华严称为色究竟。或有人以为第六天。而诸经论多称大自在。是色界顶。释论云。过净居天。有十住菩萨。号大自在。大千界主。十住经云。大自在天光明胜一切众生。涅槃献供。大自在天最胜。故非第六天也。灌顶云。字威灵帝。
  摩利支。此云阳炎。在日前行。
  散脂修摩。此云密。谓名行理智四皆密故。天台释天大将军。乃云金光明。以散脂为大将。大经云。八臂健提。天中力士。大论又称鸠摩罗伽。此云童子。骑孔雀擎鸡。持铎捉赤幡。复有韦纽。此云编闻。四臂捉贝持轮。持金翅鸟。皆是诸天大将。未知此大将军定是何等。光明疏云。二十八部。巡游世间。赏善罚恶。皆为散脂所管。
  跋阇罗波腻。梁云金刚。应法师云。跋阇罗此云。金刚波腻此云手。谓手执金刚杵。以立名。正法念云。昔有国王夫人。生千子。欲试当来成佛之次第。故俱留孙。探得第一筹。释迦当第四筹。乃至楼至。当千筹。第二夫人生二子。一愿为梵王请千兄转法轮。次愿为密迹金刚神(应法师云。梵语散那。译云密主。知佛三密功德故也。梵本都无迹义。以示迹为神。译者义立故云密迹)。护千兄教法。世传楼至化身非也。乃法意王子。据经唯一人。今状于伽蓝之门而为二像。夫应变无方。多亦无咎。出索隐记。
  诃利帝南。光明云。诃利帝南。此标禁语。鬼子母等。此显凉言。名虽有二。人秖是一。故律中明鬼子母。后总结云。时王舍人众。皆称为诃离帝母神。寄归传云。西方施主。请僧斋日。初置圣僧供。次行众僧食。后于行未。安一盘。以供诃利帝母。
  毗首羯磨。正理论音。云毗湿缚羯磨。此云种种工业。西土工巧者。多祭此天。
  别他那。梁言围。亦云吠率怒天。
  耆婆天。长水云。耆婆此云命。西国风俗。皆事长命天神。此说未知所出。准法华疏云。耆域。此翻故活。生忉利天。目连弟子病。乘通往问。值诸天出园游戏。耆域乘车不下。但合掌而已。目连驻之。域云诸天受乐忽遽不暇相看。尊者欲何所求。具说来意。答云断食为要。目连放之。车乃得去。据此耆婆天。即是医师耆域也。
  苏利耶。或苏梨耶。或修利。此云日神。日者说文云实也。太阳之精。起世经云。日天宫殿。纵广正等。五十一由旬。上下亦尔。
  苏摩上上声。此云月神。释名云月者缺也。言满而复缺。淮南子云。月者太阴之精。起世经云。月天宫殿。纵广正等。四十九由旬。问何故月轮初后时缺。答如涅槃云。月性常圆。实无增减。因须弥山故有盈亏。又俱舍云。近日自影覆。故见月轮缺。世施设足论云。以月宫殿行近日轮。光所侵照。余边发影。自覆月轮。故于尔时。见不圆满。然一日月。普照四洲者。长阿含云。阎浮提日中。弗婆提日没。瞿耶尼日出。郁单越夜半。经文次第四方遍说。此二名出大孔雀咒王经。
  那伽。此云龙。别行疏云。龙有四种。一守天宫殿。持令不落。人间屋上作龙像之尔。二兴云致雨。益人间者。三地龙决江开渎。四伏藏。守转轮王大福人藏也。龙有四生。俱舍云。卵生金翅鸟。能食四生龙。骂意经云。堕龙中。有四因缘。一多布施。二嗔恚。三轻[仁-二+易](以豉)人。四自贡高。华严云龙王降雨。不从身出。不从心出。无有积集。而非不见。但以龙王心念力故。霈然洪霔。周遍天下。如是境界。不可思议难陀跋难陀。文句云。难陀此云欢喜。跋此翻善。兄弟常护摩竭提国。雨泽以时。国无饥年。瓶沙王。年为一会。百姓闻皆欢喜。从此得名。慈恩云。第一名喜。次名贤喜。此二兄弟。善应人心。风不鸣条。雨不破块。初令人喜。后性复贤。令喜又贤故以为名。大论云。有龙王兄弟。一名姞(巨乙)利。二名阿伽和罗。降雨以时。
  娑伽罗。从海标名。如下所出。
  和修吉。此云多头。
  德叉迦。此云现毒。亦云多舌。
  阿那婆达多。此云无热。从池得名。池中有五柱堂。
  摩那斯。此云大身。或云大意。或云大力。
  沤钵罗。亦云优钵。亦云优波陀。此云黛色莲华。又青莲华。龙依此住。从池得名。
  伊罗钵。阐义钞云。亦云伊罗跋罗。伊罗树名。此云臭气。跋罗此云极。谓此龙往昔由损此极臭树叶故。致头上生此臭树。因即为名。
  迦梨迦。又名加罗加。此云黑龙。
