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小乘律
-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
尼谓此法中人。整装军者。谓将欲战整带甲胄装束军仪。有一类军。谓唯有象。有二类军。谓兼以马。有三类军。谓兼以车。有四类军。谓兼以步。往观者。谓向其处。结罪如上。此中犯相。
若苾刍尼。观整装军者。得波逸底迦。若苾刍尼。为行乞食路见军来。或时寺近大路。或军入寺。或苾刍尼为王所唤。或夫人太子大臣及诸人等所请。设见军时并皆无犯。若见军时不应说其好恶。又八难缘随一现前。见亦无犯。
第四摄颂曰 观军二打拟
覆罪诣俗家 然火与欲过
说欲非障法
军中过二夜宿学处第三十一
缘处同前。时胜光王。亲帅军旅自往边城。至彼合围尚未降伏。大臣白王。给孤独长者有大福力。彼若来者或可归降。敕书命来。虽在军中但思圣众。时胜光王即便以书白诸僧众。六众闻已赴王军所。便捉象牙扑之于地。见马兵来捉尾掷置一边。见车兵来云此破车。即便捉轴拔之路左。见步兵来云如草人。便扼其项掷之军外。时彼四兵既见陵辱无可奈何。乃至世尊以此因缘集苾刍众。问答同前。告曰。我观十利为二部众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有因缘往军中。应齐二夜。若过宿者。波逸底迦。
尼谓此法中人。有缘者。谓是王等乃至众庶所有请唤。军中者。谓军兵欲战。四兵如前。齐二夜者。二夜应宿过此不应。若过宿者波逸底迦。此中犯相。若至军中过二夜。皆得堕罪。若其王等请留住宿及八难事。过宿无犯。
扰乱军兵学处第三十二
缘处同前。余如上说。乃至共行观兵为勇为怯。预先藏伏惊怖军众共相扰乱。广说乃至世尊诃责。同前集众告诸苾刍。我今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在军中宿经二夜观整装军。见先旗兵及看布阵散兵者。波逸底迦。
尼谓此法中人。余义如上。旗者有四种。一师子旗。二大牛旗。三鲸鱼旗。四金翅鸟旗。兵有四种。谓象马车步。阵有四种。一槊刃势。二车辕势。三半月势。四鹏翼势。若观此等军阵之时。便得堕罪。此中犯相。若二夜在军中。若观四兵未着甲胄未执杖者。得恶作罪。若观整装者波逸底迦。若其王等请留住者及八难事。见亦无犯。
打苾刍尼学处第三十三
缘处同前。时大目连。与十七众出家若自游行人间去时。告言。汝等我若不在依好僧住。彼便依止邬陀夷。报言。汝等可来作如是如是事。报言。所有处分我不能作。时邬陀夷便搭一人。时十七人高声啼哭。广说乃至世尊诃责。云何苾刍。以嗔恚心打他苾刍。集苾刍众告曰。我观十利为诸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嗔恚故不喜。打苾刍尼者。波逸底迦。
尼谓此法中人。嗔者。谓恚缠心起忿恼时。打者。谓打搭也。苾刍尼者。谓此法中人已受圆具。释罪如上。此中犯相。若以内身分或以外物或两俱兼。内者。若以一指打时得一堕罪。若二得二。乃至以五得五堕罪。若以拳肘头肩胯膝乃至足指。皆得堕罪外者。若以细草莛。或以箭笴及余器具。乃至枣核。或掬芥子。遥打掷他。随一着时皆得堕罪。是谓外物。二俱者。手执刀杖击前人。及余种种之类及帚莛树叶。随所著处皆得堕罪。是谓二俱。若为令彼怖。或为成就咒术打搭前人。此皆无犯。
拟手向苾刍尼学处第三十四
缘处同前。余如上说。时邬陀夷。即便嗔忿努手向一。彼十七人一时皆倒高声啼泣。苾刍嫌贱以事白佛。佛便诃责乃至告曰。我观十利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嗔恚故不喜。拟手向苾刍尼者。波逸底迦。
