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小乘阿含部
- 佛说长阿含经
佛说长阿含经
“‘有无二行中,吾今舍有为,
内专三昧定,如鸟出于卵。’”
尔时,贤者阿难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长跪叉手白佛言:“惟愿世尊留住一劫,勿取灭度,慈愍众生,饶益天人!”
尔时,世尊默然不对。如是三请,佛告阿难:“汝信如来正觉道不?”
对曰:“唯然,实信。”
佛言:“汝若信者,何故三来触娆我为?汝亲从佛闻,亲从佛受:‘诸有能修四神足,多修习行,常念不忘,在意所欲,可得不死一劫有余。佛四神足已多习行,专念不忘,在意所欲,可止不死一劫有余,为世除冥,多所饶益,天人获安。’尔时,何不重请,使不灭度?再闻尚可,乃至三闻,犹不劝请留住一劫,一劫有余,为世除冥,多所饶益,天人获安。今汝方言,岂不愚耶?吾三现相,汝三默然。汝于尔时,何不报我:如来可止一劫,一劫有余,为世除冥,多所饶益?且止!阿难,吾已舍性命,已弃已吐,欲使如来自违言者,无有是处。譬如豪贵长者,吐食于地,宁当复有肯还取食不?”
对曰:“不也。”
“如来亦然,已舍已吐,岂当复自还食言乎?”
佛告阿难俱诣庵婆罗村,即严衣钵,与诸大众侍从世尊,路由跋祇,到庵婆罗村,在一山林。尔时,世尊为诸大众说戒、定、慧。修戒获定,得大果报;修定获智,得大果报;修智心净,得等解脱,尽于三漏——欲漏、有漏、无明漏;已得解脱,生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于庵婆罗村,随宜往已,佛告阿难:“汝等皆严,当诣瞻婆村、揵荼村、婆梨婆村及诣负弥城。”
对曰:“唯然。”即严衣钵,与诸大众侍从世尊,路由跋祇,渐至他城,于负弥城北,止尸舍婆林。
佛告诸比丘:“当与汝等说四大教法,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诸比丘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何谓为四?若有比丘作如是言:‘诸贤,我于彼村、彼城、彼国,躬从佛闻,躬受是教。’从其闻者,不应不信,亦不应毁,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律、依法究其本末。若其所言非经、非律、非法,当语彼言:‘佛不说此,汝谬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违。贤士,汝莫受持,莫为人说,当捐舍之。’若其所言依经、依律、依法者,当语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说。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应。贤士,汝当受持,广为人说,慎勿捐舍。’此为第一大教法也。
“复次,比丘作如是言:‘我于彼村、彼城、彼国,和合众僧、多闻耆旧,亲从其闻,亲受是法、是律、是教。’从其闻者,不应不信,亦不应毁,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法、依律究其本末。若其所言非经、非律、非法者,当语彼言:‘佛不说此,汝于彼众谬听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违。贤士,汝莫持此,莫为人说,当捐舍之。’若其所言依经、依律、依法者,当语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说。所以者何?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应。贤士,汝当受持,广为人说,慎勿捐舍。’此为第二大教法也。
“复次,比丘作如是言:‘我于彼村、彼城、彼国,众多比丘持法、持律、持律仪者,亲从其闻,亲受是法、是律、是教。’从其闻者,不应不信,亦不应毁,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法、依律究其本未。若其所言非经、非律、非法者,当语彼言:‘佛不说此,汝于众多比丘谬听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违。贤士,汝莫受持,莫为人说,当捐舍之。’若其所言依经、依律、依法者,当语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说。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应。贤士,汝当受持,广为人说,慎勿捐舍。’是为第三大教法也。
“复次,比丘作如是言:‘我于彼村、彼城、彼国,一比丘持法、持律、持律仪者,亲从其闻,亲受是法、是律、是教。’从其闻者,不应不信,亦不应毁,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法、依律究其本末。若所言非经、非律、非法者,当语彼言:‘佛不说此,汝于一比丘所谬听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法、依律,汝先所言,与法相违。贤士,汝莫受持,莫为人说,当捐舍之。’若其所言依经、依律、依法者,当语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说。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应。贤士,当勤受持,广为人说,慎勿捐舍。’是为第四大教法也。”
尔时,世尊于负弥城随宜住已,告贤者阿难俱诣波婆城,对曰:“唯然。”即严衣钵,与诸大众侍从世尊,路由末罗,至波婆城阇头园中。时,有工师子,名曰周那,闻佛从彼末罗来至此城,即自严服,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时,佛渐为周那说法正化,示教利喜。周那闻佛说法,信心欢喜,即请世尊明日舍食。时,佛默然受请。周那知佛许可,即从座起,礼佛而归,寻于其夜供设饭食。明日时到,唯圣知时。
尔时,世尊法服持钵,大众围绕,往诣其舍,就座而坐。是时,周那寻设饮食,供佛及僧,别煮栴檀树耳,世所奇珍,独奉世尊。
佛告周那:“勿以此耳与诸比丘。”周那受教,不敢辄与。时,彼众中有一长老比丘,晚暮出家,于其座上以余器取。
尔时,周那见众食讫,并除钵器,行澡水毕,即于佛前以偈问曰:
“敢问大圣智,正觉二足尊,
善御上调伏,世有几沙门?”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如汝所问者,沙门凡有四,
志趣各不同,汝当识别之。
一行道殊胜,二善说道义,
三依道生活,四为道作秽。
何谓道殊胜,善说于道义,
依道而生活,有为道作秽?
