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小乘律
-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
佛告诸苾刍。汝等当知。在傍生趣闻毁訾言尚怀害念。况复于人。是故苾刍不应恶语毁訾他人。此是缘起犹未制戒。佛复告诸苾刍。乃往古昔。于一村中有长者住。以行车为业。彼有二牸牛。一名欢喜。二名美味。于春阳时各生一子。毛色斑驳。既渐长大。欢喜之子其角广长。美味之儿头秃无角。是时长者为其立字。一名欢喜长角。二名美味秃头。及其壮盛俱有气力。后于异时诸行车人。各因饮牛共集池所。作如是言。谁牛最胜。各云牛胜。长者答云。我牛极胜。何以得知。可于峻阪令牵重车。共立明言。赌金钱五百。作是要已。便将己牛于峻阪处牵其重车。时彼长者便唤牛曰。欢喜长角宜可疾牵。美味秃头亦当急挽。时秃头牛闻毁訾语。即便却住不肯挽车。长者大怒。便以粗杖而拷楚之。余人报曰。汝今岂欲杀此牛耶。既其不如宜当放却。是时长者便输五百金钱。极大忿怒多与牛杖系之枯树。牛解人语已如上说。长者报曰。今由汝故罚我金钱。牛曰。由曹主口过。长者曰。我何口过。牛曰。何故人前辱毁于我。若言好名不毁訾者。便于峻阪牵倍重载。共立明要。倍赌一千。长者报曰。汝今更欲倍罚我耶。牛曰。勿毁訾我定当尽力。后时共他要契。以牛牵车令上峻阪。便唤牛曰。欢喜宜可急牵。美味当须疾挽。二牛闻已便生欢悦。尽力牵车令至平地。亦既得胜。便获金钱一千。时有天神。于虚空中说伽他曰。
虽有极重载 居在峻阪下
二牛心若喜 能牵出此车
若陈顺意语 二牛闻庆悦
牵车出不难 主获千金赏
是故常爱语 勿作逆耳言
若出爱语时 无罪常安乐
佛告诸苾刍。彼傍生类闻毁訾时。尚能为主作无利益。何况于人。是故汝苾刍等。不应于他作毁訾语。种种诃责。广说乃至我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毁訾语故波逸底迦。
尼谓此法中尼。毁訾语者。谓于他人为毁辱事。出言彰表。他领解时得波逸底迦罪。广说如上。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
总摄颂曰。
种族及工巧 业形相病五
罪及烦恼类 恶骂为后边
别摄颂曰。
种姓织毛针 铁铜及皮作
陶师并剃发 木竹作并奴
若苾刍尼若毁訾语意。往婆罗门种苾刍尼处。作如是语圣者。汝是婆罗门种出家。今非沙门女。非婆罗门女。时彼苾刍尼闻是语已。随恼不恼。此尼得恶作。
若苾刍尼作毁訾意。往刹帝利种尼处。同前作语。广说乃至随恼不恼。此尼亦得恶作。若往薜舍种尼处。作如是语。圣者。汝是薜舍种出家。今非沙门女。非婆罗门女。彼闻语已。随恼不恼。此苾刍尼得波逸底迦。(已下诸文皆有随恼不恼恐文多不译)若苾刍尼作毁訾意。往戍达罗种苾刍尼处作如是语。圣者。汝是戍达罗种出家。今非沙门女。非婆罗门女。彼尼闻已。此尼得堕罪。此论种族讫。若苾刍尼作毁訾意。往婆罗门种苾刍尼处。作如上语。乃至非沙门女。非婆罗门女。汝今宜应学自工巧及诸技术。谓婆罗门所有威仪法式洗净执瓶。及取灰土。读诵规矩。瓮声蓬声。四薜陀论。作诸施会。施受方法。彼尼闻已。此尼得恶作罪。
