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小乘律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
若人为妄语 诸天便舍去
口中臭气出 失却天堂路
王应为实语 平复还如故
若其为妄语 下道定当行
当招无舌报 犹若水中鱼
若人乖法言 作其非法说
王应为实语 平复还如故
若其为妄语 下道定当行
当作非男女 定受黄门形
若人乖法言 作其非法说
王应为实语 平复还如故
若其为妄语 下道定当行
应时天不雨 非时利雨流
若人乖法言 作其非法说
王应为实语 平复还如故
若其为妄语 下道定当行
当受蛇身报 两舌口中生
若人乖法言 作其非法说
王应为实语 平复还如故
若其为妄语 下道定当行
即如制底王 造其极恶业
当趣阿毗止 恶报处泥黎
汝诸苾刍。勿生异念。其大臣长子。即是我昔身。其制底迦王。即今时天授。今仍于我。起极嗔心不受其语。缘斯恶报。生捺落迦在阿毗止。
时有苾刍尚有疑念。更便请白断疑世尊曰。大德。何故提婆达多。大慈世尊为利益语。不能信用。生捺落迦阿毗止中。受大极苦。世尊告曰。汝诸苾刍。提婆达多。非但今日不用我言受斯狱苦。又过去世时。亦不受语曾遭辛苦。汝今应听。汝诸苾刍。于往昔时在一村内有妙巧师。机关善解在此村住。遂于相似族望之中。纳女为妻。绸缪结好欢娱得意。未久妊身。八九月已便生一息。既其诞已经三七日。作其欢会为授其名。号曰巧容。如法长养渐至成立。其父不久遂尔身亡。其息于后便向余村。更就巧师学机关技。复向余邑转求伉俪。有一长者。父女居门许与为妻。而报之曰。汝齐某日促赴我言。不爽斯期任为婚娶。如其不及非我之愆。巧容复往报巧师曰某村有女许我婚成。吉日时临相期促至。如能赴节必不爽言。若也乖时非我之过。巧师报曰。必如是者。我当共汝赴彼促期。良日吉晨理难再得。取木孔雀相与俱升。不远遐途促赴期日。时彼村邑人物共观。见所未曾嗟其奇巧。既呈礼赠取妇归还。遂与三人俱升孔雀。机关转发俄陵太虚。未尽浃辰倏归故邑。既其到已。于时巧师报儿母曰。此机关象汝可藏之。儿若索时必不应与。由其解去未学还归。勿使其儿致遭苦厄。其儿于后。数数从母索其孔雀。我乘木象暂欲旋游。欲使多人归伏于我。母遂报曰。汝师去日固有留言。儿索象时不宜见与。但解升去未体归还。勿令因此致招苦厄。儿报母曰。去还之术我已并知。师有悭心不令见与。女人心软数见求情。遂以机关持授其子。子得象已遂动发机。直上抟霄众人叹善。其师见已而叹之曰。此儿一去不复还来。更转机关往而不返。到大海上多雨小晴。所有机绳尽皆烂断。雹之海内因乃命终。诸天见之说伽他曰。
诸有悲怜出益语 不从其教自随心
木象无师强乘去 终于大海见身沈
世尊告曰。汝诸苾刍。勿生异念。往时机关师者。即我身是。其弟子者。即提婆达多是。往背利语。已遭沉没之殃。今弃益言。现受烧身之酷。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一
尔时阿瑜率满邬波离。请世尊曰。大德。所云僧伽破坏。复云。僧伽和合。未知齐何名为破坏。未知齐几名作和合。世尊告曰若复苾刍。于其非法作非法想。现有别住作别住心。作羯磨者。齐此名为破坏羯磨僧伽也。若其于法而为法想。于和合众作和合想。为羯磨者。齐此名为僧伽和合。何谓破僧。若一苾刍。是亦不能破僧伽也。若二若三乃至于八。亦复不能破和合众。如其至九或复过斯。有两僧伽。方名破众。作其羯磨并复行筹。何谓羯磨。即如提婆达多于诸苾刍告令教诲制其学处。汝等苾刍。须知有其五种禁法。何谓为五。具寿。若有苾刍。不居阿兰若。是则清净是则解脱。是正出离超于苦乐。能得胜处。如是于树下坐常行乞食但畜三衣着粪扫服。具寿。斯谓苾刍。是则清净是则解脱。是正出离超于苦乐。能得胜处。若具寿。诸苾刍众忍此五种胜上禁法。是清净是解脱是出离者。应可远彼沙门乔答摩。应可离彼与其别居。不应亲附。此是其白。如是羯磨准白应为。云何行筹。即如提婆达多于诸苾刍告令教诫制诸学处。具寿。有五胜法。是则清净是则解脱。是正出离超越苦乐。能得胜处。云何为五。具寿。若有苾刍。不住阿兰若。是则清净是则解脱。是正出离超越苦乐。能得胜处。如是于树下坐常行乞食但畜三衣着粪扫衣。具寿。苾刍行时。是则清净是则解脱。是正出离超越苦乐。能得胜处。若具寿。诸苾刍忍此五种胜上禁法。是清净是解脱是出离者。应可远彼沙门乔答摩。应可离彼与其别住。不应亲附。应可受筹。提婆达多并身第五。而受筹者。是名受筹。内颂曰。
