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小乘律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
复次阿难陀。若苾刍来作如是语。具寿。我于某住处见有大众。多是耆宿善明律藏。我于彼处亲闻是语闻已忆持。皆依经律真是佛语。此苾刍闻彼说时。不应劝赞亦不毁訾。应听其语。善持文句。当归住处检阅经文及以律教。若彼所说与经律相违者。应告彼言。具寿。汝所说者非是佛语。是汝恶取不依经律当须舍弃。
复次阿难陀。若苾刍来作如是语。具寿。我于某住处见有众多苾刍。皆持经持律持母经。我于彼处亲闻是语闻已忆持。皆依经律真是佛语。此苾刍闻彼说时。不应劝赞亦不毁訾。应听其语善持文句。当归住处检阅经文及以律教。若彼所说与经律相违者。应告彼言具寿。汝所说者非是佛语。是汝恶取不依经律当须舍弃。
复次阿难陀。若苾刍来作如是语。具寿。我于某住处见一苾刍。是尊宿智者。我于彼处亲闻是语闻已忆持。皆依经律真是佛语。此苾刍闻彼说时。不应劝赞亦不毁訾。应听其语善持文句。当归住处检阅经文及以律教。若彼所说与经律相违者。应告彼言。具寿。汝所说者非是佛说。是汝恶取不依经律当须弃舍。
复次阿难陀。若苾刍来作如是语。具寿。我从如来亲闻是语闻已忆持。说斯经典说此律教。此苾刍闻彼说时。不应劝赞亦勿毁訾。应听其语善持文句。当归住处检阅经文及以律教。若彼所说与经律不相违者。应告彼言。具寿。汝所说者真是佛语。是汝善取依经律教当可受持。
复次阿难陀。若苾刍来作如是语。具寿。我于某住处见有大众。多是耆宿善明律藏。我于彼处亲闻是语。闻已忆持。皆依经律真是佛语。时此苾刍闻彼说时。不应劝赞亦勿毁訾。应听其语善持文句。当归住处检阅经文及以律教。若彼所说与经律不相违者。应告彼言。具寿。汝所说者真是佛语。是汝善取依经律教当可受持。
复次阿难陀若苾刍来作如是语。具寿。我于某住处见有众多苾刍皆持经律持母经。我于彼处亲闻是语闻已忆持。皆依经律真是佛语。此苾刍闻彼说时。不应劝赞亦勿毁訾。应听其语善持文句。当归住处检阅经文及以律教。若彼所说与经律不相违者。应告彼言。具寿。汝所说者真是佛语。是汝善取依经律教当可受持。
复次阿难陀。若苾刍来作如是语。具寿。我于某住处见一苾刍。是尊宿智者。我于彼处亲闻是语。闻已忆持。皆依经律是真佛语。此苾刍闻彼说时。不应劝赞亦勿毁訾。应听其语善持文句。当归住处捡阅经文及以律教。若彼所说。与经律不相违者。应告彼言具寿。汝所说者真是佛语。是汝善取依经律教当可受持。
复次阿难陀。初之四种名大黑说。汝等苾刍应可善思。至极观察深知是恶。此非是经。此非是律。非是佛教。当须舍弃。后之四种名大白说。汝等苾刍应可善思。至极观察深知是善。此实是经。此实是律。真是佛教。当善受持。阿难陀。是谓苾刍依于经教不依于人。如是应学。若异此者非我所说。
尔时世尊告阿难陀曰。我今欲往波波聚落(波波此云罪恶)答曰。如是世尊是时欲往俱尸那城壮士生地。渐至波波邑。依折鹿迦林而住。诸人闻已众议同行出波波邑往诣佛所。到已礼足在一面坐佛为说法示教利喜。时此众中有锻师之子。名曰准陀。亦坐听法。时诸大众既闻法已辞佛而去。准陀即便从座而起。整衣服合掌向佛白言。世尊。唯愿如来与诸圣众。明日就宅受我微供。佛默然受。知佛受已。生大欢喜奉辞而去。即办种种上妙香美饮食。敷设座席置清净水土屑齿木已。遣使白佛。饮食已办。愿佛知时。世尊即于日初分时。着衣持钵。与诸大众赴其食处。佛及僧众就座而坐。既见坐定。准陀自手持诸供养奉佛圣众。于时有一罪恶苾刍。遂窃铜碗藏着腋下。佛神力故不令人见。唯佛准陀见此非法。准陀知佛及僧悉饱满已。即行净水豆屑齿木屏钵器澡漱已。是时准陀便持小席在佛前坐。即以伽他请世尊曰。
