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小乘阿含部
- 增壹阿含经
增壹阿含经
“设有比丘能成就九者、便有所成办。云何为九?与善知识从事,修行正法,不著邪业;恒游独处,不乐人间;少病无患;亦复不多畜诸财宝;不贪著衣钵;勤行精进;无有乱心;闻义便解,更不重受;随时听法,无有厌足。是谓,目连,若有比丘成就此九法者,于现法中多所饶益。是故,目连,当念勤加往诲诸比丘,使长夜之中致无为之处。”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常念自觉悟,勿著于非法,
所修应正行,得度生死难。
作是而获是,作此获此福,
众生流浪久,断于老病死。
以办更不习,复更造非行,
如此放逸人,成于有漏行。
设有勤加心,恒在心首者,
展转相教诫,便成无漏行。
“是故,目揵连,当与诸比丘而作是诲,当念作是学!”
是时,世尊与诸比丘说极妙之法,令发欢喜之心。
是时,诸比丘闻法已,于彼众中六十余比丘漏尽意解。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比丘依村落住,善法消灭,恶法遂增。彼比丘当作是学:‘我今在村落居止,恶法遂增,善法渐减,念不专一,不得尽有漏,不至无为安隐之处。我所得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劳苦乃获。’彼比丘当作是学:‘吾今住此村落之中,恶法遂增,善法消减。我亦不以衣被、饮食、床卧具、医药故来作沙门。吾所求愿者,今不获果!’又彼比丘当远离村落去。
“若复有比丘依村落住,善法增益,恶法消减,所得衣被、饮食、床卧具,勤劳乃获。彼比丘当作是学:‘我今依此村落住,善法增益,恶法消减。所得供养之具,勤劳乃得。又我不以衣被故出家学道,修于梵行。我所学道,求愿者必成其法,应当尽形寿承事供养。’”
尔时,世尊便说偈曰:
“衣被及饮食,床具及所安,
不应贪著想,亦莫来此世。
不以衣被故,出家而学道,
所以学道者,必果其所愿。
比丘寻应时,尽形住彼村,
于彼般涅槃,尽其命根本。
“是时,彼比丘若在人间静处所游之村,善法增益,恶法自灭;彼比丘尽形寿住彼村中,不应远游。”
是时,阿难白世尊言:“如来常不说四大依食得存,亦依于心所念法,诸善之法依心而生。又彼比丘依村落住,劳苦精神乃求衣食。彼云何生善法,住彼村落而不远游?”
佛告阿难:“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有三种。若复比丘专念四事供养,所欲不果,此依是苦。若复兴知足之心,不起想著,诸天、人民代其欢喜。又比丘,当作是学!我由此故而说此义。是故,阿难,比丘当念少欲知足。如是,阿难,当作是学!”
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婆罗园中。
尔时,世尊时到,著衣持钵,入婆罗村乞食。是时,弊魔波旬便作是念:“今此沙门欲入村乞食,我今当以方宜教诸男女不令与食。”是时,弊魔波旬寻告国界人民之类:“无令施彼沙门瞿昙之食。”
尔时,世尊入村乞食,人民之类皆不与如来共言谈者,亦无有来承事供养者。如来乞食竟不来,便还出村。
是时,弊魔波旬至如来所,问佛言:“沙门,乞食竟不得乎?”
世尊告曰:“由魔所为,使吾不得食,汝亦不久当受其报。魔!今听吾说,贤劫之中有佛名拘楼孙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佑,出现于世。是时,彼亦依此村居止,将四十万众。尔时,弊魔波旬便作是念:‘吾今求此沙门方便,终不果获。’时,魔复作是念:‘吾今当约敕婆罗村中人民之类,使不施沙门之食。’是时,诸圣众著衣持钵,入村乞食,尔时诸比丘竟不得食,即还出村。
“尔时,彼佛告诸比丘:‘说如此妙法,夫观食有九事:四种人间食,五种出人间食。云何四种是人间食?一者、抟食,二者、更乐食,三者、念食,四者、识食,是谓世间有四种之食。彼云何名为五种之食,出世间之表?一者、禅食,二者、愿食,三者、念食,四者、八解脱食,五者、喜食,是谓名为五种之食。如是,比丘,五种之食,出世间之表,当共专念舍除四种之食,求于方便办五种之食。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受彼佛教已,即自克己,成办五种之食。是时,彼魔波旬不能得其便。
“是时,波旬便作是念:‘吾今不能得此沙门方便,今当求眼、耳、鼻、口、身、意之便。吾今当住村中,教诸人民,使沙门众等未得利养,使令得之,已办利养倍增多也;使彼比丘贪著利养,不能暂舍,复欲从眼、耳、鼻、口、身、意得方便乎!’