若苾刍尼作毁訾意。往刹帝利种尼处。作如上语。乃至汝今宜应学自工巧及诸技术。若刹帝利所有威仪法式。谓乘马车。执持弓箭。回转进趣。执钩执索。排镩之类。斩截斫刺。相叉相扑。射声等术。彼尼闻已同前得罪。若往薜舍种尼处。作如上语。广说乃至汝今宜应学自工巧。若薜舍所有威仪法式。谓耕田牧牛。及兴易等。彼尼闻已。此得波逸底迦罪。
若往戍达罗种尼处。作如上语。广说乃至汝应学自工巧。若戍达罗所有威仪法式。所谓檐运樵薪餧飤诸畜。彼尼闻已此得堕罪。若尼往织师种尼处。作如上语。乃至汝今宜应学自工巧。所谓大叠小叠。及披盖物缉麻纻衣等。彼尼闻已得罪同前。
若往织毛种尼处。作如上语。乃至汝今宜应学自工巧。所谓大小[毯-炎+瞿]毹。或厚或薄方圆座褥等。彼尼闻已此同前罪。
若尼往缝衣种尼所。作如上语。广说乃至汝今宜应学自工巧。所谓头帽衫袄大小裈裤。彼尼闻已得罪同前。若往铁师种尼所。作如上语乃至汝今宜应学自工巧。所谓铁针剃刀斧钁等物。彼尼闻已。此得波逸底迦。
若往铜作种尼所。作如上语。广说乃至汝今宜应学自工巧。所谓铜盘碗等物。彼尼闻已同前得罪。
若往皮作种尼所。作如上语。乃至汝今宜应学自工巧。所谓富罗鞋履鞍鞯坐具等物。彼尼闻已同前得罪。
若往陶师种尼所。作如上语。广说乃至汝今宜应学自工巧。所谓瓶瓨瓯器等物。时彼尼闻同前得罪。
若往剃发种尼所。作如上语。广说乃至汝今宜应学自工巧。所谓剃发剪爪料理卷舒等事。彼尼闻已同前得罪。
若尼往木作种尼所。作如上语。广说乃至汝今宜应学自工巧。所谓床座窗屋舍等事。彼尼闻已余如上说。
若尼往竹作种尼所。作如上说。乃至汝今宜应学自工巧。所谓箱箕席扇伞盖鼻筒等事。彼尼闻已余如上说。若尼往奴婢种尼所。作如上语乃至学自工巧。所谓与他濯足洗身驱驰作役等事。彼尼闻已余如上说。此论工巧讫。
若苾刍尼作毁訾意。往婆罗门种苾刍尼所。作如是语。汝是婆罗门种出家。非沙门女。非婆罗门女。汝今宜应作其自业。谓婆罗门所有威仪法式。洗净执瓶等业。如前广说。彼尼闻已。此得恶作罪。如是刹帝利令作自业。广说如前。得恶作罪。若薜舍戍达罗。及余诸类奴婢所作之业。广说如前。准事应说。如其器具。而此苾刍尼得波逸底迦罪。此论作业讫。若尼作毁訾意。往跛躄苾刍尼所。作如是语。汝是跛躄出家。非沙门女。非婆罗门女。时彼苾刍尼闻是语已。此尼得波逸底迦罪。如是乃至眇目盲瞎曲脊侏儒聋哑拐行可恶相貌。向彼说时。彼闻语已。此尼皆得波逸底迦罪。此论形相讫。
若苾刍尼作毁訾意。往病癞苾刍尼所。作如是语。汝是病癞出家。非沙门女。非婆罗门女。彼尼闻已同前得罪。如是身生疥癣秃疮噎哕变吐干消热疟风气癫狂水肿痔漏块等所有诸病。若苾刍尼作毁訾意。往如是病尼所。作如上语。得罪同前。
云何为罪。若尼作毁訾意。往苾刍尼所。作如是语汝犯波罗市迦。非沙门女。非婆罗门女。彼尼闻已同前得罪。如是汝犯僧伽伐尸沙。窣吐罗底也。波逸底迦。波罗底提舍尼。突色讫里多。非沙门女。非婆罗门女。彼尼闻已。此苾刍尼同前得罪。此论罪讫。
云何烦恼。若苾刍尼作毁訾意。往苾刍尼所。作如是语。汝有嗔恚。非沙门女。非婆罗门女。彼闻语已。随恼不恼。同前得罪。如是汝有恨覆恼嫉悭谄诳无羞耻恶行邪见。同前得罪。是谓烦恼。
云何恶骂。若苾刍尼作毁訾意。往苾刍尼所。作种种鄙媟语。而为骂詈。彼闻语已同前得罪。无犯者。为一住处有多同名苾刍尼。若问他时。他不识者应报彼云。如是如是种类婆罗门等苾刍尼。说皆无犯。
