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此土著述
- 传法正宗记
传法正宗记
若因地倒还因地起。离地求起终无其理。波旬禀其言。下天复趋于尊者。礼悔恳至。尊者曰。先圣命我降汝。虽然汝以是迁善乃得事佛。不堕恶趣。魔闻喜之曰。尊者盖为我致大饶益。愿为去此腐尸。曰汝于正法不娆害否。波旬曰。伏而奉教。不敢尔也。尊者即为释之。因谓波旬曰。汝尝睹如来。今可试现示我瞻之。魔曰。现固不惮。愿尊者不必致礼。即入林间化为如来。而奇相俨如。与其侍从自林而出。尊者一见。其心忻然。若真睹大圣。不觉体自投地。乃即礼之。魔不胜其礼。战掉自失。及尊者拜起。不复见适尊仪。波旬自礼足尊者。而说偈曰。
稽首三昧尊 十力大慈足
我今愿回向 勿令有劣弱
后之四日。波旬大领天众复来作礼。赞叹而去。然尊者化导。而后圣因其所证者最多。初每度一人则以一筹置于石室。其室纵十八肘广十二肘。而筹盈之。昔如来尝记。尊者当为传法四世之祖。谓其虽无相好而所化度如如来之日无异。至是而大圣之言验矣。最后乃有长者子。曰香众。从尊者固求出家。尊者问之曰。汝身出家。心出家耶。香众曰。我来出家。非为身心。曰不为身心。复谁出家。曰夫出家者无我我故。无我我故即心不生灭。心不生灭即是常道。诸佛亦常。心无形相其体亦然。尊者曰。汝当大悟。心自通达宜依佛法僧绍隆圣种。即为披剃。受具足戒。仍告之曰。汝父尝梦金日而生。汝以是可名提多迦。寻谓之曰。如来以大法眼藏次第传受以至于今。今复付汝。听吾偈曰。
心自本来心 本心非有法
有法有本心 非心非本法
既而超身太虚。示十八变。复其座跏趺而化。当此周平王之世也。多迦乃以室筹而阇维之。收其舍利建塔供养。
评曰。他书列鞠多之事甚众。此何略乎。曰此盖务其付受之本末耳。夫如来之后。其化导得人。唯鞠多尊者最为多矣。然其事迹之繁。吾恐虽竹帛不可胜载。而孰能尽书。若室筹者聊志其得圣果者耳。未必极其所化。
天竺第五祖提多迦尊者传
提多迦尊者。摩伽陀国人也。其姓未详。初名香众。少时会鞠多尊者盛化于摩突罗国。因从其出家。以应对诣理。鞠多器之。则与落发受具。始尊者生时。其父尝梦金日自舍而出。灼然照曜天地。复有宝山与日相对。而山之顶流泉四注。至是鞠多尊者乃为解之曰。宝山者。吾身也。流泉者。法无尽也。日从屋出者。汝入道之相也。其照曜天地者。汝智慧之发晖也。因易今之名。梵语提多迦。此曰通真量。盖取其梦之义也。然如来昔尝记之。及此皆验。尊者得其师之说。忻然奉命遂礼之。乃以偈赞曰。
巍巍七宝山 常出智慧泉
回为真法味 能度诸有缘
鞠多尊者亦以偈而答曰。
我法传于汝 当现大智慧
金日从屋出 照曜于天地
