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此土著述
- 翻译名义集
翻译名义集
究(居求)究罗。此是鸡声。鸠鸠吒。此云鸡。易林曰。巽为鸡。鸡鸣节时。家乐无忧。西京杂记云。成帝时。交趾越裳国。献长鸣鸡。以刻漏验之。与晷度无差。田饶夫曰。夫鸡戴冠文也。足特距武也。敌斗勇也。得食相呼义也。鸣不失时信也。鸡有五德。君犹烹而食之。其所由来近也。楞严云。如鸡后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长水释曰。鸡第二鸣天将晓也。孤山释云。三德涅槃名曰义天。前受想尽似证尚遥。如鸡先鸣。天色犹昧。今行阴尽。唯识阴在。明悟非久。如鸡后鸣。天有精色。齐颜之推云。梁时有人。常以鸡卵白和沐。使发光黑。每沐辄破二三十枚。临终但闻发中啾啾数千鸡雏之声。
斫迦逻婆。此云鸳鸯。匹鸟也。止则相耦。飞则相双。鸟喻品云。一者迦邻提。二者鸳鸯。游止共俱。不相舍离。今师释曰。以雄喻常。雌喻无常。生死有性善故。无常即常。如二鸟在下。涅槃有性恶故。常即无常。如二鸟高飞。是则在高在下。雌雄共俱。双游并息。其义皆成。
耆婆耆波迦。此翻生胜天王。云生生。或翻命。法华云命命。杂宝藏经云。雪山有鸟名为共命。一身二头。识神各异。同共报命故曰命命。佛本行经佛言。往昔雪山有二头鸟。一头名迦喽荼。一头名忧波迦喽荼。其优波迦喽荼头。一时睡眠。近彼寤头。有摩头迦树。风吹华落。至彼寤头。其头自念。虽独食华若入腹时。俱得色力。不令彼寤。遂默食华。其睡头寤觉。腹饱满。欬哕气出。问言何处。得此美食。寤头具答。睡头怀恨。后时游行。遇毒树华。念食此华。令二头死。时忧波迦喽荼头。语迦喽荼头言。汝今睡眠。我当寤住。彼头才睡。即食毒华。其迦喽荼寤觉毒气。问何恶食。令我不安。忧波头言。食此毒华。愿俱取死。于是彼头。即说偈言。汝于昔日。睡眠时。我食妙华甘美味。其华风吹在我边。汝返生此大嗔恚。凡是痴人莫愿见。亦莫愿与痴共居。与痴共居无利益。自损及以损他身。佛言。迦喽荼鸟即我身是。忧波鸟者提婆达是。
舍利。此云春莺。黄鹂也。诗曰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又翻云鹙鹭。鹙七曲切玉篇云水鸟也。诗云有鹙在梁。鹭(来胡)尔雅注云。白鹭也。头翅背上皆有长翰毛。诗云。振振鹭于飞。
舍罗。此云百舌鸟。
迦布德迦。或迦逋。唐言鸽。西域记云。昔佛于此为众说法。罗者于林网捕羽族。经日不获。来至佛所。扬言唱曰。今日如来在此说法。令我纳捕都无所获。妻孥饥饿。其计安在。如来告曰。汝今熅火。当与汝食。如来是时。化作大鸽。投火而死。罗者持归。妻孥共食。其后重往佛所。如来方便摄化。罗者闻法。悔过自新。舍家修学。便。证圣果。因名所建号鸽伽蓝。
摩由逻。此云孔雀文。孔雀繂羽而翱翔。俱舍云。于一孔雀伦。一切种因相。非余智境界。唯一切智知。证真释云。有情无始熏。造一切界趣种子。在本识中。唯佛能了。且举孔雀一类。尚已难知。
阿梨耶。此云鸱。亦作鸱同充尸切。尔雅云。狂茅鸱。舍人曰狂。一名茅鸱。喜食鼠。大目也。郭璞云。今鸠(胡官)鸱也。似鹰而白。
姞栗陀。此云鹫。或揭罗阇。此云雕鹫。山海经曰。景山多鹫。说文。鹫鸟黑色多子。师旷云。南山有鸟。名曰羌鹫。黄头赤咽五色皆备。西域多此鸟。苍黄目赤。食死尸。