离间语学处第三
缘处同前。时六众苾刍。于诸苾刍离间语时。诸苾刍共相怨恨生大惭耻。各怀忧悒不能乐住。废修正业读诵思惟。久爱念心因斯断绝。时诸少欲苾刍。闻是事已心生嫌贱。作如是语。云何苾刍于诸苾刍作离间语。即以此缘白佛世尊。集众问实诃责。乃至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昔缘如大苾刍律)若复苾刍尼。离间语故波逸底迦。
尼谓此法中尼。或更有流类。离间语者。若苾刍尼于他苾刍尼处。作离间意。所有言说得波逸底迦。义如上说。此中犯相其事云何。
总摄颂曰。
种族及工巧 业形相病五
罪及烦恼类 恶骂为后边
别摄颂曰。
种谓是四姓 乃至于奴种
工巧事皆同 作业亦如是
于中有杂类 织师毛作针
铁匠铜作人 皮作陶师种
剃发并木作 及以竹作人
类有十一殊 奴最居于后
若苾刍尼作离间意。往婆罗门种苾刍尼所。作如是语。圣者。有苾刍尼云。汝是婆罗门种出家。非沙门女。非婆罗门女。问言是谁。答云某甲。彰其名者得恶作罪。所说种族亦恶作罪。刹帝利种罪亦同前。若薜舍等乃至于奴。若彰其名及以种族。皆得波逸底迦罪。于中广说。如毁訾语学处。
发举学处第四
缘处同前。时六众苾刍。知和合众如法断诤已。更于羯磨而相发举。乃至世尊诃责告曰。我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知和合僧伽如法断诤事。已除灭后于羯磨处更发举者。波逸底迦。
尼谓此法中尼。知者。谓自解了说向他人。和合者。谓同一味。众者。谓佛弟子如法断者。谓如律如大师教。诤者四诤。谓评论诤非言诤犯罪诤作事诤。已除灭者。谓事消殄。后于羯磨更发举者。谓发举其事令不止息。堕义如上。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刍尼于评论诤事。作评论诤事想。知事除灭作除灭想。或复生疑更发举者。波逸底迦。事不除灭作除灭想。疑更发举者。得突色讫里多。
若苾刍尼于评论诤事。作非言诤事想。知事除灭作除灭想。或复生疑更发举者。波逸底迦。余犯同前。若苾刍尼于评论诤事。作犯罪诤事想。知事除灭作除灭想。或复生疑更发举者波逸底迦。余犯同前。若苾刍尼于评论诤事。作非事诤想。知事除灭作除灭想。或复生疑更发举者。得罪同前。如以评论诤事为初。望余三诤而为四句。余诤为首。类此应知。广说总有十六句。有五种别人。云何为五。谓主人。作羯磨人。与欲人。述自见人。客人。言主人者。谓于诤事了初中后。作羯磨人者。谓于此诤事为秉羯磨。与欲人者。谓于当时而与其欲。述自见人者。谓作羯磨时说其自见。客人者。谓于诤事不了初中后。于此五中。初之三人知和合众于其诤事如法除殄。更发举其事者。得波逸底迦。后之二人于和合断事。更发举者。得突色讫里多。境想句数如常应知。
独与男子说法过五六语学处第五
缘处同前。时邬陀夷善解身相。于日初分时。执持衣钵。入室罗伐城。次行乞食至婆罗门居士舍。为说隐密暴恶之相。乃至世尊诃责。告诸苾刍。我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广缘如大苾刍律说)
若复苾刍尼。为男子说法过五六语。除有智女人。波逸底迦。