既而尊者以法自务游化。寻至中印度。会其国有大仙者八千人。其首曰弥遮迦。闻之遂帅众诣尊者。而礼之曰。念昔与尊者同生梵天。我遇阿私陀仙。授之仙术。而尊者证果。乃得应真。自是分离已更六劫。尊者曰。仙者所指。诚如其言。然汝之务仙。终何所诣。曰我虽未遇至圣。然私陀尊仙尝记之曰。却后六劫。当因同学得无漏果。今之相遇岂不然耶。尊者曰。汝既知尔。便可出家。仙法小道。非能致人解脱。吾久于化导。亦欲休之。汝果趣大法。岂宜自迟。遮迦喜其言。即求出家。是时遮迦之众。见其尊仙如此皆慨之。谓多迦何足师者而从之出家。尊者遂知众心龃龉。欲其信之。即放光明超步太虚而若履平地。乃以所化宝盖覆其仙众。复有香乳自其指端而注。乳间现莲。莲间化佛。仙众视其神变非常。遂率服皆求出家。尊者受之。因谓虽然汝属宜正念依佛。使僧威仪自然而成不须工为。仙众如其言。而须发果自除去。袈裟生体。寻得戒皆成四果圣人。尊者寻独命遮迦曰。昔如来以大法眼密付大迦叶。展转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当传持勿绝。听吾偈曰。
通达本心法 无法无非法
悟了同未悟 无心亦无法
偈已。尊者起身太虚。呈十八变。用火光三昧而自焚之。是时也当此周庄王之世也。弥遮迦与众收其舍利。建塔于班茶山。而供养之。
天竺第六祖弥遮迦尊者传
弥遮迦尊者。中印土人也。未详姓氏。既与其神仙之众。皆师提多迦尊者。得度而证圣果。遂以其所得之道。游化诸方。一日至北天竺国。俄见其城堞之上有瑞云如金色。乃顾谓左右曰。此大乘气也。兹城当有至人与吾嗣法。及入其国至市。果有一人。持酒器逆遮迦而问之曰。尊者何方而来。欲往何所。答曰从自心来。欲往无处。又曰。识我手中物否。答曰。此是触器而负净者。又曰。尊者其识我否。答曰。我即不识。识即不我。遮迦复谓之曰。汝可自道姓氏。吾则后示本因。其人遂说偈。而答之曰。
我今生此国 复忆昔时日
本姓颇罗堕 名字婆须蜜
尊者闻之。乃悟其缘。谓婆须蜜曰。吾师提多迦尝言。如来昔游北天竺谓阿难曰。此国吾灭后三百余年。当有圣人。姓颇罗堕。名婆须蜜。出为禅祖当第七世。斯如来记汝。汝应出家。其人遂置器礼于尊者。傍立而言曰。我思往劫。尝为施者。献一如来宝座。彼如来记我曰。汝于贤劫当得佛法为第七祖。今之所会乃其缘也。尊者大慈。幸见度脱。尊者即为其剃度。以圆戒德。寻命之曰。我方老迈。将般涅槃。如来正法眼藏今以付汝。汝当传之无使断绝。听吾偈曰。
无心无可得 说得不名法
若了心非心 始解心心法
偈已。尊者即入师子奋迅三昧。腾身太虚高七多罗树。却返其座。化火自焚。而天人悲恸。哀感天地。其时当此周襄王之世也。婆须蜜乃收其舍利。以七宝函贮之。建塔置其上层。而供养之。
天竺第七祖婆须蜜尊者传
婆须蜜尊者。北天竺国人也。姓颇罗堕。常衣净衣持酒器。游处里巷而吟啸自若。人颇不测。或谓其狂。及遇弥遮迦尊者。明其夙缘。遂投器即从之出家。寻得付法。及遮迦灭已。乃广其教化。至迦摩罗国。方大为胜事。遽有一智士。趋其座前自谓。我名佛陀难提。今与尊者论义。须蜜曰。仁者论即不义。义即不论。若拟论义终非义论。难提以其义胜。甘心服之。遂告曰。我愿求道。预甘露味。尊者乃与度之。特命四果圣人为其受戒。未几乃命之曰。如来正法眼藏今以付汝。汝其传之慎无断绝。听吾偈曰。
心同虚空界 示等虚空法
证得虚空时 无是无非法
已而须蜜超身呈十八变。乃入慈三昧以趣寂定。是时释梵与诸天众皆来作礼。而说偈曰。
贤劫圣众祖 而当第七位
尊者哀念我 请为宣佛地
须蜜定已七日。以是乃出而示众曰。我所得法而非有故。若识佛地离有无故。语已复入寂定示涅槃相。天众闻法皆喜而礼之。遂散其天花。其时当此周定王之世也。难提即其本座建宝塔。以秘其全体。