我闻牟尼一切智 已超彼岸无疑惑
最胜导师调御士 愿说世有几沙门
世尊亦以伽他答准陀曰。
有四沙门无第五 我今为汝说次第
应知胜道及示道 净道活命并污道
准陀复请曰。
世尊说何为胜道 云何名为示道者
何者名为净活命 并污道者愿宣扬
世尊答曰。
能除疑箭断诸惑 唯希圆寂非余处
是谓天人之导师 诸佛说斯为胜道
善解第一最胜义 方便显了微妙法
牟尼能破诸疑网 是名第二示道师
若于法句善宣说 依法少欲而活命
于无罪法善能修 是名第三正道活
身着沙门解脱衣 常为污家不羞耻
虚诳恒为不实语 是名第四污道人
于大声闻真法众 诸在家人当善察
非我弟子悉皆然 是故当须起深信
云何无罪共罪居 净与不净同处住
由彼愚人为恶行 令于善士悉生疑
勿以色相信前人 少时同聚便委付
粗险人多诈形貌 诳惑常行于世间
如以少金饰耳珰 体即是铜无所直
内假外实如真相 多摄门徒乱善人
尔时世尊见锻师子设供养已。为说随喜福颂伽他曰。
若施福增长 冤仇皆止息
由善能除恶 惑尽证涅槃
佛为说法示教利喜。作利益已从座而去。
内摄颂曰。
佛出广严西 回愿望城郭
经游十聚落 最后至波波
尔时世尊告阿难陀。我今欲往拘尸那城。时阿难陀闻佛告已。即随佛后渐向波波邑。未到金河于此中间路边暂住。告阿难陀。我今背痛。汝可以我嗢呾罗僧伽叠为四重。我欲偃卧以自消息。时阿难陀闻佛教已。即疾叠衣白言已作。愿佛知时。于时世尊。自叠僧伽胝枕头右胁而卧。两足相重作光明想。正念安住念当速起。如是作意复告阿难陀曰。汝可速往脚俱多河取满钵水。吾欲须饮并洒身体。时阿难陀闻已持钵诣彼河边。时有五百乘车。才新渡河水皆浑浊。便盛满钵来至佛所。白言。大德。有五百乘车新渡此河。水皆浑浊。唯愿世尊将洗手足不堪饮用。金河不远清水可求。佛即受水洗足拭面。身稍安隐即起加趺。正念现前端身而住。
尔时有一壮士大臣。名曰圆满。从此而过。见佛世尊在树下坐。容仪端正众所乐见。身心寂静极善调柔。如妙金幢光明赫奕。见已就礼世尊双足在一面坐。佛问彼曰。汝今爱乐沙门清净法耶。为乐婆罗门法耶。大臣答言。大德。我乐迦罗摩净法。佛告大臣。汝复何缘乐彼净法。答言。大德。其迦罗摩。曾随路行住一树下。时有五百乘车于此而过。经少时间余有人来。问彼言曰。向见五百乘车于此过不。答言。不见。又问。闻声不。答言。不闻。又问。仁岂睡耶。答言。不睡。若不睡者。五百乘车于此而过。何不见闻。答言。我不眠睡心常觉悟。而不见闻。由定力故。彼闻是说便作是念。希有上人澄心寂虑乃能如是。又车行震响尘坌惊飞。蒙彼身衣而不闻见。故我于彼发净信心爱乐其法。佛告大臣。汝意云何。五百乘车所发音响。比虚空中雷震霹雳何者为大。白言大德非但五百乘。假令百千万车作大音响。岂能大于雷震之声。大臣当知。我于先时。在此聚落住重阁内。于小食时执持衣钵入村乞食。食已收衣钵洗足竟。于重阁中宴坐而住。忽然雷震降大霹雳。于时四牛及二耕夫。并有长者兄弟二人。闻此大声。因斯怖惧俱时丧命。城中人民高声大叫。我于尔时从宴坐起出阁经行。时有一人从城出外。来诣我所顶礼我足随我经行。我便告曰。何故城中共出大声。有大喧闹。彼白我言。城中向来天忽雷震降大霹雳。四牛及二耕夫。并长者兄弟二人。因斯怖惧俱时丧命因此城内共出大声。彼问我言。大德。岂可不闻此大震声。我报。不闻。彼复白言。世尊睡耶。报言。不睡。