余义如上。言拟手者。谓举手拟他。释罪同前。
覆藏他罪学处第三十五
缘处同前。时难陀苾刍。有亲教弟子。名曰达摩。深怀惭愧乐持戒行常自悔谢。因白师曰。我今欲向闲静之处随情作业。难陀报曰。尔当谨慎。邬波难陀闻是语已。告曰。汝持我座共尔俱行。达摩白言。岂诣闲林而逐静耶。邬波难陀曰。痴人。汝谓我心散乱无所了知。达摩便持彼座往昼游处。广说乃至时有女来。邬波难陀染心遂起。即便捉臂遍抱女身。呜[口 (一/巾)]其口舍之而去。告达摩曰。具寿。虽知汝见勿告余人。报言。大师。乃至未见善苾刍来我终不说。邬波难陀曰。汝亲教师有鄙恶事我常覆盖。汝见我过不藏护耶。达摩曰。大师。知他有粗罪共相覆护。如此之事我当先说。达摩便去告诸苾刍。苾刍白佛。佛集苾刍告曰。我为诸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若复苾刍尼。知他苾刍尼有粗恶罪覆藏者。波逸底迦。
尼谓此法中人。余义如上。粗恶罪者有二种。谓他胜罪。及众教罪。覆藏者。谓掩蔽也。释罪同前。此中犯相。作心覆藏粗罪皆得堕罪。若堕罪者。乃至明相未出已来得恶作。明相出已亦得恶作。若恐他作梵行等难。覆皆无犯。
共至俗家不与食学处第三十六
缘处同前。邬波难陀语难陀苾刍。大德当知。仁之弟子达摩。于我有隙。彰我恶响令制学处。我欲令得不饶益事。或令一日绝食受饥。广说乃至六众将达摩往一俗家互相饮啖。
令其不食。世尊诃责告言。由此事故。我观十利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若复苾刍尼。语余苾刍尼。作如是语。具寿。共汝诣俗家。当与汝美好饮食令得饱满。彼苾刍尼至俗家竟不与食。语言。具寿汝去。我与汝共坐共语不乐。我独坐独语乐。作是语时。欲令生恼者。波逸底迦。
尼谓此法中人。余义如上。共至俗家者。谓四姓家。言美好饮食。谓五嚼食及五啖食。令得饱满者。谓恣意而食。汝去等者。是驱遣言。语谓读诵。坐谓禅思。独坐等。乐者。明作恼意令他绝食。以此为缘不为余事。释罪同前。此中犯相。若苾刍尼。故心令他苾刍尼绝食者。得波逸底迦。若为病缘医遣绝食不与。无犯。
触火学处三十七
缘在王舍城。时此城中长者婆罗门。作如是念。世尊夏了。欲向何处游行人间。多持财货随佛而去。多获福利。广说乃至问阿难陀。同前问答。观其先兆欲向王舍城。商主问知行日多少。即皆预办供设所须。时阿难陀。每日常在商主前行。遂见岐路。一是直道。多有师子虎豹恐怖难行。一是曲路。安隐无碍。商人分为二众。乃至广说。阿难陀言。如来大师久离怖畏。师子虎豹何所能为。随佛去者若遭恐惧。无有是处。佛渐游行至一聚落。有二童子在村门戏。一人持鼓。一人执弓。时二童子来对佛前声鼓弹弓。尔时世尊即现微笑。有种种光从口而出。所谓青黄赤白红颇胝色。此之光明或有沉下或复上升。其光下者。下至速活地狱黑绳众合小叫大叫小热大热阿毗地狱及八寒地狱。光既至彼。若诸有情受炎热者皆得清凉。若处寒冰便获温暖。彼诸有情离苦安乐。皆作是言。我与汝等为从地狱死生余处耶。尔时世尊为欲令彼诸有情类生信喜故。便遣化身往地狱内。彼见化已咸作是说。我等不于此死而生余处。此由希奇大人成就力故。令我身心除苦得乐。既生信已便能消灭地狱诸苦。于人天趣受胜妙身。常为法器能见谛理。其上升者。上至四大王众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乃至色究竟天。所至之处。光中演说苦空无常无我等法。并复说此二伽陀曰。
汝当求出离 于佛教勤修
降伏生死军 如象摧草舍
于此法律中 常为不放逸
能竭烦恼海 当尽苦边际