毗啰拏羯车婆。此云龟。尔雅明十种之龟。庄子曰。宋元君梦。人被发曰。予为清江。使者河伯。被渔者预且得矛。元君使人占之。曰此神龟也。乃召预且。预且钓得白龟五尺。使献之。乃刳(音枯)之以卜。七十钻。而无遗策。仲尼曰。龟能梦于元君。不能避预且之网。智能七十钻。而无遗策。不能避刳肠之患。如是则智有以神。智有所不及也。法句经云。昔有道人河边学道。但念六尘。心无宁息。龟从河出水。狗将啖龟。龟缩头尾四脚。藏于甲中。不能得便狗去。还出。便得入水。道人因悟。我不及龟。放恣六情。不知死至。
摩竭。或摩伽罗。此云鲸鱼。雄曰鲸。雌曰鲵。大者长十余里。大论云。五百贾客。入海采宝。值摩竭鱼王开口。船去甚疾。船师问楼上人。何所见耶。答曰。见三日及大白山。水流奔趣如入大坑。船师云。三日者。一是实日。二是鱼目。白山是鱼齿。水奔是入鱼口。我曹死矣。时船中人。各称所事。都无所验。中有优婆塞。语众人言。吾等当共称佛名字。佛为无上救苦厄者。众人一心共称南无佛。是鱼先世。曾受五戒。得宿命智。闻佛名字。即自悔责。鱼便合口众人命存。庄子云。吞舟之鱼。失水。则蝼蚁而能制之。
坻弥。具云帝弥只罗。此云大身鱼。其类有四。此最小者。京房易传云。海数(所角)见巨鱼。邪人进贤人疏。
失收(或作守)摩罗。善见云。鳄鱼长二丈余。有四足。似鼍齿至利。禽鹿入水。啮腰即断。又翻杀子鱼。广州有之。
臂卑履也。此云蚁子。晋书殷仲堪父。患耳聪。闻床下蚁动。谓之牛斗。贤愚经云。长者须达共舍利弗。往图精舍。须达自手。捉绳一头。舍利弗自捉一头。共经精舍。时舍利弗。欣然含笑。须达问言。尊者何笑。答言。汝始于此经地。六欲天中。宫殿已成。即借道眼。悉见六天严净宫殿(云云)。复更徒绳。时舍利弗。惨然忧色。即问尊者。何故忧色。答言。汝今见此地中蚁子耶。对曰已见。舍利弗言。汝于过去毗婆尸佛。亦于此地起立精舍。而此蚁子在此中生。乃至七佛已来。汝皆为佛。起立精舍。而此蚁子亦在中生。至今九十一劫。受一种身。不得解脱。生死长远。唯福为要。不可不种。尔雅云。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虫鱼鸟兽。种类何穷。山水空陆。境界无际。循环荏(如枕)苒(音染转也)逐物狂愚。一念如明。万类俱息。宜照本性勿起异意也。
翻译名义集卷第七
地狱篇第二十六
辅行云。地狱从义立名。谓地下之狱。名为地狱。故婆沙云。赡部洲下。过五百踰缮那。乃有其狱。然此地狱有大有小。如大论云。言八大狱者。一活。二黑绳。三合会。四叫唤。五大叫唤。六热。七大热。八阿鼻地狱。如是等种种。八大地狱。复有十六小地狱。为眷属。八寒冰。八炎火。言八炎火地狱者。一名炭坑。二名沸屎。三名烧林。四名剑林。五名刀道。六名铁刺林。七名碱河。八名铜橛。八寒冰狱者。一名頞浮陀。少多有孔。二名尼罗浮陀无孔。三名呵罗罗。寒颤声也。四名阿婆婆。亦患寒声。五名睺睺。亦是患寒声。六名沤波罗。此地狱冰逼作青莲华色。七名波头摩。红莲华色。罪人生中受苦也。八摩诃波头摩。其中受苦。随其作业。各有轻重。其最重处。作上品五逆十恶者。感此道身。
那落迦。此翻恶者。那落是者。义迦是恶义。造恶之者生彼处。故此标正报也捺落迦。或那落迦。此云不可乐。亦云苦具。亦云苦器。此标依报也。
泥犁耶。文句云。地狱此方名。梵称泥犁。秦言无有。无有喜乐。无气味。无欢无利。故云无有。或言卑下。或言堕落。中阴倒悬。诸根皆毁坏故。或言无者。更无赦处。