“是时,彼佛、声闻到时,著衣持钵,入村乞食。是时,婆罗门村人民供给比丘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不令有乏,皆前捉僧伽梨,以物强施。是时,彼佛与众声闻说如此之法:‘夫利养者,堕人恶趣,不令至无为之处。汝等,比丘,莫趣想著之心,向于利养,当念舍离;其有比丘著利养者,不成五分法身,不具戒德。’
“是故,比丘,未生利养之心,当使不生;已生利养之心,时速灭之。如是,比丘,当作是学!”时,魔波旬即隐形去。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行慈心,广布慈心;以行慈心,所有瞋恚之心,自当消除。所以然者?比丘当知:昔日有鬼极为弊暴,来在释提桓因座上而坐。是时,三十三天极为瞋恚:‘云何此鬼在我主床上坐乎?’是时,诸天适兴恚心,彼鬼遂转端正,颜貌殊常。尔时,释提桓因在普集讲堂上坐,与玉女共相娱乐。是时,有天子往至释提桓因所,白帝释言:“瞿翼当知:今有恶鬼在尊座上坐,今三十三天极怀恚怒,诸天适兴恚怒,彼鬼遂转端正,颜貌胜常。’是时,释提桓因便作是念:‘此鬼必是神妙之鬼。’
“是时,释提桓因往至彼鬼所,相去不远,自称姓名:‘吾是释提桓因,诸天之主。’时,释提桓因自称姓名时,彼恶鬼转成丑形,颜貌可恶。是彼恶鬼即时消灭。比丘,当以此方便,知其行慈心而不舍离,其德如是。
“又且,比丘,吾昔日时,七岁之中恒修慈心,经历七成劫、败劫,不往来生死。劫欲坏时,便生光音天;劫欲成时,便生无想天上,或作梵天,统领诸天,领十千世界。又复三十七变为释提桓因,又无数变为转轮圣王。比丘,以此方便,知其行慈心,其德如是。
“复次,行慈心者,身坏命终,生梵天上,离三恶道,去离八难。复次,其行慈者,生中正之国。复次,行慈心者,颜貌端正,诸根不缺,形体完具。复次,其行慈心者,躬自见如来,承事诸佛,不乐在家,欲得出家学道,著三法衣,剃除须发,修沙门之法,修无上梵行。
“比丘当知:犹如金刚,人取食之,终不消化,要当下过。其行慈心之人,亦复如是。若如来出世,要当作道,修无上梵行: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后有,如实知之。”
是时,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设如来不出世时,彼善男子不乐在家,当何所趣向?”
佛告阿难曰:“若如来不出时,然善男子不乐在家,自剃须发,在闲静之处,克己自修,即于彼处,尽诸有漏,成无漏行。”
是时,阿难白佛言:“云何,世尊,彼人自修梵行、三乘之行,彼人何所趣向?”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吾恒说三乘之行。过去、将来三世诸佛,尽当说三乘之法。阿难当知:或有是时,众生之类颜貌寿命,转转减少,形器瘦弱,无复威神,多诸瞋怒、嫉妒、恚痴、奸伪、幻惑,所行不真。或复有利根捷疾,展转诤竞,共相斗讼;或以手拳、瓦石、刀杖,共相伤害。是时,众生之类执草便成刀剑,断斯命根。其中众生,行慈心者无有瞋怒,见此变怪,皆怀恐惧,悉共驰走,离此恶处,在山野之中,自然剃除须发,著三法衣,修无上梵行,克己自修,尽有漏心而得解脱,便入无漏境,各各自相谓言:‘我等已胜怨家。’阿难当知:彼名为最胜。”
是时,阿难复白佛言:“彼人为在何部?声闻部?辟支佛部?为佛部耶?”
佛告阿难:“彼人当名正在辟支佛部。所以然者?此人皆由造诸功德,行众善本,修清净四谛,分别诸法。夫行善法者,即慈心是也。所以然者?履仁行慈,此德广大。吾昔日著此慈仁之铠,降伏魔官属,坐树王下,成无上道。以此方便,知慈最第一,慈者最胜之法也!阿难当知:故名为最胜,行慈心者,其德如是,不可称计。当求方便,修行慈心。如是,阿难,当作是学!”
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清旦从静室起,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佛告舍利弗曰:“汝今诸根清净,颜貌与人有异,汝今游何三昧?”