天竺第八祖佛陀难提尊者传
佛陀难提尊者。迦摩罗国人也。姓瞿昙波氏。生时顶有肉髻。光彩外发。性大聪明。文字能一览悉记。年十四乃慕出家。专以梵行自修。及婆须蜜尊者来其国。难提一旦就之发问。遂伏其胜义。则依之为师。寻得付法。亦领徒广务游化。初至提伽国。先是其国有毗舍罗家生一子。号伏驮蜜多。年已五十。而口未尝言。足未曾履。父母不测其何缘。皆为忧之。或以问其国之习定业者。定者不能决。谓其父母曰。将有大士传佛心印。非久至此。汝可问之。及尊者入国。过毗舍罗之门。俄见有白光发其舍上。尊者指之谓其众曰此家当有圣人。口无言说。真大乘器。不行四衢。知所触秽。是必嗣吾大隆教化。其所度者当有五百成圣果者。又曰。其光上贯者。表其承我而得法。其光下烛者。表其所出得人。然其所出之者。号胁比丘。心大如地。当继我为第三世也。于是毗舍家主。遂出问其所来。欲须何物。尊者曰。我来求人。非须物也。主曰。我家岂有奇人而可求耶。然唯有一子。不语不行。年已五十。尊者欲之。固亦不吝。难提曰。汝之言者。正吾所求。其父母即持子以与之。及尊者携至精舍。忽自发语。即履七步。合掌说偈。而相问曰。
父母非我亲 谁为最亲者
诸佛非我道 谁为最道者
尊者即以偈答之曰。
汝言与心亲 父母非可比
汝行与道合 诸佛心即是
外求有相佛 与汝不相似
若识汝本心 非合亦非离
蜜多闻法甚喜。乃殷勤致礼。尊者遂与之出家。召众贤圣为其受戒。后乃命曰。如来法眼密传至我。我今以付嘱汝。汝其相传勿令其绝。听吾偈曰。
虚空无内外 心法亦如此
若了虚空故 是达真如理
蜜多幸得法偈。即超身太虚。散众宝花。说偈而赞之曰。
我师禅祖中 适当为第八
法化众无量 悉获阿罗汉
尊者付其法已。遽起本座卓然而立。现大神变。自其腹发异光八道照曜大众。而被其照者仅五百人。获第二果。乃般涅槃。其时当此周景王之世也。众遂即其所建宝塔。以閟其全体。
天竺第九祖伏驮蜜多尊者传
伏驮蜜多尊者。提伽国人也。姓毗舍罗氏。蜜多父母既疑其平生。及遇难提尊者说其夙缘曰。此子往世明达。于佛法中欲为大饶益悲济群生。故尝自愿。若我生处当不为父母恩爱所缠。随其善缘即得解脱。其口不言者。表道之空寂也。其足不履者。表法无去来也。于是其父母之疑涣然大释。遂乐以师于难提。得法乃游化至中印土。先是其国有长者。曰香盖。香盖有子。曰难生。难生虽谷食而绝无滓秽。至是香盖携之来礼尊者。且曰。此子处胎。凡一十六年。及诞颇有奇梦。亦尝会仙者相曰。此儿非凡器。当遇菩萨见度。适会尊者。盖其缘也。愿以之出家。香盖遂谓其子曰。汝已出家。无以我在慈而心喜。我返家而生恼。尊者即曰。我今所在岂有彼此。诸漏已尽安得生恼。蜜多以故度之。未几遂以法付之曰。如来大法眼藏今以付汝。汝其传之无使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真理本无名 因名显真理
受得真实法 非真亦非伪
尊者付其法已。自念久于化导。所化已办。当以灭尽三昧而自息之。于是遂般涅槃。诸天皆作乐供养。沸涌于虚空。是时也当此周敬王之世也。胁比丘遂以香薪而阇维之。敛其舍利。建宝塔于那烂陀寺。