我虽内觉而不外闻。彼作是念。希有如来应正等觉寂静而住。大雷震吼而不闻声。即于我所发净信心。圆满闻已。白言。大德。岂有于佛不生敬信。我今于佛深起净心。是时圆满告使者曰。汝可将我上新细缕黄金色叠奉覆世尊。使者持来。圆满白佛言。世尊。此是上新细缕黄金色叠。唯愿哀愍为我纳受。世尊欲令彼获胜利即便为受。圆满复言。大德世尊。我当更欲供养佛僧。愿见听许。佛言。斯为善事。见佛受已欢喜踊跃。顶礼佛足奉辞而去。佛告具寿阿难陀。此金色黄叠以刀截缕我今欲着。时阿难陀闻佛教已。即便以刀截去缕缋持奉世尊。佛即为着。佛身威光令衣金色无复光彩。时阿难陀白言。大德世尊。我随佛后二十余年。未曾睹佛如是颜容威光赫奕。何因缘故现斯光明非常昉着。
佛告阿难陀。有二因缘。现其光相异于常日。云何为二。一者若菩萨即于此夜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者如来即于此夜入无余依大涅槃界。于此二时现斯胜相。又阿难陀。我往金河。阿难陀闻佛教已。即随佛后至彼河所。佛即脱衣置于岸上。唯着洗衣入河洗浴。出已拭身告阿难陀曰。准陀必当生追悔心。汝可安慰。报言。准陀。汝今多获善利。能为最后供养。大师受斯施已入无余涅槃者甚为难遇。应知准陀有二种因心生追悔。应为开解作如是语。准陀。我自于佛亲闻是语。有二种施所受果报无与等者。为菩萨时受其食已。便证无上正等菩提。及以如来受最后食。入无余依妙涅槃界。阿难陀。此二种施。所获果报无与等者。阿难陀应知。准陀为长寿业为多力业。美貌生天财食贵胜眷属等业悉皆增长。尔时具寿阿难陀白言。世尊。阐陀苾刍性怀猛恶多嗔造次。于诸苾刍常出不顺粗恶言词。佛灭度后云何共住。佛告阿难陀。我灭度后。阐陀恶性苾刍应默摈治之。彼被治时若生忧悔起敬仰心。众知改者共施欢喜如常共语。
世尊复告阿难陀。我今欲往拘尸那城。阿难陀言。如世尊教。即随佛后往壮士生地。既渡金河去城不远。于路边住告阿难陀曰。我今背痛。汝可以我嗢呾罗僧伽叠为四重。我欲偃卧以自消息。时阿难陀闻佛敬已。即疾叠衣。白言已作。愿佛知时。于时世尊自叠僧伽胝枕头右胁而卧。具说如前。
复告阿难陀。汝当宣说觉分之法。时阿难陀白言。大德世尊于此觉分自证自觉亲为我说。依于闲静。依于离欲。依于寂灭。断诸缘务。勤修于念择法精进喜安定舍。此觉分法。大德世尊自证自觉之所宣说阿难陀。汝说如是七觉分法。依闲静等若多修习勤精进者。当得无上正等菩提。说是语已。佛即起坐。正念思惟端身而住。时有苾刍。而说颂曰。
世尊自劝喻 令宣微妙法
可为诸病人 当说菩提分
大师身有疾 并为病苾刍
于觉分法门 敷演令开悟
善哉阿难陀 白法皆圆满
聪明有大智 巧说牟尼法
于正念择法 精勤喜觉分
轻安及定舍 善能分别说
无上调御师 乐闻觉分法
虽身有疾苦 无辞尚起听
佛为法主尊 是能开导者
为法尚殷重 何况所余人
复有诸贤圣 于十力教法
假令遭病苦 起听不辞劳
此等善持经 及以明律论
尚乐闻正法 余人何不听
世尊离染教 闻已如说行
系念法精勤 当得于喜分
由心有喜故 为此身轻安
由安有乐生 从乐生于定
由有妙定舍 了诸行无常
能离三有生 染着心不起
能离诸有苦 不乐于人天
证无上涅槃 如薪尽火灭
如是大利益 皆从闻法生
是故劝临终 谛听于妙法