舍利弗白佛言:“唯然,世尊,我恒游空三昧。”
佛告舍利弗言:“善哉!善哉!舍利弗,乃能游于空三昧。所以然者?诸虚空三昧者最为第一!其有比丘游虚空三昧,计无吾我、人、寿命,亦不见有众生;亦复不见诸行本末;已不见,亦不造行本;已无行,更不受有;已无受有,不复受苦乐之报。
“舍利弗当知:我昔未成佛道,坐树王下,便作是念:‘此众生类为不克获何法,流转生死,不得解脱?’时,我复作是念:‘无有空三昧者,便流浪生死,不得至竟解脱。有此空三昧,但众生未克,使众生起想著之念,已起世间之想,便受生死之分。若得是空三昧,亦无所愿,便得无愿三昧;以得无愿三昧,不求死此生彼;都无想念时,彼行者复有无想三昧可得娱乐。此众生类皆由不得三三昧故,流浪生死。’观察诸法已,便得空三昧,已得空三昧,便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我尔时,以得空三昧,七日七夜观视道树,目未曾眗。
“舍利弗,以此方便,知空三昧者,于诸三昧最为第一三昧;王三昧者,空三昧是也!是故,舍利弗,当求方便,办空三昧。如是,舍利弗,当作是学!”
尔时,舍利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罗阅城中有长者名曰尸利掘,饶财多宝:金银、珍宝、砗磲、玛瑙,不可称计;又且疏薄佛法,但事外道尼揵子,国王、大臣皆悉识知。是时,外道梵志及尼揵子,在家、出家者自诽谤,言有我,言有我身。并六师辈皆悉云集,共作此论:“今沙门瞿昙靡事不知,有一切智,然我等不得利养,今此沙门多得利养,要当作方宜,使不得利养。我等当往至尸利掘舍,教彼长者而作权宜。”
是时,外道梵志尼揵子及彼六师往至尸利掘长者家,语长者曰:“大姓当知:汝是梵天所生,是梵天子,多所饶益。汝今可往至沙门瞿昙所,愍我等故,请沙门及比丘众来在家祠之。又敕屋中作大火坑,极燃炽火,食皆著毒,请使来食。若沙门瞿昙有一切智,知三世事者,则不受请;设无一切智,便当受请,将诸弟子,尽为火所烧,天、人得安,无有灾害。”
是时,尸利掘默然,随六师语,即出城至世尊所,头面礼足,持杂毒之心,白如来言:“惟愿世尊及比丘僧当受我请!”
尔时,世尊知彼心中所念,默然受请。是时,尸利掘以见如来默然受请,便从座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中道便作是念:‘今我六师所说审谛。然沙门不知我心中所念,必当为大火所烧。’是时,尸利掘即还家敕作大坑,燃大烧火;复约敕办种种饭食,皆悉著毒;复于门外作大火坑,燃大火;又于火上施设敷床,皆以恶毒著食中而白:“时至。”
尔时,世尊以知时至,著衣持钵,将诸比丘众,前后围绕,往至彼家。又敕诸比丘僧:“诸人皆不得先吾前行,亦不得先吾前坐,亦复不得先吾前食。”
是时,罗阅城中人民之类闻尸利掘作大火坑,又作毒食,请佛及比丘僧。四部之众悉皆涕泣:“将非害如来及比丘僧乎?”或复有至世尊所,头面礼足,白佛言:“愿世尊莫至彼长者家!又彼人作大火坑,兼作毒食。”
佛告之曰:“诸人勿怀恐怖,如来终不为他所害。正使阎浮里内火至梵天,犹不能烧吾,何况此小火?欲害如来,终无此理!优婆塞当知:吾无复害心。”
尔时,世尊与比丘僧,前后围绕,入罗阅城,至长者家。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勿先入长者家,亦莫先食;要须如来食,然后乃食。”
尔时,世尊适举足门阈上,尔时火坑自然化作浴池,极为清凉;众华满其中,亦生莲华,大如车轮,七宝为茎,亦生余莲华,蜜蜂王游戏其中。尔时,释提桓因、梵天王及四天王及乾沓和、阿须轮及诸阅叉、鬼神等,见火坑中生此莲华,各各称庆!异音同声,各各说曰:“便为如来胜中第一!”
尔时,彼长者家有种种外道异学,集在其家。尔时,优婆塞、优婆夷见如来变化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外道异学见如来变化已,甚怀愁忧。上虚空中诸尊神天,散种种名华于如来身上。
尔时,世尊履虚,去地四寸,至长者家。如来举足之处,便生莲华,大如车轮。尔时,世尊右回告诸比丘:“汝等悉皆蹈此莲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