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五十卷

  “摩诃男,何因、何缘众生清净?摩诃男,若色一向是乐、非苦、非随苦、非忧苦长养、离苦者,众生不应因色而生厌离。摩诃男,以色非一向乐、是苦、随苦、忧苦长养、不离苦,是故众生厌离于色;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摩诃男,若受、想、行、识,一向是乐、非苦、非随苦、非忧苦长养、离苦者,众生不应因识而生厌离。摩诃男,以受、想、行、识,非一向乐、是苦、随苦、忧苦长养、不离苦,是故众生厌离于识;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摩诃男,是名有因、有缘众生清净。”
  时,摩诃男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礼佛而退。
  知法及重担,往诣观欲贪,
  生及与略说,法印富兰那。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支提竹园精舍。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多闻圣弟子于何所而见无常、苦?”
  诸比丘白佛言:“世尊为法根、法眼、法依,惟愿为说!诸比丘闻已,当如说奉行。”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多闻圣弟子于色见无常、苦;于受、想、行、识见无常、苦。比丘,色为是常、无常耶?”
  比丘白佛:“无常,世尊。”
  “比丘,无常者是苦耶?”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我、异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比丘,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皆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如是观察,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解脱故: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毗耶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多闻圣弟子于何所见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正观,如实知见?”
  比丘白佛:“世尊为法根、法眼、法依,惟愿为说!诸比丘闻已,如说奉行。”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多闻圣弟子于色见非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正观。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告诸比丘:“色为是常、为无常耶?”
  比丘白佛:“无常,世尊。”
  又告比丘:“若无常者,是苦不?”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于中宁见有我、异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比丘,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皆非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正观。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如是观察,于色得解脱,于受、想、行、识得解脱。我说彼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纯大苦聚。”
  佛说此经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是无常,无常则苦,苦则非我。非我者,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实知,是名正观。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非我、非我所观察,如是观察,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著,无所著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比丘,于何所不见我、异我、相在?”
  比丘白佛:“世尊为法根、法眼、法依,惟愿为说!诸比丘闻已,如说奉行。”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于色不见有我、异我、相在不?于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比丘,色为是常、无常耶?”
  比丘白佛:“无常,世尊。”
  佛言:“比丘,若无常者,是苦不?”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我、异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比丘,多闻圣弟子观察五受阴非我、非我所,如是观察者,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者无所著,无所著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无常色有常者,彼色不应有病、有苦,亦不应于色有所求,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色无常故,于色有病、有苦生,亦得不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比丘,于意云何?色为常、为无常耶?”
  比丘白佛:“无常,世尊。”
  “比丘,无常为是苦不?”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于中宁见是我、异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非我所如实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正观于色,正观已,于色生厌、离欲、不乐、解脱,受、想、行、识,生厌、离欲、不乐、解脱: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是苦。若色非是苦者,不应于色有病、有苦生,亦不欲令如是,亦不令不如是。以色是苦,以色是苦故,于色病生,亦得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比丘,色为常、无常耶?”
  比丘白佛:“无常,世尊。”
  “比丘,无常者是苦不?”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我、异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实观察。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于色得解脱,于受、想、行、识得解脱,我说彼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纯大苦聚。”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经卷第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年少婆罗门名郁多罗,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常如法行乞,持用供养父母,令得乐离苦。世尊,我作如是,为多福不?”
  佛告郁多罗:“实有多福。所以者何?若有如法乞求,供养父母,令其安乐,除苦恼者,实有大福。”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如法于父母,恭敬修供养,
  现世名称流,命终生天上。”
  佛说此经已,年少郁多罗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年少婆罗门名优波迦,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诸婆罗门常称叹邪盛大会,沙门瞿昙亦复称叹邪盛大会不?”
  佛告优波迦:“我不一向称叹,或有邪盛大会可称叹,或有邪盛大会不可称叹。”
  优波迦白佛:“何等邪盛大会可称叹?何等邪盛大会不可称叹?”
  佛告优波迦:“若邪盛大会系群少特牛、水特、水牸,及诸羊犊小小众生悉皆伤杀,逼迫苦切,仆使作人,鞭笞恐怛,悲泣号呼,不喜不乐,众苦作役,如是等邪盛大会,我不称叹,以造大难故。若复大会不系缚群牛,乃至不令众生辛苦作役者,如是邪盛大会,我所称叹,以不造大难故。”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马祀等大会,造诸大难事,
  如是等邪盛,大仙不称叹。
  系缚诸众生,杀害微细虫,
  是非为正会,大仙不随顺。
  若不害众生,造作众难者,
  是等名正会,大仙随称叹!