时彼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已。还至佛所。若佛世尊说过去事。光从背入。若说未来事。光从胸入。若说地狱事。光从足下入。若说傍生事。光从足跟入。若说饿鬼事。光从足指入。若说人事。光从膝入。若说力轮王事。光从左手掌入。若说转轮王事。光从右手掌入。若说天事。光从脐入。若说声闻事。光从口入。若说独觉事。光从眉间入。若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光从顶入。是时光明绕佛三匝从顶而入。时具寿阿难陀。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如来应正等觉非无因缘熙怡微笑。即说伽他曰。
世尊远离掉憍慢 于有情中第一尊
降伏烦恼及诸恶 若无因缘不微笑
如来自证真妙觉 诸有听者皆乐闻
牟尼最胜愿宣扬 大众疑心为开决
佛告阿难陀。如是如是。如来应正等觉非无因缘而现微笑。汝见二童子引导我不。白佛言见。佛告阿难。以此善根。于当来世十三劫内。不堕恶趣生人天中。于最后身得成无上正等菩提。一名法鼓音如来。二名施无畏如来。尔时世尊说是记已随路而去。至一村隅林中而宿。如佛所说。苾刍住处乃至树下。亦应随次共分。时六众苾刍分得一枯树。夜被寒逼。以火烧树。于此树中有蛇依止。蛇被烟熏缘枝而上。垂身欲下。六众见蛇高声唱言。欲堕欲堕。时诸商人闻是声已。咸作斯念。有师子入营。跳踯而堕。便大惊怖四向奔走。于时世尊告阿难陀曰。何意商旅四面逃奔。阿难陀白佛言。大德。如佛教敕。凡诸苾刍所在之处。应随长幼共分住处。六众苾刍今宵宿处。分得枯树被寒所逼。以火烧树。于此树中有蛇依止。蛇被烟熏缘枝而上。放身欲下。六众见蛇高声唱言。欲堕欲堕。时诸商人闻是声已。咸作斯念。有师子入营跳踯而堕。便大惊怖四面奔逃。世尊告曰。汝可急去报诸商人。如来在处离师子怖。速命商旅勿复惊惶。时阿难陀奉教告知。诸人咸住。时诸苾刍见是事已。悉皆有疑。俱来白佛。大德。何意六众作堕落声惊诸商旅。世尊因此重为安慰令离忧怖。
佛告阿难陀。非但今日惊怖商旅。乃往古昔已曾恐惧于他。令彼四面逃走。我为安慰令离忧恼。汝等当听。于过去世。于一水侧有频蠡果林。于此林中有其六兔。共为知友依止而居。时频蠡果熟堕水作声。于时六兔闻果落声。形小志怯便大惊怖四向逃走。时有野干见其奔走来问其故。兔曰。我闻水内有非常声。将非猛兽欲来害我。缘此事故我等逃奔。野干亦走。如是猪鹿牛象豺狼虎豹及小师子。各相诘问。闻斯语已悉皆奔窜。去斯不远。于山谷中有一猛师子王依止而住。于时师子见诸兽类惶怖奔驰。问言。汝等何怖。皆说其事。师子报曰。在何处所而作恶声。诸兽答曰。我亦不知。若未委者且勿驰走。我为审观。即便次第而问。兔云。此之怖声是我亲证非是传闻。共观声处。于时诸兽咸悉共至须臾暂住。还闻果落堕水作声。报曰。此是食果非关恐怖。尔时空中有天见已。说伽他曰。
不应闻他语便信 当须亲自审观察
勿如树果落池中 山林诸兽皆惊走
汝等苾刍勿生异念。往时师子者。即我身是。往时六兔者。即六众是。尔时世尊渐次游行到王舍城。时六众苾刍于燃火处。各以火头共相调弄。或作日月形。外道见时各生轻贱。作如是语。仁等知不。沙门释子火头调戏。与彼童儿有何异处。云何减割妻子之分。给此秃人充其钵食。时诸苾刍闻是语已。具白世尊。佛以此缘。集诸苾刍问实诃责。告言。我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若自然火。若教他然者。波逸底迦。