天竺第十祖胁尊者传
胁尊者。中天竺国人也。其姓未详。本名难生。以其久处胎故也。初尊者将生。而其父香盖遂梦。一白象背负宝座。座之上置一明珠。从其门而出至一法会。其光照曜于众。既而忽然不见。及诞果光烛于室。体有奇香。父异之。成童会伏驮蜜多尊者化于其国。香盖遂携以诣之。道其所生之异。求与出家。蜜多许之。会七阿罗汉为受具戒。方纳戒。乃于坛之上现其瑞相。空中复雨舍利三七粒。然尊者修行精苦未尝寝寐。虽昼夜而胁不至席。以故得号胁尊者。既预付法。乃游化他土。寻至花氏国。而憩于树下。遽以右手指地而谓众曰。此地变金色。当有圣者入。会少顷其地果为金色。俄有一长者之子。曰富那夜奢。遽至其前合掌而立。胁尊者遂问曰。汝从何来。夜奢曰。我心非往。尊者曰。汝从何住。曰我心非止。尊者曰。汝不定耶。曰诸佛亦然。尊者曰。汝非诸佛。曰诸佛亦非。尊者。因说偈曰。
此地变金色 预知于圣至
当坐菩提树 觉花而成已
夜奢亦说偈。而酬之曰。
师坐金色地 常说真实义
回光而照我 令入三摩谛
因告之曰。我今愿师尊者。幸与出家。胁尊者听之。即为剃度。命四果圣者与其受戒。后乃命之曰。如来大法眼藏今以付汝。汝其流传勿令之绝。听吾偈曰。
真体自然真 因真说有理
领得真真法 无行亦无止
既付其法。即本座超身太虚而入涅槃。以三昧火而自焚之。其舍利自空而下。不可胜数。众竟以衣裓接之。是时当此周正定王之世也。其众寻建塔庙。以秘舍利。而诸天布宝盖以覆之。
天竺第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传
富那夜奢尊者。花氏国人也。姓瞿昙氏。其父曰宝身。号为长者。初宝身有子七人。各有所尚。其一曰富那般多。好学仙术。次二曰富那金子。好常寂静。次三曰富那月光。好角力相击。次四曰富那胜童。好惠施念佛。次五曰富那波豆。好杀嗜酒。次六曰富那吉丹。耽于嗜欲。次七即富那夜奢。淡然无所好恶。其心不静不乱。非凡非圣。尝曰。若遇大士坐于道场。我则至彼亲近随喜。及胁尊者至其国方兴佛事。而尊者遂诣其会。应对响捷。言皆造理。果于胁尊者得正法眼。遂以之游化。道德所被不啻千万之众。然其得圣果者盈五百人。后至波罗柰国。遂有一长者来趋其会。尊者谓其众曰。汝等识此来者耶。佛昔记云。吾灭后将六百年。当有圣者号马鸣。出于波罗柰国。说法于花氏城。摧伏异道。度人无量。今其人也。然吾亦夜梦。大海遍溢乎一隅。方欲决之。其水遂沛然流润诸界。今此来者。盖其大海者也。将从吾出家以法济人。其流润者也。于是马鸣致礼。前而问曰。我欲识佛。何者即是。尊者曰。汝欲识佛。不识者是。曰佛既不识焉知是乎。尊者曰。既不识佛。焉知不是。曰此是锯义。尊者曰。彼是木义。却问。锯义者何。马鸣曰。与师平出。却问。木义者何。夜奢曰。汝被我解。马鸣遂悟其胜义。忻然即求出家。夜奢乃为度之以受具戒。然其会中因之而证第四果者。凡二百人。其后命马鸣曰。汝当转法轮为十二世祖。昔如来大法眼藏。今以付汝。汝其传之。听吾偈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