  夜叉。此云勇健。亦云暴恶。旧云阅叉。西域记云药叉。旧讹曰夜叉。能飞腾空中。什曰秦言贵人。亦言轻健。有三种。一在地。二在虚空。三天夜叉。地夜叉。但以财施故。不能飞空。天夜叉。以车马施故能飞行。肇曰天夜叉居下二天。守天城池门阁。
  和夷罗洹阅叉。即执金刚神。
  罗刹。此云速疾鬼。又云可畏。亦云暴恶。或罗叉娑。此云护士。若女则名啰叉斯。
  跋陀波罗赊塞迦。下生经云。秦言善教。此护弥勒城夜叉。
  乾闼婆。或犍陀罗。净名疏。此云香阴。此亦陵空之神。不啖酒肉唯香资阴。是天主幢倒乐神。在须弥南金刚窟住。什曰天乐神也。处地十宝山中。天欲作乐时。此神身有异相出。然后上天。新云寻香行。应法师云嗅香。
  童笼磨。大论秦言树。是乾闼婆名。
  阿修罗。旧翻无端正。男丑女端正。新翻非天。净名疏云。此神果报最胜。邻次诸天。而非天也。新婆娑论云。梵本正音。名素洛。素洛是天。彼非天故。名阿素洛。又素洛名端正。彼非端正。名阿素洛。西域记云。阿素洛。旧曰阿修罗。阿须伦。阿须罗。皆讹也。什曰。秦言不饮酒。不饮酒因缘。出杂宝藏。法华疏云。阿修罗采四天下华。酝于大海。龙鱼业力。其味不变。嗔妒誓断。故言无酒。大论云。佛去久远经法流传。五百年后。多有别异。或言五道。或言六道。观诸经义。应有六道。以善有上中下故有三善道。恶有上中下故。有三恶道。若不尔者。恶有三果报。而善二果报。是事相违。若有六道。于义无违。故此修罗。在因之时。怀猜忌心。虽行五常。欲胜他故。作下品十善。感此道身。华严云。如罗睺阿修罗王。本身长七百由旬。化形长十六万八千由旬。于大海中。出其半身。与须弥山。而正齐等。楞严经云。复有四种阿修罗类。若于鬼道。以护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罗从卵而生。鬼趣所摄。若于天中。降德贬(方敛)坠。其所卜居邻于日月。此阿修罗从胎而出。人趣所摄。有阿修罗执持世界。力洞无畏。能与梵王。及天帝释四天争权。此阿修罗因变化有。天趣所摄。则有一分下劣修罗。生大海心沉水穴口。旦游虚空。暮归水宿。此阿修罗因湿气有。畜生趣接。净觉问。此四阿修罗。既为四趣所接应无别报同分之处耶。答虽属四趣。非无别报。今云卜居邻于日月等。即同分之处也。又长阿含云。南洲有金刚山。中有修罗宫。所治六千由旬。栏楯行树等然一日一夜。三时受苦。苦具来入其宫中。起世经云。修罗所居。宫殿城郭器用降地居天一等。亦有婚姻男女法式。略如人间。正法念经云。阿修罗略有二种。一者鬼道所接。魔身饿鬼。有神通力。二者畜生所接。住大海底须弥山侧。问法华所列四种修罗与楞严四。为同为异。答资中云同。净觉云。彼四秖可接在此四之中。不可次第分属其类。荆溪师云。法华四种皆与帝释斗战。一往观之。但同今经第三类耳。
  婆稚。正名跋稚迦。此云团圆。今误译云被缚。或云五处被缚。或云五恶物。系颈不得脱。为帝释所缚。经音义云。居修罗前锋为帝释所缚。因誓得脱。故以名焉。
  佉罗骞驮。文句此云广肩胛。亦云恶阴。涌海水者。
  毗摩质多。文句此云净心。亦云种种疑。即舍脂父也。
  罗睺。文句此云障持。化身长八万四千由旬。举手掌障日月。世言日月蚀。释名云。日月亏曰蚀。稍小侵亏。如虫食草木之叶也。京房易传云。日月赤黄为薄。或曰不交而食曰薄。韦昭云。气往薄之为薄。亏毁曰食。成论云。譬如天日月其性本明净。烟云尘雾等。五翳则不现等。取修罗故。佛诫云。修罗修罗汝莫吞月。月能破暗能除众热。
  迦楼罗。文句此云金翅。翅翮金色。两翅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颈有如意珠。以龙为食。肇曰金翅鸟神。
  紧那罗。文句。亦名真陀罗。此云疑神。什曰秦言人非人。似人而头上有角。人见之言人耶非人耶。因以名之。亦天伎神也。小不及乾闼婆新云歌神。是诸天丝竹之神。
  摩睺罗伽。亦云摩呼罗伽。此云大腹行。什曰是地龙而腹行也。肇曰大蟒神腹行也。净名疏云。即世间庙神。受人酒肉悉入蟒腹。毁戒邪谄。多嗔少施。贪嗜酒肉。戒缓堕鬼神。多嗔虫入其身而唼食之。亦名莫呼洛。诸经云人非人者。天台云。此乃结八部数尔。
四魔篇第十五
