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论

  凡夫性。当言善耶。乃至广说。答曰。凡夫性。当言无记。所以者何。善法由善方便得。亦由余善法得。由方便者。是方便善根。由此善根。亦令余善未来世修。如见道边等智尽智边所得三界善根。问曰。此中何故不说生得善耶。答曰。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乃至广说。复有说者。若胜好善。此中则说。彼是下劣。是故不说。复有说者。方便得善说。方便善根。由他得善。说离欲得善。复有说者。方便生善。说达分胜进分善根。由他得善。说住分退分善根。复有说者。此文应如是说。善法若方便得。若得方便者。是方便得。得者是生得。复有说者。得善法若方便。若离欲若得若退。复有说者。方便得者。是方便生。若得者善根断还生时得善根是也。无有作方便求为凡夫。所以者何。无有本非凡夫者。此是下贱法故。无有求者。若凡夫性是善则有大过。断善根时。永灭善法。不成就得。是时应非凡夫。若极恶下贱。非凡夫者。是事不然。欲令无如是过故。凡夫性不当言善。何故非不善耶。答曰。凡夫离欲界欲。不成就不善法。离欲界则非凡夫。以如是说。则止凡夫性。是不善者意。若凡夫性。是不善者。凡夫人离欲界欲者。则不应还生欲界。然还生欲界。是故凡夫性不得言不善。
  凡夫性当言欲界系耶。乃至广说。答曰。凡夫性。或欲界系。或色无色界系。问曰。凡夫性何故不当言定欲界系耶。答曰。欲界没生无色界。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不说欲界没生色界中耶。答曰。欲界没生色界中。虽舍欲界法而不悉舍。生无色界悉舍。所以者何。生色界中犹成就欲界法。谓欲界变化心。生无色界。不成就欲界法。以是事故。不当言定欲界系。何故不当言定色界系。答曰。色界没生无色界中。悉不成就色界系法。问曰。色界没生欲界中。亦舍色界法。此中何以不说耶。答曰。虽舍色界法而不悉舍。生无色界悉舍。是故说色界没生无色界。乃至广说。若当定是色界系者。阿私陀阿罗荼郁陀迦等。则不应还生。复次所以不说色界没生欲界者。色界没生欲界中。成就色界法。生无色界。悉不成就色界法。是以不说。何故凡夫性。不当言定无色界系。答曰。得正决定时。乃至广说。法应如是。若成就彼地凡夫性。先见彼地苦。然圣道生为凡夫性。作对治故。若圣道生。先见无色界凡夫苦者。凡夫性当言定无色界系。但不尔。问曰。若以圣道初生者。凡夫性当言定欲界系。答曰。不应以此设难。彼说不当言定欲界系者。先已说故。
  凡夫性当言见道断耶。乃至广说。答曰。凡夫性当言修道断。不当言见道断。所以者何。见道所断法悉染污。凡夫性非染污。若是见道断者则是染污。然凡夫性非染污。其事云何。若是见道。如世第一法灭。乃至广说。染污法要断得不成就。随断几种染污法。得不成就彼种。乃至广说。是时未断一种染污法。而不成就凡夫性。若凡夫性是染污法者。行者亦是凡夫。亦是圣人。所以者何。住苦法忍时。成就五种染污法。是时亦是具缚。亦是圣人。问曰无有成就色无色界凡夫性者。何以言是时三界凡夫得不成就耶。答曰。或有说者。此文应如是说。三界中凡夫。得不成就。而不说者有何意耶。答曰。欲令三数满故作如是说。成就欲界凡夫性。不成就色无色界凡夫性。若不成就欲界凡夫性。是人不名成就三界凡夫性。是故欲令三数满故作如是说。复有说者。断其可生处故作如是说。彼有更生之处。令悉断之。令彼法不复得生。复有说者。欲令不成就法复不成就故。云何不成就法复不成就耶。答曰。欲令极远故。复有说者。三界凡夫性。得非数灭故说三界。
  凡夫性是何等法耶。答曰。三界不染污心不相应行。问曰。何故复作此论。答曰。为止说凡夫性定欲界系是染污是见道断是相应法者意故。而作此论。说三界则止定在欲界。不染污则止染污。修道断则止见道断。不相应则止是相应法者意。问曰。凡夫性体性是何。答曰。如此经说。不得圣道。乃至广说。此中说凡夫性是不成就不隐没无记心不相应行行阴所摄。问曰。凡夫性。非行阴所摄。所以者何。心不相应行法中。不说此法故。答曰。亦说在如是等诸法名心不相应行中。此是凡夫性体性。乃至广说。
  已说体性。所以今当说。凡夫性是何义。阿毗昙人说曰。凡夫分凡夫性。凡夫身凡夫体。是凡夫性义。尊者瞿沙说曰。与凡夫相似义是凡夫性义。如牛似牛故名牛性。余禽兽等亦如是。尊者和须蜜说曰。多处受身义是凡夫性义。异界生义是凡夫性义。趣异趣义是凡夫性义。更诸生义是凡夫性义。受诸生义是凡夫性义。信异师义是凡夫性义。行异类义是凡夫性义。造异业义是凡夫性义。尊者佛陀提婆说曰。受异界异趣异生增长生死义是凡夫性义。行异类义是凡夫性义。