尔时世尊告具寿阿难陀。今可进诣拘尸那城。答言。如是。即随佛后至于壮士生地。住娑罗林将欲涅槃。告阿难陀曰。汝今为我于双树间安置床敷。我当于彼北首而卧。今日中夜必入涅槃。时阿难陀如教作已。诣世尊所。顶礼佛足。在一面立合掌白言。如佛所教并已安置。是时如来即往就床。右胁而卧。两足相重。作光明想。系意正念。观察而住。为涅槃想。时阿难陀在佛背后凭床而立。悲啼号哭出大音声。作如是语。苦哉痛哉。何期如来速般涅槃。何期善逝速般涅槃。何期疾哉世间眼灭。每于先时诸方苾刍来诣佛所。佛为说法初中后善。文义巧妙纯一圆满。清净鲜白梵行之相。我因得闻甚深妙法。彼于今日闻佛涅槃不复更来。遂令如是殊胜妙法隐没于世。佛告诸苾刍。阿难陀今在何处。白言。世尊。今在佛后凭床悲恸。作如是语。广说如前。乃至殊胜妙法隐没于世。佛即告阿难陀曰。汝勿忧愁悲泣懊恼。何以故。汝侍如来。作身慈业获大利乐。唯独一身得无边福。作口慈业及意慈业。亦复如是得无边福。阿难陀。过去如来皆有如是供侍之人。如汝用心供侍于我。未来诸佛亦有供侍。与汝无异。阿难陀。世相如是皆不久停。毕归磨灭无常住者。以是义故。汝今不应悲啼涕泣生大苦恼。不见世间从缘生法常住不坏。我曾为汝广说法要。诸有可爱称意之事。并归无常悉皆离别。尔时世尊大悲所熏。为令阿难陀生喜悦故。告诸苾刍。转轮圣王成就四种希有之事。云何为四。谓有刹帝利众来诣王所。既得见王深生庆悦。复闻妙法倍加欢喜。如是复有婆罗门众诸长者众杂沙门众。来诣王所。如上所说。乃至倍加欢喜。汝等当知如转轮王四希有事。此阿难陀亦复如是有四希有事。何等为四。谓有四方大苾刍众。来至其所情生欣庆。复闻妙法重增欢喜。如是苾刍尼众邬波索迦邬波斯迦。至阿难陀所亦复如是倍加欢喜。汝等苾刍。此阿难陀复有四种希有妙事。云何为四。若阿难陀与苾刍众说法之时。善能开解无有疑滞。诸苾刍众咸作是念。善哉善哉。此阿难陀宣说妙法。幸勿默然。莫辞劳倦。然诸听众情无厌足。时阿难陀既说法已默然而住。或为苾刍尼近事男近事女说法亦复如是。时阿难陀闻是语已。心便喜悦即白佛言。世尊。于此地中有六大城。所谓室罗伐城。娑鸡多城。占波城。婆罗痆斯城。广严城。王舍城。何故世尊弃舍如是形胜福地。就斯荒野硗确边隅卑陋之所而般涅槃。佛告阿难陀。勿作是语。拘尸那城是边鄙卑陋不可乐处。何以故。阿难陀。此拘尸那城。乃往古昔。有圣王都城。名拘奢伐底。安隐丰乐人民炽盛。纵十二踰缮那。广七踰缮那。城有七重垣院周匝围绕。此等皆以四宝所成。谓金银琉璃水精。城门亦以四宝合成。门门皆有大华表柱。亦以宝成。举高七人。城外渠堑深三人半。其渠边畔砌以宝甎。于七院中各有多罗树而为行列。皆四宝成。金多罗树以银为枝叶华果。银树金装。琉璃树水精装。水精树琉璃装。此等诸树风吹动时。出微妙响悦可众心。于此树间皆有浴池。阶基砌道亦四宝成。四边栏楯亦四宝成。池中多有可爱之华。嗢钵罗钵头摩俱物头分陀利迦。极软华极香华常生华。如是诸华人无护者随其受用。复于池岸有占博迦华摩利迦华美意华。如是等华随时开发。阿难陀。于林树间多诸美女。服妙璎珞随意游从。所须饮食皆能给与。又此城中所有耽着五欲乐者。于此游观皆遂其心。又复常有种种鼓乐。丝竹歌舞出妙音声。皆悉劝赞修诸福业持斋戒等。又阿难陀。于此城中。有王名大善见。七宝具足具四希有。所谓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主藏宝主兵宝。四希有者。所谓王寿命长远。初为王子。次为太子。次登王位。后修梵行。如是四位一一皆经八万四千岁。是名第一希有。复次其王仪容端正世间无比。是为第二希有。又复少病少恼。所御饮食安隐适时。是为第三希有。又诸人众忠孝事王皆生父想。王亦爱念犹如赤子。王出游时乘车而去。敕驭者曰。汝今宜可徐徐引车令众见我。王于人庶常生愍念。是为第四希有。