  惠施修供养,为应法邪盛,
  施者清净心,梵行良福田。
  如是大会者,是则罗汉会,
  是会得大果,诸天皆欢喜。
  自行恭敬请,自手而施与,
  彼我悉清净,是施得大果!
  慧者如是施,信心应解脱,
  无罪乐世间,智者往生彼。”
  佛说此经已,优波迦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广说如上。差别者,谓随说异偈言:
  “无为无诸难,邪盛时清净,
  如法随顺行,摄护诸梵行。
  馨香归世界,超过诸凡鄙,
  佛于邪盛善,称叹此邪盛。
  惠施修供养,邪盛随所应,
  净信平等施,梵行良福田。
  彼作如是施,是施罗汉田,
  如是广大施,诸天所称叹!
  自行恭敬请,自手而供养,
  等摄自他故,邪盛得大果。
  慧者如是施,净信心解脱,
  于无罪世界,智者往生彼。”
  佛说此经已,优波迦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作礼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年少婆罗门名郁阇迦,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俗人在家当行几法,得现法安及现法乐?”
  佛告婆罗门:“有四法,俗人在家得现法安、现法乐。何等为四?谓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
  “何等为方便具足?谓善男子种种工巧业处以自营生,谓种田、商贾,或以王事,或以书疏算画,于彼彼工巧业处精勤修行,是名方便具足。
  “何等为守护具足?谓善男子所有钱谷,方便所得,自手执作,如法而得,能极守护,不令王、贼、水、火劫夺漂没令失,不善守护者亡失,不爱念者辄取,及诸灾患所坏,是名善男子善守护。
  “何等为善知识具足?若有善男子不落度、不放逸、不虚妄、不凶险,如是知识能善安慰,未生忧苦能令不生,已生忧苦能令开觉,未生喜乐能令速生,已生喜乐护令不失,是名善男子善知识具足。
  “云何为正命具足?谓善男子所有钱财出内称量,周圆掌护,不令多入少出也、多出少入也。如执秤者,少则增之,多则减之,知平而舍;如是,善男子称量财物,等入等出,莫令入多出少,出多入少。若善男子无有钱财而广散用,以此生活,人皆名为优昙钵果,无有种子,愚痴贪欲,不顾其后。或有善男子财物丰多,不能食用,傍人皆言是愚痴人如饿死狗。是故,善男子所有钱财能自称量,等入等出,是名正命具足。
  “如是,婆罗门,四法成就,现法安、现法乐。”
  婆罗门白佛言:“世尊,在家之人有几法,能令后世安、后世乐?”
  佛告婆罗门:“在家之人有四法,能令后世安、后世乐。何等为四?谓信具足、戒具足、施具足、慧具足。
  “何等为信具足?谓善男子于如来所,得信敬心,建立信本,非诸天、魔、梵及余世人同法所坏,是名善男子信具足。
  “何等戒具足?谓善男子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是名戒具足。
  “云何施具足?谓善男子离悭垢心,在于居家,行解脱施,常自手与,乐修行舍,等心行施,是名善男子施具足。
  “云何为慧具足?谓善男子苦圣谛如实知,习、灭、道圣谛如实知,是名善男子慧具足。
  “若善男子在家行此四法者,能得后世安、后世乐。”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方便建诸业,积集能守护,
  知识善男子,正命以自活。
  净信戒具足,惠施离悭垢,
  净除于迷道,得后世安乐!
  若处于居家,成就于八法,
  审谛尊所说,等正觉所知,
  现法得安隐,现法喜乐住,
  后世喜乐住。”
  佛说此经已,郁阇迦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萨罗人间游行,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舍卫国有憍慢婆罗门止住,父母种姓俱净,无瑕点能说者,七世相承悉皆清净;为婆罗门师,言论通达,诸论记典悉了万名,解法优劣,分別诸字,悉知万事久远本末因缘,句句记说;容貌端正。或生志高、族姓志高、容色志高、聪明志高、财富志高,不敬父母、诸尊、师长。闻沙门瞿昙在拘萨罗国人间游行,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闻已,作是念:“我当往彼沙门瞿昙所。若有所说,我当共论;无所说者,默然而还。”
  时,憍慢婆罗门乘白马车,诸年少婆罗门前后导从,持金柄伞盖,手执金瓶,往见世尊;至于园门,下车步进。
  尔时,世尊与诸大众围绕说法,不时顾念憍慢婆罗门。
  时,憍慢婆罗门作是念:“沙门瞿昙不顾念我,且当还去。”
  尔时,世尊知憍慢婆罗门心念而说偈言:
  “憍慢既来此,不善更增慢,
  向以义故来,应转增其义。”
  时,憍慢婆罗门作是念:“沙门瞿昙已知我心。”欲修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