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小乘阿含部
- 别译杂阿含经
别译杂阿含经
譬如有一人 骁勇有大力
兼善解射术 众技悉备知
斗战须此人 当厚赐财宝
并与其爵赏 不择其种姓
但录其功勋 大王应如是
若能行善者 柔和修忍辱
能见四真谛 得入于圣位
供养黠慧者 不应择种姓
住处悉应有 饮食并卧具
如此之供养 应有具戒者
于大洪流中 应作浮囊筏
并造作桥船 自渡亦济他
安直多闻者 譬如有密云
遍覆于世界 电光甚赫曜
雷音声远震 降注于大雨
土地普沾洽 众卉木丛林
无不蒙润者 禾稼既滋茂
农夫生悦庆 如是信施主
多闻能惠施 无有悭嫉者
润泽喻饮食 劝让益进与
如雷音远震 譬如降注雨
大获于子实 能修布施者
大获于功德 后得涅槃乐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波斯匿王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婆罗门种。常生婆罗门家。刹利种。常生刹利家不。佛告王曰。汝今不应作如是语。何以故。有四种人。一者从明入明。二者从明入冥。三者从冥入明。四者从冥入冥。何谓从冥入冥。若有众生生于下贱贫穷之者。或生魁脍技巧之家或身羸瘦。其形极黑。聋盲喑哑。诸根不具。为他作使。不得自在。如此之人。或身行恶业。或口作恶业。或心念不善。身坏命终。堕于地狱。是名从冥入冥。如从厕出复入一厕。我说此人从冥入冥。若如此人。生于下贱及魁脍技巧。或身羸瘦。其形极黑。聋盲喑哑。诸根不具。为他走使。不得自在。是名为冥。若如此人。能身行善。能口行善。能意行善。身坏命终。得生天上。如此人。从地而起。得升于床。从床而起。得乘于车。从车而起。得乘于马。从马而起。得乘于象。从象而起。得升宫殿。以是缘故。我说从冥入明。何谓从明入冥。若有人。生于刹利家。或复生于婆罗门家。或生大长者家。多饶财宝。巨富无量。库藏盈溢。多诸仆从。辅相大臣。亲友眷属。亦甚众多。身形端正。有大威力。如是之人。是名为明。若此之人。身行恶业。口行恶业。意行恶业。身坏命终。堕于地狱。如人从宫殿下堕于象上。从象上下而乘于马。从马上下而乘于车。从车上下而坐于床。从床而下堕落于地。从地而堕坠于粪坑。我说此人从明入冥。何谓从明入明。若有人。生于刹利大婆罗门家。或生长者。多饶财宝。巨富无量。库藏盈溢。多诸仆从。辅相大臣。亲友眷属。亦甚众多。身形端正。有大威力。此名为明。如此之人。身行善业。口行善业。意行善业。身坏命终。得生天上。如似从一宫殿至于宫殿。从象至象。从马至马。从车至车。从床至床。如此之人。我说从明入明。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大王汝当知 贫穷不信者
嗔恚怀嫉妒 恒起恶觉观
邪见无恭敬 沙门婆罗门
持戒及多闻 见则加骂辱
设有少财物 无有奉施心
毁骂施与者 如此之业缘
必堕于地狱 是业堕地狱
名从闇入闇 大王今当知
贫穷好施者 有信无嗔恚
惭愧而好施 沙门婆罗门
持戒及多闻 起敬礼问讯
常行正善行 自施赞施者
受者亦赞叹 如是至后世
生三十三天 此名从此闇
将入于明处 大王又当知
大富而不信 心常怀嗔恚
常起贪嫉妒 邪见不恭敬
沙门婆罗门 持戒及多闻
见则加骂辱 无有奉施心
从此而命终 堕于恶地狱
名从明入闇 大王又当知
大富信无嗔 惭愧得具足
能舍大悭心 沙门婆罗门
持戒及多闻 起敬而问讯
常行于正善 自施赞施者
受者所叹誉 舍此身命已
以是果报故 生三十三天
此名从于明 而入于明处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波斯匿王于日中时。乘驾辇舆。往诣佛所。身体尘坌。尔时世尊而问王言。大王。何故以日中来至于此身体尘坌。王白佛言。世尊。国事广大。众务猥多。断理庶讫。来诣佛所。以是之故。身体坌尘。佛言。大王。我今问汝。随汝意答。大王。譬如有人从东方来。禀性正直。未曾虚欺。为众所信。设语王言。今者东方有大石山。上连于天。下连于地。从东方来。其所历处所。有林卉有生之类。悉皆摧碎。南西北方。亦复如是。皆为众人。深生信心。亦相谓言。