尔时世尊为诸尼众制学处已。诸苾刍尼。于如来窣睹波处。更不烧香然灯以为供养。亦不承事亲教师轨范师暖汤水等。佛知故问。乃至佛言。若触火者。作时守持虽触无犯。不知云何守持。佛言。凡触火时作如是念。我为供养佛故今须触火。或云。为法为僧。为邬波驮耶阿遮利耶。及己自受用并同梵行。为某事故今须触火。乃至病缘。佛言。前是创制今更随开。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无病为身。若自然火。若教他然者。波逸底迦。
尼谓此法中人。余义如上。此中犯相。若苾刍尼。以火头共相戏弄。或作日月轮形。皆得堕罪。凡然火时。应观其事而作守持。若不守持辄然辄触者。得波逸底迦。若灭火者。亦得堕罪。亦应准事持心云我灭火。若捉火头前火。或抽火头。或翻转火炭。或翻转糠[麥 弋]等火。随作何事。谓作食煮水然灯烧香等触着之时。皆恶作罪。若以毛发爪唾等弃火中者。亦得恶作罪。若此等事准时观察作守持者无犯。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卷第十五
与欲已更遮学处第三十八
缘处同前。时六众中。阿说迦补捺伐素。二俱命过。其难陀邬波难陀年并衰老。彼十七众年渐长大勇健有力。便共详议。我等常被六众欺轻。于二人中邬波难陀更为苦切。我等宜应为作舍置羯磨。广说乃至难陀苾刍为众上座。权为诱诳。不令入众。即鸣犍稚便作舍置羯磨。邬波难陀诣难陀所。啼泣而住。难陀报曰。持欲不成。是恶与欲。还我欲来。以此因缘世尊诃责。广说乃至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与他欲已。后便悔言。还我欲来不与汝者。波逸底迦。
尼谓此法中人。与欲已者。先已言与。后便等者。是索欲词。释罪同前。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先与欲已后便生追悔。即报众云。还我欲来我不乐与者。便得堕罪。
与未近圆人同室宿过二夜学处第三十九
缘处同前。尔时世尊大众围绕而为说法。言词美妙令众乐闻听者忘疲如蜂食蜜。时有贫穷作人。闻佛法已作如是言。世尊出现皆为富人。若佛世尊于夜说法我得听闻。佛言。应夜诵经。或为说法。应着灯烛勿令闇昧。时有摩诃罗苾刍。不用心眠。遂即讇言说非法事。俗人闻已遂即讥嫌而不听法。以事白佛。佛言。由与未圆具者同一室宿及然灯烛。有是过生。是故我今不听苾刍苾刍尼与未圆具人同一室宿及然灯烛。此是缘起尚未制戒。时尊者舍利子。有二求寂。一是准陀。二是罗怙罗。欲夏安居。大众集会共分房舍。此二求寂不蒙其分情怀忧恼。乃至准陀问罗怙罗。何故忧住。答言。仁具福德有大威神。化作草庵即堪止宿。我无威力其欲如何。准陀曰。非时见佛欲有咨问。无有是处。有净施主。以妙香泥涂拭圊厕。可于此宿以度一宵。遂入厕屋权时而卧。即于其夜天降大雨。去斯不远。于地穴中有大毒蛇依止而住。水满穴中。其蛇遂出便往厕中。如来大师得无忘心。作如是念。若彼毒蛇螫罗怙罗者。此必当死。但有其名。又释迦种自恃高慢便生不信。作如是语。若罗怙罗不出家者。继转轮王位。今既出家无所依怙。卧于厕上被蛇所螫枉苦身亡。作是念已。便舒右手如象王鼻。擎取彼身安自床上。佛于是夜时行时坐以至天明。有余苾刍往世尊所欲。申礼敬。世尊常法。若欲为诸声闻制学处者。未至待集至不令去。时求寂罗怙罗觉已。知是佛床。即便惊起惶怖而立。尔时世尊告诸苾刍曰。凡诸求寂求寂女。无父无母。唯有汝等同梵行人共相慈念。此不愍护谁当见忧。是故我今听诸苾刍苾刍尼与未近圆人齐二夜同宿无犯。时六众苾刍过二夜宿。少欲苾刍闻是语已便生嫌贱。云何苾刍不奉佛教。以缘白佛。佛问诃责。告言。我观十利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