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小乘阿含部
- 别译杂阿含经
别译杂阿含经
假使雪山中 所有大力象
其数足满百 金宝庄挍身
其体甚姝大 其行极迅疾
暴逸倍有力 满载诸杂宝
以此用布施 不如向佛所
一步之功德 十六分中一
假使剑摩耆 所出之宝女
颜容甚端严 其数足满百
璎珞以严身 真金为首饰
头着宝珠璎 以此用布施
所得之功德 不如向佛所
举足行一步 十六分中一
是故我劝尔 于此莫退还
时须达多。即问之曰。汝是谁耶。天即答言。我是汝昔日亲旧善身摩纳。于舍利弗大日连所。临终之时。生欢喜心。命终生天。得为北方天王毗沙门子。我于如来弟子所。发心随喜尚获此福。况复佛也。时须达多。复自念言。今此天神。称赞乃尔。以此量之。必知彼人功德尊胜。尔时世尊露地经行。须达多长者。即诣佛所。初见世尊。不知礼敬。辄前直坐。时彼天神。化作婆罗门。来至佛所绕佛三匝顶礼恭敬。然后就坐。时须达多。既见之已。方效于彼。礼敬而坐问讯。不审圣体安乐以不。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一切事安乐 婆罗门涅槃
无为欲所污 解脱于诸有
心断诸欲求 心除热恼病
其心得清净 寂灭安隐眠
尔时世尊。即将长者须达多。入于房中。敷座而坐。时须达多。礼佛足已。在一面坐。佛为种种说法。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出要为乐。佛知须达多心意专正。踊跃欢喜。佛为说四真谛。即于座上。见四真谛。如新净氎易受染色。须达多易悟。亦复如是。见法证法。断八十亿洞然之结。得须陀洹。即从座起。整衣服。礼佛足已。白佛言。世尊。我名须达多。我以布施贫乏之故。诸人称为给孤独氏。佛言。汝是何国人。出生何种族。须达白言。我所出生舍卫国。唯愿世尊。往诣彼国。我当终身施设供养。佛告须达多。彼国为有僧坊以不。须达多白佛言。世尊。但往于彼。我当营造。使诸比丘。来往于彼。尔时如来。默然受请。时须达多。闻佛所说。并受其请。顶礼佛足。欢喜而去。
(一九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须达多长者。遇病困笃。于时世尊。闻其病甚。即于晨朝。着衣持钵。往诣其家。须达长者。遥见佛来。动身欲起。佛告长者。不须汝起。尔时世尊。别敷座坐。佛告长者。汝所患苦。为可忍不。医疗有降。不至增乎。长者白佛。今所患苦。甚为难忍。所受痛苦。遂渐增长。苦痛逼切。甚可患厌。譬如力人以绳系于弱劣者头。[打-丁+(稯-禾)]搣掣顿。揉捺其头。我患首疾。亦复如是。譬如屠家以彼利刀。而开牛腹。挠搅五内。我患腹痛。亦复如是。譬如二大力士。捉彼羸瘦极患之人。向火燺炙。我患身体。烦热苦痛。亦复如是。佛告长者。汝于今者。应于佛所生不坏信。法僧及戒。亦当如是。长者白言。如佛所说。四不坏信。我亦具得。佛告长者。依四不坏。尔今次应修于六念。汝当念佛诸功德。忆佛十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是名念佛。云何念法。如来所说胜妙之法。等同庆善。现在得利。及获得证。离诸热恼。不择时节。能向善趣。现在开示。乃至智者自知。是名念法。云何念僧。常当忆念僧之德行。如来圣僧。得向具足。应病授药。正真向道。所行次第。不越限度。能随于佛。所行之法。须陀洹果向须陀洹。斯陀含果向斯陀含。阿那含果向阿那含。阿罗汉果向阿罗汉。是名如来声闻僧。具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为他所请。如是等僧。宜应敬礼合掌向之。是名念僧。云何念戒。自念所行满足之戒。白净戒。不瑕戒。不缺戒。不穿漏戒。纯净戒。无垢秽戒。不求财物戒。智者所乐戒。无可讥嫌戒。次应自念。是名念戒。云何念施。己所行施。我得善利。应离悭贪行于布施。心无所著。悉能放舍。若施之时。手自授与。心常乐施。无有厌倦。舍心具足。若有乞索。常为开分。是名念施。云何念天。常当护心念六欲天。念须陀洹斯陀含。生彼六天。须达多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六念之法。我已具修。须达白佛。唯愿世尊。在此中食。佛默受请。日时既到。须达长者为于如来设众肴馔。种种备具清净香洁。设是供已。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出世难可值遇。佛为长者。种种说法。示教利喜。从座而去。须达长者于佛去后。寻于其夜。身坏命终。得生天上。既生天上。寻还佛所。须达天子光色倍常。照于祇洹。悉皆大明。顶礼佛足在一面坐。而说偈言。