今者四方有大石山。一时俱至。又无孔穴可逃避处。天龙人鬼。有生之类。咸皆碎灭。甚可怖畏。佛告王曰。当于尔时。设何方计而得免难。王言。世尊。当尔之时。更无方计。唯信佛法。修行真行。更无余方。佛言。大王。如王所说。乃至除信佛法更无余计。大王。何故作如是语。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设如灌顶受王位者。象兵马兵车兵步兵。各严战具。如此大山无可共斗。刀箭弓槊。无可用处。若以咒术。钱财贡献。如此之事。无如之何。亦复无有求名捔力诤胜之处。是故世尊。我言应修善法远离虚妄。除信佛法更无余计。佛言。如是大王。如是大王。老山能坏壮年盛色。病山能坏一切强健。死山能坏一切寿命。衰耗之山能坏一切荣华富贵。妻子丧没。眷属分离。钱财亡失。大王。有如是四方碎坏世间随逐于人。实如汝言。唯有修行真法。除于佛法更无余计。尔时世尊即说颂曰。
譬如四方有大山 广大深厚无涯际
从四面来一时至 慞惶奔走无避处
象车马兵不能拒 咒术财宝不能却
如是大王无常山 老病死山衰灭山
残灭一切有生类 刹利首陀婆罗门
乃至下贱真陀罗 在家出家修梵行
及以全戒至毁禁 悉皆残灭无遗余
是以智人应修善 尊崇三宝行众福
身口及意常清净 现得名誉后生天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波斯匿王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在一面坐。时祇洹中有长发梵志七人。复有裸形尼干七人。复有一衣外道七人。身皆长大。波斯匿王见诸外道。在祇洹中。经行彷徉。时波斯匿王从坐而起。合掌敬心。向诸外道。自说我是波斯匿王。如是三说。佛告波斯匿王。何故见此长发裸形一衣之人。如此恭敬。王言。世尊。我国有此三人。阿罗汉中。名为最胜。佛告王言。汝不善知他心所趣。云何知是罗汉非罗汉也。如共久处。用意观察。尔乃可知。持戒破戒。虽复久处。聪智能知。愚者不知。若其父母。亲里眷属。有死亡者。可分别知。若无此事。难可了知。若遭厄难。为人强逼。令行杀害。或为女人私处逼迫。而不犯戒。可知坚实随逐观察。乃能可知。净行不净。欲试其智。听其所说。唯有智者。善能分别。唯有智人。久处共住。尔乃可知。王即赞佛言。善哉世尊。如佛所说。久处共住。尔乃可知。持戒破戒。临难别人。观察其行。知净不净。讲说议论。乃别其智凡。此上说有智能知。愚者不知。久处乃知。非可卒知。何以故。我所使人。亦使着如是形服使。远至他国。察彼国中。或经八月。或至十月。作种种事已。还来归国。五欲自恣。一切所作。如前无异。是以知佛所说实是善说。王又白言。世尊。我亦先知有如是事。但卒不观察。便起恭敬。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不以见色貌 而可观察知
若卒见人时 不可即便信
相貌似罗汉 实不摄诸根
形貌种种行 都不可分别
如似涂耳铛 亦复如涂钱
愚者谓是金 其内实是铜
如是诸人等 痴闇无所知
外相似贤善 内心实毒恶
行时多将从 表于贤胜者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五国王共集一处。各相谓言。五欲之中。何者最妙。一王说曰。色为第一。次王说言。声为第一。次王说言。味为第一。第四王言。香为第一。第五王言。细滑第一。诸王心意。人各不同。各见第一。乃相谓言。我等心意。所美不同。各竞其理。可诣佛所禀受分别。波斯匿王而为上首。共诣佛所。五王尔时礼佛足已。在一面立。白佛言。世尊。我等五王私共议论。五欲之中。何者第一。一王说言。色为第一。如此五王。所说不同。各称第一。所说不同故。来诣佛所。咨问斯义。何者第一。佛说。若于色中。取其像貌。心意封着。称适其意。当于尔时。设有妙色胜于此者。但以所著为胜。不顾色妙。声香味触。亦复如是。乃至于触受。其相貌心意计着。以为最胜。尔时有一婆罗门。名曰卑嶷。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欲有所说。唯愿听许。佛告卑嶷。宜知是时。卑嶷即说偈言。
央伽大王畜宝铠 摩竭提主得大利
佛出其国最上宝 名称普闻如山王