非一破僧伽 至九方能破
并作羯磨事 行筹说非法
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大德。且如被舍置人。此人能作破僧伽事。及以随顺舍置之人。乃至随此随顺之人。为破僧事。非能舍置。非随顺舍置。非随顺随顺。为破僧事耶。为当能舍置人为破僧事。及以随顺能舍置人。乃至随此随顺之人。为破僧事。非被舍置。非随舍置。亦非随此随顺之人。为破僧事耶。又复为当被舍置人。及以随顺舍置之人。为破僧事非随顺随顺。非能舍置。亦非随此能舍置人。乃至亦非随此随顺。为破僧事耶。为当被舍置人。及随顺随顺。为破僧事。非随舍置。及非能舍置。并非随能舍置。乃至亦非随此随顺。为破僧事耶。
为当能舍置人。及随能舍置。为破僧事。非随此随顺。非被舍置。非随舍置。及非随此随顺之人。为破僧事耶。
为当能舍置人。及随顺随顺。为破僧事。非随能舍置及被舍置。非随舍置非随顺随顺。为破僧事耶。
为当随顺被舍置人。及随顺随顺被舍置人。为破僧事非余四耶。
为当随顺能舍置人及随顺随顺。为破僧事非余四耶。
为当被舍置人及能舍置人。为破僧事非余四耶。
又复为当被舍置人为破僧事。非余五耶。
为当随此被舍置人为破僧事非余五耶。
为当随此随顺之人为破僧事非余五耶。
为当能舍置人为破僧事非余五耶。
为当随此能舍置人为破僧事非余五耶。
为当随此随顺之人为破僧事非余五耶。
世尊告曰。邬波离。斯等诸人咸能破坏和合之众。但唯除彼被舍置人。此一不能破僧伽故内颂曰。
三二一能破 余非可类知
破众三六殊 唯除被舍置
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大德。如世尊说。若有人破和合众已。此人定生无间之罪。亦成无间之业者。大德。未知苾刍齐何名为破和合众。生无间罪成无间业耶。
(无间罪者。谓若堕在捺落迦中。受罪之时曾无间隙。无间业者。谓从人道更无间隔。垂堕泥犁。无间之字。虽同其义条然自别。苦无间隙。梵云阿毗止。无间坠堕。梵云阿难呾利耶。若取正译应云无隙。无隙无间不能异。旧且后俱题无间之字。不云无隙。事乃分疆无间。即生堕狱中无隙。或余身方受。有斯差别故致十八不同耳)
世尊告曰。邬波离若苾刍于非法事作非法想。及正破时为非法想。于诸苾刍教诫令学。定破僧伽。邬波离。齐此名为破和合众。此生无间罪。成无间业。
又邬波离。若苾刍于非法事作非法想。及正破时为其法想。于诸苾刍教诫令学。定破僧伽。邬波离。齐此名为破和合众。此生无间罪。不成无间之业。
又邬波离。若苾刍于非法事作非法想。及正破时便生犹豫。于诸苾刍教诫令学。定破僧伽。邬波离。齐此名为破和合众。此生无间罪。不成无间业。又邬波离。若苾刍于非法事作法想。及正破时为非法想。于诸苾刍教诫令学。言破僧伽。邬波离。齐此名为破和合众。此生无间罪。亦成无间业。
又邬波离。若苾刍于非法事而作法想。及正破时亦为法想。于诸苾刍教诫令学。定破僧伽。邬波离。齐此名为破和合众。此生无间罪。不成无间业。
又邬波离。若苾刍于非法事作法想。及正破时便起犹豫。于诸苾刍教诫令学。定破僧伽。邬波离。齐此名为破和合众。此生无间罪。不成无间业。
又邬波离。若苾刍于法作非法想。及正破时亦为非法想。于诸苾刍教诫令学。定破僧伽。邬波离。齐此名为破和合众。此生无间罪。亦成无间业。
又邬波离。若苾刍于法作非法想。及正破时为其法想。于诸苾刍教诫令学。定破僧伽。邬波离。齐此名为破和合众。此生无间罪。不成无间业。
又邬波离。若苾刍于法作非法想。及正破时便生犹豫。于诸苾刍教诫令学。定破僧伽。邬波离。齐此名为破和合众。此生无间罪。不成无间业。
又邬波离。若苾刍于法作法想。及正破时为非法想。于诸苾刍教诫令学。定破僧伽。邬波离。齐此名为破和合众。此生无间罪。不成无间业。