  问曰。何故名凡夫耶。尊者和须蜜说曰。受异生异界异生处造异业行异烦恼信异师行异类等诸法故名凡夫。尊者佛陀提婆说曰。异于圣法故名凡夫。问曰。何故说凡夫法耶。答曰。此法是凡夫所有故名凡夫法。犹如圣人所有法名圣法。复次凡夫等得此法。成就在身中。是故名凡夫法。复次凡夫为此法所覆所蔽所缠故。名凡夫法。复有说者。凡夫人。作此法。行此法。随逐此法。故名凡夫。尊者佛陀提婆说曰。此法是凡夫人法。生增长凡夫性故。名凡夫法。问曰。凡夫法。凡夫性。有何差别。答曰。因是凡夫性。果是凡夫法。如因果作已作。广说亦如是。复次无记是凡夫性。善不善无记是凡夫法。无报是凡夫性。有报无报。是凡夫法。如有报无报生一果二果。无惭无愧相应。无惭无愧不相应。说亦如是。复次凡夫性摄一阴少分。凡夫法摄五阴。复次凡夫性是不相应。凡夫法是相应不相应。如相应不相应。有依无依等。说亦如是。复次凡夫性是不染污。凡夫法是染污不染污。尊者佛陀提婆说曰。异趣所行。是凡夫性。异趣所得阴界入法。是凡夫法。如牛羊禽兽所行是牛羊禽兽性牛羊禽兽所得法是牛羊禽兽法。如是等相。是名差别。
  若凡夫性不断。亦成就凡夫性耶。若成就凡夫性。彼凡夫性不断耶。乃至广作四句。凡夫性不断不成就凡夫性者。生欲界凡夫人。未离初禅欲。从初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凡夫性不断亦不成就。离初禅欲未离第二禅欲。从第二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凡夫性不断亦不成就。乃至离无所有处欲。非想非非思处。凡夫性不断亦不成就。生初禅凡夫人未离第二禅欲。第二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凡夫性不断亦不成就。离第二禅欲未离第三禅欲。从第三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凡夫性不断亦不成就。乃至离无所有处欲。非想非非想处。凡夫性不断亦不成就。如凡夫人生初禅。乃至生识处。说亦如是。凡夫人生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凡夫性不断亦不成就。凡夫人则尔。圣人云何。圣人未离欲界欲。从欲界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凡夫性不断亦不成就。离欲界欲未离初禅欲。从初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凡夫性不断亦不成就。乃至离无所有处欲。未离非想非非想处欲。非想非非想处。凡夫性不断亦不成就。是名不断亦不成就。成就非不断者。凡夫人生欲界。离欲界欲。成就欲界凡夫性非不断。生初禅离初禅欲。乃至广说。无所有处。离无所有处欲。成就无所有处凡夫性非不断。是名成就非不断。不断非不成就者。凡夫人生欲界中。未离欲界欲。欲界凡夫性不断非不成就。生初禅未离初禅欲。乃至生无所有处。未离无所有处欲。说亦如是。生非想非非想处。彼凡夫性不断非不成就。是名不断非不成就。非不断不成就者。凡夫人生欲界中。乃至离无所有处欲。从初禅地。乃至无所有处。凡夫性非不断不成就。生初禅中离无所有处欲。从第二禅。乃至无所有处。凡夫性非不断不成就。乃至生识处。离无所有处欲。无所有处凡夫性非不断不成就。空处乃至欲界。凡夫性非不断不成就。凡夫人生无所有处识处。乃至欲界。凡夫性非不断不成就。生非想非非想处无所有处。乃至欲界。凡夫性非不断不成就。一切阿罗汉。三界凡夫性。非不断不成就。阿那含离无所有处欲。从欲界乃至无所有处凡夫性。非不断不成就。乃至圣人离欲界欲。未离初禅欲。欲界凡夫性。非不断不成就。是名非不断不成就。若凡夫性已断亦不成就耶。若不成就凡夫性已断耶。乃至广作四句。彼初句作此第二句彼第二句作此初句彼第四句作此第三句。彼第三句作此第四句。凡夫性若是数灭。复是非数灭耶。若是非数灭。复是数灭耶。乃至广作四句。是数灭非非数灭者。凡夫人离欲界欲。乃至离无所有处欲是也。是非数灭非是数灭者。圣人未离欲界欲是也。是数灭亦非数灭者。圣人离欲界欲。诸地说亦如是。乃至阿罗汉。三界凡夫性。得数灭亦得非数灭。