能度恩爱刺,入涅槃无疑,
超越天人路,说此道殊胜。
善解第一义,说道无垢秽,
慈仁决众疑,是为善说道。
善敷演法句,依道以自生,
遥望无垢场,名依道生活。
内怀于奸邪,外像如清白,
虚诳无诚实,此为道作秽。
云何善恶俱?净与不净杂,
相似现外好,如铜为金涂。
俗人遂见此,谓圣智弟子,
余者不尽尔,勿舍清净信。
一人持大众,内浊而外清,
现闭奸邪迹,而实怀放荡。
勿视外容貌,卒见便亲敬,
现闭奸邪迹,而实怀放荡。”
尔时,周那取一小座于佛前坐。佛渐为说法,示教利喜已,大众围绕,侍从而还;中路止一树下,告阿难言:“吾患背痛,汝可敷座。”
对曰:“唯然。”寻即敷座,世尊止息。时,阿难又敷一小座于佛前坐。
佛告阿难:“向者周那无悔恨意耶?设有此意,为由何生?”
阿难白佛言:“周那设供,无有福利。所以者何?如来最后于其舍食便取涅槃。”
佛告阿难:“勿作是言!勿作是言!今者周那为获大利,为得寿命,得色,得力,得善名誉,生多财宝,死得生天,所欲自然。所以者何?佛初成道能施食者,佛临灭度能施食者,此二功德正等无异。汝今可往语彼周那:‘我亲从佛闻,亲受佛教,周那设食,今获大利,得大果报。’”
时,阿难承佛教旨,即诣彼所,告周那曰:“我亲从佛闻,亲从佛受教,周那设食,今获大利,得大果报。所以然者?佛初得道能饭食者,及临灭度能饭食者,此二功德正等无异。”
周那舍食已,始闻如此言,
如来患甚笃,寿行今将讫。
虽食栴檀耳,而患犹更增,
抱病而涉路,渐向拘夷城。
尔时,世尊即从座起。小复前行,诣一树下,又告阿难:“吾背痛甚,汝可敷座。”
对曰:“唯然。”寻即敷座。如来止息,阿难礼佛足已,在一面坐。
时,有阿罗汉弟子,名曰福贵,于拘夷那竭城向波婆城,中路见佛在一树下,容貌端正,诸根寂定,得上调意第一寂灭。譬如大龙,亦如澄水,清净无秽;见已欢喜,善心生焉,即到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而白佛言:“世尊,出家之人在清净处,慕乐闲居,甚奇特也。有五百乘车经过其边,而不闻见。我师一时在拘夷那竭城、波婆城,二城中间道侧树下,静默而坐,时有五百乘车经过其边,车声轰轰觉而不闻。是时,有人来问我师:‘向群车过,宁见不耶?’对曰:‘不见。’又问:‘闻耶?’对曰:‘不闻。’又问:‘汝在此耶?在余处耶?’答曰:‘在此。’又问:‘汝醒悟耶?’答曰:‘醒悟。’又问:‘汝为觉寐?’答曰:‘不寐。’彼人默念:‘是希有也!出家之人专精乃尔,车声轰轰觉而不闻。’即语我师曰:‘向有五百乘车从此道过,车声振动,尚且不闻,岂他闻哉?’即为作礼,欢喜而去。”
佛告福贵:“我今问汝,随意所答。群车振动觉而不闻,雷动天地觉而不闻,何者为难?”
