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小乘论
-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
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者,云何观,云何三摩地,云何胜,云何胜行,而名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耶?
此中观者,谓依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所起,于法简择,极简择,最极简择,解了等了近了,机黠通达,审察聪叡,觉明慧行,毘鉢舍那,是名观。
三摩地者,谓观增上所起,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不散不乱,摄止等持,心一境性,是名三摩地。
胜者,谓观增上所起八支圣道,是名胜。
胜行者,谓有苾刍,依过去观,得三摩地,是谓观三摩地。彼成就观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
即此胜行,及前所说观三摩地,总名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如依过去观,依未来现在善不善无记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见所断修所断非所断观,广说亦尔。
复有苾刍,于诸善法,住不审观。彼作是念:“我今不应于诸善法住不审观,然我理应于诸善法安住审观。”彼由此观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观三摩地。彼成就观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观三摩地,总名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复有苾刍,生起恶观。彼作是念:“我今不应生起恶观,然我理应断除恶观,修集善观。”彼由此观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观三摩地。彼成就观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观三摩地,总名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复有苾刍,生起贪瞋痴俱行恶观。彼作是念:“我今不应生起贪瞋痴俱行恶观,然我理应断除贪瞋痴俱行恶观,修集无贪无瞋无痴俱行善观。”彼由此观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观三摩地。彼成就观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观三摩地,总名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复有苾刍,生起不离贪瞋痴恶观。彼作是念:“我今不应生起不离贪瞋痴恶观,然我理应断除不离贪瞋痴恶观,修集离贪瞋痴善观。”彼由此观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观三摩地。彼成就观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观三摩地,总名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复有苾刍,于诸善法,安住审观。彼作是念:“我于善法,安住审观,甚为应理。”彼由此观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观三摩地。彼成就观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观三摩地,总名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复有苾刍,生起善观。彼作是念:“我今生起如是善观,甚为应理。”彼由此观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观三摩地。彼成就观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观三摩地,总名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复有苾刍,生起无贪无瞋无痴俱行善观。彼作是念:“我今生起无贪无瞋无痴俱行善观,甚为应理。”彼由此观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观三摩地。彼成就观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观三摩地,总名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复有苾刍,生起离贪瞋痴善观。彼作是念:“我今生起离贪瞋痴善观,甚为应理。”彼由此观增上力故,得三摩地,是谓观三摩地。彼成就观三摩地已,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广说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乃至持心,彼所有欲若勤若信,乃至若舍,是名胜行。即此胜行,及前所说观三摩地,总名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一切观三摩地,皆从观起,是观所集,是观种类,是观所生,故名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
云何此四,名为神足?
此中神者谓所有神,已有神性,当有神性,今有神性,彼法即是变一为多,变多为一,或显或隐,智见所变,墙壁石等坚厚障物,身过无碍如履虚空,能于地中或出或没,自在无碍如身处水,能于坚障或在虚空,引水令流如依迥地,结跏趺坐凌空往还,都无滞碍犹如飞鸟,此日月轮有大神用具大威德,申手扪摸如自应器,不以为难,乃至梵世,转变自在,妙用难测,故名为神。
此中足者,谓于彼法,精勤修习,无间无断,至成就位,能起彼法,能为彼依,故名为足。
复次此四胜定,亦名为神,亦名为足,用难测故,能为胜德所依处故。
复次四神足者,是假建立,名想言说,谓为神足,过殑伽沙佛及弟子,皆共施设如是名故。
复次四神足者,即前所说欲、勤、心、观四三摩地胜行成就总名神足。
念住品第九
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吾当为汝略说修习四念住法,谓有苾刍,于此内身,住循身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于彼外身住循身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于内外身住循身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于内外俱受、心、法三,广说亦尔,是现修习四念住法。过去未来苾刍修习四念住法,应知亦尔。”
云何于此内身住循身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
内身者,谓自身,若在现相续中,已得不失。
于此内身,循身观者,谓有苾刍,于此内身,从足至顶,随其处所,观察思惟,种种不净,秽恶充满;谓此身中,唯有种种发毛爪齿尘垢皮肉筋脉骨髓髀肾心肺肝胆肠胃肪膏脑膜脓血肚脂泪汗涕唾生熟二藏大小便利,如是思惟不净相时,所起于法简择极简择,最极简择,解了等了近了,机黠通达,审察聪叡,觉明慧行,毘鉢舍那,是循内身观,亦名身念住。
成就此观,现行随行,遍行遍随行,动转解行,说名为住。
彼观行者,能发起勤精进,勇健势猛炽盛难制,励意不息,复能于此,急疾迅速,名具正勤。
彼观行者,能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鉢舍那,复能于此所起胜慧,转成上品上胜上极,能圆满极圆满,名具正知。
彼观行者,具念随念,专念忆念,不忘不失,不遗不漏,不失法性,心明记性,名具正念。