又邬波离。若苾刍于法作法想。及正破时亦为法想。于诸苾刍教诫令学。定破僧伽。邬波离。齐此名为破和合众。斯乃但生无间罪。不成无间业。
又邬波离。若苾刍于法作法想及正破时便起犹豫。于诸苾刍教诫令学。定破僧伽。邬波离。齐此名为破和合众。此生无间罪。不成无间业。
又邬波离。若苾刍于非法生犹豫心。及正破时为非法想。于诸苾刍教诫令学。定破僧伽。邬波离。齐此名为破和合众。此生无间罪。不成无间业。
又邬波离。若苾刍于非法生犹豫心。及正破时便为法想。于诸苾刍教诫令学。定破僧伽。邬波离。齐此名为破和合众。此生无间罪。不成无间业。
又邬波离。若苾刍于非法作犹豫心。及正破时亦生犹豫。于诸苾刍教诫令学。定破僧伽。邬波离。齐此名为破和合众。此生无间罪。不成无间业。
又邬波离。若苾刍于法生犹豫心。及正破时为非法想。于诸苾刍教诫令学。定破僧伽。邬波离。齐此名为破和合众。此生无间罪。不成无间业。
又邬波离。若苾刍于法生犹豫心。及正破时便生法想。于诸苾刍教诫令学。定破僧伽。邬波离。齐此名为破和合众。此生无间罪。不成无间业。
又邬波离。若苾刍于法生犹豫心。及正破时亦生犹豫。于诸苾刍教诫令学。定破僧伽。邬波离。齐此名为破和合众。此生无间之罪。不成无间业。
邬波离。此中总有一十八句。就中六句。由正破时作非法想而为诳说。由心重故。遂生无间罪成无间业。余十二句。由心轻故。不成无间业。摄颂曰。
初六建首皆非法 中六初并法应知
下六初三非法心 下三是法应须识
初六中三上非法 下三法想理须知
中六中间与此同 下六中间尽犹豫
最初六句后上三 非法法想并犹豫
自余五处咸同此 是故便成十八殊
非法非法非法非法非法非法非法非法非法法法法非法法疑非法法疑法法法法法法非法非法非法法法法非法法疑非法法疑非法非法非法法法法疑疑疑疑疑疑非法法疑非法法疑。
(虽有长行及以摄颂。犹疑创学未体区分。辄复更准颂文出其题目。欲使长行易晓。无梗滞于初心。十八分明。冀不疑于后唱。复恐写人致误。有舛译文故。复印以九行。庶无三豕之谬也。详夫律教东流绵历多代。四部译匠并励殷心。或亲涉龙河。或传文龟洛。至于破僧句数多并未详。致使后人怀疑。卒岁寻文者。则疑文于节段。逐义者乃惑义于分疆。造疏出释之家。并怀疑于先唱。是知轻身殉命振锡鹤林。亡己济人褰衣鹫岭。颇得详谈疑滞决择是非。冀补阙遗永除惶。惑望龙华之后。会得法忍于初心。福被无疆俱时启悟)
邬波离。请世尊曰。大德。若是破僧。皆是僧伽扰乱。若是扰乱。即是破僧耶。佛言。自有破僧而非扰乱。应为四句。云何破僧而非扰乱。自有僧破。而不受行十四种破坏之事。云何僧伽扰乱而非破僧。自有受行十四种破坏之事。然非破僧。云何扰乱而为破僧。谓受行十四种事。并为破僧。有二俱无。谓除前相。是四句。
大德。若有破僧皆别住。但有别住即破僧耶。应为四句。
尔时世尊。为阿若憍陈如及八万天子。以施法味皆令充足。尔时苾刍咸皆有疑。请问世尊。彼憍陈如及诸天子。先作何业令法味具足。佛告诸苾刍。汝等谛听。我于往昔在不定聚。于大海中而作龟身。于诸龟中而复为王。后于异时。有五百商人。乘舡入海到于宝所采种种宝。既获宝已而还本国。于其中路遇磨竭鱼非理损舡。诸商人等皆悉悲号同声大叫。时彼龟王。闻此叫声从水而出。诣商人所作是言。汝等勿怖。宜上我背。我今载汝令得出海身命得全。于是众商一时乘龟而发趣岸。人众既多所载极重。住于精进心不退转。受大疲苦既已度毕。便于岸上展头而卧。去身不远有诸蚁城。其中一蚁渐次游行。闻龟香气前至龟所。乃见此龟舒颈而卧。身既广大复不动摇。蚁即速行至于本城。呼诸蚁众其数八万。同时往彼。是时彼龟睡重如死。都不觉知。蚁食皮肤困乏未觉。渐食精肉方始觉知。乃见诸蚁遍身而食。便作是念。我若动摇回转身者。必当害蚁。乍可弃舍身命。终不损他。作是念已。支节将散要处穿穴。便发愿言。如我今世以身血肉济诸蚁等令得充足。于当来世证菩提时。此诸蚁等皆以法味令其充足。佛告诸苾刍等。勿生异念。往昔龟王者。即我身是。彼引导蚁子。即憍陈如是。彼八万蚁。以憍陈如引来食我血肉得使充足。即八万诸天是。我以过去世。以血肉充足。今世成佛以法味充足。苾刍当知。如常所说黑杂二业。汝应当舍。白白之业。汝应当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