福贵白佛言:“千万车声,岂等雷电?不闻车声未足为难,雷动天地觉而不闻,斯乃为难。”
佛告福贵:“我于一时游阿越村,在一草庐,时有异云暴起,雷电霹雳,杀四特牛、耕者兄弟二人,人众大聚。时,我出草庐,彷徉经行。彼大众中有一人来至我所,头面礼足,随我经行,我知而故问:‘彼大众聚何所为耶?’其人即问:‘佛向在何所?为觉寐耶?’答曰:‘在此,时不寐也。’其人亦叹希闻得定如佛者也,雷电霹雳,声聒天地,而独寂定觉而不闻,乃白佛言:‘向有异云暴起,雷电霹雳,杀四特牛、耕者兄弟二人,彼大众聚,其正为此。’其人心悦,即得法喜,礼佛而去。”
尔时,福贵被二黄叠,价值百千,即从座起,长跪叉手而白佛言:“今以此叠奉上世尊,愿垂纳受!”
佛告福贵:“汝以一叠施我,一施阿难。”尔时,福贵承佛教旨,一奉如来,一施阿难。佛愍彼故,即为纳受。时,福贵礼佛足已,于一面坐,佛渐为说法,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大患、不净、秽污,上漏为碍,出要为上。时,佛知福贵意,欢喜柔软,无诸盖、缠,易可开化,如诸佛常法,即为福贵说苦圣谛,苦集、苦灭、苦出要谛。
时,福贵信心清净,譬如净洁白叠易为受色,即于座上远尘离垢,诸法法眼生,见法得法,决定正住,不堕恶道,成就无畏,而白佛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惟愿如来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已后,尽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惟愿世尊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
又白佛言:“世尊,游化若诣波婆城,惟愿屈意过贫聚中!所以然者?欲尽家所有饮食、床卧、衣服、汤药,奉献世尊!世尊受已,家内获安。”
佛言:“汝所言善。”
尔时,世尊为福贵说法,示教利喜已,即从座起,头面礼足,欢喜而去。其去未久,阿难寻以黄叠奉上如来,如来哀愍,即为受之,被于身上。
尔时,世尊颜貌从容,威光炽盛,诸根清净,面色和悦。阿难见已,默自思念:“自我得侍二十五年,未曾见佛面色光泽,发明如今。”即从座起,右膝著地,叉手合掌,前白佛言:“自我得侍二十五年,未曾见佛光色如今,不审何缘?愿闻其意!”
佛告阿难:“有二因缘,如来光色有殊于常:一者、佛初得道,成无上正真觉时;二者、临欲灭度,舍于性命般涅槃时。阿难,以此二缘,光色殊常。”
尔时,世尊即说颂曰:
“金色衣光悦,细软极鲜净,
福贵奉世尊,如雪白毫光。”
佛命阿难:“吾渴欲饮,汝取水来。”
阿难白言:“向有五百乘车于上流渡,水浊未清,可以洗足,不中饮也。”
如是三敕:“阿难,汝取水来!”
阿难白言:“今拘孙河去此不远,清冷可饮,亦可澡浴。”
时,有鬼神居在雪山,笃信佛道,即以钵盛八种净水,奉上世尊。佛愍彼故,寻为受之。而说颂曰:
“佛以八种音,敕阿难取水:
吾渴今欲饮,饮已诣拘尸。
柔软和雅音,所言悦众心,
给侍佛左右,寻白于世尊:
向有五百车,截流渡彼岸,
浑浊于此水,饮恐不便身;
拘孙河不远,水美甚清冷,
往彼可取饮,亦可澡浴身。
雪山有鬼神,奉上如来水,
饮已威势强,众中师子步。
其水神龙居,清澄无浊秽,
圣颜如雪山,安详度拘孙。”
尔时,世尊即诣拘孙河,饮已澡浴,与众而去。中路止息在一树下,告周那曰:“汝取僧伽梨四牒而敷,吾患背痛,欲暂止息。”周那受教,敷置已讫,佛坐其上。周那礼已,于一面坐,而白佛言:“我欲般涅槃,我欲般涅槃。”
佛告之曰:“宜知是时。”于是,周那即于佛前便般涅槃。佛时颂曰:
“佛趣拘孙河,清凉无浊秽,
人中尊入水,澡浴度彼岸。
大众之元首,教敕于周那:
吾今身疲极,汝速敷卧具。
周那寻受教,四牒衣而敷,
如来既止息,周那于前坐,
即白于世尊:我欲取灭度,
无爱无憎处,今当到彼方。
无量功德海,最胜告彼曰:
汝所作已办,今宜知是时。
见佛已听许,周那倍精勤,
灭行无有余,如灯尽火灭。”
时,阿难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佛灭度后,葬法云何?”
佛告阿难:“汝且默然,思汝所业,诸清信士自乐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