阿鼻。此云无间。观佛三昧经云。阿言无。鼻言救。成论明五无间。一趣果无间。舍身生报故。二受苦无间。中无乐故。三时无间。定一劫故。四命无间。中不绝故。五形无间。如阿鼻相。纵广八万由旬。一人多人。皆遍满故。
頞部陀。俱舍云疱。寒触身分。皆悉生疱。
尼刺部陀。此云疱裂。严寒所逼。身疱裂也。此二从相。
頞哳吒谑谑婆虎虎婆。义府云。以寒增甚。口不得开。但得动舌作哳吒之声。此三约受苦声。以立名。
嗢钵罗。此云青莲华。
钵特摩。此云红莲华。
摩诃钵特摩。此云大红莲华。此等皆是寒逼其身。乃作青红等色。
宾吒罗。此云集欲。适入寻出。虽复在中而无痛苦。
阿波那伽低。经音义此云恶趣。有三恶趣。亦名三涂。言三涂者。摭华云。涂道也。论语云遇诸涂。按四解脱经云。地狱名火涂道。饿鬼名刀涂道。畜生名血涂道。涂有二义。一取残害义。涂谓涂炭。如尚书曰民坠涂炭。二取所趣义。涂谓涂道。如易云同归而殊涂。然春秋言。四岳三涂。应法师云。春秋有三涂危险之处。借此为名。通慧云。有本作途非也。须作涂泥之涂。后人妄云畜生饿鬼地狱名三涂。当知此单指地狱也。然此指归之说。非但违于吾教。四解脱经刀血火三之文。又复诬其应师音义。后学寻检。自见妄立。又诸教典明八难者。三恶道为三。四北洲。五长寿天。六佛前佛后。七世智辩聪。八诸根不具。今述颂曰。三涂。北洲。长寿天。诸根不具。并世智佛前佛后。共八难。受此果。不得圣化。故名难处。或以世智辩聪。名为生邪见家。净名疏。明二种八难。一者凡夫住事八难。二者二乘住理八难。事即界内八难。理乃界外八难。荆溪云。若欲略明。则有余中三十心人。为三恶道。住无我法。名为北洲。地前法爱。如长寿天。未有初地十种六根。名诸根不具。地前智浅。如世智辩聪。不穷中理。如佛前后。若实报中。位位相望。节节作之。此并障于中道理也。成论明。菩萨说四论。摧八难。一生中国轮。能摧五难。谓三涂。北洲及长寿天。二修正愿轮。摧世智辩聪。三植善因轮。摧聋盲喑哑。四近善人轮。摧佛前佛后。欲摧八难当习四轮。故今示之。令思修耳。
世界篇第二十七
楞严云。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世界有二种。一众生世界。是正报。二器世界。是依报。故楞严云。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故。于器世间不能超越。大论明三种世间。一者五阴。二者众生。三者国土。间之与界。名异义同。间是隔别间差。界是界畔分齐。界有二种。一者十界。二者三界。言十界者。所谓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此名六凡。声闻缘觉菩萨佛。此名四圣。指月钞问。十界之名。有何显据。答大论云。众生九道中受记。所谓三乘道六趣道。是知九道即九界也。受记作佛。十界明矣。二三界者一欲界。欲有三种。一饮食。二睡眠。三淫欲。于此三事。希须名欲。若有情界。从他化天。至无间狱。若器世界。乃至风轮。皆欲界摄。二色界者。形质清净身相殊胜。未出色笼故名色界。三无色界者。于彼界中。色非有故。又此三界总举则六道。别分乃二十五有。荆溪颂曰。四洲四恶趣。六欲并梵天。四禅四空处。无想五那含。又此三界通有三种。谓小千中千大千也。如俱舍云。四大洲日月。须弥卢欲天。梵世各一千。此名小千界。此小千千倍。说名一中千。此千倍大千。皆同一成坏。昔南山尊者。问韦天将军曰。