非数灭非非数灭者。未离欲凡夫人是也。问曰。颇有法一种时舍九种时断耶。答曰有。谓凡夫性是也。一种时舍者。谓苦法忍是也。九种时断者。谓离欲界欲时。乃至离非想非非想处欲时是也。诸法与邪见相应。复与邪觉邪。乃至广说。问曰。何以说凡夫性。次说八邪枝耶。答曰。以此二法展转相扶持故。凡夫性扶持八邪枝。八邪枝扶持凡夫性。复次行者憎恶此八邪法。而修道故。诸法与邪见相应。复与邪觉邪。乃至广作四句。邪见一切地中可得。非一切染污心中可得。邪觉一切染污心中可得。非一切地中可得。此中说谤因果邪见。不尽说五邪见。是以作大四句。与邪见相应非邪觉者。邪觉相应邪见。欲界未至禅地禅地邪见相应聚中邪觉体。与邪见相应非邪觉。所以者何。以三事故。自体不应自体。一者一刹那中无二邪觉。二者前后刹那不俱。三者除其自体。与他一切法作缘。余邪觉不相应邪见相应法。彼是何耶。谓禅中间。乃至无色界。九大地法。九烦恼大地睡心观。如是等法。与邪见相应非邪觉。所以者何。彼地无邪觉故。邪觉相应非邪见者。邪见相应邪觉。欲界未至禅初禅邪见体。应于邪觉。所以者何。以三事故。自体不应自体。如前说。余邪见不相应邪觉相应法。彼是何耶。除欲界未至禅初禅邪见相应法。诸余染污聚邪觉相应法。谓身见边见戒取见取疑爱恚慢不共无明相应聚。如是等法。与邪觉相应非邪见。所以者何。彼聚中无邪见故。邪见相应亦邪觉者。除邪觉应邪见。除邪见应邪觉。余邪见邪觉相应法。彼是何耶。谓欲界未至禅初禅邪见邪觉相应聚。除其自体。除慧余有九大地。余恶慧。余九烦恼大地。心观睡时眠时。如是等法。与邪见相应。亦应邪觉。不与邪见邪觉相应者。邪觉不应邪见。彼是何耶。谓除欲界未至禅初禅邪见相应聚邪觉。诸余染污聚邪觉体。不应邪见。所以者何。聚各异故。亦不应邪觉。所以者何。自体不应自体。以三事故。亦如上说。邪见不应邪觉。彼是何耶。谓禅中间。乃至无色界邪见。不应邪觉不应邪见。所以者何。以三事故。自体不应自体。亦如上说。亦不与邪觉相应。彼地无觉故。诸余心心数法。谓除中间禅乃至无色界邪见相应法。诸余染污聚。不与邪见相应。彼聚中无邪见故。不与邪觉相应。彼地中无邪觉故。善心不隐没无记心。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善心无记心不应者。非染污故。色无为心不相应行不应者。非缘法故。
  诸法与邪见相应。复与邪方便耶。若与邪方便相应。复与邪见耶。乃至广作四句。邪见一切地可得。非一切染污心中可得。邪方便一切地一切染污心中可得故。作中四句。邪见相应非邪方便者。邪方便应邪见。邪见相应邪方便体。应于邪见非邪方便。以三事故。自体不应自体。亦如上说。应邪方便非邪见者。谓邪见邪方便聚中邪见体。应邪方便非邪见。所以者何。以三事故。自体不应自体。亦如上说。余邪见不相应法邪方便相应法。彼是何耶。除邪见相应聚。诸余染污聚。与邪方便相应非邪见。如是等法。与邪方便相应非邪见。所以者何。彼聚中无邪见故。与邪见亦与邪方便相应者。除邪方便应邪见。诸余邪见相应法。除邪方便者。以邪方便多故。除邪见相应聚邪方便体。彼是所除。诸余邪见相应法。亦除邪见体。是为于彼聚中除邪方便体。亦除邪见体。诸余心心数法。彼是何耶。谓除慧余九大地。除恶慧余九烦恼大地。心觉观睡无惭无愧眠应随相说。不与邪见邪方便相应者。邪方便不应邪见。彼是何耶。谓除邪见相应聚。诸余染污聚。彼聚中邪方便体。不应邪见。所以者何。彼聚中无邪见故。不应邪方便。以三事故。自体不应自体。亦如上说。诸余心心数法。谓善不隐没无记。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善心不隐没无记心。非染污故。色无为心不相应行。非缘法故。如邪见邪方便。邪念邪定。说亦如是。邪觉对邪方便邪念邪定亦如是。
  诸法与邪方便相应。复与邪念相应耶。乃至广作四句。此二法一切地一切染污心中可得。是故作小四句。与邪方便相应不与邪念相应者。谓邪念是也。邪念体应邪方便非邪念。所以者何。以三事故。体不自应。亦如上说。邪念相应非邪方便者。谓邪方便是也。余如上说。亦与邪方便邪念相应者。除邪方便邪念体。诸余染污心心数法。彼是何耶。除念余九大地八烦恼大地睡觉观眠时心。无惭无愧应随相说。非邪方便非邪念相应者。诸余心心数法。谓善心不隐没无记心。色无为心不相应行。所以如前说。如邪方便对邪念。对邪定亦如是。邪念对邪定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