譬如莲华新敷荣 光映泉池香遍至
佛亦如日处虚空 光明周普照世界
谛视如来智慧力 犹如猛火炎炽盛
开诸眼目作大明 诸有疑惑来禀化
一切悉得决所疑
五王皆赞美偈讫。各以上衣以用赏之。尔时五王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从坐而去。王去已后。卑嶷合掌向佛。即以五衣奉上于佛。唯愿纳受。佛即纳受。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波斯匿王身体肥大。喘息极粗。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佛告王言。王今身体。极为重大。至于动转。出入息时。极为大难。王白佛言。如是如是。如世尊教。今患此身。以为惭愧。用自讥呵。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夫人常当自忆念 若得饮食应知量
身体轻便受苦少 正得消化护命长
尔时乌带摩纳在于众中。王告摩纳言。汝能受持此偈。于我食时。常能为我诵此偈不。若能诵者。我当赏汝日百金钱。我之所食常当听汝先我前食。乌带摩纳尔时答言。我能。佛重为波斯匿王种种说法。示教利喜。默然而住。波斯匿王礼佛而退。乌带摩纳小在后住。受持此偈。佛告摩纳。王若食时。恒为王说如此上偈。尔时波斯匿王日日减食。身体日日转小。渐得轻便。波斯匿王后至佛所。身体轻便。转得端正。白佛言。世尊。我于今者奉佛敕教。现身之中受无量乐。南无佛婆伽婆至真等正觉。知我现报现前利益。由节食故。
得胜、毁坏、从佛教 一法.福田.可厌患
明闇、石山、着一衣 诸王.喘息名跋瞿
(七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摩纳。名阿修罗盐。往诣佛所。不善口意。面于佛前。加诸骂辱。尔时如来见闻是已。即说偈言。
行善不嗔恚 布施常实语
不嗔不害者 胜于怀恶忿
悭贪及妄语 亲近恶人者
当知此众生 积嗔如丘山
嗔恚如逸马 制之由辔勒
控辔不名坚 制心乃名坚
是故我今者 名为善调御
尔时摩纳即白佛言。我实愚闇。所为不善。面于佛前。加诸骂辱。唯愿世尊。哀受我忏。佛言。摩纳。知汝至心。怜愍汝故。受汝忏悔。使汝从今善法增长。无有退转。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摩纳。名曰卑嶷。往诣佛所。面于佛前。不善口意。骂詈世尊。加诸诽谤种种触恼。尔时如来见闻是已。语卑嶷言。譬如世间。于大节会。锯无提日。当于其夜。汝于彼时。颇以衣服璎珞种种肴膳。饷亲戚不。卑嶷答言。实尔饷与。佛告卑嶷。若彼不受汝之所饷。此饷属谁。卑嶷答言。若彼不受。我还自取。佛言。如是如是。卑嶷汝于如来至真等正觉所。面加骂辱。作诸谤毁。种种触恼。汝虽与我。我不受取。譬如世人。有所舍与。前者受取。是名舍与。亦名受取。有人虽施。前人不受。是名为舍不名为。受若人骂詈嗔打毁呰。更还报者。是名为舍。是名为受。若人骂詈嗔打毁呰。忍不加报是名为舍。不名为受。卑嶷言。瞿昙。我闻先旧长老宿德。咸作是言。世若有佛无上正真等正觉。面前骂詈。终不生恼。我今骂汝。汝便生恼。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无有嗔恚者 于何而得嗔
调顺正命者 无嗔汝当知
若嗔不报嗔 斗战难为胜
若不加报者 是则名为上
不嗔胜于嗔 行善胜不善
布施胜悭贪 实言胜妄语
不嗔不害者 常与贤圣俱
近诸恶人者 积嗔如丘山
嗔恚如狂马 制之由辔勒
辔勒未为坚 制心乃名坚
是故我今者 名为善调乘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在祇洹外。露地经行。时婆罗突逻阇。极为恶性。往诣佛所。面于佛前。恶口骂辱。生大嗔恼。加诸毁谤。望佛惭耻。尔时世尊见闻是已。默然而住。时婆罗突逻阇见佛默然。复作此言。汝今默然。我已知汝堕于负处。尔时如来。即说偈言。
除祛胜负者 寂灭安隐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