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小乘阿含部
- 杂阿含经五十卷
杂阿含经五十卷
佛告三弥离提:“眼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空世间。”
佛说此经已,三弥离提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世间、世间集、世间灭、世间灭道迹。谛听!善思!
“云何为世间?谓六内入处。云何六?眼内入处,耳、鼻、舌、身、意内入处。
“云何世间集?谓当来有爱、喜、贪俱,彼彼集著。
“云何世间灭?谓当来有爱、喜、贪俱,彼彼集著无余断,已舍、已吐、已尽、离欲、灭、止、没。
“云何世间灭道迹?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不说有人行到世界边者,我亦不说不行到世界边而究竟苦边者。”如是说已,入室坐禅。
时,众多比丘,世尊去后,即共议言:“世尊向者略说法言:‘我不说有人行到世界边者,我亦不说不行到世界边而得究竟苦边者。’如是说已,入室坐禅。我等今于世尊略说法中未解其义,是中诸尊,谁有堪能于世尊略说法中,广为我等说其义者?”
复作是言:“唯有尊者阿难,聪慧总持,而常给侍世尊左右,世尊赞叹多闻梵行,堪为我等于世尊略说法中广说其义。今当往诣尊者阿难所,请求令说。”
时,众多比丘往诣尊者阿难所,共相问讯已,于一面坐,具以上事广问阿难。
尔时,阿难告诸比丘:“谛听!善思!今当为说。若世间、世间名、世间觉、世间言辞、世间语说,此等皆入世间数。诸尊,谓眼是世间、世间名、世间觉、世间言辞、世间语说,是等悉入世间数;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于六入处集、灭、味、患、离如实知,是名圣弟子到世界边、知世间、世间所重、度世间。”
尔时,尊者阿难复说偈言:
“非是游步者,能到世界边,
不到世界边,不能免众苦。
是故牟尼尊,名知世间者,
能到世界边,诸梵行已立。
世界边唯有,正智能谛了,
觉慧达世间,故说度彼岸。
“如是,诸尊,向者世尊略说法已,入室坐禅,我今为汝分别广说。”
尊者阿难说是法已,众多比丘闻其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师、有近住弟子,则苦独住;无师、无近住弟子,则乐独住。
“云何有师、有近住弟子,则苦独住?缘眼、色,生恶不善觉,贪恚痴俱,若彼比丘行此法者,是名有师。若于此边住者,是名近住弟子。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如是有师、有近住弟子,常苦独住。
“云何无师、无近住弟子,常乐独住?缘眼、色,生恶不善觉,贪恚痴俱,彼比丘不行,是名无师;不依彼住,是名无近住弟子;是名无师、无近住弟子,常乐独住。若彼比丘无师、无近住弟子者,我说彼得梵行福。所以者何?无师、无近住弟子,比丘于我建立梵行,能正尽苦,究竟苦集。”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晨朝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乞食已,还精舍,举衣钵,洗足已,持尼师檀,入林中,昼日坐禅。时,舍利弗从禅觉,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
尔时,佛告舍利弗:“汝从何来?”
舍利弗答言:“世尊,从林中昼日坐禅来。”
佛告舍利弗:“今入何等禅住?”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今于林中入空三昧禅住。”
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舍利弗,汝今入上座禅住而坐禅。若诸比丘欲入上座禅者,当如是学。若入城时、若行乞食时、若出城时,当作是思惟:‘我今眼见色,颇起欲、恩爱、爱念著不?’舍利弗,比丘作如是观时,若眼识于色有爱念染著者,彼比丘为断恶不善故,当勤欲方便,堪能系念修学。譬如有人,火烧头衣,为尽灭故,当起增上方便,勤教令灭;彼比丘亦复如是,当起增上勤欲方便,系念修学。若比丘观察时,若于道路、若聚落中行乞食、若出聚落,于其中间,眼识于色,无有爱念染著者,彼比丘愿以此喜乐善根,日夜精勤,系念修习,是名比丘于行、住、坐、卧净除乞食。是故此经名清净乞食住。”
佛说此经已,尊者舍利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毗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时,有长者名郁瞿娄,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何故有一比丘见法般涅槃?何故比丘不得见法般涅槃?”
佛告长者:“若有比丘眼识于色,爱念染著;以爱念染著故,常依于识;为彼缚故,若彼取故,不得见法般涅槃。耳、鼻、舌、身、意识法亦复如是。若比丘眼识于色,不爱乐染著;不爱乐染著者,不依于识;不触、不著、不取故,此诸比丘得见法般涅槃。耳、鼻、舌、身、意识法亦复如是。是故,长者,有比丘得见法般涅槃者,有不得见法般涅槃者。”
如长者所问经,如是阿难所问经及佛自为诸比丘所说经,亦如上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毗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时,有异比丘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眼识生?何因何缘耳、鼻、舌、身、意识生?”