余闻一佛化境三千国土日月岁数。或言百亿。或言千百亿。答曰如师问。百亿千百亿者。经文分明。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一佛化一日月下。何得百分。秖言其一。但时语讹惑。略致斯尔。总要言之。万亿日月为一大千。熏闻云。恐西天数。亿有大小。应以一百小亿为一大亿。乃成百亿日月。如是大千。皆是释尊所化之境。如法华云。如来亦复如是。则为一切世间之父。而生三界。杇故火宅。为度众生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愚痴暗蔽。三毒之火。教化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他那。此云处。真谛云。住处有二。一境界处。游历之境。为化在俗之流。二依止处。为统出家之众。此即祇园。婆沙云。举舍卫令远人知国。是总也。举祇园令近人知园是别也。
须摩题。大论云。此云妙意。亦好智。亦好意。弥陀经云。阿弥陀佛所居国土。名须摩题。
索诃。西域记云。索诃世界三千大千国土。为一佛之化摄也。旧曰娑婆。又曰娑诃。皆讹。楞伽翻能忍。悲华云。何名娑婆。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能忍斯恶。故名忍土。如来独证自誓三昧经云。沙诃汉言忍界。真谛三藏云。劫初梵王名忍。梵王是世界主。故名忍土。一云杂会世界。长水云。大千界之都名。感通传云。娑婆则大千总号。孤山云。举其通名。非指大千也。
东弗于逮。西域记云。海中可居者。大略有四焉。东毗提诃洲。旧曰弗婆提。又曰弗于逮。讹也。此云胜。胜南洲故。又云前一在诸方之前也。又翻为初。谓日初出处也。俱舍云。东毗提诃洲其相如半月身长八肘。寿二百五十。
阎浮提。讹云剡浮。此云胜金。大论云。阎浮树名。其林茂盛。此树于林中最大。提名为洲。此洲上有此树林。林中有河。底有金砂。名阎浮檀金。以阎浮树故。名为阎浮洲。此洲有五百小洲围绕。通名阎浮提。刊正云。此则河因树立称。金因河得名。长水云。或云阎浮果汁点物成金。因流入河。染石为金。其色赤黄。兼带紫焰。西域记云。南瞻部洲旧曰阎浮提洲。又曰剡(以冉)浮洲讹也。藏钞云。瞻部此土无相当故不翻。唯西域记音中。翻为秽树。南瞻部洲。北广南狭。三边量等。其相如车。俱舍云。瞻部洲人身多长三肘半。人寿无定限。
西瞿耶尼。此云牛货。亦翻取与。藏疏云。以彼多牛以牛为货。俱舍钞云。劫初时。因高树下有一宝牛。为货易故。西域记云。西瞿陀尼洲。旧曰瞿那尼。又云劬伽尼讹。俱舍云。西牛货洲寿五百岁。相圆无缺长十六肘。
北郁单越。或郁怛越。此云胜处。亦云胜生。于四洲中。有情处货皆最胜故。亦云高上。出余三方故。形如方座。四面量等。长三十二肘。寿满一千岁。故俱舍云。诸处有中夭。除北俱卢洲。以寿定故。以乐极故。以执坚故。圣人不生。八难中一。若论值佛闻法。南洲最上。故大论云。南洲三事尚胜诸天。况北洲乎。一能断淫。二识念力。三能精进。所以诸佛。唯出南洲。西域记云。北拘卢洲。旧曰郁丹越。又曰鸠楼讹也。金轮王乃化被四天下。银轮王则政隔北拘卢。铜轮王则除北拘卢及西瞿陀尼。铁轮王则唯瞻部洲。夫轮王者。将即大位。随福所感。有大轮宝浮空来应。感有金银铜铁之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