尼谓此法中尼。男子者。谓解善恶语。不得过五六语者。若说五句法时。故心至六若说六句法时。故心至七。法者。若佛说若声闻说。说者。谓口宣陈。有智女人者。谓知解女。波逸底迦。义亦如上。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刍尼以五六句。为男子说法。故心至六至七。各得堕罪。
与未近圆人同句读诵学处第六
缘处同前。时六众苾刍。与未近圆人。同句读诵。便于住处作大嚣声。如婆罗门诵诸外论。又如俗众在学堂中高声习读。乃至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与未近圆人。同句读诵。及教授法者。波逸底迦。
尼谓此法中尼。未近圆人者。有两种圆具。谓苾刍苾刍尼。余并名为未圆具者。言句者。有同句前句。云何同句。谓圆具者云诸恶莫作时。其未圆具者便共一时云诸恶莫作。是名同句。云何前句。谓圆具者云诸恶莫作。声未绝时。其未具者同声道此句。遂在先云诸善奉行。是名前句。云何同字。谓圆具者云恶字时。未具者遂同时云恶。是名同字。云何前字。谓圆具者云恶字。声未绝时。其未具者同声道恶字。遂在先云恶。是名前字。言读诵者。谓言领受。言法者。谓佛及声闻所说之法。波逸底迦者。义如上说。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刍尼。于未圆具人。作同句前句读诵法者。得根本罪。前字同字亦同前得罪无犯者。若口吃者。若性急者。若捷语者。并无犯。若教诵时。若教问时。亦无犯(近圆圆具二义俱通)
向未圆具说粗罪学处第七
缘处同前。时有苾刍由未离欲。遂犯众教。求悔除罪行遍住法。六众告诸俗人。令生不信。广说乃至世尊诃责。告诸苾刍。我今为二部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尼。知他苾刍尼有粗恶罪。向未近圆人说者。波逸底迦。
如是世尊。为诸苾刍尼制学处已。室罗伐城有苾刍名曰广额。有苾刍尼名曰松干。时此二人于诸俗舍。作污家事现不善相。遂使诸人不生敬信。时诸尼众白诸苾刍。苾刍白佛。佛告诸苾刍尼。应差一尼。于诸俗家告语诸人云。广额苾刍松干苾刍尼所作非法。若苾刍尼不具五法。即不应差。设差不应遣去。云何为五。有爱恚怖痴不知说与未说。若具五法应差应去。谓翻前五应敷座席鸣健稚。众既集已以言告知。先当问能。汝某甲能往诸俗家。说彼二人所行非法不。彼答言能。次一苾刍尼。为白羯磨应如是作。大德尼僧伽听。此广额苾刍松干苾刍尼。于诸俗家作诸非法。遂令诸人不生敬信。此苾刍尼某甲。能往诸俗家。说广额苾刍松干苾刍尼所行非法。若尼僧伽时至听者。僧伽应许。僧伽今差此苾刍尼某甲。于诸俗家。说广额苾刍松干苾刍尼所行非法。白如是。次作羯磨。
大德尼僧伽听。此广额苾刍松干苾刍尼。于诸俗家作诸非法。遂令诸人不生敬信。此苾刍尼某甲。能往俗家。说广额苾刍松干苾刍尼所行非法。若诸具寿。许此苾刍尼某甲于诸俗家为说过人。于诸俗家说广额苾刍松干苾刍尼所行非法者默然。若不许者说。僧伽今已许。差此苾刍尼某甲。于诸俗家。为说过者。向诸俗家。说广额苾刍松干苾刍尼所行非法。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