佛告比丘:“眼因缘色,眼识生。所以者何?若眼识生,一切眼色因缘故;耳声因缘、鼻香因缘、舌味因缘、身触因缘、意法因缘意识生。所以者何?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是名比丘眼识因缘生,乃至意识因缘生。”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毗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结所系法及结法。云何结所系法?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是名结所系法。云何结法?谓欲贪,是名结法。”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毗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所取法及取法。云何所取法?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是名所取法。云何取法?谓欲贪,是名取法。”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毗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比丘,宁以火烧热铜筹,以烧其目,令其炽燃,不以眼识取于色相,取随形好。所以者何?取于色相,取随形好故,堕恶趣中,如沉铁丸。愚痴无闻凡夫宁烧铁锥,以钻其耳,不以耳识取其声相,取随声好。所以者何?耳识取声相,取随声好者,身坏命终,堕恶趣中,如沉铁丸。愚痴无闻凡夫宁以利刀断截其鼻,不以鼻识取于香相,取随香好。所以者何?以取香相,取随香好故,身坏命终,堕恶趣中,如沉铁丸。愚痴无闻凡夫宁以利刀断截其舌,不以舌识取于味相,取随味好。所以者何?以取味相,随味好故,身坏命终,堕恶趣中,如沉铁丸。愚痴无闻凡夫宁以刚铁利枪以剌其身,不以身识取于触相及随触好。所以者何?以取触相及随触好故,身坏命终,堕恶趣中,如沉铁丸。
“诸比丘,睡眠者是愚痴活、是痴命,无利、无福。然诸比丘宁当睡眠,不于彼色而起觉想;若起觉想者,必生缠缚诤讼,能令多众起于非义,不能饶益安乐天人。彼多闻圣弟子作如是学:‘我今宁以炽然铁枪以贯其目,不以眼识取于色相,堕三恶趣,长夜受苦。我从今日当正思惟:观眼无常、有为、心缘生法;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无常、有为、心缘生法。耳、鼻、舌、身入处当如是学:宁以铁枪贯其身体,不以身识取于触相及随触好故,堕三恶道。我从今日当正思惟:观身无常、有为、心缘生法,若触、身识、身触、身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无常、有为、心缘生法。’
“多闻圣弟子作如是学:‘睡眠者是愚痴活、痴命,无果、无利、无福,我当不眠,亦不起觉想;起想者生于缠缚诤讼,令多人非义饶益,不得安乐。’多闻圣弟子如是观者,于眼生厌,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生厌,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毗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眼不知、不识、不断、不离欲,不堪能正尽苦;于眼若知、若识、若断、若离欲,堪能正尽苦。”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眼四经,如是乃至意二十四经,如上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毗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诸比丘于眼味者,当知是沙门、婆罗门不得自在脱于魔手,魔缚所缚,入于魔系;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若沙门、婆罗门于眼不味者,当知是沙门、婆罗门不随于魔,脱于魔手,不入魔系。”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味,如是欢喜、赞叹、染著、坚住、爱乐、憎嫉,亦如是说。
如内入处七经、外入处七经,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毗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六魔钩。云何为六?眼味著色,是则魔钩;耳味著声,是则魔钩;鼻味著香,是则魔钩;舌味著味,是则魔钩;身味著触,是则魔钩;意味著法,是则魔钩。若沙门、婆罗门眼味著色者,当知是沙门、婆罗门魔钩钩其咽,于魔不得自在。”
秽说净说,广说如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留搜调伏駮牛聚落。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为汝等说法,初语亦善,中语亦善,后语亦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清白梵行,谓四品法经。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何等为四品法经?有眼识色可爱、可念、可乐、可著,比丘见已,欢喜、赞叹、乐著、坚住;有眼识色不可爱、不可念、不可乐著、苦厌,比丘见已,瞋恚、嫌薄。如是比丘于魔不得自在,乃至不得解脱魔系。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有眼识色可爱、可念、可乐、可著,比丘见已,知喜不赞叹、不乐著坚实;有眼识色不可爱念乐著,比丘见已,不瞋恚、嫌薄。如是比丘不随魔,自在,乃至解脱魔系。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比丘四品法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尔时,世尊晨朝著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
尔时,天魔波旬作是念:“沙门瞿昙晨朝著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我今当往乱其道意。”
时,魔波旬化作御车象类,执杖觅牛,著弊衣,蓬头乱发,手脚剥裂,手执牛杖,至世尊前问言:“瞿昙,见我牛不?”
世尊作是念:“此是恶魔,欲来乱我。”即告魔言:“恶魔!何处有牛?何用牛为?”
魔作是念:“沙门瞿昙知我是魔。”而白佛言:“瞿昙,眼触入处,是我所乘;耳、鼻、舌、身、意触入处,是我所乘。”
复问:“瞿昙,欲何所之?”
佛告恶魔:“汝有眼触入处,耳、鼻、舌、身、意触入处;若彼无眼触入处,无耳、鼻、舌、身、意触入处,汝所不到,我往到彼。”
尔时,天魔波旬即说偈言:
“若常有我者,彼悉是我所,
一切悉属我,瞿昙何所之?”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若言有我者,彼说我则非,
是故知波旬,即自堕负处。”
魔复说偈言:
“若说言知道,安隐向涅槃,
汝自独游往,何烦教他为?”
世尊复说偈答言:
“若有离魔者,问度彼岸道,
为彼平等说,真实永无余,
时习不放逸,永离魔自在。”
魔复说偈言:
“有石似段肉,饿乌来欲食,
彼作软美想,欲以补饥虚,
竟不得其味,折嘴而腾虚。
我今犹如乌,瞿昙如石生,
不入愧而去,犹乌陵虚逝,
内心怀愁毒,即彼没不现。”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沙门、婆罗门眼习近于色,则随魔所自在乃至不得解脱魔系;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若沙门、婆罗门眼不习近于色,不随魔自在乃至得解脱魔系;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习近,如是系著、如是味、如是邻聚;若使受持系著,我所求欲,淳浓不舍,亦如上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波吒利弗多罗国鸡林园。
尔时,尊者阿难往诣尊者大纯陀所,共相问讯已,于一面坐。
尔时,尊者阿难语尊者纯陀言:“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答与不?”
尊者纯陀语尊者阿难言:“随仁所问,知者当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