于诸欲境诸贪等贪,执藏防护坚着,爱乐迷闷,耽嗜遍耽嗜,内缚悕求,耽湎苦集,贪类贪生,总名为贪。
顺忧受触,所起心忧,不平等受,戚受所摄,总名为忧。
彼观行者,修此观时,于世所起贪忧二法,能断能遍知,远离极远离,调伏极调伏,隐没除灭,是故说彼除世贪忧。
复有苾刍,于此内身,观察思惟诸界差别;谓此身中,唯有种种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如是思惟诸界相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鉢舍那,是循内身观,亦名身念住。
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皆如前说。
复有苾刍,于此内身,观察思惟多诸过患;谓此身者,如病如痈,如箭恼害,无常苦空非我转动,劳疲羸笃,是失坏法,迅速不停衰朽非恒,不可保信,是变坏法;如是思惟身过患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鉢舍那,是循内身观,亦名身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
云何于彼外身,住循身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
外身者,谓自身若在现相续中未得、已失,及他有情所有身相。
于彼外身,循身观者,谓有苾刍,于他身内,从足至顶,随其处所,观察思惟,种种不净,秽恶充满,谓彼身中,唯有种种发毛爪齿,广说乃至,大小便利;如是思惟不净相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鉢舍那,是循外身观,亦名身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
复有苾刍,于他身内,观察思惟诸界差别,谓彼身中,唯有种种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如是思惟诸界相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鉢舍那,是循外身观,亦名身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
复有苾刍,于他身内,观察思惟多诸过患,谓彼身者,如病如痈,广说乃至,是变坏法;如是思惟身过患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鉢舍那,是循外身观,亦名身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
云何于内外身,住循身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
内身者,谓自身,若在现相续中,已得不失;外身者,谓自身,若在现相续中,未得已失,及他有情所有身相,合说二种,名内外身。
于内外身,循身观者,谓有苾刍,合自他身,总为一聚,从足至顶,随其处所,观察思惟,种种不净,秽恶充满;谓此彼身,唯有种种发毛爪齿,广说乃至大小便利;如是思惟不净相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鉢舍那,是循内外身观,亦名身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
复有苾刍,合自他身,总为一聚,观察思惟诸界差别;谓此彼身,唯有种种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如是思惟诸界相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鉢舍那,是循内外身观,亦名身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
复有苾刍,合自他身,总为一聚,观察思惟,多诸过患;谓此彼身,如病如痈,广说乃至是变坏法;如是思惟身过患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鉢舍那,是循内外身观,亦名身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
云何于此内受,住循受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
内受者,谓自受,若在现相续中,已得不失。
于此内受,循受观者,谓有苾刍,于此内受,观察思惟内受诸相,受乐受时,如实知我受乐受,受苦受时,如实知我受苦受,受不苦不乐受时,如实知我受不苦不乐受;受乐身受时,如实知我受乐身受,受苦身受时,如实知我受苦身受,受不苦不乐身受时,如实知我受不苦不乐身受;受乐心受时,如实知我受乐心受,受苦心受时,如实知我受苦心受,受不苦不乐心受时,如实知我受不苦不乐心受;受乐有味受时,如实知我受乐有味受,受苦有味受时,如实知我受苦有味受,受不苦不乐有味受时,如实知我受不苦不乐有味受;受乐无味受时,如实知我受乐无味受,受苦无味受时,如实知我受苦无味受,受不苦不乐无味受时,如实知我受不苦不乐无味受;受乐耽嗜依受时,如实知我受乐耽嗜依受,受苦耽嗜依受时,如实知我受苦耽嗜依受,受不苦不乐耽嗜依受时,如实知我受不苦不乐耽嗜依受;受乐出离依受时,如实知我受乐出离依受,受苦出离依受时,如实知我受苦出离依受,受不苦不乐出离依受时,如实知我受不苦不乐出离依受;如是思惟内受相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鉢舍那,是循内受观,亦名受念住。
成就此观现行随行,乃至解行,说名为住。
彼观行者,能发起勤精进,乃至复能于此,急疾迅速,名具正勤。
彼观行者,能起于法简择,乃至能圆满极圆满,名具正知。
彼观行者,具念随念,乃至心明记性名具正念。
于诸欲境诸贪等贪,乃至贪类贪生,总名为贪。
顺忧受触,所起心忧,不平等受,戚受所摄,总名为忧。
彼观行者,修此观时,于世所起贪忧二法,能断能遍知,乃至隐没除灭,是故说彼除世贪忧。
复有苾刍,于内诸受,观察思惟,多诸过患;谓此诸受,如病如痈,广说乃至是变坏法;如是思惟受过患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鉢舍那,是循内受观,亦名受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皆如前说。
云何于彼外受,住循受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
外受者,谓自受,若在现相续中未得、已失,及他有情所有诸受。
于彼外受,循受观者,谓有苾刍,于他诸受,观察思惟外受诸相,受乐受时,如实知彼受乐受,受苦受时,如实知彼受苦受,受不苦不乐受时,如实知彼受不苦不乐受,广说乃至,受乐出离依受时,如实知彼受乐出离依受,受苦出离依受时,如实知彼受苦出离依受,受不苦不乐出离依受时,如实知彼受不苦不乐出离依受;如是思惟外受相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鉢舍那,是循外受观,亦名受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
复有苾刍,于外诸受,观察思惟,多诸过患,谓彼诸受,如病如痈,广说乃至是变坏法;如是思惟受过患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毘鉢舍那,是循外受观,亦名受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
云何于内外受,住循受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
内受者,谓自受,若在现相续中,已得不失;外受者,谓自受,若在现相续中未得、已失,及他有情所有诸受,合说二种,名内外受,于内外受。
循受观者,谓有苾刍合自他受,总为一聚,观察思惟自他受相,受乐受时,如实知受乐受,受苦受时,如实知受苦受,受不苦不乐受时,如实知受不苦不乐受,广说乃至,受乐出离依受时,如实知受乐出离依受,受苦出离依受时,如实知受苦出离依受,受不苦不乐出离依受时,如实知受不苦不乐出离依受;如是思惟诸受相时,所有于法简择,乃至毘鉢舍那,是循内外受观,亦名受念住,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