此今犹故是 祇洹之园林
仙圣所住处 林池甚闲静
法主居其中 我今生喜乐
信戒定慧业 正命能使净
若能修如是 向来之上行
非种姓财富 能得获斯事
智慧舍利弗 寂然持禁戒
空处乐恬静 最胜无伦匹
佛告天曰。如是如是。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信戒定慧业 正念能使净
非种姓财富 能获如斯事
智慧舍利弗 寂灭能持戒
空处乐恬静 最上无伦匹
须达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顶礼。于座上没。还于天宫。
尔时世尊于天未晓。入讲堂中。敷座而坐。告诸比丘。向有一天。光色倍常。来诣我所。其光晖曜。普照祇洹。悉皆大明。礼我足已。却坐一面。而说斯偈。
此今犹故是 祇洹之园林
仙圣所住处 林池甚闲静
法主居其中 我今生悦乐
信戒定慧业 正命能使净
若能修如是 向来之上事
非种姓财富 能获如斯事
智慧舍利弗 寂然持禁戒
空处乐恬静 最胜无伦匹
尔时尊者阿难在如来后。闻天说偈。即白佛言。此必是须达长者。得生天上。是故还来赞舍利弗。佛言。如是如是。彼须达多生天上。来至我所。说如斯偈。尔时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九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旷野园第一林中。时首长者身遇困疾。尔时世尊闻其患已。后日晨朝。着衣持钵。往诣其家。时首长者。遥见佛来。动身欲起。佛告长者。不须汝起。佛即慰问。汝所患苦为可忍不。医疗有降不至增耶。长者白佛。今我患苦。极为难忍。所受痛剧。遂渐增长。苦痛逼切。甚可厌患。譬如有力之人。以手[打-丁+(稯-禾)]搣无力者头。揉捺牵掣。我患头痛亦复如是。譬如屠者以彼利刀。挠搅牛腹肠胃寸绝。我患腹痛。亦复如是。譬如二大力人。捉一羸病。向火燺炙。身体焦烂。患体热痛。亦复如是。佛告长者。汝今应于佛所生不坏信。法僧及戒亦当如是。长者白佛。如佛所说。四不坏信。我已具得。佛告长者。依于如是四不坏信。应修六念。长者白佛。如此六念。我已具修。时首长者即白佛言。唯愿世尊。在此中食。佛默然受请。日时已到。彼首长者为于如来设众肴膳。种种备具清净香洁。设是供已。寻便奉施。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出世难可值遇。佛为长者。种种说法。示教利喜。从座而去。时首长者如来去后。寻于其夜。身坏命终。生无热天。既生天已。即作此念。我于今者。应往佛所。作是念已。寻来佛所。光色倍常。照于祇洹。悉皆大明。顶礼佛已。却坐一面。身渗入地。譬如苏油。佛告天子。汝可化为粗身。当作住想。时首天子受佛敕已。即便化作欲界粗形。不复渗没。佛告首天子言。汝行几法。不生厌足。身坏命终。生无热天。首天白佛。我行三法。心无厌足。故得生天。见佛听法。供养众僧。无厌足故。命终得生无热天上。时首天子即说偈言。
我乐常见佛 不舍于听法
供养比丘僧 受持贤圣法
调伏贪嫉心 得生无热天
时首天子说是偈已。欢喜顶礼。即从座没。还于天宫。
(一九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来至佛所。光色倍常。威光晖曜。遍照祇洹。悉皆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
七比丘解脱 生于无烦天
尽于善受有 度世间爱着
谁使度驶流 而此驶流者
死极得自在 甚难可得度
谁救死罥弶 出过天境界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优比罗建陀 第三佛羯罗
跋直羯提婆 婆睺提毗纽
如是等比丘 尽度于驶流
能度死自在 尽断生死罥
出过于天界 言说极深远
难识难可解 所说无不善
汝是何天耶 来问我此事
尔时此天以偈答曰。
我不还此有 名为无烦天
是故我尽知 七比丘解脱
断弃于爱有 度世之缚结
我生天先缘 今日当具说
梵行尽于漏 迦叶优婆塞
瓦师养父母 远离于淫欲
迦叶及父母 爱答摩纳等
彼是我亲友 我亦与彼昵
净身守口意 尽住最后身
如是诸大人 我共为善伴
尔时世尊复答天曰。如是如是。实如所说。
瓦师如尔言 本毗婆陵伽
难提婆瓦师 迦叶优婆塞
孝事于父母 梵行尽于漏
彼与我亲友 我亦为彼亲
如是诸大人 本日相亲近
善修身口意 住于最后身
尔时彼天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而去。