  大论云。魔有四种。烦恼魔。五众魔。死魔。天子魔。烦恼魔者。所谓百八烦恼等分别。八万四千诸烦恼。五众魔者。是烦恼业和合因缘得是身四大及四大造色眼根等。是名色众。百八烦恼等诸受和合。名为受众。小大无量无所有想分别和合。名为想众。因好丑心发。能起贪欲。嗔恚等心相应不相应法。名为行众。六情六尘和合故。生六识。是六识分别和合。无量无边心。是名识众。死魔者。无常因缘故。破相续五众寿命。尽离三法。识断寿故。名为死魔。天子魔者。欲界主深着世间乐。用有所得。故生邪见。憎嫉一切贤圣涅槃道法。是名天子魔。瑜伽论云。由蕴魔遍一切随逐义。天魔障碍义。死魔烦恼魔。能与生死众生。作苦器故。今谓烦恼魔。是生死因也。五阴魔死魔。是生死果也。天魔是生死缘也。又骂意经。有五魔。一天魔。二罪魔。三行魔。四恼魔。五死魔。辅行云。苦空无常无我四。是界外魔。烦恼五阴死天子四。是界内魔。净名疏云。降魔即破爱论。摧外即破见论。但爱见有二。界内即波旬六师之徒。界外即二乘及通菩萨。大品云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成就二法。魔不能坏。何等为二。观一切法空。不舍一切众生。须菩提。菩萨。成就此二法。魔不能坏大经四依品。四依驱逐魔云。夫魔波旬。若更来者当以五系系缚于汝。章安疏云。系有二种。一者五尸系。二者系五处。五尸系者。如不净观。治于爱魔。五处如理治于见魔。五尸表五种不净观。五系表五观门。
  魔罗。大论云。秦言能夺命。死魔实能夺命。余者能作夺命因缘。亦能夺智慧命。是故名杀者。又翻为障。能为修道。作障碍故。或言恶者。多爱欲故。垂裕云。能杀害出世善根。第六天上别有魔罗所居天。他化天接。辅行云。古译经论。魔字从石。自梁武来。谓魔能恼人字宜从鬼。
  波旬。讹也。正言波卑夜。此云恶。释迦出世魔王名也。什曰。秦言杀者。常欲断人慧命故。亦名恶中恶。恶有三种。一曰恶。若以恶加己。还以恶报。是名为恶。二曰大恶。若人不侵。己无故加害。是名大恶。三曰恶中恶。若人来供养恭敬。不念报恩。而反害之。是名恶中恶。魔王最甚也。诸佛常欲令众生安隐。而反坏乱。故言甚也。肇曰。秦言或名杀者。或云极恶。断人善因名杀者。违佛乱僧。罪莫之大。故名极恶也。涅槃疏云。依于佛法而得善利。不念报恩反欲加毁。故云极恶。亦名波旬踰。此云恶也。常有恶意。成恶法故。
  鸯寠(瞿庾)利魔罗。西域记云。唐言指鬘。旧曰央掘摩罗。讹也。杀人取指。冠首为鬘。鸯崛摩鬘经云。师教杀人限至于百。各贯一指。以鬘其头。又翻一切世间现。
  魔登伽。长水云。义翻本性。楞严云性比丘尼是也。又过去为婆罗门女。名为本性。今从昔号。故曰性比丘尼。孤山云。以初见性净明体。乃立嘉名。净觉云。名为本性。出摩登伽经。据摩邓女经。女之母名。摩邓耳。又云摩登。皆梵音奢切。应法师云摩登伽。具云阿徒多摩登只旃陀罗。摩登只。女之总名。阿徒多。女之别名。此女卑贱。常扫市为业。用给衣食。
  头师。此云恶嗔。迦叶佛时魔名。
  室利鞠多。西域记云。唐言胜密。以火坑毒饮。请佛欲害。
翻译名义集卷第五
仙趣篇第十六
  楞严云。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梵语茂泥。此云仙。释名云。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故制字人傍山也。庄子云。千岁厌世。去而上仙。抱朴子云。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不修而但务方术。终不得长生也。高僧传云。纯陀西域人。年六百岁不衰。唐代宗从之。求留年之道。陀曰。心神好静。今为尘境汨之。何从冥寂乎。若离简静。外欲望留年。如登木采芙蓉。其可得耶。陛下欲长年。由简洁安神。神安则寿永。寡欲则身安。术斯已往。贫道所不知也。而言趣者。婆沙毗昙皆云。趣者到义。乃仙人所到之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