常惊恐颜色 罗吒国估客
输波罗须达 须达多生天
首长者生天 又有无烦天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十
(一九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尼山中。有一天女。名求迦尼娑。本是波纯提女。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晖曜普照此山悉皆大明。顶礼佛足在一面坐。即说偈言。
口意宜修善 不应作诸恶
身不以小恶 加害于世间
观欲空无实 修于念觉意
设自不乐苦 莫作损减业
尔时世尊赞天曰。善哉善哉。如汝所说。
口意宜修善 不应作众恶
身不以小恶 加害于世间
观欲空无实 修于念觉意
若自不乐苦 莫作损减业
时波纯提女闻佛所说欢喜顶礼。即于坐没还于天宫。
(一九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阿难告诸比丘。我今欲演四句之法。咸当善受至心谛听忆持莫忘。云何名为演四句法。
口意宜修善 不应作诸恶
身不以小恶 加害于世间
观欲空无实 修于念觉意
若自不乐苦 莫作损减业
时有一婆罗门。去阿难不远。闻说斯偈即便思惟。如此偈义义味深远。非是人作。必是非人之所宣说。当往问佛。作是念已。时婆罗门即诣佛所问讯已讫。在一面坐白佛言。瞿昙。我从阿难闻说此偈如我思惟。此偈句义非人所作。佛告婆罗门。实尔实尔。实是非人之所宣说。非人所造。我于往时在王舍城耆尼山中。求迦尼娑天女。来诣我所顶礼我已。在一面坐即说斯偈。而斯偈者实非人说。时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而去。
(一九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尼山中。时求迦尼娑天。本是波纯提女。身光晃曜犹如电光。淳诚至信归依三宝。来诣佛所在一面坐。以此光明普照此山悉皆洞然。求迦尼娑天女。即说偈言。
我今以种种 赞咏佛法僧
今但略宣说 随意所乐足
口意宜修善 不应造众恶
身不以小过 加害于世间
观欲性相空 修于念觉意
若自不乐苦 莫作损减业
尔时世尊告天女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求迦尼天女。闻佛说已欢喜顶礼。于此处没还于天宫。
(一九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离北猕猴彼岸精舍之中。时波纯提天女。拙罗天女。光色倍常。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时此二天女放大光明。遍照猕猴及毗舍离悉皆大明。时拙罗天女。即说偈言。
世尊婆伽婆 无上等正觉
在于毗舍离 住于大林中
求迦尼娑天 并及于拙罗
波纯提女等 稽首尊足下
我住昔曾闻 能善称说法
牟尼世尊者 今现在演说
诸有生讥毁 如斯深法者
是则名愚痴 后必堕恶趣
有能赞圣法 成就具于念
是名有智者 后必生善处
时求迦尼娑天女。复说偈言。
口意宜修善 不应造众恶
身不以小恶 加害于世间
观欲性相空 修于念觉意
若自不乐苦 莫作损减业
尔时世尊告天女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时天女等。闻佛说已。欢喜而去。
(一九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大明遍照祇洹。顶礼既已退坐一面。而说偈言。
不触者勿触 触者必还报
以如是事故 不应妄有触
若非津济处 不应作渡意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可嗔而不嗔 清净无结使
若欲恶加彼 恶便及己身
如逆风扬土 尘来自坌身
欲以嗔加彼 彼受必还报
是二并名恶 两俱不脱患
若嗔不加报 能伏于大怨
尔时天复以偈赞言。
往昔已曾见 婆罗门涅槃
久弃舍嫌怖 能度世间爱
尔时此天说此偈已。欢喜而去。
(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光颜炽盛容色殊常。来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而说偈言。
婴愚少智者 造于诸恶业
为已自作怨 后受大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